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姑娘》:一部曾经风靡华夏的朝鲜电影(图)

来源: 山哥 2011-12-29 11:21:4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926 bytes)

难忘的童年记忆

大约在1972年的秋冬季节,刚刚从林彪自我爆炸事件冲击波中稍稍镇定下来的中国社群,突然陷入一部朝鲜译制片的热浪之中。大街小巷,响彻“小小姑娘,清早起来,提着花篮上市场。。。卖花,卖花声声唱呦悲伤度时光。。。”的悦耳歌声;《卖花姑娘》的巨幅海报前人山人海;电影院售票处前出现排队长龙,长达数百米。

很多知青姑娘小伙成群结对,从数十公里外的乡下翻山越岭步行进城看电影。不到十岁的山哥和全家一起,星期日的大清早从城郊渡河去市区电影院。小小的渡船上坐满了前去看电影的男女老少。船老大一边摇船,一边眉飞色舞地告诫各位:“你们带手帕了没?到时候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没有手帕可就难受了”!有已经看过后再次去看的男女高声附和:“船老大说的一点没错!观众没有不哭的。这个电影还是彩色宽银幕呢,简直是美妙极了”!

我们一家几小时后终于在电影院里坐定。感觉这部彩色宽银幕的电影实在很美:女主角年轻靓丽,说话温柔可爱,全没有当时国产战斗片或样板戏中女演员凶相毕露,杀气腾腾的气势;画面,音乐,给人美轮美奂的全新感受。

其实电影的情节很简单:朝鲜女孩花妮在1930年代日本占领朝鲜时期,全家在当地白地主家的残酷剥削和迫害之下,靠卖花养活全家并买药为亲人治病。。。影片的最后虽然也是全村男子打着火把,在花妮的“革命党”大哥率领下冲进白地主家闹革命,但绝大部分情节都只是温柔地控诉那个罪恶时代罪恶阶级的压迫和穷人的悲惨生活,引人不由自主的同情花妮一家,同情不可避免的革命暴动。

《卖花姑娘》连同《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等朝鲜电影,展示了一个比当时中国更加富有文明,更有艺术魅力的社会主义新朝鲜的光辉形象,也使人们对文革派的倒行逆施产生了自然的怀疑。堂堂的古老华夏竟然还不如自己的小兄弟北朝鲜!这些社会效应为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中共官僚元老系部分地纠偏文革的极左,起到了比较正面的作用。

(待续)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金正日之死会换取阿萨德偷生吗?
  • 李清照为何 “ 思项羽 ” ?
  • 卡扎菲死前真的遭到了性虐待吗?(儿童不宜)
  • 湄公河惨案中十三位中国船员同胞的血绝不能白流
  • 谈谈《圣经》中的好撒玛利亚人与中国的陈阿婆及彭宇案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