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花园口决堤事件 - 《维基百科》

来源: boatguy 2011-08-18 12:15: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64 bytes)

花园口决堤事件

维基百科

原文出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B1%E5%9B%AD%E5%8F%A3%E5%86%B3%E5%A0%A4%E4%BA%8B%E4%BB%B6#.E6.AD.BB.E4.BA.A1.E4.BA.BA.E6.95.B8

花园口决堤事件,为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利用黄河伏汛期间决堤的灾难性事件。其目的是造成平汉铁路以东地区的洪水泛滥,以此阻止日军的西进。

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的情势严重失利。1938年4月13日,陈果夫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同年5月,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蒋中正见形势不利,电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核办,6月6日,新8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口决口,7日,由军人用炸药[1]在河南省郑县(今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使黄河改道南流,入贾鲁河和颍河,夺淮入海。

而花园口堤防也于1946年抗战结束后修补完毕,回到决提前旧河道出海。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对外宣称是日军飞机轰炸所致,但不少民间媒体提出质疑。抗战胜利以后,政府仍坚持日军飞机轰炸的说法,但随着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资料陆续面世,以及日本和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档案的公开,各种秘密渐为人知。

[编辑] 撤离与补偿决堤执行前,国民政府已先通知决堤地区民众撤离并发放慰问金,而当地郑州专员也催促民众撤离[2][3][4],另根据《新华日报》1938年6月10日报道,国府于刚决堤时候就发放50000元用于直接受害区的“急赈”。且一周以后,国民政府又发放200万元用于黄泛区持续性赈灾,但此时的调查报告并无受灾人员死亡的记录。[5]

花园口决堤参与之中国陆军中校工兵参谋刘叔琬回忆:“黄河决口成功,造成广漠无比之大泛滥,宽约数十里,水深仅数尺。尤以决口初期,水行极缓,开封南北,全为沙地。故灾区人民,扶老携幼,均平安逃至平汉铁路豫西地带,政府分发大量救济金,非但无任何人员伤亡,即猪狗牛鸡,都随人走避,并无损失。至于耕地之破坏,村落房屋之湮没,当所难免。当年全国人民都有焦土抗战之决心,只要能阻止敌军,有利抗战,任何牺牲,决无怨言。”

[编辑] 死亡人数据国民政府事后统计共死亡38万人,时间为1938-1947年,其中包括9年之间因水灾、旱灾、蝗灾和风灾直接、间接死亡和失踪人数。而此统计不仅包括了黄泛区中日拉锯战中受害而死的中国平民,还有个统计项目的问题,可能是政府将1939年水灾和1942年蝗灾也算作是黄水罹难人口,但1943年旱灾他们认为和洪水无关,因此没有计入“38万人”之中。

另外六月尚属黄河枯水期,溃堤流出的泥沙反而比河水还多,这些掺水的泥沙也阻止了日军的前进。

中国大陆书籍表示花园口决堤事件给豫、皖、苏的中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淹没耕地1200余万亩,造成黄泛区,共计有1200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死亡。[6]而此一89万人死亡人数,89万人是连1939年水灾和1942年蝗灾、1943年旱灾死亡人口也算进去了,且据当时左翼记者曹聚仁,当时就在事发现场,“水淹脚背”就是他对这次洪水的直接描述,发现所谓的“89万人是罹难”整个黄泛区在决口之后九年的所有战争死亡人数,并非一时一地的统计结果。

据当时花园口决堤中国陆军中校工兵参谋刘叔琬称:“共匪数年来,常在匪区及香港报章上宣称:本党(指中国国民党)黄河决口时,淹死人民数十万,造成重大灾祸等之恶痛攻讦。此固为当年参加抗战,实地眼见之中原人士所洞悉其奸伪惯计。回思当时若非由黄河大泛滥阻止日军,郑州早已陷敌,西安可能不保,毛匪巢穴延安,亦将成为问题焉?”[7]

[编辑] 影响花园口的决堤主要责任是由于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央军的主要将领桂永清和黄杰不听调遣,擅自逃跑,导致原来制定的兰封作战计划全盘崩溃。最后才出此下策。

花园口决堤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洪水之后日军于6月17日以航空兵团全力援助困于河水的第十六师团方面的补给。用运输机、轻重轰炸机,在6月16至24日之间给两个师团投下补给粮秣、卫生材料不计其数。6月29日,日军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大会。仅第二军死于洪水人数便达到7452名之多。不过此说法目前遭到各种质疑,因为7452乃是第二军整个徐州会战以来战死、病死、伤死的人员总数,而不是直接死于洪水的人数。

决堤后,由于形成黄泛区这一巨大地障,迫使日军于平汉路以东停止前进,从而消除了唐、白河流域及汉水中游面临的威胁。并守住了军事重地郑州,直到1944年4月才沦陷。

[编辑] 参考文献1.^ 六月九日上午六时起,用炸药将堤内斜面石基炸坏,九时决口工程完竣,开始放水,初水势不大,约一小时后因水力冲刷,决口扩至十余米,水势遂增猛。黄河主流,亦断断南移,时值天雨,河水稍大,决口愈冲愈大,水势漫延而下,由中牟而尉氏,而扶沟、淮扬,由豫而皖而苏,遂造成广漠莫大之障碍矣,保国卫民,有功于中华民族者,甚伟,爰记其事,以供学者专家之参考。,《抗日战争期间黄河决口经过纪实》,是以《战史论集》(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2.^ 决堤之前的6月2日,郑州专员就督促直接受害区中牟县和郑县的县长发放每人5元的“逃荒费”,老百姓于是沿着贾鲁河两岸向西迁徙,一共走了3天才走完。,《河南文史资料》第4辑

3.^ “6月9日,花园口决堤放水,口门以下4个村庄——邵桥、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崔庄、全部冲毁、荡然无存,一直到黄灾结束,这4个村庄再没有恢复。所幸的是,决堤放水时,这4个村的居民因事先知道决堤及时迁避而无一人伤亡”。(《三联生活周刊》,2005.20.p.53)

4.^ 20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为花园口决堤的实地主持者魏汝林回忆道:“黄河决口成功……灾区人民扶老携幼,均平安逃至平汉路豫西地带,政府分发大量救济金,非但无任何人员伤亡,即猪狗牛鸡,都随人走避,并无损失”。,《战史会刊》,1982.14

5.^ 二档卷宗

6.^ 郑永彪. 60年前的黄河花园口决堤. <民国春秋>, 1998,(05) .

7.^ 刘叔琬. 抗日战争期间黄河决口经过纪实. <战史论集>, (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