读《驳:谈谈重庆人民感觉好》顺便给大家讲个故事 (二)

来源: FarewellDonkey18 2012-04-01 17:56: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413 bytes)

立马就会有人来追究这故事里的五块五百的来历了。不用再骂,已经有很多人让我滚回去把数据搞清了再来。对了,驳斥里包括一条,说我数学不好,根本搞不清。这个驳斥正确又精确。数学的确不好,几十年前学过的什么微积分以及微分方程什么的,都忘了个干净。但又不尽然。我数学不好却算术很好,因为我碰巧几十年如一日,天天盘弄数字。不是心理变态,全都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无论过去编数字,还是现在看数字用数字,我都首先要弄懂这些数字和数据,对不对?数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个媒介,用来讲故事的。就是把长故事讲得短一点,丰满的讲得抽象一点,清楚的讲得模糊一点(和你的信念相反吗?)。你如果不知道数字背后的故事,只凭读了所谓数据的定义,就以为能懂的,还是个娃娃。


如果有人拿外地的统计年鉴给我看,我是不想看的。我不看是因为我编过。当年领导要讲故事,我们就给配数字。所以我说数字化故事要比数字化音乐早得多。我编的数字,我自己当然有数,领导想要通过这些数字告诉你的故事,和实际发生的故事,根本就不是一码事。不到万不得已,我自己都不再引用,只希望大家尽快忘掉。现在我看别人编的数字,就是琢磨这些数据讲的故事合不合情理。如果荒唐,直接略过。如果还能入耳,还得找其它渠道去估计这数据讲的故事和实际发生的,有多大出入。你采信那些你不知道背后故事的数据,其实就是信了数字给你讲的故事,或编数字的人想让你相信的故事。表面上你在拿数据驳斥我的故事,实际上呢,你在拿另一个故事来驳斥这一个故事。你尽可以做,因为很多人都在一本正经地做同样的事。只是感觉不用太好。


执着地相信数字一定比故事更精确,更高雅,更真实的,是那些在象牙塔里的学究们。我们都从里面走出来了,应该长进些。曾经我们都有过的乏味经历,就是划拉一堆数字,拼凑一篇论文。很多人做过这个游戏多次,但鲜有不腻味的。有人会做一辈子,但若是为了稻粱谋,可以理解。但如果你只是业余玩票,还乐此不疲,就无聊了。你又不为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干部,就不能另找点有意思的事干干?有人说,没有数据,不就跟八卦一样?为什么一定要不一样?只要你在我们这儿生活的足够久,你就懂了。当一边是八卦,一边是数字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本能就会告诉你哪个更靠谱一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