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务自诩唐太宗 1950年潜伏3月收编10万武装!

来源: 小宁波♂ 2011-11-21 08:31: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834 bytes)

 核心提示:离开台湾前,李森想,自己姓李,就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此次返回大陆,要建立像唐朝那样的伟业,何不用“唐太宗”作为化名?继而又一想,“唐太宗”有些太张扬了,不适合搞地下工作,还是“太”字去掉,用“唐宗”作为自己的化名。

   

本文摘自:《开国大土改》,作者:白希,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蒋介石派遣的中将
   
    1950年正月元宵节刚过,福建金门岛防卫司令胡琏迎来了一批神秘的客人。这批客人从台湾渡海而至,有80余人,全是上尉以上的军官,其中有中将一人,少将二人。胡琏亲自派军舰送他们到东山岛。当时驻东山的国民党第17军58师接到他们后,立刻分批用小船送他们到福建诏安宫口、广东南澳偷渡登陆。


    
    这批人登陆后,很快分散消逝在夜色中。
   
    在福建诏安宫口登陆的头目是那名中将,名叫李森,191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黄埔军校6期毕业,后转至国民党川军第28军军官教导团受训,历任国民党第28军第10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少将师长等职,十五六年跳了6级台阶。1949年3月,他随国民党军逃亡台湾。到台湾后,任“国防部”第三厅参谋部少将主任。
   
    元宵节前,蒋介石和蒋经国召见特务头子方先觉和李森,他们告诉李森,要密谋派遣他带领一批人员潜回大陆,搞反革命活动。其实在此之前,方先觉已与蒋氏父子私下合谋过,力举李森出来完成这一“使命”。这次面见,主要是作些具体安排,给李森封官许愿,撑腰打气。
   
    论资力,李森应该是方先觉的学生。方先觉在台湾举办特务训练班时,李森曾受训一个月,并任第一队队长。一阵寒喧之后,方先觉对李森说:“你潜入大陆后,首先要利用、控制潜入人员,尽快把联络上的反共力量整编和掌握起来,授予番号。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叫潜入以观动静,也就是说先潜伏下来了解熟悉情况;第二步,叫渗入以建关系,意思是要与那些零零散散的反共人员取得联系,将他们拉到你的手下;第三步,叫化入以争工作,具体讲就是要让他们为你卖命。这次蒋总统亲自接见你,是总统对你的信任,是你的光荣。你可要尽心尽职,不辜负蒋总统的期望啊。”
    
    李森忙对蒋介石一个立正,高声道:“请总统放心,卑职一定尽心尽职,不负厚望!”
   
    蒋总统满意地点点头,随即抬了一下手,旁边的蒋经国忙把一张委任状递到了他的手上。“李森,我现在任命你为中国人民自由军闽粤赣区中将总司令。”
   
    李森一听自己由少将晋升为中将了,激动的又是一个立正,“卑职一定不惜肝脑涂地,报效总统和党国!”
   
    离开台湾前,李森想,自己姓李,就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此次返回大陆,要建立像唐朝那样的伟业,何不用“唐太宗”作为化名?继而又一想,“唐太宗”有些太张扬了,不适合搞地下工作,还是“太”字去掉,用“唐宗”作为自己的化名。



  收编10万人马
   
    唐宗在诏安登陆后不敢停留,当夜即赶至广东黄岗,次日又乘车赶到汕头、潮州、兴宁、龙川等地,见到了一同从金门岛潜伏进来的少将吴佑等人。经他们一伙商议,决定以粤东北为据点,在广东收编土匪11个纵队,由副总司令吴佑指挥。这些土匪约2万人,1万余支枪。
   
    在广东完成收编任务后,唐宗于4月上旬潜入赣南,转至南昌,找到从金门岛一同潜伏进来的少将王潜,经与王潜商议,决定以赣东南为据点,在江西收编12个纵队,由副总司令王潜指挥,准备发展2万名武装。
   
    4月中旬,唐宗又转下赣南,窜入闽西长汀、上杭、武平。下旬,又由武平潜入连城朋口,在朋口上桥客栈住两夜后,由罗晋煌接应进莒溪清风山。罗晋煌是连城莒莲村人,国民党军官,于1950年正月从台湾潜回大陆的。他对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地形等非常熟悉。在清风山,唐宗会见了当地匪首、封建头目华仰侨、罗柏盛、罗岐山等。仅两个多月,唐宗就以连城为据点,在福建组建了14个纵队。1950年7月,唐宗在清风山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自由军闽粤赣区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唐宗从香烟里取出蒋介石的委任状发给各位头目,任命华仰侨为副司令兼汀连龙宁督编处长,罗廷徐为参谋长,罗凤歧为福建第7区专员。
   
    就这样,唐宗在闽粤赣3省共收编了“中国人民自由军”37个纵队,实际人数近l0万。但他向台湾汇报时却称自己“已收编反共游击队37个纵队,人员达30多万”。
    
    唐宗一手操建的“中国人民自由军闽粤赣区总司令部”这个反革命匪特组织,机构相当庞大,人员组编基本完整。总司令部设有正、副司令,正、副参谋长,侍从长、侍从副官等官衔l0名;下面还设有参谋处、秘书处、政工处、总务处、闽西指挥部、抚编处、汀连龙宁督编处、直属单位(含突击大队、警卫联队、独立联队、直属支队)等,共有大小头目296名。匪纵队编制有的徒有空名,但也有的相当齐整,如在连城组建的第1纵队,设有司令、副司令、参谋长、随从参谋、作战参谋、随从副官,上尉情报等11人,下设有参谋处、政工处、总务处、补给处、军医处、戒哨司令部、警卫联队、大刀队、独立联队(下设大队、分队、支队)等,共有大小头目448名。
   
    连城地处闽西山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是土匪活动的理想场所。据史料记载,自宋设治以来,连城就有氏族武装,当时的统治者称他们为“土寇”、“山寇”。到了20世纪初叶,国内军阀混战愈演愈烈,一些氏族武装便组建民团,被迫上山为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些民团把斗争的锋芒转移到红军和当地游击队。抗战时期,国民党福建省党部迁至连城,当时红军和游击队已撤离连城,一些民团土匪又卷土重来,相当猖狂,就连国民党也不得不依靠地方势力维护其统治。解放战争后期,连城的民团土匪获悉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预感末日来临,反动气焰有所收敛,有的还弃暗投明,参加起义。但唐宗到连城后,这些反动民团土匪又认为有了“坚强后盾”,纷纷投靠唐宗。
   
    清风山共有四五十个山洞,其中包括有名的“梅花十八洞”。有的山洞洞口很小,只能钻进去一条狗,而且洞外是水,洞口长满了藤草,既不易发现又无路可通。但洞里面却很大,最大的可容纳100多人。唐宗听说清风山上的罗龙洞是元朝一位民族英雄罗龙祭旗起义的地方,便决定将他的指挥部设在该洞里。成立“总司令部”时,匪徒们还牵来一头大水牛祭旗。唐宗口出狂言:“我们先打区公所,后攻县城,争取农历八月十五到连城过中秋节,年底占领龙岩”。
   
    唐宗在清风山还架有电台,直接与台湾联系。他们约定每天上午7时和下午9时半联络。波长、呼号每月变动,由台湾临时通知。密码是普通明码数字,挨次加“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返乡”12字。加后再减,名曰“去加来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