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消失了的老行当

来源: 采桑小妹 2011-06-06 14:02: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96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采桑小妹 ] 在 2011-06-07 06:59:0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今那些曾经的手工业与走街串巷的小贩,向我们记述着昨天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很多已经消失或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老北京夏天街头设摊卖酸梅汤的,将好乌梅用开水沏泡加上冰糖、蜜、桂花,放在一只大瓷坛里。再把瓷坛放在冰桶中。贩者一手持两个小铜盏,直径三寸许,名叫冰盏,用手指颠拨使两只小铜盏互相击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铮铮声,摊旁竖立一把黄铜做的月牙戟以为标记。





“换玩艺儿的”货车或担子上,大都摆放的是低档玩具,如小泥人儿、玻璃球、洋画、小毛猴等。孩子们拿家长给的或自己平时捡来的碎铜烂铁、废塑料、牙刷子把、牙膏皮、废电线等,即可以从“换玩艺儿的”那里直接换取自己喜欢的玩具。






耍耗子的艺人肩负一小木箱和一特制的木架,架上安装着小宝塔、小桶、梯子等道具,边走边鸣锣或吹唢呐以招引观者。表演时,艺人先把木架支好,再从架子上端斜拉下一根绳索作为梯子,然后打开木箱盖儿。随着艺人的锣声,木箱内的数只小鼠便会依次跑出来,沿着绳梯爬上木架,表演钻塔、汲水、钻圈、打秋千、跳舞等。《燕京岁时记》曾载: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均以锣声为起止。此杂耍主要在胡同表演,深受儿童的喜爱。






卖玩具





卖糖果







卖大蒜





卖洋铁器







剃头挑子: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另一头是小柜子,抽屉里放着剃头工具。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由此而来。






磨刀匠都是扛一条长板凳,他们走街串巷做生意时,既吆喝又有响器。






磨刀匠都是扛一条长板凳,他们走街串巷做生意时,既吆喝又有响器。






锔碗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有一个能钻透瓷器的金钢钻,有句古话,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锔碗师傅的钻具,有点像以前木工用的手工钻具,只是钻头的硬度不一样。用时一手持根木柱,一手持一个小弓,弓弦缠套在那根木柱上,拉动小弓,木柱往复转动,钻头便一路钻了下去。在瓷器上钻孔是个细致的活,钻不好便会损坏瓷器。孔打的漂亮,各锔子间距离相称,大小一致,便是锔碗师傅水平间的差异。






卖炭的肩挑两个装木炭的荆条筐,不远数十里到城里贩卖,边走边吆喝:“约零炭来!”同时还摇晃木把皮鼓,发出“砰砰”的声音。







卖针头线脑的箱子里装着各色丝线和各号缝衣针,手里摇晃着响器——“惊闺”。一般货郎所用的响器都是一种器具,发出一种响声,但卖针头线脑的所用的响器却以一个小鼓与一面小锣组成,锣鼓装置在一根小木棍上,摇动时,锣鼓齐鸣,煞是好听。






耍猴





算命







卖年糕






数来宝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






吹糖人的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







卖小金鱼







卖糕点






卖烟杆







修鞋匠,过去也叫“单夹板行”,老北京俗称“皮匠挑子”,以修旧鞋为主。其所做之活除缝绽外,还有钉前后掌。






游医







卖秤








卖鸡毛掸子与竹制品




转自:
http://news.163.com/photonew/00AR0001/7607.html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1943年毛泽东视察南泥湾,衣袋中有半只烧鸡
  • “游击队之母”双枪老太婆传奇一生(图)
  • 探秘“不宜发表”照片
  • 毛泽东接见达赖与班禅:西藏和平解放60年回顾
  • 六四镇压与董卓进京
  • 所有跟帖: 

    好贴,这些都应该申请中国遗产,另外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156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17:00:43

    谢谢大家,领教了。看当时那个贫穷和落后! -ABC12345- 给 ABC1234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19:17:57

    打错了, 没有大家。不好意思。 -ABC12345- 给 ABC1234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19:19:14

    算命的 修鞋匠 卖竹制品 国内还多得很,,怎么说消失了呢? -Hollyhog- 给 Hollyhog 发送悄悄话 Hollyho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21:11:19

    大多操着一种特别怪的腔调吆呵. 有的很难听懂. 各地的口音不同, 声音也不同. 我们那儿有两种有特色的我还记得. -hfhfndt- 给 hfhfndt 发送悄悄话 (199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21:47:54

    爆米花的还有吗, 兼爆玉米,年糕片的? 还是南方的东西? -nidurin- 给 niduri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7/2011 postreply 22:01: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