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一代人买单,苏东剧变的惨痛代价

来源: tianfangye 2011-12-25 05:07: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9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ianfangye ] 在 2011-12-25 05:08: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第8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把核武器控制权亲手交给了叶利钦。同时,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12月26日,苏最高苏维埃举行会议,通过宣言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作为唯一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20年已经过去,前苏联15个加盟国今日或喜或悲,境况不同。苏东剧变对于这些国家乃至中国的人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东方文化周刊》专栏作家张靖表示,事实上中国社会目前也在承受如“苏东剧变“的那种疼痛,只是并没有那么激烈,却更加绵延。

开始怀念苏联

在张靖看来,苏东剧变整个过程中,柏林墙的倒塌无疑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在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及碾平世界的十大力量,其中一项便是柏林墙的倒掉,这种倒掉更多的是精神领域的,是这些原社会主义国家居民面对西方社会大肆进入的无力感”。

1989年11月9日,接替昂纳克出任民主德国最高领导人的克伦茨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凿开柏林墙,开放东西德分界线。当天,就有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柏林,和1961年关闭边境以来被迫分离的亲友们团聚。在陈述这段历史时,张靖表示,原本被两种意识形态分开的一个民族,一下子陷入不真实的通宵狂欢中。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对当时的东德甚至整个苏联的底层百姓来说来说,西德、美国是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相对丰裕的物质生活,自由的言论空间,民主的选举体制,多元化的个人选择道路----尽管当时的东德具备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和教育都是免费的,但最终这些人还是选择了资本主义。

不过在20年后的今天,随着两德统一的狂喜已经消退,生活正脱去它温情的面纱,这个历史悠久、善于思考的城市,正承受着高失业率和高财政赤字的沉重负担,东西德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统一之后的平衡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已经有不少的东德人开始怀念过去的不愁吃穿,尽管要以思想自由为代价。

“在当时的东德甚至整个东欧,在知识界的占据主流意识的倾向:轻而易举地认同西方的普世价值,把东方看作牢笼,把西方看作天堂,逃离苏联充满了勇气和快乐。但是结果却是因为旧时的信仰和制度一朝之间荡然无存,汹涌而至的自由总是会让人显得一度空虚。”

《再见列宁》让中国人感慨

对此张靖特地谈到了一部讲述东西德社会变迁的电影《再见列宁》:克里斯蒂娜衷心拥护着社会主义东德,她的丈夫已经逃往西德,剩下她一人抚养儿子阿历克斯。1989年,阿历克斯上街游行被捕,母亲目睹了这一幕,心脏病发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好一段时间。当她醒来,她熟悉的国家已经改变----柏林墙推倒,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也随之瓦解。医生说,克里斯蒂娜不能再受刺激了。于是儿子想方设法营造一个过往的世界给母亲。母亲因此得以活在过去的民主德国里:包括邻居的衣饰,电视的新闻,换成苏联食品的罐头。阿历克斯用心良苦去掩饰庞大的现实世界。

“更悲哀的是,几乎所有东德市民都已经把自己的钱换成了西德的马克,可是阿历克斯妈妈工作几十年存下的几万块却因为没能及时赶上而变成一叠叠废纸,于是阿历克斯只能无奈又愤怒地在天台上把钱都抛向风中。

张靖认为这个桥段意味深长,“东德落后的生产力和价值低廉的货币,以及统一后由西德推进的缺乏经验的私有化,让原本就失衡的经济每况愈下,不仅仅是钱变得没有意义,就连整个东德都发现,这20年来都没能适应自由市场经济。”

她进一步表示,片中阿历克斯有句话感人至深“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这句话里寄托了幕后创作者对东德怀念和批判兼具的情感:过去的美好和残酷都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怀着这种宽容和乐观去回望。片中妈妈偶然上街,却遇到一架直升机吊着巨大的列宁半身像低空掠过,这个超现实主义的设计非常令人感慨。

在采访最后,张靖对记者坦言,自己向很多年轻人推荐这部电影后,他们的反馈是很自然的联想到中国的现状----不仅仅是经济制度,更多的是社会思想和文化层面上,“很多年轻人都在跟我说,他们与父母在对于国家和政党认识上的矛盾恰如片中男主角和其母亲的矛盾一样,老一辈人还在怀念毛泽东时代的公有制、大锅饭、国有企业和社会保障,年青一代则更多的在思考民主和自由,代沟随之出现。虽然他们自己都不能真正说明白民主和自由究竟是什么。回到毛时代的社会还是争取更民主的国家,此类的争吵出现在很多中国普通家庭中。不过更多的共识是中国也在变化,不同于苏东剧变的“休克疗法”,中国的变化没有那么剧痛,但现阶段的社会矛盾也是这种变化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代价。”

原载: CNN

所有跟帖: 

江河不废万古流,病树前头万木春。 哥们,想开点儿。甭去阻挡世界潮流。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5/2011 postreply 07:10:09

其实黑奴获得自由之初,很多人也不适应,但不会有人会再回去做奴隶,苏东人民也不会回到过去。。。 -zhengcheng- 给 zhengche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5/2011 postreply 08:19:00

说的多好。有的人就喜欢代表别人,而且还喜欢一点带面。 你看这不又代表东欧人民了吗? -alorha- 给 alorha 发送悄悄话 (35 bytes) () 12/25/2011 postreply 10:39:26

这作者胡说八道: 我老汉是恨死了毛泽东祸国殃民27年而不是怀念毛 -floden- 给 flod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5/2011 postreply 08:42: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