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家祖坟被老毛保护起来了?

来源: ily 2011-06-27 06:49: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8378 bytes)

台湾两蒋陵寝揭秘

0808-0707-0707 作者: 方正

今年6月,有消息说,蒋介石“慈湖”陵寝之内,另有“秘密军事通道”,秘道联接50年前蒋介石指挥“金门炮战”的地下指挥所。2008年12月,整修之后的秘道以及地下指挥所将向大陆游客开放。

有卫兵守卫的慈湖陵寝

 

蒋家父子安葬的“大麻烦”

两蒋陵寝,分别位于台北桃园的“慈湖”和“头寮”。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死在台湾。老蒋生前留下遗言,“日后光复大陆,中正(蒋介石自称)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 侧。”可惜,无论是当时的两岸关系还是今日的两岸现状,蒋介石移灵、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孙中山先生陵墓之侧的想法,都是很难实现的,因此,直到今天,蒋介石 仍暂厝(读音:“cuo”,中国古代对于封建帝王遗体的暂时停放,称之为“厝”)于桃园慈湖。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也以“总统”身份在台北去世。去世之前,亦留下遗言:表示自己日后愿意归葬浙江奉化溪口——葬在母亲毛福梅的坟前——以便“死后尽孝”。不过,既然老蒋不能移灵大陆,小蒋也只好暂“厝”台湾,陪伴在父亲“身边”。

根据台湾媒体的最新报道,老蒋遗体的善后处置,与海峡此岸毛泽东主席遗体的处置方式并不相同。1976年之后的毛主席,安卧在水晶棺材之中,主席遗体经过特别防腐处理,恒温恒湿,因此迄今保存完好。

但老蒋1975年逝世之后,据说家属坚持不赞成掏空其内脏,因此就算台湾当局也对老蒋遗体倍加“爱护”,予以防腐处理,楠木棺外,再加厚椁,但蒋介石贴身卫士仍然认为——“蒋总统”的遗体,应该早已腐烂了。

遗体腐烂或许难免,但蒋介石、蒋经国不能“入土”,却与蒋家后代特别是蒋家男丁尽皆短寿的“事实”,联系在了一起。台湾的风水大师曾有预言:若两蒋不能入土,则蒋家后代的生活还会有120年的“困扰”。

如此迷信说法,固不足信,但站在蒋家后人的立场考虑,老蒋一“厝”、再“厝”,延宕三十余年而不能入土,实在也是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之事。惟其如此,两岸学者才会异口同声说:蒋家父子归葬何处,确实是个政治上的“大麻烦”。

众所周知,蒋介石系浙江奉化溪口人,蒋家父子深受儒家观念影响,向来恪守“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因此,蒋介石从中年起,就开始考虑自己灵魂的归宿,根据国民党的史料记载,1949年之前,蒋介石曾在大陆选定过三处墓地,南京中山陵始终为其“首选”。

但是,孙中山虽被国共两党尊为“国父”,蒋介石却只是1949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大总统,1949年1月之后,老蒋就变为中共“一号战犯”。让蒋介石归葬南京中山陵,享受“元首”待遇,恐怕不现实。

遥想文革期间,蒋介石的结发之妻毛福梅(蒋经国之母)和母亲王采玉(蒋经国的奶奶)的奉化之墓,均曾被无法无天的红卫兵捣毁。据亲历者忏悔称,当年的红卫兵、红小兵甚至把两口棺材从坟墓中挖出,然后浇上汽油焚毁……

如此惨剧,直至文革结束,始由北京高层出面纠正,下令将蒋家之墓按原样修葺一新。

或许正因为看到了蒋家祖坟被大陆政府修葺一新的照片,蒋经国才会留下遗言:死后愿归葬浙江奉化溪口镇,长伴慈母。

 

蒋家父子“奉安故乡”好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蒋经国辞世,两岸关系改善,蒋家后人也开始变得“务实”了。1996年7月,蒋介石次子、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提出一项议案,建议国民党成立“已故两‘总统’移灵大陆筹备委员会”,以便择机“奉安故土,以安民心,促进和平统一”。

坦率讲,如果蒋介石不葬南京,而是与蒋经国一起归葬浙江奉化,问题就会简化许多。奉化乃两蒋出生之地,大陆自然不会拒绝两蒋“回家”。随着蒋纬国提出的议案在台湾得到通过,蒋经国之子蒋孝勇更于1996年前往浙江奉化,实地“考察”。

从大陆返回台湾后,蒋孝勇曾表示:“祖父(蒋介石)和父亲(蒋经国)当时暂厝,就是希望统一之后再迁葬大陆。我从大陆回来后,曾和叔叔(蒋纬国)谈 到过处理移灵问题应该有三原则:第一,不要凡事比照孙中山先生;第二,不要强调‘国葬’(移灵浙江奉化或在台湾暂时下葬,均不强调‘国葬仪式’);第三, 大陆对这个问题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所以短期之内不会接受(我方提议)……至于就地‘国葬’(在台湾按照国葬的规格让蒋介石入土),也没有必要”。

2007年12月23日,蒋介石三孙媳、蒋经国三儿媳、蒋孝勇的遗孀蒋方智怡,在前往慈湖陵寝谒灵时再次表示:蒋家绝对不会把两蒋遗体移到台湾“国军军人墓地”,蒋家后代会遵照蒋经国遗愿,选择适当时机,把两蒋遗体直接移至浙江奉化安葬。

 

陵寝内还有“地下指挥所”

大陆能够接纳“两蒋回家”的另一个重要政治背景是,民进党、陈水扁始终把“去蒋化”和“去中国化”联系在一起,站在统一中国的立场看,蒋介石、蒋经国能否魂归大陆,或许也是两岸关系冷热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7年,即将卸任的陈水扁,曾经疯狂地推出了一系列“去蒋”政策,宣布台北“中正纪念堂”为民主广场,拆除高雄蒋介石铜像,撤销两蒋陵寝的宪兵 守卫,甚至关闭了两蒋陵寝并且纵容绿色民众烧毁了蒋介石的草山行馆……与此同时,陈水扁还下令,要求台湾“中华邮政”等机构立即更名。

所幸者,马英九上台执政后,情况发生逆转。今年5月31日,台湾桃园县长朱立伦,早早站在两蒋陵寝门口,恭候台湾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一天,距离两蒋陵寝关闭,已近半年之久。重新开放的第一天,天空小雨,台湾各地民众仍有超过1万人冒雨前往拜谒。

至6月16日,台湾“国防部”批准,重新允许三军仪仗队进驻两蒋陵寝守护。至6月21日,仪仗队宪兵更恢复了在两蒋陵寝之前的花式操枪交接表演。

稍早前,桃园县报经台湾“国防部”批准,已经对蒋介石陵寝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后慈湖”首次对外开放。至6月,桃园县长朱立伦更对外宣布:蒋介石 “慈湖”陵寝之内,另有“秘密军事通道”,该通道在地下开挖,连接着50年前蒋介石指挥“金门炮战”的“前进指挥所”。而整个后慈湖的山下,还同时开挖有 台湾“立法院”、“行政院”、“监察院”、“考试院”等五大系统的单独地下办公机构。

据台湾媒体预测,两蒋陵寝(慈湖、头寮)的重新开放,经济“钱景可期”。盖因蒋介石、蒋经国的名字在大陆民众之中,同样如雷贯耳,去台湾看看曾经的“人民公敌蒋介石”和“台湾改革之父蒋经国”,应该是许多大陆游客的“最爱”。

 

和“老蒋”合影?

实地考察,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清一色的严肃气氛不同,台北两蒋陵寝之内,既有“肃穆典雅的布置,也有休闲、踏青的活泼轻松味道。

譬如陵园的旅游营销处,特地为大陆游客制作了大型Q版的“蒋大头”及“蒋小国”模型,安放在慈湖游客中心门口,犹如卫兵站岗。此举当然是为方便两岸游客拍照、留念。

两蒋陵园之内,还有活人(模特)扮演的蒋介石、蒋经国,一任旅客与“之”握手,更可“勾肩搭背”,与“之”合影留念。凡此种种,都是北京天安门纪念堂内还看不到的奇怪“景色”。

陵园的北厢房内,开设有“黄埔食堂”,专门出售宋美龄最爱的蜜梅糕、玫瑰煎茶、大溪黑豆干及蒋介石当年最爱吃的餐点油鸡炒饭、大肉面。陵园南厢房内,则有纪念品展售销售中心。

纪念品中,除有蒋家第三代蒋友柏设计的纪念金笔、纪念表外,还有陵寝管理处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陆游客而专门制作、印有蒋介石与毛泽东当年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纪念品,包括封面印有蒋、毛合影的指甲美容包、纪念表、和T恤。

那件纪念T恤很有特色:全红或全黑的棉衫上,以金色印着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影。一块商品介绍牌上写道:“历史记录,国共和谈,蒋中正与毛泽东”,当然,站在台湾设计师的立场,他们把蒋介石的名字,放在了毛泽东的前面。

设计人员说,这种彰显出当年冲突与历史的T恤,应该会受到大陆游客的格外喜欢,毕竟,蒋介石在大陆的知名度,一定不比台湾低。一位售货员还告诉记者,这里往年的纪念品销售额,多在1500万元新台币左右,她希望,“大陆游客来台后,销售额能翻上几番!”

5月31日,两蒋陵寝重新开放之日,朱立伦县长率桃园各级官员前往慈湖恭候游客,见到记者,他们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桃园准备好了!”大陆游客呢,显然也是“准备好了”,游客中的许多人,或许都准备去和陵园内的蒋介石、蒋经国“模特”合影,表示“本人到此一游”!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