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二舅父陈布雷先生

来源: 上海大男人 2011-11-29 19:11:0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092 bytes)

深切缅怀二舅父陈布雷先生   

                                     翁汶英 

 

    我的外祖父陈依仁公,一生娶过两位太太:我外祖母柳氏生育了二舅父、三舅父、四舅父、五舅父和三姨(适陆思圻)、四姨(适冯君木)、六姨(适马涯民)、七姨(适董维彦)、八姨(适冯冯莪生)以及排行老五的我母亲。我外祖母生下五舅父不久逝世。以后外祖父续弦罗氏夫人,生育了六舅父、七舅父、八舅父和九姨(适赵步霞)。外祖父母都不幸早逝。一大家子重担都落在长子二舅父身上。我母亲身心善良、宁静,从小就操持家务照管众多兄弟姐妹,所以结婚较晚。所以舅父和姨母对我母亲特别亲近。我们年幼时也常到慈谿西乡的官桥外祖家生活,对诸多舅父、阿姨既熟悉又亲近。二舅父早年在上海新闻界卓有声望,并且成为慈谿县和宁波市闻名的人物。但他仍多次回家乡探视。我们当时都非常喜欢和二舅父相处。他很爱护天真无邪的孩童,一点没有架子,我到现在还能想像得出他瘦小的个子,和蔼可亲的样子。

   我家起初住在宁波中山公园附近,我就出生在此。五岁时,我家从宁波搬到了慈城居住,租赁了后新屋中央大门的几间房屋。我的弟弟翁泽宏在宁波出生到慈城是四岁,而妹妹翁郁文、翁华娓都先后在慈城出生。1934年我和弟弟翁泽宏都进入新成立的慈谿县立初级中学,成了这所学校的首届学生。此前我在慈城藕田小学(初小)和慈湖中学(高小)读书。我妹妹翁郁文则是尚志小学的学生。当时我父亲在省教育厅工作。1935年夏天,全家迁往杭州定居。当时二舅父从省教育厅厅长职位调离杭州,我们先住在他留下的房子里西湖小莲荘,后来再迁到岳王路。

   我的二舅母杨氏夫人是慈城顺水弄杨家的姑娘。她早逝,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我二舅父常到慈城探望岳家。他曾二度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曾寓葛岭路乐庐,经常来往于南京、杭州之间。1935年起他接任了“侍从室”二处主任。在这一年,他曾从南京经上海和二舅母及八姨母一家坐轮船到宁波。先到官桥老家为外祖父七十冥寿在家设奠,我们都去拜祭。他后又到慈城探望顺水弄岳家诸亲人,也到中央大门我家小坐与我母亲再叙。当时他身穿布衣、足登布鞋、信步往来慈城各街道上,并亲临北门外慈湖中学,在大礼堂中全校师生欢聚,并被邀登上讲台向师生们作了讲话。他用慈谿方言讲了不到十分钟的演说。因为我的二舅、三舅、四舅、五舅、六舅、七舅、八舅都先后在慈湖中学堂、慈湖学堂读过书。所以他首先把我们全体亲切地称呼为“慈湖校友”,讲话中一再叮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争取长大后能为国家和母校争光,千万不要辜负母校这片美丽卓绝的湖山景色。他在母校逗留时间虽短暂,但为大家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一年的冬日,二舅父因身体多时不适,请准了一个月病假,12月中旬从南京转上海再和二舅母一起来杭州,就和我家一起住在小莲荘。我母亲是他的五妹,兄妹朝夕相处,使他十分高兴地过了一个旧历除夕和新春。这是我记忆中也是我家的一件大事了。1936年,旧历八月三十日是我外祖母七十冥诞。因外祖母早逝,二舅父一直感到未能尽孝。这次他从南京转上海来杭州,特以在杭陈氏后人为中心,约邀沪甬等地亲属在八月三十日正日在杭州招贤寺设奠追念。二舅父和二舅母带了好几个我的表兄姐早两天到杭州。这次的杭州会聚,实属多年来最难得的一次家人团聚,便拍了集体照留念(见本期封二),共有五十五人。我们全家都参加。这也是二舅父最最能在公余放松的几天。许多亲属当时就住在杭州新新旅馆。

   1945年,我家迁往上海。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从陪都重庆迁回南京。二舅父在上海沪西惇信路(武夷路)有个临时寓所。他当时已经成为国民党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长。虽身负重任,但起居生活仍和以往一样俭朴简约。有一次我和母亲兄妹们去惇信路探望二舅父母,他们就让厨师自制蛋糕招待,既节约又可口。我的二舅母王允默更是勤俭持家。那天我在他家看见一个碗里有水糊糊的东西。我问舅妈这是什么?她说,你舅舅来往信件多,我们用的浆糊都是自己用面粉冲制的。浆糊用完了,剩下点干的加点水泡湿还能用。她还把用过的来件信封翻过来糊好再使用。这些虽都是区区小事但也很令人深思。我二舅父对自己一贯严格自律,为人处世谨慎谦让、清正廉洁,深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我二舅父在南京工作时期,我父亲曾多年担任他的秘书。1947年我的父母寓居南京,我于冬日和爱人携一子一女与大哥翁泽永从上海去南京探望父母,由于一时高兴好奇,三个大人带了两个孩子尝试坐了飞机匆匆去南京。这次还特地到湖南路二舅父公馆拜望了尊敬的二舅父母。

   我的一个表妹冯子娴(八姨之女),是慈城后新屋冯家人。一直寓居上海。194811月,定在上海举行婚礼。二舅母王允默和我的父母都从南京提前来到上海。在1112日这天晚上,二舅父竟在南京陈公馆内吞服过量安眠药而与世长辞。他的去世一时震惊全国。噩耗传来,我的二舅妈和父母急着返回南京。二舅父逝世后,灵柩从南京专车运往杭州安葬。途经上海时,上海市各界曾在北火车站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我哥哥翁泽永时任上海市银行董事会秘书,他专程送了一支长三米、直径30公分的纸制大笔,表示诚挚而庄重的哀悼,一时轰动了上海新闻界,媒体一致认为,这支大笔是对陈布雷舅舅生前一贯运用如椽的大笔最贴近也是最实在的吊唁。我和二舅父在1947年南京匆匆一别,不到一年,他竟于19481113日自杀去世。这次的相见竞成永别。忧国忧民,沉稳淡泊的二舅父以此方式画上了人生句号。

   近年以来,二舅父陈布雷生前的种种业迹,引起了国人的追思。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国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爱国将领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表彰抗日战争中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不朽贡献的有功人士。其中经由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向陈布雷颁发的纪念章由陈布雷之子陈过代为接受。当年我去杭州探亲,到陈过表兄家探望时,他商得弟妹们同意当即将此纪念章交给我,要我捐赠给家乡。我受其委托于20051125日把此纪念章与表妹陈绚文、侄女陈明楞一起到宁波市档案馆赠予档案局,由局长孙伟良接受。也算是我这个甥女为二舅父办了一件荣誉的事。宁波市各媒体都作了报导,公正地给二舅父作出了评价。

   20021月在台北出版的《宁波同乡》第十一期上文楚先生发表的《陈布雷家族风雨人生三部曲》一文对陈布雷的一生有较为公正的评述。文中指出:“陈布雷家族的三部曲是:曲一:陈氏昆仲、激荡人生、爱国人生、笔墨人生;曲二:陈琏、陈布雷迥异人生路、爱恨父女情;曲三:陈布雷的第三代,一个杭州市副市长,一个台北市副市长,参加共产党、民革、国民党、新党的均有,还有民进党。”作者在序曲中动情地写道:“陈布雷和他众多儿女、孙辈逐渐形成‘勤奋、求知、平凡、自立和尽忠国族’的清白家风,演绎着中国现当代史上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真可谓写不出的悲、释不尽的情,浇不散胸中块垒,爱恨交错,悲欢离合,回肠荡气也!”文楚先生之作,深受海内外重视与瞩目。国内出版的《情系中华》也在第119期中予以全文转载。

   19473月我二舅陈布雷曾最后一次到慈湖中学原址探访,以后他专门为母校题写了“恭录谦夫先生嘉言不纷不惧”几个字,这是他一生处事处世的无形准则,当时他曾对胡绳系校长说:“谦夫先生在世时曾说过,做事‘恒毅专一,不纷不惧’。这话很有道理,希望你能把老校长的办学精神继承下去。”我二舅父生前的这段话值得我们后辈牢记在心,时刻遵行。

转载者注:本文作者的妹妹翁郁文是中国另一个“蒋委员长”的夫人。(乔石原姓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