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教材:“飞夺泸定桥”,揭开历史的烟雾

来源: f1234567 2011-11-08 19:11: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774 bytes)

引子

红军飞夺泸定桥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种种军事以外的原因,这一壮举还遗留着很多谜团。谜团的制造者首推一代又一代小学生学习的课文《飞夺泸定桥》。

还是让我们先重新回到那篇神采飞扬、叙事夸张的课文: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 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 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 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里面的疑问很多,譬如团长和政委的喊声,能让英雄们听到吗?且不说战事正酣,枪声不断,就是平时没有战斗,所有人不说话,也不动,你让人站在桥头喊一声试试。别忘了,文中还有那句“涛声震耳欲聋”。喊一声就能让桥对面听见的说法,大概是作者把红军指挥员的喊声当地震了。

这篇文章和那篇黄继光的课文一样,是典型的为了其它目的,而不顾基本事实和常识的戏说。除了常识之外,在军事方面,戏说就更多了。譬如,“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 红军消灭在桥头上。”开玩笑吧,两个团守桥,2个小时被消灭了大半。我军长途奔袭的一个团一仗消灭敌人一个多团,而且总共敌人也只有二个团,那是多么激烈的战斗啊。而且,还是在城镇里的巷战。作者似乎在几十年前就有玩电子游戏的经历了。

课文中对敌人的描述更是简单,似乎一触即溃,像过家家一样。那么究竟敌人是怎么部署的,战斗中又是怎么运动和调整的?这就必须重新认识其中的真相了。

第一节           红军的形势

相对来讲,红军的形势很简单。

在红军于5月初渡过金沙江,然后穿越数百里少数民族区域后,就必须渡过大渡河。否则,就会被困于川滇交界的茫茫大山中,要么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自行崩溃,要么被中央军追上,恶战之后四散。

而要渡过大渡河,要么找渡口,要么就是夺取泸定桥。在奔袭大渡河的部署中,红军总部命令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红一师攻取安顺场的渡口。5月24日夜,红军夺取了安顺场,并在随后找到了几条小船。但是这个渡口小,船只少,要红军全军渡过,至少要一个月。所以,红军决定,红一师和干部团由刘聂率领,从安顺场过河,并攻击泸定桥东岸;红四团由红二师师长陈光率领,不惜代价地急行军,奔袭泸定桥西岸。

 

第二节           敌人的形势

敌人那边就热闹多了。泸定桥战斗涉及的国军包括4个部分:

首先是中央军。自从在金沙江被红军甩掉之后,中央军就想办法不断追击,距离红军大概是7天左右的路程。作为老蒋,此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大渡河堵住并彻底消灭红军。并为此,进行了调兵遣将。

其次,是这次战斗的主角,老军阀刘文辉,他也是名人刘文彩的亲兄弟。关于刘文辉,因为内容太多,放在后面讲。

第三,是另一个军阀杨森。杨森的实力在四川军阀中,当时大概仅次于刘湘,但是,又比刘湘差了很多,无法竞争。但是,这时候,红军来了,中央军来了,机会也就来了。一般说来,中央军所到之处,军阀多是被吞并、消灭的下场。前面贵州的王家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中央军一到四川,必定会和最大的军阀刘湘矛盾最尖锐。但刘湘的实力又干不过中央。那么他杨森只要死心塌地地跟紧中央,就有可能在混乱过后的分赃大会上获得更大的好处。因为本来,四川绝大多数地方是刘湘的。

所以,在泸定桥战斗中,在外界看来,杨森算是最听中央的了。但即使这样,为了保存实力,杨森也没有和红军硬碰硬,只是把军队调来调去,做了个最好的样子。

第四,就是前面说到的刘湘。刘湘实力最为雄厚,本身就有10多万兵力,而且还能够基本控制四川大小军阀共计20万以上的兵力,是地地道道的四川王。但是,刘湘这个四川王的心情不好,刚刚把叔叔刘文辉赶走,就来了红四方面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被打得大败,让这支红军壮大到了8万多人。而今,面对红军蜂拥入川,中央军紧随其后,刘湘头大不已。

军阀以实力为第一,不管是那支红军,只要不进入四川盆地,刘湘并不打算硬拼。因为,自身削弱了,就不能和中央讨价还价,只能让老蒋得到好处。但是,中央军大军压境,中央的面子不能不给。所以,刘湘的对策是阳奉阴违,在实际操作中,只是喊了口号。

下面好好说说那个刘文辉。

刘文辉生于1895年,是大家庭出身。13岁谎报年龄进入军校,后在堂侄子刘湘(刘湘年龄更大)的帮助下,再加之本人的军事能力,在军内地位迅速上升。于1925年,刘文辉另立门户,在宜宾开始军阀生涯。期后,刘文辉和刘湘多次合作,打击其它军阀,终于在1928年,控制了四川81个县,当上了省主席。

但是,四川再大,也不能天上有两个太阳。于是,1932年10月至1933年9月,刘湘和刘文辉爆发激战。最终,刘文辉战败,十多万兵力只剩下了2万多残兵。还是因为刘湘希望这个本家叔叔以后可以牵制其它军阀,刘文辉才没有被斩尽杀绝。但是,地盘就失去了很多。最后,刘湘把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划给刘文辉,同时,也把荒凉无比的西康省给了刘文辉。

下面说说这个西康省。

按照中华民国27年(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袖珍中国新地图》一书中介绍到:西康省位于我国西境,又以大部分为西藏之康地,故名简称康省。东界四川,南界云南、印度,西界西藏,北界青海,省会在巴安(今巴塘县)辖县32个。巴安,旧名巴塘,清时特任边务大臣驻地,本省省会近自康定移此。全省面积371599平方公里,人口797200人。32县分别为:巴安、康定、沪定、雅江、理化、昌都、太昭、丹巴、道孚、泸霍、石渠、甘孜、九龙、稻城、定乡、德荣、白玉、盐井、宁静、察雅、恩达、科麦、德格、邓柯、同普、察隅、嘉黎、硕督、武成、瞻化、义敦、贡县等。

由上海大东书局于民国29年1月(1930年1月)再版的《中华新闻形式图》一书中介绍到:民国27年7月,民国政府议决将川东雅安县属六县,即雅安、宝兴、芦山、天全、荣经、汉源及西昌县属八县(西昌、越西、冕宁、昭觉、宁南、会理、盐源、盐边)划归康省。

    从文字和老地图(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中可以看出,在1935年,刘文辉的地盘除了一个雅安,绝大部分在大渡河以西。其中,这个地盘包括了那个非常重要的泸定城。

    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明白,为什么扯了这么多刘文辉的事情了。因为,从刘文辉来说,最划算的是让红军离开西康,迅速进入四川。这也就是说,应该让红军渡过泸定桥。否则,不管他刘文辉愿意不愿意,红军就都要在他的地盘西康大闹天宫了。红军大闹的结果,无非是三个:1、红军在西康被其它川军或中央军干掉,那么他的西康就要改姓,或者改成刘湘的刘了;2、他刘文辉守土有责,跟红军血拼一场,结果被干掉;3、红军通过西康,搞了刘文辉几个县,折腾了一下,然后,中央军跟踪追击,顺势把西康拿走。

    所以,刘文辉无论如何都必须让红军渡过泸定桥,否则,他刘文辉多年的辛苦留下的那点地盘就完蛋了,甚至本人还会掉脑袋。

       那么,让红军渡过泸定桥有没有风险呢?也有,那就是来自中央和其它四川军阀的压力。先说其它四川军阀。如果刘文辉放红军进入四川盆地,其它军阀肯定不乐意。但是,最大的四川军阀是刘湘,是刘文辉的亲戚,不会把刘文辉怎么样。剩下的小军阀,实力不够,刘文辉不用在乎。那么中央那边怎么对付呢?

    面对庞大、精良的中央军和精明、敏感、任事的老蒋,刘文辉肯定是挠头不已。从后来刘文辉的安排来看,刘文辉的打算是,先在泸定桥打一仗再说,当然不是真打,而只是应付老蒋的。因为老蒋已经下令死守泸定桥了。而且,这一仗还必须把泸定桥留给红军。是不是呢?先让我们看看刘文辉的部署吧。

    首先,刘文辉只在泸定桥,这个如此重要的地方放了一个团,大概只有1千人,而刘文辉本身还有2万多兵力。如果真要守住,起码应当放更多人马。

       其次,如果刘文辉一定要守住泸定桥,不用把桥全部破坏,只用锯断其中几根铁索就足够了,就可以完全避免红军大量通过。后面恢复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不会对自身造成很大影响。

       作为已经从军十几年,有相当军事经验的老军阀,这些做法都是常识。但是,刘文辉都没有采用。原因还是军阀保存实力的老毛病,具体在这次战斗中,就是四个字:放水自保!

       那么,具体战斗发展过程是怎样呢?
具体的战斗进程

27日早晨,红四团出发。至28日早晨,行进80里山路,还距离泸定桥240里,途中还有2场小规模战斗。这时,红四团收到林彪电报,要求29日晨拿下泸定桥。于是,马上出发,至傍晚,又走了130里,途中打了一仗。然后,和对岸刘文辉增援的一个营(同属守泸定的那个团,该团当时在泸定一共2个营)一起走了很远。半夜,雨下大了。敌人停止进发。红军继续走。29日早晨,红军抵达泸定桥。

在东岸,刘聂率领红一师和干部团,一路和2个团的川军战斗,进展相对缓慢。

红四团攻打泸定桥的战斗在下午打响,战斗的真正指挥员是红一师师长陈光,而不是团长,更不是那个团政委。上午在做战斗准备,譬如,火力配置,准备桥板,拟定战斗计划等。

战斗打响前,红四团派了几十名战士在下游2公里水流稍缓处渡河,准备夹攻泸定桥。

过河后的红军开始向泸定桥进攻,川军向渡河的红军战士射击,战斗打响!

红军在西岸的部队,立即向川军猛烈射击,配合渡河的战士。同时,派出多数是基层干部的突击队22人,佩带各种武器和木板,开始向对岸攻击前进!

由于刘文辉这个团,从两岸受到攻击,顿时大乱。同时,团长在向旅长求援时,正好发现,这个旅另外2个团在和刘聂率领的红军激战,已经败退。并且,通话中,电话突然中断。于是,这个团长立即慌乱起来,命令全团只留下一个连守泸定,其余立即撤走。

留下的这个连,只留下一个班守在桥头,其余进入城内。

这个班完全顶不住两岸红军的夹击,很快溃逃。溃逃之前,防火破坏工事。这边,红军突击队也爬过泸定桥,肃清桥头。紧接着,大部队过桥参加战斗,并很快占领整个城镇。

上述敌人战斗过程的说法,来自川军军官的回忆录。其中,必然有为自己开脱的成分,似乎不可靠。

而红四团的战斗过程来自杨成武,其实更不可靠。想一想就知道,一天走240里路山路,中间还打了一仗,修了一座桥。就按21小时行进来看,每小时达5700米。就算是平地,也是非常惊人的。如果是山地,由于起伏不定,路途坎坷,尤其是西部茫茫横断山脉,人烟稀少,山路肯定更不好走。再加上各种武器、弹药的负重。这样的行进速度,接近于神话了。尤其是,在其后这么多年里,这次行军的速度还是全球步兵所不能达到的(即使是在平路上)。想想看,马拉松运动员,什么都不携带,跑平路,全球最优秀的运动员也要2小时以上才能跑完。按照运动的规律,如果跑3倍于马拉松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跑山路呢?再加上负重呢?

所以,上述说法肯定有问题。

目前看来,最可靠的是陈*云在莫斯科的汇报内容(俄罗斯已经解密)。其内容很简单:我们派出一个最优秀的连队作为前锋, 他们双手抓住铁索前进。我们终于找到了木板, 大家在前锋连掩护之下爬过了桥。敌人见红军战士如此顽强, 大声喊道: “好啦, 我们投降。”随即便交出了武器。

陈*云的说法之所以可靠,首先是因为陈*云在泸定桥战斗结束后,几天内就离开部队,经上海去了莫斯科,为张闻天和毛的上台去寻找支持。其次,陈*云是党内非常高级的干部,可以了解所有情报和战况。第三,陈*云做事以细致著称,正值30岁的盛年,不可能发生太大的记忆问题。第四,陈*云不是军中人物,而且党内职务很高,犯不上去吹捧那个,贬低那个。第五,陈*云是在给莫斯科汇报,真实性不用推敲。第六,陈*云的说法还可以得到验证。

这个验证来自邓**。在一九八二年邓**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也有人说是美国当时的国防部长温伯格)亲口说(大意):“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以下来自于布热津斯基在WJ百科上的原文:

In a speech given at Stanford University, former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Zbigniew Brzezinski related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with Deng XP:

I even told them we went to Luding Bridge, which was the site of a special, important heroic battle in which the Red Forces were able to cross the river under very difficult and treacherous conditions. If they hadn’t they would have been wiped out. It was a great feat of arms to have crossed that bridge. At that point, Chairman Deng smiled and said, “Well, that’s the way it’s presented in our propaganda. We needed that to express the fighting spirit of our forces. In fact, it was a very easy military operation. There wasn’t really much to it. The other side were just some troops of the warlord who were armed with old muskets and it really wasn’t that much of a feat, but we felt we had to dramatize it.

邓的验证真实性同样很大。首先,邓当时讲话不用看谁的脸色,可以说真话。其次,与此事有关的老军头当时主要是杨成武,而杨成武是有罪于邓而即将被排斥出军队的人了,所以,邓在这件事上不用考虑军中后果。第三,邓不能说谎,因为这是极其丢人的。第四,这件事毕竟年代久远,其真实性已经成为一件小事了,说出来,也不会发生大的影响。

邓的说法揭开了谜底:为了宣传。

其实,第一号吹鼓手就是毛。毛亲口对斯诺说了杨成武后来说的故事。于是,这个说法就广为人知了。

还有一个说法,来自老红军覃应机。他说是红十三团夺取了泸定桥。详细情况这个大家可以查查。简单说,覃应机的说法和陈*云类似,都是没有发生大的战斗,甚至称不上是战斗。

但是,也有人说,覃所在的红十三团夺取的是另一座桥。
结论

综合上述说法,可以肯定的是:

1、  未发生大规模战斗。

2、  红军方面为了激励士气,编撰了故事。

3、  川军方面为了掩饰退缩,夸大了本方的抵抗。

4、  至于红四团的行军速度,可以参考红一团的行军速度。红一团在安顺场在一日内渡完,即26日上午10点渡完。然后从东岸出发,直扑泸定桥。考虑到红四团作为左岸先锋,不可能滞后红一团后面很久,而应当是25日当天就抵达了距离泸定桥和安顺场相当的位置。再考虑到,红军高级指挥员对于形势的判断,可以判定,红四团没有往安顺场方向行进,而是直接奔向泸定桥(万一不能渡过,而需要回安顺场,也可以回来)。红四团是至迟于25日当晚或26日上午,就开始向泸定桥运动,即320里山路的行进,至29日晨抵达。而军委的命令,也是朱德与周、毛(于25日抵达安顺场)议论一夜后,于26日白天发出的。所以,总共是3天4夜或3天3夜,走了320里山路。再看看红一团的行进,红一团于26日上午出发,至29日夜间抵达,中间击溃了川军2个团,总共时间是4天3夜,扣除战斗时间,和红四团相当。所以,结论是,红四团用了3天3夜走了320里山路。但是,为了夸张,杨成武缩短了一天时间,开口就是27日早晨和28日早晨的事情,完全回避了26日的情况,也回避了朱德的命令,更回避了朱德26日下达命令后,红四团这个先锋团在干什么的问题。

很有可能的场景是这样:红四团于25日晚或26日早晨,即开始出发,奔袭泸定桥。途中山路难行,行进速度不够。汇报上级后,上级严令,不顾一切急行军。于是,才开始更高速度的奔袭。具体行进里程很可能是,头一天以比往常快得多的速度走,一天走了80里。上面不满意,命令加快速度。于是,后两天走了240里。到了泸定桥,放了几枪,吓走了敌人,占领了桥梁。

至于刘文辉方面,可能是:刘文辉派人守桥,同时,交代指挥官,看到红军就打几枪,然后,拔腿就跑。红军过桥的速度有限,肯定追不上。这样,就可以对老蒋和其它军阀有所交代了。即使祸水引向四川盆地,他刘文辉还有兵力和地盘,另有同族的刘湘罩着,在中央军和红军压境的情况下,各方都不会拿他怎样。应该说,刘文辉的计划得逞了。以后,刘文辉长期担任西康省主席的事实,就是证明。

虽然战斗不甚激烈,但是,还是要说,红军的表现极为出色。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形势非常危险。固然刘文辉一心守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谁也保不准刘文辉会不会发生变化。即使刘文辉一心放水,刘湘等人会不会在老蒋的命令下做出更为积极的举动,譬如,派兵占领泸定,或者和刘文辉达成某种协议,以弥补损失的方式来使刘文辉拼命。只要略有差池,红军就会跌入深渊,成为石达开第二。其次,是红军在72小时内行进320里山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完全实现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所以说,完全没有必要作假。但是,这么胡吹一下子,让人把红军都给怀疑了,真可谓是假作真来真也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其实,双方胡吹的目的就是:1、刘文辉为了防止被追究责任,后来,起义后就更不能乱说了。2、这边开始是为了鼓舞士气(和战时的伤亡数字类似),这还说得过去。但是,后来编成了当代神话,这就不像话了。

总的说来,由于当事各方出于本方目的,合力夸大了战斗的激烈程度。而后,又不得不长期掩饰。最终,导致这个事情,被层层烟雾笼罩了。

现在,是揭开这些烟雾的时候了。

所有跟帖: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是最早有多位将军分别发表在"红旗飘飘"等刊物上. -hfhfndt- 给 hfhfndt 发送悄悄话 (95 bytes) () 11/08/2011 postreply 20:36:26

李德布劳恩后来写书写到这一段,似乎是两者中间 -cavebear- 给 cavebear 发送悄悄话 cavebear 的博客首页 (110 bytes) () 11/08/2011 postreply 22:51:42

最主要之一是从安顺场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了...................................... -子英- 给 子英 发送悄悄话 子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11 postreply 22:58:06

阅读能力的差异而已:教材的描述就是没有什么大的战斗么。 -pta- 给 pta 发送悄悄话 pta 的博客首页 (75 bytes) () 11/09/2011 postreply 04:00:59

都是打仗的手,用来编故事,肯定不灵光。不过无论怎么说,泸定桥这千钧一发的决定时刻,朱毛的决策是英明至极的。 -玄野- 给 玄野 发送悄悄话 玄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07:36:25

回复:质疑教材:“飞夺泸定桥”,揭开历史的烟雾 -有空回忆往事- 给 有空回忆往事 发送悄悄话 (69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20:09: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