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来源: f1234567 2011-09-15 17:18: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973 bytes)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61年作 东方红  作者:  袁毅平 估价: RMB 10,000-30,000元


  作品简介:我知道,尽管这幅未来作品的艺术形象已经历历如绘地在我的眼前浮现,但如果不借助于瑰丽的漫天彩霞来烘托,渲染,而光是拍摄一个太阳空荡荡的在天安门东方升起,也许也可以命题为“东方红”,但那只能是一种概念化的图解,就毫无感染力可言,连我自己都不能感动,怎能去叩动别人的心弦?所以我一边摸索气象的大体规律,一边耐心等待理想的彩霞出现,稍有兆头,我就赶到天安门,但往往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第一年是观察和试拍阶段,第二年又没有等到理想的彩霞,到第三年的八月下旬,终于感动了“上帝”,一天清晨,看到东方彩霞云集,立即骑车赶到天安门,只见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徐徐上升,一时间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诺大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东方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好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我弄不清自己是在神话般的幻境中还是现实生活里,好容易控制住激动的感情,制止住颤抖的手指,连连按下了快门。真是天公作美,圆了我拍好《东方红》的美梦。——袁毅平


  作者简介:袁毅平(b.1924),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1938在上海开始摄影生涯,1949年后任重庆《新华日报》、北京《人民日报》摄影记者,1958年至1966年在中国摄影学会工作兼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杂志执编、副主编,1972年任新华社摄影部全国摄影展办和《中国摄影》杂志主编,1979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摄影理论研究部主任、摄影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像摄影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及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顾问、中国老年摄影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等。代表作品《东方红》于1962年、1989年获全国奖,主要代表著作《袁毅平摄影作品集》,1985年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授予“杰出摄影活动家”荣誉。


  拍摄《东方红》追笔


  袁毅平


  《东方红》创作于1961年,时隔近40年,今天来回忆和追溯当年地创作情况,倒也有点意思。不过,我不想单纯地谈它地创作经过,而是想结合创作过程,着重谈谈它的“意象经营”问题。


  “意象”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理论家尚在探讨,由于各人的立论和侧重点不同,的融汇与体现。这也就是所谓“化景物为情思”、“变实景为虚境”。这时候,客观物象已是经过作者改造过的心灵化的艺术意象了(即创造的尚在头脑里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摄影虽然由于工具(科技)特性,具有精确、逼真的再现客观景物的写实能力,所以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重于“再现”的艺术,而且它在创作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在营构艺术意象上也不像其他艺术创造那么自由。但我想既然作为艺术创作(指“摄影艺术”),也有相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而且应该遵循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也就是说,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艺术意象的创造。我现在回想起《东方红》的创作实况,虽然我当时对“意象”这个概念的认识还不是十分的清晰,但由于它是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所以在深化主题的构思过程中,从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以及情和景的关系这样的角度,实际上已经揉进了意象营构的因素,确切的讲,是进行了艺术意象的经营。


  《东方红》从立意、构思、酝酿和深化主题,直到拍摄完成将艺术意象物化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大约延续了两年的时间,其中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如前所说,开始(实际上是平时),我曾想拍摄一幅壮观的日出照片。因为每当我看到绚丽灿烂的日出景象时,心情总是激动万分,为此也费掉了不少胶片。比如泰山日出、东海日出、北戴河日出以及其他地方的日出,拍了不少。虽然其中有的照片还比较美,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但总感到缺乏新的意境。所以一直在观察与思考着如何把日出照片拍得更有思想深度、更有新意。与此同时,我也在酝酿着拍摄一幅比较有新意的天安门照片。因为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新中国的象征,全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向往着天安门,几乎年年、月月、日日如此。当我看到矗立在晨曦中巍峨的天安门,看到隐现在晨雾妙境中的天安门,看到在朝阳照耀下琉璃瓦上金光灿灿的天安门,看到宫灯高悬、红旗招展的天安门以及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的天安门……我总抑制不住心头的激荡,产生一种所谓的“创作冲动”,为此也一次一次地按下快门。但是,中外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拍摄过天安门的照片何止千万,其中已有不少美好的镜头。尽管我在变幻拍摄角度,选择不同光线,等候不同气象等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都未能脱旧出新。因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探索着如何把天安门拍得新颖独创,具有较深意境。


  为此,我常常冥思苦想而不得其法,但这个“幽灵”总在我脑际转悠,驱而不散。创作灵感往往是不期而至的,一天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开始曲之前,反复响起了“东方红,太阳升”的清脆悦耳的乐曲声(其实那时候每天都播放这段乐曲,只是我平日没有引起特别注意)。音乐艺术打开了我的心扉,一种艺术通感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使我获得了拍好天安门照片的新机,这时我心中突然领悟,豁然开朗,刹时间我联想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个光辉的日子,我似乎听到了那天在天安门上响起的“东方红”的雄壮乐曲,也似乎听到了毛主席在这座新生的古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宏亮声音。想象的翅膀一下展开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呈现了一轮红日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的东方冉冉升起这样一幅壮丽的画面。这时候,“日出”和“天安门”这两个平素毫无关联的景象联系在一起了,它们已不再是原形态的客观物象,而是成为我心中的太阳和心中的天安门了,也就是说它们已经融合了我的心意,已经被“意象化”了,而且这两个原本是分散的、单一的意象,在我的头脑里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鲜明的艺术意象了,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时代特征的意象!我简直激动得忘乎所以,心想灵感啊灵感,众里寻她千百度,你却蓦地显现在“东方红”的乐曲中。


  上面说的是《东方红》这幅作品酝酿和深化主题的构思过程,或者说是它的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实际也是进行意象经营的深化过程。当然,要把头脑里的艺术意象物化为作品画面上的艺术形象,还必须有相应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否则“言不尽意”仍是要落空。而真正能“尽意”的语言和形式,它来自生活,来自现场。何况,由“纪实”特性所决定的摄影,作者不到现场就拍不到被摄对象;即使头脑里已经营构了新颖和深邃的意象,也必须借助现实中的实际景物才能表现出来,也即所谓“以实显虚”。因此,自从《东方红》明确了主题,产生了意象以后,我经常的,甚至可以说频繁地—在日出以前赶到天安门进行现场观察,观察周围的环境,拍摄的位置,日出的方位,最重要的是观察各个季节和各种气象对现场气氛的变幻和影响,观察在不同气象影响下不同的日出景象。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反复进行试拍,以观其画面的效果。另一方面,根据观察的情况,我静下心来思考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和画面形式,才能更有效的、最大程度地体现作品的艺术意象和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为此,我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因为这幅未来作品的意蕴,如果用文字来表达,那么我大体上要说的是: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和中华民族,长期经历磨难,今天终于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打烂了一个贫穷落后和黑暗的旧世界,正在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设一个文明强盛的新世界;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显示着它光辉灿烂的锦绣前程……像这样比较抽象的内涵,一般是很难用摄影这样的视觉艺术在一个单幅画面里形象的表达出来的,只有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才能胜任。这样可以状眼前之景物,表丰富、深远之意境,从而使作品含蓄蕴藉,以激发观赏者的想象和联想,领悟画面以外更多更深的东西,进行再创造。


  至于画面形式和色彩表现等也是个很费心的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它的能动作用。因为它对未来作品中艺术意象的物化,艺术形象的表现,艺术意境的创造,也都起着成败优关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在上述主题内涵和艺术手法基本确定以后,着意思索地是,根据主体和形象地需要,哪些必须变现,哪些必须排除,尽可能地做到单纯而丰富,言简而意赅。我首先在“红”字上考虑。因为只有“红”才能有效地体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决定用彩色胶片拍摄。但因日出时色温较低,红光多,如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势必漫天都红,反而显得单调。所以我改用灯光型彩色片拍摄,这样色调冷些,才能以蔚蓝色的天空,衬托出金红的朝霞、交织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浓浓地渲染作品的主体和意境(可惜现在底片上兰色已褪)。


  我也曾考虑到是否利用路旁的松枝作为背景,以增加画面的寓言性和装饰美。但看了试拍的样片后,感到画面虽美,但有损主题。因为“东方红”这一主题,天空应该是辽阔舒缓,气势宏伟的,如以松枝作为前景,反有压抑之感,因而决定“割爱”。


  此外,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上每隔一天轮流在清晨洒水,我看到倒影里的天安门日出景象很美,也禁不住摄入镜头,当洗出照片一看,画面倒也新鲜别致,但天安门却像泡在水里,同样有损作品主题的严肃性,所以,这一方案也放弃了。


  在主题、形象、艺术手法、画面形式构成基本确定下来后,就万事俱备,只等彩霞了。我知道,尽管这幅未来作品的艺术形象已经历历如绘地在我的眼前浮现,但如果不借助于瑰丽的漫天彩霞来烘托,渲染,而光是拍摄一个太阳空荡荡地在天安门东方升起,也许也可以命题为“东方红”,但那只能是一种概念化的图解,就毫无感染力可言,连我自己都不能感动,怎能去叩动别人的心弦?所以我一边摸索气象的大体规律,一边就耐心等待理想的彩霞出现,稍有兆头,我就赶到天安门,但往往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第一年是观察和试拍阶段,第二年又没有等到理想的彩霞,到第三年的八月下旬,终于感动了“上帝”,一天清晨,看到东方彩霞云集,立即骑车赶到天安门,只见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徐徐上升,一时间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诺大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东方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好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我弄不清自己是在神话般的幻境中还是现实生活里,好容易控制住激动的感情,制止住颤抖的手指,连连按下了快门。真是天公作美,圆了我拍好《东方红》的美梦。


  作品发表以后,一些评论者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论,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东方红》具有比较深远的意境。我想这和创作过程中的构思与想象,尤其是和意象经营密不可分的。因为意象是意境的构成因素,或者说意象是构成作品意境的基础。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既相通又相异,意境产生于意象而又超越于意象,它是意象组合的一种综合效应,所以意境的内涵要比意象的含义更丰富、更深远,但尽管如此,意境的创造是离不开意象经营这一基础的。所以,如果说评论者肯定《东方红》具有一定的意境,这就说明了艺术摄影创作中意象经营的重要性了。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74年作 凝结的时光—挖渠 作者:  王世龙

  估价: RMB 20,000-25,000元


  备注: 签名,附百年印象影廊证书,11/15


  作者简介:王世龙(b.1930),生于河南省平玉县,1948年参军,1949年随军进藏任记者,1955年转业到地方报社任摄影记者、摄影编辑。1982年以中国乡土派摄影家身份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并被美国国际摄影俱乐部吸收为正式会员。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河南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河南分会名誉主席、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文联委员。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拍摄了大量的新闻和艺术图片。其代表作有:《拢粮》、《秋收完毕》、《战太行》、《两代人》、《农村巨变三部曲—山里人、山里红、山里俏》。其作品独具一帜,形成了自己的乡土艺术风格。被中国摄影界誉为“山药蛋派摄影家”。出版有《历史的脚印》、《中原父老》、《风情》和《风光》四本画册和《一家之言的瞬间记事》摄影文集。


  作品评论:历史,可能比历史学家们所能想象到的更为复杂。事实一旦发生,便在瞬息进入时间,潜入记忆,并注定要沦为解释。“过去”遂与“现在”渗透一起,“原意”便和“释义”揉成一团,所谓“客观事实”与“主观心灵”也就混沦为一体。史学家们总想从历史中解析出“正确的概念”与“科学的规律”,那其实是比倒拨日月钟、回挽岁月河都要困难的。作为新闻记者、摄影艺术家的王世龙先生,脖子上挂着他的“禄来”“尼康”,在中原大地上跋山涉水,走乡串市数十年,于有意无意中凝聚下这些时代的波光与岁月的云影。他把瞬间铸造为永久,把世相创化为图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上留下这一片格调独具的脚印。如若说这些就是“科学的记载”,它似乎又少了些编年的清晰与事件的完整;如若说这些只不过是“艺术的创造”,其中又确确实实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国计民生的升沉,政治经济的曲折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66年作 教堂·1966  作者:  王端阳

  尺寸: 100×100cm


  估价: RMB 24,000-30,000元


  备注: 签名,附百年印象影廊证书,2/10


  作品简介:四十年前,在中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后来被称为“浩劫”的大革命。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从而使红卫兵运动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当时在天津读高三的王端阳也参加了红卫兵,随着这股潮流走上了社会。1966年8月23日王端阳用他相机内仅有的11张底片记录下了这场“浩劫”中发生在天津老百姓称之为“法国大教堂”的一场红卫兵“破四旧”的场景。四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再看到这些保存下来的珍贵影像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作者简介:王端阳,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0年入伍,后到文工团创作组。1986年调中国文联《民间文学》任编辑,副主编。1992年任《中国摄影报》新闻部主任。曾写过电影《红象》,《索命逍遥楼》,电视连续剧《京都神探》,《临街房》,以及聂卫平自传《围棋人生》等。在杨谰《人生在线》策划专题片。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68年作 劳动课  作者:  朱宪民

  尺寸: 100×120cm


  估价: RMB 6,000-10,000元


  备注: 签名,3/10


  要表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常态,什么才是最基本也最有说服力的元素?那就是人。只有人才是最能体现社会历史的真实面目以及发展和变迁的。其实也就是当时的这种朦胧的认识,决定了我最终用大半辈子的时间把眼光聚集在普通的老百姓身上。我想100年过后,回顾这些照片,应该可以看到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对摄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可分四个阶段:


  1965年至197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众所周知,中国人经历着当时所特有的种种非理性的活动,对党和国家领袖的热爱到达了颠峰。尤其是文艺界、新闻界的宣传都在高、大、全的光环笼罩之下,这是那个时代的必然。当时身为画报社记者的我理所当然地顺应了这一形势,所以这一时期我所拍摄的作品用现代眼光来看,时代的烙印非常强烈,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显现出那个时代的特殊性。


  1980年至1990年是让我们倍加关注和思考的年代。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将目光移向了世界,在这个十年里,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划时代的历史篇章,中国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之路。这是一个中国人浮游前行的年代,从这一时期我所拍摄的作品中,大家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变化,以及我们整个民族的那种吃苦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性。


  1991年至2000年这十年间,中国人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历史变革、无数新鲜事物令人目眩,平民百姓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在让世界瞩目的状态中向前发展。身在这样充满希望的年代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会心存激动,所以,我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动力是比较足的,拍摄的作品也比较多。


  2001年至2006,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空前的社会基础和深化动力的五年。强大的经济能量推动着经济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置身于这个时代中,感受着时代的巨变,以及这种巨变带给我们的种种冲击和思考。作为摄影工作者,我们有太多的画面要呈现给世人,于我而言,命运注定我要把镜头依然对准平民百姓。


  我经常会被我作品中的人物所感动。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能改变多少东西?人、景、物、情,都不能够再去重复了,唯有画面中的人物帮我阐述着我对摄影创作的理解和对生命、生活的感悟。正如有人所说:“时间如同一架庞大的“过滤器”,它消解的是艰难困苦,沉淀下的是思索和美丽,张扬的是精神价值”。


  我一直觉得,一个摄影家,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少数人的生存状态,而是大多数人。这些照片反映出来的变化,就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在经济上、精神文明方面最直接的进步的体现。这种变化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这是我理解的摄影家记录历史变迁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负责。一个摄影家,不能从主观的角度去设计你将要拍摄的对象,而是要抓住从你眼前经过的内容,记录你所看到的、最能表现现实的内容,这里面纪录了人们的快乐、纯朴、 善良、勤劳,还有他们对土地的依恋,安贫乐道,他们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辛苦劳作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韧性和固执,还有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对个体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之中,把他们潜移默化的变化连缀在一起来看,就是历史沧海桑田的变迁。我更愿意关注大多数人,更愿意记录那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哪怕用几十年的时间,我认为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观察和记录历史的线条。


  朱宪民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75年作 超生  作者:  金伯宏 估价: RMB 6,000-8,000元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76年作 团结起来到明天  作者:  吴鹏

  尺寸: 40×40cm


  估价: RMB 3,000-15,000元


  备注: 签名,背面“1976年4月5日北京摄2006年10月18日 3/30,吴鹏”,3/30


  作品简介:“1976年4月4日”那天,广场上冲击大会堂、烧小楼、烧车、手挽手喊口号、广场上的血迹等等最具历史纪实价值,最能说明人民对“四人帮”的反抗,也最能显示“四五”精神的场面,吴鹏都拍摄了。我认为吴鹏是“四五”摄影人中的杰出代表。


  摘自李晓斌《永远的怀念》


  作品评论:《团结起来到明天》画面呈现一群人臂挽着臂从人民大会堂东侧向天安门广场中心地带前进。所以要以这种方式行进,画面没能表现,但从行进的人的姿势和表情,显然可以推知是为了冲破阻挡。这是一群过去并不相识的人,为了反对“四人帮”的法西斯专政、维护做人的权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斗争。照片原文字说明介绍,这一群人一边走一边高唱《国际歌》,有人高喊“还我花圈”、“还我战友”等口号。这幅作品最见水平的是作者在动态的生活原型中抓住了瞬间精华—人们行进中情绪最激昂时,以及取景框街截取的画面富有视觉的吸引力。照片题目用《国际歌》中的一句歌词“团结起来到明天”,也很出彩,既是现场实况的生动再现,又是“四五”运动精神的典型表现。这幅作品后来在1979年中国文联、中国摄协、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人民总理为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大型摄影展览上获一等奖。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43年作 太行山裹脚女自卫队员  作者:  徐肖冰 

估价: RMB 5,000-8,000元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56年作 拉萨之晨  作者: 陈宗烈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78年作 夕照西沙  作者: 车夫

拍卖品中的中国时代影像

1975年作 回音壁  作者: 金伯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