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道广西经济发展三十三年------广西发展战略,一错再错!zt

来源: wxcfgh85 2011-07-26 16:23: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35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wxcfgh85 ] 在 2011-07-27 04:58:5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广西发展战略,一错再错!

 

陈侃言

 
难兄难弟说两广 

    地处岭南的两粤,同为百越之地,自古以来鸡犬相闻,民至死都竞相往来,共同打造了历史悠久、活色生活的地域文化---岭南文化;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商业经济文化沿珠江口上溯两粤大地,迈进近代化,两广几乎共时起步;民国时期,桂系粤系,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争争斗斗,分分合合,而桂系总占着便宜,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陈济棠、张发奎在粤中威名赫赫,在老蒋面前,尾大不掉、勇冠三军。其时的广西,是中国两个模范省之一,名扬国际社会,当时的状况和史料至今仍是世界史学的课题,为外国汉学家所眷顾。即使在物质生活极端馈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的 农副土特产由“投机倒把”而令广东人奇货可居。那时候,广西并不比广东落后多少,一对难兄难弟呵! 

自治自闭开倒车 

1958年广西省成为壮族自治区,自治之后,没有用好从中央得到的优惠政策去发展全省区的经济,向文明进步迈进,却在体现少数民族地方特色上做足功夫。从此,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甚至交通方面全面实行“非粤化”政策,从狭隘的土司地域文化心理出发,对穗港澳珠三角的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表规出天生的恐惧与排拒;集桂东南粤化地区及全广西的财力于南宁一隅,用行政经济手段反地域经济而行。但这样的发展战略,其方向性的错误虽不明显,但已形成惯性积习,是一种落后的土司集体无意识了。 

开放改革之后,两广的差距就迅速拉开。 

拉开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根本一条的原因就是文化差距,这不是仅指文化水平的差距,而是指文明的指向、价值观念、文化心理、文化观念的差距。广东人在用足政策上下功夫,见了红灯绕路走,政策法律不明令禁止的,就大干快上,钻旧政策空子,开足马力,一句话就定是解放思想。。。 

当经济落差全面拉开,开放改革进一步深化,两税制的实施,各领域纷纷市场化,中央断奶,地方经济利益触及了痛处。所谓“借粤兴桂”胎死腹中,就进一步实行“非粤化”政策,排拒广东以为自保,自治成自闭。这就在社会价值观念、文化观念马上拉开了与广东的距离,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文明落差。经济的落差因而更大地拉开了。 

北部湾战略,是希望,还是画饼? 

中央西部发展战略打响,广西不明白自已接壤东部的地理优势,主动去当好东部的“二传手”,反而主动入藉西部,与东部彻底划清界线。由于地处沿边、沿海,又突发奇想,来个东施效颦,你有海港我也有海港,你有三角洲我也有北部湾,你有海外市场,我的东盟邻国就在旁边,于是乎就想象阿里巴巴那样画个市场蓝图就会芝麻开门了!梦想拉上云、贵、川、陕,另立山头,当大西南的出海口,想与珠三角争雄,要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冷酷的现实! 

据南方网泛珠论坛一网文的资料披露: 


★中国政府将与东盟十国构建的“四纵两横”运输大通道,云南(昆明)在一纵(中缅通道)、二纵(昆明-曼谷-新加坡通道)和“两横”大通道中“独领风骚”,在三纵中越通道也占有很大的“发言权”,云南(昆明)可谓“牛气”冲天。。。。。。 

《中国与东盟交通合作规划设想》的出台,基本上确认了云南(昆明)中国-东盟国际通道的“霸主”地位。而广西在中国-东盟总体战略“一盘棋”中,扮演的只是对越南博弈的“前沿”角色。中越关系目前仍在反反复复,广西10多年雄心勃勃构建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发展前景更不容乐观呵,说不定会成为画饼一块!。 

★在争夺中国对东盟关系的主导权的方面,云南一直是广西强劲的竞争对手,且永远是广西挥之不去的“梦魇”。 

虽然,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的扶持使南宁取得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办权。但举办博览会只是一个平台,别人也可以开,竞争还在继续,背后还得靠实力说话。近年来,云南就先后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大西南出海大通道”战略,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难以凝聚人心和全区力量。 

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应是沿海城市发挥自身优势所为。在北钦防作为宣传口号,应该还是较为响亮的。但升格为广西最高发展战略广为宣传,让沿边、沿江地区放弃本身优势,对柳州、桂林等在广西某方面“坐大”的城市来说,更是缺乏感召力;对梧州这个粤化城市意味着抛弃。本来,贵港、梧州、柳州、桂林等占据了 广西半壁江山,但在出海战略面前,事实上变成了“旁观者”、“失落者”!这个口号自绝于老广西,不能不说是整个广西的悲哀。 

★“西南出海大通道”战略使“沿江”不活,两广之间筑了一道无形的柏林墙,无法应对周边省份的纵横捭阖。由于长期对“沿江”缺乏投入,导致广西在铁路方面没有一座城市与广州直接连接;在公路方面,目前也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与广东方面相通;在水路方面,西江航运更是风光不再,举步唯艰。在云南的“拆解”、广东的“集聚”和贵州的“离群”面前,“西南出海大通道”终于支离破碎,可谓惨不忍睹。

★“大西南出海大通道”经过10多年的缓慢积累,目前总算在“沿海”有了点点“红利”,但结果是:广东领跑去得更远,福建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经济活力四射,云南争霸当仁不让,贵州最终离群背向,江西努力反超广西,我们自身曾经发展蓬勃的桂东不复当日辉煌,柳州逐渐沦落、失重。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沿江”的优势视而不见或者不能乐见的结果。 

★在我们广西的高官大谈大通道北部湾东盟贸易如何优势的时候,无情的现实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2006年,广东省对东盟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98.4亿美元。而同期,广西对东盟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足20亿美元,且有一半来自与越南的贸易,双方之间 “天壤之别”,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连福建都比不上呵! 

一错再错,众叛亲离 

大西南直通广州的铁路,到了柳州便止步了,要么往北经桂林、上衡阳,再南下;要么往南、再往南,经南宁、玉林、进广东茂名然后向东北去广州。柳州直指梧州 才100多公里,柳梧肇一线,比北上、南下绕大弯要省500多公里!广西政府硬是不肯修这条铁路,为什么?为的是把大西南逼去北部湾大通道!云贵川自找出路去广州!于是贵广铁路动工了,与明年将要通车的洛湛铁路对广西形成交叉切割之势,大西南和中原腹地的人流、物流将绕开广西加快向广东“集聚”!!!柳州被大西南踢出局,广西 “沿海”优势还将进一步丧失并被彻底边缘化!北部湾成了死角! 

如今广西打造环北部湾三角洲出海口,北、钦、防都是港口,彼此又争个不休。北部湾出海要经越南门口,海盗出没之域,越南这小子又反复无常,这就够你烦了! 越南与广西有什么互补的商贸?不过是你有红薯我有木薯、你有菠萝我有香蕉而已,都是穷小子!以这样的市场打造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渤悔湾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想得美,画饼而已。珠三角、穗港澳是世界级的国际金融商贸现代科技的经济港,是南中国的物流大平台经济圈,又是世界工厂、国际车间。连内陆的泛珠之外的湖北河南以至大西北都恨不得有条铁路或高速路直指珠三角!与广东比邻的广西,竟要在西部一隅坐井观天、另立炉灶从原始积累做起,搞个土司经济、山寨经济式的第四极市场,于是乎,弃柳州枢纽、桂林板块、梧州黄金通道、贵港盆地的发展于不顾,这只会唤散人心、离心离德、众叛亲离! 

广西当局必须知道:桂、柳、梧、玉广西四大经济区域实体,是历史和传统市场经济长期形成的产物,是支撑今日广西经济的四大支柱,其中任何一个的实力和潜力 都比南宁强,损四强而孤注一掷于南宁虚假繁华,说轻了是自私或无知,说重了是失误和渎职!但倾一省之财力去打造一个子虚鸟有的“市场”,一厢情愿地出往返机票、包食、包住请外国人来做生意,签些意向书炫耀一番,这在历史上有过,那是隋炀帝干过的政绩!世人谁不拍案惊奇!

 

论广西的战略失误



旅游哥哥——(一己之见,请勿作学术用)


诚如大家所知,广西有着非常良好的区位优势,然而,广西经济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相比西藏、青海、宁夏、贵州、内蒙、新疆等省份,我们有着诸多条件方面的优势,无论天时地利,还是政策优势我们都占尽了,但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是这样落后?


认真分析开来我们就会发现,广西在发展战略上出现了问题。广西走了一条逆全国发展潮流的道路,一条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从而导致了广西坐拥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民族区域自治三大优惠政策,但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却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每一个需要真正具有成长性的城市都在两个基本方面开发自己的能力——战略和实施。

曾长期主持我国经济工作的wu邦国同志也说过:我们国家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战略决策的失误。战略定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对一个省区的发展大计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区域合作——“弃东就西”  

              在网上有这么一个笑话,说这些年全世界都兴“傍大款”,小姐“傍大款”,官员也“傍大款”,广东是广西身边的富得流油的“大款”,只要广西一“傍”上去就能少奋斗十几年,简直立杆见影。  

              引出这个笑话,目的是想说说区域经济合作中广西的定位问题。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到广西以外的范围。  

              先看世界范围。我们会发现,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方式已由以前的“南南合作”转向“南北合作”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墨西哥的经济增长率达11.4%,大大超过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结果双方经济差距呈缩小趋势。区域性南北合作对区域内落后国家能产生一定的贸易和技术溢出效益,因此在总体上有利于遏制“马太效应”的继续扩大。  

              再看看国内。长三角地区苏、浙两省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江苏、浙江常常主动对接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苏州、无锡常主动将自己划入上海经济圈,而浙 江领导更是要求嘉兴“你们行政上属于浙江,经济上属于上海,要尽快融入上海圈”。苏、浙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并形成半壁江山,外向型经济能够突飞猛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无不得益于接受上海的信息、人才和技术的辐射。  

              把目光拉回广西。广西的地缘特征是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部。这就引出了一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东边是我们的“富亲戚”,西边是我们的“穷兄弟”和“穷朋友”,我们应该靠向谁?东西之间哪边更重要?谁最有可能促进我们的发展?过去,我们对于广西的区域定位,应该说比较倾向于沿海优势。站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角度,广西要为大西南开放和开发做出努力,成为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的一条战略通道。广西似乎认为面向东盟的战略应立足于大西南, 于是舍弃了华南经济圈的区位定位。  

              然而,让我们看看今天的现实吧。西南出海大通道已初步建成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有多大的作用呢?西南各省的货物真的源源不断地从广西进入东盟国家或是国际市场了吗?东盟给了广西什么?资本?技术?市场?管理?恐怕都不是。除了一些农产品的进入挤占了广西市场外,我们想不出它还能给予我们什么。  

              反倒是广东投资者,每年纷纷把资本投向广西。仅是2000年至2005年的时间内,广东投资者在广西就投资了人民币约668.9个亿,涉及物流交通、金融贸易、工业、教育、服务业、旅游、化工、农业、矿产开发、基础设施、房地产等11大行业、76种类,年创产值达1000个亿,创造税收约230个亿。正如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道喜所说,在广西的外来投资中,广东商人占了第一位。  

              “无东不成市”,这是明清民国时期广西民谚,意思是没有广东人,广西就成不了买卖和市场。现在广东方面已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此作出拒绝呢?靠向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全面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这符合广西经济发展取向。“弃东就西”显然存在战略思想的偏误,使广西没法融入经济发达的粤港澳经济圈,以获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外源动力。

交通布局——“重南轻东”
 
 
           有人说:广西的路,哪里穷它就往哪里伸。

           也许这句话说得有些过火,但它多少折射出了这么一个事实:广西的交通布局有问题!“重南轻东”有问题!  

           让我们先看看广西“十五”规划中的交通规划吧。广西“十五”纲要中写道:广西交通建设主要任务是搞好运输大通道的建设,首先是加强西部地区出海运输大通道的建设,以防城港、北海、钦州为龙头,后方南昆铁路、南宁至河池、南宁至百色高级公路为主线组成的西南出海通道是重中之重。该通道既是中央确定的西南地区 生要出海通道,又是全国集装箱运输规划中7条全国性集装箱综合运输大通道之一……  

           如此云云。但看过“十五”纲要的细心人马上就会发现,规划中根本没有提及建往广东的通道。现实亦是如此,我们似乎对广东表现出太多的冷漠和拒绝。  

           也难怪啊,在国家战略部门的许多战略规划中广西都沾了边,不响应国家政策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了。先是西部大开发的提出,后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似乎天生就有建成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使命”,经过努力,首先建成的是一条贯穿广西南北、南部沿海处于蛛网状态的高速运输干线,而往广东方向的高速交通干道建设却迟迟不肯启动。  

           如果我们从最新的交通的地图上看,偌大的广西没有一条直线型的铁路大动脉与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相接,就算是作为首府的南宁到达广州也要拐个S型的大弯 ——先是通过黎湛线南下抵达湛江后借助三茂线方才北上广州。而黔桂、湘桂铁路线火车的蜗牛速度更是被视为垢病。这样的交通,这样的速度,我们如何还敢自封为“连接东盟和东南沿海以及北方各省的必经之地”?  

           十年所磨一剑的西南出海大通道贯通了,但它的经济效益如何呢?每年通过广西主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有多少?当我们看到,在广西某段南向的高速公路上,车流量远比不上东向的二级公路呈现繁忙景象时,我们作何感想?当以中部洛阳为起点,以湛江为终点,将中部各省与湛江港无缝链接的洛湛铁路竣工后;当重庆人可以开着车由重庆一路顺畅至湛江后;当高速路将湛江港与中西部各省区联结起来、将深圳与湛江两个大港连结起来后;当铁路和水路将云南与东盟各国联通起来后,广东,甚至于中、西部各省是否还会从广西进入东盟?“西南出海大通道”似乎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了。  

           也许沿海开发和扶贫可能有更多的理由争得国家的支持,但南向发展岂能以牺牲东向发展为代价?我们似乎忘记了“广西特色区情”: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等。广西产业结构以及技术水平与东南亚多数国家(尤其是近邻的国家)互补性不强,第一产业都在各自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经济结构上也是共性大于个性,竞争大于互补,因此,即使是面对东盟,广西也缺乏与东南亚各国市场产业的衔接。而广东却是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汇集之地。粤港澳经济逐渐融为一体后,大珠三角经济总量庞大、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广阔,而且广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制造中心之一,这是同为工业基础薄弱的云南和越南所不具备的经济优势。2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毗邻粤港的广西经济发展仍长期滞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条东西横贯的铁路大动脉和高速公路,从而多次丧失直接从发达的粤港摄取活力,使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难以出现整体化和较高效益的良好局面。  

           据说多年以前,江苏需要修建一条从南京至上海的高速公路,但是限于资金的紧张不可能在短期内修完那么长的路线。于是,无论是江苏省政府还是南京人,都做了一件很大度且为后人称颂的决定:不是首先修筑从省城南京到苏州的路线,而是首先修筑从苏州到上海的路线。因为南京知道,上海的经济幅射力比自己强,因为南京知道上海比自己更能带动苏州经济的发展,因为南京知道上海与苏州经济的一起发展比自己更能带动整个江苏经济的发展。

          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苏州的高速公路通向上海并得到发展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广西,你能否虚心向苏州学一学?

城市经济——我们的软肋
 
一直以来,广西希望能通过城市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2003年6月8日,根据国函[2002]121号文件精神撤消了广西最后的一个地区——南宁地区,成立地级崇左市后,广西全面实行市管县(市)体制。由于广西地区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强,城市规模等级偏小,城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已成为影响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根本和最突出的问题。广西大部分城市还处于对资源的集聚阶段,还不能充分利用、吸纳城市本身及周边地区、国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和积极因素来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潜力,更谈不上通过扩散将城市经济的各种优势辐射到周边地区及更大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南宁  

        南宁一直想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把自己建成国际性大都市。然而南宁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城市,其经济地位完全因为作为自治区的首府才得以确立,其经济需要依靠 外围经济的支撑才得以发展,这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是独此一家了。由于没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等,南宁资本的积累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就可想而知。因此,即便是到了今天,南宁在广西的中心地位也一直没有得到认可,更不要说拿到全国范围去比。桂林有旅游,时不时还评上“最具魅力的城市”、“空气最佳城市”等头衔; 柳州虽然不比南宁强,但好歹有个工业在广西领头,时不时可以用“西南重工业基地”来麻醉自己,而南宁除了首府地位,别的一无所有,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政治资源。  

柳州桂林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也是桂中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发展以主导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汽车及机械、冶金、建材、日用化工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但是柳州国有大中型企业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其经济实力已由雄居全国第27位沦落到今天全国60多名开外。  

        桂林一直以来都以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致力于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旅游城市。但是,桂林的旅游开展了20多年,来旅游的人不谓不多,名声也不谓不响, 可经济效益却不大。尽管近年来桂林也在搞高新技术,但经济也不见起色。桂林人生活不够富裕,财政收入也没什么大的进步,远不如许多原来名气也没有特色也没有20年前同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外省许多城市。外地游客称赞桂林山水好,也耻笑桂林市民穷;而桂林人在外边一谈起山水就兴奋,一提起经济就痛心。  

桂东城市  

        地处桂东的区域中心城市以梧州、玉林、贵港、贺州为中心,是广西通往粤港澳的交通枢纽,广西的经济能人大多聚集在这一带。地处桂东的玉林已有一定的商贸、 工业基础,而梧州在历史上曾有“小香港”之称。然而时运不转,广西实行的是“西部开发”,基础不错的桂东地区因此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机会,而不能像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一样承担起西部开发的重任,如今地位每况愈下,西江水道亦显得“日落西山”,这条黄金水道失去了昔日对外贸易通道的辉煌。  

沿海城市  

        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都属沿海港口城市,三港相距不过60海里,陆上距离也在100千米以内,与后方城市——南宁市都很近(公路里程为147—211千米),从三个港口出发到其他贸易港的运输距离相差无几,经济腹地也相同,三港实际上是广西沿海的一个港口群,相当于一个大港的三个作业区。由于“铁路瓶 颈”等原因的制约,目前三港均受到湛江港的挤压,而三城市的内部攀比,恶性竞争更是愈演愈烈,发展受到了重重困扰。

农村建设——被遗忘的伤痛

        在高谈城市发展的今天,广西似乎忘记了农村“根据地”。几年前的农村还是一样的破乱,农民生活还是一样的艰苦。九十年代末的农业税制改革和04年出台的 “一号文件”似乎不曾对广西有过影响,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还是没有与全国农村建设的主流同步。江苏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南通代表团围绕“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议题献计献策;四川省双流县则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保证为每村输送一名大学生;而湖北省则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湖北广大地税干部跋山涉水下乡村,入农舍,到田间,钻大棚,为农户提供面对面、点接点的政策辅导和现场咨询……这样的情景在广西可曾出现过?  

        当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功,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大部分农民温饱问题稍得解决时,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和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向,都集中到城市这个中心和重点上来了。我们政府更多关心的是城市的“漂亮工程”,关心的是城市的各类“重大活动”,关心的是自己的政绩,农村问题显得倍受冷落,农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农民生活依然贫困。

我们应该做却没做或做了又未能做好的事情太多了。  

        当前广西的农业基础设施现状不容乐观,不少镇村公路和农村桥梁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大部分农村河道需要疏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已达报废极限,这些是否有人理会?  

        近年价贱伤农的事情一再发生,我们的政府可有关心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我们的交通部门有否把解决农民兄弟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为何对运送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的车辆稍有超载就要罚款甚至卸装、扣车?农业大丰收而农民面对家产品难卖时,我们的有关部门是否为农民提供了必要的市场信息流?

        目前,农民普遍反映农药、化肥价格昂贵,粮价便宜,农药、化肥价格与粮食价格之比相差太远。100公斤的稻谷只能换回50公斤尿素,这如何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人甚至用伪劣农资赚昧心钱。这些问题,上级部门可曾有人出面管过?

        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我们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在八桂大地上,每天有多少孩子在破旧的危房里上课、学习与嬉戏?九年义务制教育对农民来说是“不义务”,多少孩子因为观念或经济的原因走出了心爱的教室;十四五岁的孩子还没念完初中就要外出打工

        农村医疗覆盖率极低,有些地方连乡镇一级都没有医院,农民得了急病,只能赶往县城,而小病只能忍忍;

        农村根本没有文化设施可言,勿庸说满足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了;

        各种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充斥着农村。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全国人民勾画了宏伟蓝图。广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全区4800万人口中,有3900万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1%,农民的生活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区社会安定和奔小康的步伐。1998年以来,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十分缓慢。1998至2001年的四年中,农民收入仅增加69元,平均每年仅增加17.25元。当年提出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几万个广西的农村却没有出现过一个在全国叫得出名的诸如华西村、南街村这样富裕的村庄。04年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发达省份如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已分别达到57.9%、46.4%、46.3%、42.8%,湖北、湖南、山西、江西等省分也分别达到21.7%、19.4%、16.3%、15.9%,而广西则只有7%,其中还未剔除水分因素。  

        毛泽东同志说过:“所谓人民大众,主要就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了中国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算读100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看着当年为中国革命奉献乳汁、鲜血和生命的农村根据地,现在仍然处于贫穷和落后状态,我们能不感到愧疚和汗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