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青年支边新疆 多年后上访为什么?

来源: 滚子刀肉 2011-11-26 16:04:2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73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滚子刀肉 ] 在 2012-05-29 07:58:0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60年代青年支边新疆 (图)继开2011-11-25 18:02:41

新疆知青上访原因

70年代的全国知青回城风,使全国除新疆以外的所以知青返回了家乡,而60年代初上海支援新疆的十万知青却不允许回沪。这直接导致了1981年十万新疆知青集体上访,要求回上海。这一行为的压力迫使上海和新疆两地政府同意了十万知青的要求,并发放“三证”(粮油关系、工资介绍信、户口本)允许他们回上海。

新疆知青手拿“三证”变卖家产,满心欢喜的回到上海后却风云突变。上海政府借“单顶”“双顶”“病退”“特困”等名义,只同意达到以上条件的六万知青报户口,其余四万知青必须返回新疆。

为了能使这四万知青返回新疆,当时的上海政府利用了各种手段(知青不允许做生意、断油量、子女停学、停止兄弟姐妹的工作等)。其中三万多知青被逼无奈,含着泪返回了新疆,并在新疆一直工作到退休后才返回上海(这一群人被称为“新疆退休知青”)。

仍滞留在上海,不愿意回新疆的一小部分新疆知青,他们抱成团,经过多年的上访,上海市政府迫于压力,终于发给他们每月369元的政府补贴,(这一群人简称“369”)。并同意他们用当时新疆政府发放的“三证”报户口。2003年上海政府又迫于压力出台政策,允许这些人从2003年开始与上海退休职工接轨,享受上海退休职工同等待遇。

在新疆过度劳累透支生命后退休回沪的三万多知青,他们好比一台超过了使用年限的老式机器,积劳成疾,亟待保养和维修。但微薄的退休工资根本无法让他们在高消费的上海生存,可怜的门诊医保更是让这些知青们望医院却步。所以小病拖、中病抗、大病只有在家等死的局面是这些退休知青的真实写照。

2003年退休知青与“369”待遇对照表

工龄

工资

门诊医保(销)

子女报户口

2003年退休知青

回沪后待遇

 

30年

 

300元

 

3.3%(工资收入的)

一个家庭只允许一

个子女报上海户口

2003“369”

退休后待遇

 

25年

 

800元

 

总支出的90%

(知青多数家庭孩子都在两个以上)

无限制

 

“新疆退休知青”与“369”,他们是同时相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的。到头来,待遇却截然相反。这正应了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迫于无奈,退休知青也只能慢慢学会“哭”。

从2003年起,张维敏带领新疆退休知青开始维权上访,要求退休知青的待遇与上海市退休职工接轨,享受与“369”一样待遇,要求子女都能报上海户口等诉求。(这一上访历时八年未果)

注:以上并不是针对“369”知青,他们也是国家功臣,也是苦难者,理应享有上海退休知青同等待遇,甚至应该享受超市民待遇。用“369”做对比只为更加鲜明突出的显示退休知青的悲哀和无助。

 

 

2011-10-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