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战

来源: 继开 2011-10-20 19:47: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1498 bytes)
背景
  
位于南海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越南共和国(南越)侵占西沙群岛之珊瑚等岛屿,并对南海其他诸岛怀有领土野心。1973年9月,越南共和国(南越)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国对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各群岛拥有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决不容许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任何侵犯。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派驱逐舰16号(“李常杰”号)侵入西沙的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从事捕鱼生产的中国402、407号渔轮挑衅,无理要求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甘泉岛;17~18日,又增派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5号(“陈平重”号)及护航炮舰10号(“怒涛”号)侵入上述海域,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企图作为继续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
编辑本段经过
出击
   西沙海战参战猎潜艇274号
面对南越当局的侵略行径,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击入侵之南越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猎潜艇271、274号组成编队,在舰队航空兵掩护下,于1月17日驶往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执行巡逻任务,保护中国渔轮安全生产。18日,扫雷舰389、396号也驰援永乐海域,加入巡逻编队;猎潜艇281、282号部署于宣德群岛之永兴岛,准备随时支援巡逻编队作战。
战斗
  19日晨,南越海军10、16号舰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巡逻舰艇接近;4、5号舰由金银岛以南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中国海军扫雷舰389、396号将南越海军10、16号舰拦阻于广金岛西北海面,猎潜艇271、274号进至琛航岛东南海域,与南越4、5号舰对峙,形成分割南越舰艇的态势。7时40分和49分,南越4、5号舰先后以40余人,强登琛航、广金两岛,当即被中国守岛民兵在海军舰艇编队支援下击退。10时22分,南越4舰同时向中国舰艇编队发起攻击,中国舰艇被迫奋起自卫,各舰群近战歼敌,集中火力猛烈还击。与此同时,增援的281、282号艇由永兴岛向永乐战区急进,于12时12分加入战斗。经4个多小时激战,南越护航炮舰10号被击沉,驱逐舰4、5、16号被击伤后逃逸。
歼敌
  19日海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遵照上级指示,为输送、掩护陆军分队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岛屿,并准备打击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舰艇,迅速调集各型舰艇15艘,载运陆军4个步兵连,于20日8时以前,分批抵达永乐群岛海域。9时35分,步兵分队由海军舰艇和渔轮输送并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向被南越军队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逐岛发起攻击,至13时45分收复三岛,全歼入侵的南越军队。
统计
  这次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共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俘49人(战斗结束后不久,中国即将全部俘虏遣返),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这一胜利沉重打击了南越当局的扩张主义,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战斗结束后,参战部队和民兵受到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冯松柏、周锡通、曾端阳、王成芳、姜广有、王再雄、林汉超、文金云、黄有春、李开支、郭顺福、郭玉东、杨松林、罗华胜、周友芳、曾明贵、何德金、石造等18位烈士长眠于西沙琛航岛。
编辑本段南越频频侵犯中国领海
  这场海战,是在永乐群岛海域进行的。永乐群岛是西沙群岛的一部分,由珊瑚、甘泉、金银、琛航等岛礁组成,乃中国固有领土。从19世纪起,部分岛屿被在东南亚殖民的法国占领,1954年法国败走之后,珊瑚岛落入受美国支持的南越之手。   1973年初,美国决定从越战泥潭中抽身,将大量的舰艇交给南越。南越阮文绍政权自认为海军力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十。从这年的8月开始,南越军舰频频侵犯中国领海。   1974年1月11日,南越更是把西沙群岛划到自己的版图内。南越军舰在西沙永乐岛海域活动更加频繁,并将登岛部队北调岘港,欲侵占整个西沙群岛。15日,南越海军“李常杰”号和“陈平重”号两艘驱逐舰与中国渔船对峙,并炮击甘泉岛上的中国国旗。17日,南越军队登陆金银岛,又强占甘泉岛。   面对南越的入侵,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魏鸣森和王克强,率领由两艘猎潜艇271号和274号组成的271编队,于18日晚上赶到永乐群岛,进行护渔和补给,并将海南军区4个武装民兵排送上晋卿、琛航、广金三岛。
编辑本段两军对峙,敌强我弱
  17日,南越增派“陈庆瑜”号驱逐舰抵达这一海域。18日上午,“陈庆瑜”号和“李常杰”号再次武力威胁中国渔船,在中国271编队赶到后才挂上了“本舰操舵失灵”的旗号,离开现场。   也是这个上午,由中国海军389和396两艘扫雷艇组成的396编队与271编队在永乐群岛海域汇合。   当晚,“陈平重”号在“怒涛”号护卫舰的陪同下重抵这一海域,大校何文锷乘坐“陈平重”号抵达,他是南越海军在战场的最高指挥。至此,双方对峙的舰艇的数量为4对4,不过,南越海军在装备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南越这几艘军舰都是美国制造,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李常杰”号在南越很有名,曾在海战中击沉14艘北越的军舰。1975年,越共领导的北越击败南越统一越南后,“李常杰”号还装载大量难民逃到菲律宾,后来转给菲律宾海军直至退役———这是后话。   相比之下,中国这4艘舰艇的总吨位,还不及对方的1艘,而且对方普遍装备火控系统,中国舰艇则基本上还是人力操作。双方实力对比之悬殊,是显而易见的。
编辑本段南越“打响了第一枪”
  据当时“陈庆瑜”号的舰长武友山(音译)多年后在美国回忆,由于兵力占据优势,南越海军想采用“速战速决”的策略结束战斗。武友山还确认,是南越海军“打响了第一枪”。   事实的确如此。当时南越海军发现中国只有4条小艇,立即兵分两路占据有利的外线,展开战斗队形。   据当时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译电员李兆新后来撰文回忆,1974年1月19日5时47分,“陈平重”号率领“陈庆瑜”号由金银岛、羚羊礁以南的外海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接着“怒涛”号和“李常杰”号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舰艇接近。   中国南海舰队司令张元培立即命令:396、389两艘扫雷舰进至广金岛西北海面,拦截敌“李常杰”号和“怒涛”号舰;271、274艇编队进至广金岛东南海面,监视“陈庆瑜”号、“陈平重”号。   清晨,数十名南越军人在广金岛抢滩登陆,向岛上中国军民开枪射击。守岛中国军民奋起还击,迫使他们撤回舰上。岛上登陆失败后,“舰坚炮大”的南越海军,便转而进攻中国舰艇。   “李常杰”号开足马力,径直冲向中国396编队。张元培要求前线:一定要坚持先礼后兵,后发制人,我全体官兵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先开第一炮。
编辑本段击沉“怒涛”号
  10时23分,“陈平重”号高速冲向中国274号猎潜艇。何文锷接到南越指挥部命令,率先对274号舰艇驾驶台开炮,中国舰艇开炮还击。海战正式开始。   这场海战基本上是2对2。中国的271、274艇分别攻击“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396、389舰则攻击“李常杰”号和“怒涛”号。面对这种架势,南越军舰试图拉开距离,以发挥其远程火炮的威力。但中国海军舰艇紧紧咬住敌舰不放,开足马力,穷追不舍。   中国军舰上射速极快的小口径火炮一阵齐射。据李兆新回忆,一等功荣立者、274艇装填手李如意战后在南海舰队司令部介绍,战斗中他一口气连续装填了180发炮弹,超过了平时训练的最高纪录,双手磨烂了都不知道,后来发现他装填的许多弹壳上都有血迹。   战斗中,271艇利用敌“陈庆瑜”舰的火力死角进行了集中攻击,造成敌舰通讯中断,军旗落入海中,迫使其拖着浓烟逃逸;396、389号军舰则贴近“李常杰”号进行集中近射,“李常杰”号甲板上多处起火。   此时,“怒涛”号趁机向我389舰偷袭。紧急时刻,271编队两艘猎潜艇向“怒涛”号右舷一阵急射,敌舰中弹起火。11时49分,中国海军猎潜艇第74大队(有281和282号两艘,18日抵达西沙群岛宣德群岛的永兴岛附近待命)火速赶来,进入战场。   南越舰队以为是大部队,12时,他们仓皇掉头撤离。“怒涛”号本身航速慢,加上受创,无法跟上逃离的同伴。12时12分,第74大队接到了攻击命令,281艇全速上前,向“怒涛”号猛烈射击,于14时52分在将其击沉。
编辑本段“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第二天,也就是1月20日,9时35分,中国军队发起收复三岛的登陆战。失去海军支援的岛上南越军队,实际上已成为瓮中之鳖。经过约4个小时的战斗,五星红旗就再次插在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上。   战事结束后,南越一度摆出报复的姿态,派出6艘军舰从岘港向驶向西沙群岛,又派两艘驱逐舰增援岘港,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参战,同时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援助。   对此,中国的中央军委和海军批准张元培司令的请求,“调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以往,由于台海关系紧张,中国海军舰艇从东海到南海,都需绕道入太平洋,过巴士海峡。而这一次在毛泽东主席“直接通过台湾海峡”的要求下,三艘导弹护卫舰有惊无险地通过海峡。   南越当局看到局势发展对自己不利,于是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西沙海战结束。
编辑本段台湾当局“南沙守备区”
  不过,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领土归属问题上,却从来都是毫不含糊地宣称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派出“中业”号、“永兴”号、“太平”号、“中建”号四艘军舰,由指挥官林遵(林则徐侄孙,后投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姚汝钰率领前往西沙、南沙接收被日本和法国占领的群岛。   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就是以接收舰“永兴”号命名的,南沙群岛中的“太平岛”亦是如此。此后,国民政府开始对西沙和南沙实行有效管理,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驻守南沙及西沙的国军也在1950年撤离。   1956年,“中华民国”军队再次巡察南沙群岛,并在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重竖石碑、举行升旗礼,并将其改编为“南沙守备区”,改派海军陆战队守备太平岛。   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战爆发前后,台北当局曾于1974年1月18日郑重声明:“中华民国”是南沙、西沙等群岛的唯一享有合法主权的“国家”,其主权不容置疑。此后,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连续报道了“中共与越军西沙群岛发生海陆战斗”的战况,报道一改过去攻击“共匪”的基调,大概也是表明立场吧。
编辑本段周总理召开紧急会议
  这场战斗,中国四艘舰艇受伤,18人牺牲,67人负伤;南越损失更大,除“怒涛”号被击沉,阵亡53人,包括“怒涛”号舰长阮文达(音译),16人负伤,48人被俘。   何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从中国方面的回忆材料看,中国从上到下都有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李兆新在《回顾西沙自卫反击战》一文中有个细节,说到1974年1月18日晚9时许,“勤务团截获了极为重要的情报”后的情况:   这一情报非常紧急,莫海燕参谋拿着刚刚译出的情报去了指挥厅。此后,我们立即向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和广州军区司令部作了报告。很快,张司令、段政委等舰队首长、司政后主要负责同志都来到指挥厅,研究部署紧急作战方案。   有关电报很快传到党中央,经毛主席同意,周总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既要寸土必争,又要后发制人。中央还决定,由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总参谋长、海军苏振华政委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代表党中央指挥作战。   坊间曾活灵活现地传言蒋介石当时配合默契,一句意味深长的“西沙战事紧啊”,让国民党军队放行东海舰队的舰只。但李兆新回忆说,真相并非如此。三艘导弹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虽然有惊无险,但也惊心动魄,毫无默契可言。
编辑本段“海军强国”那份心虚
  1975年南北越统一后,参加西沙海战的不少南越军官去了美国,他们著书撰文,对这场战事进行回忆。武友山在1998年回忆:“24年前,在越南的美国海军军官就认为,南越海军应该悄悄撤退。美军不仅明确表示不会卷入争端,而且撤走了舰队。”   而时任南越海军作战副参谋长、在西贡指挥整个战事的杜剑(音译)回忆说,在美国签署《巴黎和约》(1973年)决定从越南撤军后,美国只留下少量的“观察员”,之前他能直接和美国第七舰队联系,后来只能和美国使馆下属的防务联络办公室联系。   西沙海战中,杜剑多次通过这个办公室,请求第七舰队支援,但都没有回音,他说,“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我的请求告诉第七舰队”。武友山和杜剑都提到,战事结束后,他们请求美国第七舰队帮忙打捞生还者,遭到了拒绝。而且美国人给他们提供的错误情报说,中国有大量的舰队和导弹驱逐舰正在增援,以至于南越军队仓皇逃离。   这些回忆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美国“袖手旁观”的抱怨。从中也可见自诩为“海军强国”的南越政权心虚。杜剑还描述了南越军队配合之糟糕:请求空军支援时,飞行员说因为“飞得太快”,没有发现目标;战事即将发生时,一些高级指挥官不知所踪。
编辑本段阮文绍“态度几近轻浮”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武友山曾夸耀当时南越海军的“士气”,但杜剑则称,当何文锷临时决定登“陈平重”号时,他在后方能感觉到这位前线指挥官在舰上“感到紧张”。   “怒涛”号受到重创时,“李常杰”号舰长要回去救援,他的副手却劝他快跑,说“怒涛”号凭自己的一只引擎能回到岘港。   南越逃生的士兵,一部分是次日被一艘荷兰油轮救起;“怒涛”号的逃生者,则是几天后被越南渔民救起。那时,南越才知道,“怒涛”号舰长阮文达已经阵亡。   杜剑抱怨阮文绍没有决心,开始指望“和中国海军商谈”,到18日才开始授令开火。战事结束后,杜剑飞抵藩朗向正在度假的阮文绍汇报,他没敢说当时找不到一些高级指挥官,但却说了空军没有支援。   阮文绍却没事似地说:“不用担心,剑大校(越南习惯以名字最后一个字来称呼人),我会给你再补一艘舰艇。”“态度几近轻浮”。汇报是在度假区的一个露台上进行的,和总统一起度假的阮家人不断进进出出,寻找毛巾或香烟。   这些当事人的回忆也许有“曲笔”,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必不是给这场战事做了一个注解。
编辑本段参战者回忆
争夺西沙,两国海军对峙
  
在1976年2月之前,越南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北方是越南共产党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方是美国扶持的越南共和国(南越)。南越当局1973年9月就把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太平等十多个岛屿被划进本国版图。1974年1月,又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三艘护卫舰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   中国外交部1月11日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等岛屿的主权。1月14日,海军南海舰队指示榆林基地在春节前巡逻西沙,为渔民护航。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铭森提出:猎潜艇大连号已退出现役,还有两艘猎潜舰正在大修,小艇出海困难,建议派其它编队去。   南越军舰1月15日13点,骚扰中国在甘泉岛附近作业的渔轮,并炮击竖有中国国旗的甘泉岛。海军南海舰队认为西沙情况紧急,调兄弟舰队已经来不及,由魏鸣森任海上编队指挥员,率领两艘刚刚抢修出厂的轻型猎潜艇出发,驶入西沙海域。   南越军队1月17日占领了金银岛和甘泉岛。当天深夜,周恩来打电话问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李力,有关西沙的细节,说西沙可能引发一场战争,这个问题很大,需请示毛泽东。1月18日20点,周恩来召开作战会议,指示既要寸土必争,又不使战争扩大。已经到达西沙的魏鸣森在艇上召集紧急战备会议,转入战时状态。   据魏鸣森回忆说,中国海军当时发现了八海里外的南越美式驱逐舰。南越军舰的排水量为2600吨,是中国轻型猎潜艇的十倍,它打出灯光信号:“我们是在越南共和国领海巡逻,你舰离开!"中国的猎潜艇也打出灯光信号:“自古西沙就是中国领土,你立即离开!”   中国海军1月18日凌晨3点从情报中得知,南越军舰准备拂晓前强行登陆晋卿岛。南越军舰总吨位在6000吨左右,装备有127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约50门。中国虽然也是四艘军舰,但总吨位才1600吨,火炮数量少,口径也小,又处于被动的内线阵位。但中国海军最终还是夺得该岛控制权。然而时近黄昏,又有三艘南越军舰增援,与中国海军编队相距一百米,面对面地对峙。
邓小平刚复出的第一仗
  四艘南越军舰1月19日一大早左右逼近中国海军编队。5点40分,周恩来再次给总参作战部打电话,认为有打起来的可能,原计划调动的兵力不一定来得及了。中央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六人组成领导小组,叶剑英、邓小平负责,到总参作战部指挥西沙海战。   邓小平当时刚刚复出,1月5日才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这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停职七年后指挥的第一个军事行动。邓小平第一句话就说,先把情况汇报一下。然后说,要首先明确一下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接着,邓小平口述作战命令,作战参谋复诵一遍,他改动了几个字和个别标点,问其他官员有没有不同意见。然后邓小平下发作战指令,一份份电报就这样发往广州军区。
作战一线
  在作战一线,魏鸣森指挥两只小艇在南越军舰距离五十米时,突然退车左转,右舵进车,与南越军舰成一字形同步漂泊。因东北季风的影响,南越军舰不时调整舰位和队形,中国还将编队也随着变换。   据魏鸣森回忆说,1月19日8点5分,南越16号军舰插进中国389艇的航线,将389艇的舰舷栏杆挂断。魏鸣森说,当时中国海军当时苦于兵力弱小,又被岛屿分散,不得不另选战机。10点21分,南越四艘军舰成战斗队形开来,并猛烈开炮,试图登陆广金岛和琛航岛。魏鸣森立即命令舰艇全速冲撞,中国两组编队相靠,从两千多米一直冲到南越军舰几十米处,将其编队冲散。   中国的274艇在作战中通信和操作设备全部打坏,政委冯松柏、副艇长周锡通牺牲,只剩艇长李福祥指挥。389艇中弹起火。    位于三亚市的西沙海战烈士陵园
战斗一小时后结束,南越四艘军舰中三艘受到重创,先后离开作战区域,剩一艘完好。中国的的271艇和396艇也负了伤,弹药已经不多用完,要击沉南越10号舰,只有靠271和274艇上的一百发深水火箭弹了。但是11点32分,中国281编队赶到增援,一排重炮弹将位于羚羊礁以南1.5海里处的南越10号舰击中起火,该舰的弹药库爆炸,右倾下沉。战斗至此结束。
邓小平:我们该吃饭了吧?
  远在北京坐镇指挥的邓小平收到战报后,捻灭手中的香烟说:“我们该吃饭了吧?”离开作战值班室前,邓小平给广州军区发电报,定下指挥西沙海战的最后一个任务:继续扩大战斗,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   到1月20日13点,中国海军收复三座海岛,俘虏对方49人,其中包括一名美国联络官。中国在此次西沙海战中牺牲18人,战后被安葬在琛航岛的最高处。
编辑本段战役总结
参战舰艇数目
  我方参战舰艇数量和型号:一共六艘,猎潜艇2,扫雷艇2,高速护卫艇2;其中先开战的是前4艘,在开战一小时后即重创南越海军全后来赶到的2艘,而正是后面赶到的2艘中的让南越海军以为还有大批增援舰艇赶到,吓跑越军,在最后关头让胜利的天平倾向了我方。
谁先开第一炮
   西沙海战
其实现在也说不清谁先开第一炮。据参战人员说,当时我方肯定没有下达开炮的命令,但在开打前越方以小口径炮向我方发射了一发炮弹,(当然没有命中)由于越方舰艇的主要火炮均是由雷达自动控制,故这发炮弹我方判断为是射击前的火控系统校正,同时越方舰艇后退以图拉开距离(这在战术上大舰和小艇开战时必须的),所以我方指挥命令两个编队紧紧咬上,同时警告所有炮位:注意,敌人要开炮了!这个时候,海战爆发了。我方人员发现敌方炮位上火光一闪,立即脚踏击发!所以,几乎在敌方开炮的同时,我方的炮弹也出膛了!但由于我方是小炮,初速高,这样,后击发的我方首群炮弹反而先落在南越海军的头上。这时我方指挥确实没有下达开火的命令,反击完全是战士们自觉的反应(这个自主反应相当关键,如果等军官下令再还击,可能西沙战事的历史要重写了)。写到这里,谁先开火大家可以清楚了。
海战拼开了手榴弹?
  并不是我方在海战中有拼手榴弹的战法,而是当时的一艘舰由于受伤,舵机失灵,速度过快,直接冲入了越方两艘舰艇之间,受到交叉火力的攻击,起火燃烧,损失惨重,后面我方舰艇看不清楚(当时以为是自己施放的烟幕)怕误伤己舰,又不能支援,结果,这艘舰眼看驾烟带火直接撞向敌10号舰,艇长红了眼:装火箭深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可是10舰一转舵,和我舰擦身而过,险到了极点。这时双方的火炮都用不上,艇长灵机一动:扔手榴弹!当时我方根本没有准备打海战,这艘舰上了好几箱给守岛民兵送的手榴弹,这时候倒派上了用场。于是,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手榴弹扔上了南越的10号舰,有人抄起步兵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向越南舰艇发射!这就是后来南越向新闻界通报的共军使用了导弹的出处,趁敌人晕头转向时,全速倒车,退出了越军的夹击,然后就是冲礁自救去了。
海战战术的得失
  越方最小的一艘护卫舰(怒涛号,650T)沉没,其余3艘驱逐舰受伤(甚轻)。我方:扫雷舰一艘几乎沉没(抢滩成功,当然,如果抢滩不及时肯定沉没),重伤一艘,其余2艘也受伤不轻,但后来加入的两艘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连环画《西沙海战》
(a)开战时双方均本着擒贼先擒王的想法,攻击对方的指挥舰,但均判断失误:我方两个编队中,冲在最前面的一艘是指挥舰,而敌方攻击的是我方两个编队的后两艘舰艇,判断失误(如果敌人当时看看国内的报纸就不会失误了)。我方判断敌人怕死,所以指挥官应该躲在后面,所以也攻击后面的两艘舰,同样判断失误!战后查明,敌人的指挥舰是第二编队中的首舰!   (b)战术运用上越方失误:南越海军认为,我舰大炮大,用穿甲弹把你穿几个孔,你小艇马上就沉,所以交火中越方使用的是穿甲弹(当然,不能说不对,但是,如果一艘用穿甲弹一艘用爆破弹,可能我方的结果就惨了,毕竟我们的艇太小了)我方认为,尽管你是自动化火力,但你总得来人操作吧?我把你人全打趴下,你自动化也没有人揿按钮啊!故我方采用的是爆破弹(笔者认为这是当时没有办法提出的战术)。交战时的情况:双方一交火,南越军舰甲板上的水兵全都钻甲板下去了,而自动化的火炮也因为火控雷达天线被我重点攻击而失灵,由人操炮当然打不过我们。我方受穿甲弹攻击后,水线下穿出一个个大洞,而我们准备的最大的堵漏塞也不够大,辛亏战士舍命堵漏,才保住了战舰。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两百多海里处,西临越南,东靠菲律宾,是亚洲东北部通往东南亚的必航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51年声明西沙群岛一向是中国领土。越南当局也于1956年声称西沙和南沙群岛归他们所有,并出兵占领。中越海军于是在1974年1月为此打了一仗,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恰好是刚刚复出的邓小平。
编辑本段蒋介石与西沙海战
蒋介石配合解放军收复西沙
  1974年1月19日,南越阮文绍政权(当时,越南分为北越和南越两个政权)为抢占我南海资源,悍然下令舰队入侵我西沙诸岛。   当时,解放军南海舰队仅有4艘猎潜舰和2艘扫雷艇,总吨位不到2000吨,实力不及南越海军的1/3。但我英勇的人民海军充分发挥快速机动和灵活善战的优势,以小击大,击沉敌舰1艘,击伤并驱离敌舰3艘,取得了西沙海战的巨大胜利。南越海军不甘心失败,随后派出8艘军舰和大批飞机,陈兵西沙附近,南海上空仍然战云密布。   5月的一天,驻扎在舟山群岛的解放军东海舰队接到中央军委命令:“西沙有可能再次发生海战,南海舰队已难以独立完成作战任务。抽调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为了尽快赶到南海,中央军委指示,3艘护卫舰改变过去绕道琉球群岛、入太平洋、过巴士海峡的航线,而是通过台湾海峡,直奔南海。   东海舰队立即召集导弹护卫舰“昆明”号、“成都”号、“衡阳”号的舰长及其他中高级指挥员紧急开会,研究南下事宜。会议认为,此次舰队南下,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过台湾海峡。大陆解放20多年来,海峡两岸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航道离岸边最近的只有几公里,不少海域在台湾炮兵的有效射程之内。平时,就是大陆的渔船通过,也常常遭到台湾军队的炮击,有时人员伤亡惨重。但这次情况紧急,3艘舰艇的指战员纷纷表示,就是有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危险,也要坚决完成增援西沙的任务。5月16日,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起航。   第二天凌晨,头舰观察哨报告:“前方已经到达台湾海峡的东引岛。”大家都知道,东引岛是台军设在海峡的要塞。该岛是马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福建闽江口外海,原分为东、西两个小岛,后由海堤连通,成为一个岛。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台军所谓的“反共救国军指挥部”一直设在该岛。这里常年驻有上千的台军兵力,并配备了大批大口径舰炮、榴弹炮、反坦克炮以及速射炮等重武器。而台军接受美国导弹援助后,也通常是第一时间将反舰、防空导弹部署于此。因此,这里对大陆和经过此地的船只威胁甚大。接到观察哨报告后,舰队指挥员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同时,“昆明号”护卫舰打开信号灯,向东引岛台方守军发出了要求紧急通过台湾海峡的信号。其实,东引岛上的台军早已通过雷达发现这支舰队,也做好了“战斗准备”。但台军指挥官看到信号后便不知所措。一支中共海军舰队居然大张旗鼓地要求通过台湾海峡,这可是20多年来从没遇到过的事情。怎么办?他们立即给台湾“海军司令部”发了紧急电报。   接到电报,台湾“国防部长”高魁元和“海军总司令”宋长志急忙赶到位于台北士林的蒋介石官邸。时年88岁的蒋介石因之前做过一次手术,身体比较虚弱,所以将一切军政事务都交给了蒋经国处理。不过,事关重大的一些决策问题,尤其是事关两岸的问题,各级官员还是要向他请示。   正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的蒋介石,听到了一阵脚步声,睁眼一看,远处走来一行人,被卫士给拦住了。他看清为首的是“国防部长”高魁元,便摆了摆手:“叫他们过来吧。”   “什么事情?还要你们跑到我这里来?”   “总统,是这样的,中共海军3艘导弹护卫舰,今天早晨到达我东引岛海面,企图通过台湾海峡。海军司令部发了一个急电,为慎重起见,我专程来请您谕示。”   “哦……”蒋介石应了一声,许久没有再说话。   此前,蒋介石也一直关注着西沙的战事。他曾让蒋经国指示台湾“外交部”发表公告,再次声明中国是南沙、西沙等群岛的唯一享有合法主权的国家,其主权不容置疑……   蒋介石扫了高魁元一眼,慢慢闭上了眼睛,像是自言自语地轻轻叹喟道:“西沙战事紧啊!”   高魁元立刻明白了蒋介石的意思,马上说道:“总统,允许中共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此后可为惯例?”   蒋介石又意味深长地说:“那是路远啊!”   高魁元与宋长志交换了一下眼神,心领神会地退了下去。当晚,夜色笼罩的东引岛,高高的信号台上,突然亮起了强光穿雾信号灯。信号灯一闪一闪地向解放军舰队发出“请通过……请通过……”的信号。“昆明号”、“成都号”、“衡阳号”3舰接到信号,立即起锚,乘风破浪驶向南海。

所有跟帖: 

编小说呢. -pta- 给 pta 发送悄悄话 pta 的博客首页 (40 bytes) () 10/21/2011 postreply 05:06: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