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传统医药: 屠呦呦领取“准诺奖”

本帖于 2011-09-25 12:17:13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

在国内屠呦呦名气并不是很大,她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但她默默无闻到现在,终于被国际同行认可。

 9 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 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新华社记者 任海军 摄

本报讯 (记者仲玉维)北京时间昨日,美国纽约,在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2011年度颁奖典礼上,中国81岁的科学家屠呦呦走上领奖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2011 年拉斯克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 命”。“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 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

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 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北京大学生 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 关键所在。“屠呦呦现在获得了国外的奖项,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饶毅说。在国内屠呦呦名气并不是很大,她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 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但她默默无闻到现在,终于被国际同行认可。

  • 人物

    40年来她一直研究青蒿素

    昨晚,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0年了,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荣誉,但是她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仍在研究青蒿素。

    “屠呦呦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是同一代的科学家。都是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说起来还是我‘师姐’。”李连达院士说,屠呦呦是个典型的科学家、学者,平时并不善于交际,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可 以说,她对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现在也承担了很多课题,还带研究生,非常值得尊重。”在李连达看来,屠呦呦是那种持之以恒的科学家,不浮躁、不像 有些科学家什么时髦就搞什么。而原本屠呦呦在60岁就到了退休年龄,但她81岁了还坚持工作。“一项成果,40年得不到公认,我想,对任何一个科学家来 说,都会觉得不公平。”李连达说。

    在李连达眼里,屠呦呦具有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美德,那就是有什么想法敢于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李连达说。

  • 灵感来源于中医

    “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努力中,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一小步。”屠呦呦昨天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和启示,提醒生命科学工作者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

    据了解,拉斯克奖由“现代广告之父”美国广告经理人拉斯克于1946年创立,以表彰在医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在世科学家、医学研究者和公共服务人员或机构。自创立以来,共有300多位科学家获奖,其中80位最后获诺贝尔奖。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

    青蒿素研发时间表

    上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

    1967年 中国启动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

    1969年 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

    1971年 经过反复筛选、试验,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获得成功。

    1972年 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

    1973年 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1984年 科学家们实现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2004年 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