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毛泽东时代媒体镜头下的三类标准美女

来源: f1234567 2011-06-25 12:45: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46 bytes)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一代人,总有着别样的一些记忆。女性,是个美丽的性别,即使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新闻或图片记者,也愿意将美丽的女性装入镜头,以增加画面的色彩感。今天,通过回忆书籍、画报上的图片,寻找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那种青春的盈动,她们质朴的表情和健康的肤色,记录着那一代人美丽的标准!

  第一类是“女民兵”形象:

  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为女民兵题照》的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因此,画报里,最多的也就是“女民兵”的形象,而所有的“女民兵”,一般是“飒爽英姿”的标准版:

海岛女民兵

草原女民兵

军中绿花

南疆女民兵

第二类是各行业的劳动女性:  她们的青春,都是严严地包裹着的。这些画面,能进入权威杂志发表,集中地代表了当时认可的美丽女性形象。她们质朴的表情和健康的肤色,记录着那一代人美丽的标准!

采桑女

铁姑娘

知青女带头人

列车服务员

城市清洁工

 

第三类是样板戏或影视剧里的女主角:  在那么一个年代里,出现在主流媒体上的年轻女性的“美丽”,一定要是胖墩墩、黑里透红,强壮有力、铁姑娘式的,大多数其实也是“八个样板戏”女主人形相的翻版。其实我们只要看看样板戏的几个女主角的照片,也就知道当时所推崇的女性美丽是个什么模式了,她们一般都是高举着拳头,愤怒批判的表情,一脸的深仇大恨:

《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

《红灯记》中的李铁梅

《龙江颂》里的江水英

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里的吴清华

转眼到了1976年的10月,长沙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长沙市五一广场庆祝胜利的姑娘们跳起欢快的舞蹈,摄影记者镜头下的女性就没有了“铁姑娘”的“铁”,而更多是女性的柔美与丰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