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壶不开提那壶的沙产业 (ZT)

来源: xyz2001 2011-03-25 13:32: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716 bytes)

中央电视台正播五集专题片《沙变》,重提钱学森的“沙产业”。

治沙是必要的,利用阳光让沙漠变绿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把这样一些基本的常识提升到“产业”去,就有一点向穷人收税、在钉子上面削铁、鸟脚杆上找肉吃的意味。沙漠的生态基础本来就非常脆弱,你治理它并且修养它还来不及,今天你却要产业它。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当然,沙里面也有文章,沙地荒漠也是土地也有人类利用得了的地方,除了矿藏,还有植物和动物,千百年来沙漠区人民就是利用这些条件生存的,他们自给自足的有,自给有余然后商品交换一下的也有,我们知道的一些药材水果就是这样产出来的,但若说“产业”,把它当回事来做,就过分了。

原因很简单,沙漠的生态条件太差,这个差更大原因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的,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在相同的纬度或海岸寒流经过的地方那样干旱荒芜的原因。人力有办法把它稍微改变,但不可能根本改变。就算如痴人所说的把喜马拉雅山开一个口子引入水汽或者正在痴说的引渤海入疆,你也不可能根本改变,这还不说“得不偿失”这个尽人皆知的道理。沙漠就是沙漠,绿洲就是绿洲,就算人类的变化可以些微地改变,那也不是根本的改变,而些微的改变是不应该用来产业而是应该用来积累用来储存用优化的,就是说,就算你厉害把某片沙漠绿化了,你也应该让它更绿而不是产业它!

应该改变沙漠而不应该产业沙漠的一个典型的类比就是退耕还原——也就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海的问题。为了改变生态,以人的退却换来自然生态的还原,这个思路恰好和沙产业相反,不是索取,而是退却,放任自然。

而沙产业中一个“产业”,就让人想到了索取,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索取。怎么在这两个问题上如此矛盾地思维着!

提沙产业的有害性是让人们用产业——实际上是用经济——的眼光盯在沙上。这个眼光如果是指河沙海沙用来做建筑材料也没有什么,那简直不用说。而我们的沙产业是向干旱地区的沙子要效益。这里在地质年代是有“效益”的,历史上的兴盛和今天塔里木地下的石油说明那里在不久的过去曾经有较好的生态在久远的地质年代曾经有森林,但这个沧海桑田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今天,由于很多的原因,而且主要不是人力的原因,它都已经退化为荒原风化为沙子粉身碎骨了,你却还不能原谅它还打它的主意要产业要经济要沙里淘金,人呀,为什么这样贪婪!

有人会说,沙产业是和草、林甚至庄稼联系起来说的,说不但构想了而且实现了,比如鄂尔多斯羊毛内蒙草原牛奶吐鲁番葡萄,那我就不懂了:放着好好的农牧业不说偏要说什么沙产业是欺负我们不懂学问呢还是自作高深故弄玄虚?钱学森说什么大农业知识农业阳光农业,那叫细节不说说大话。开口就是系统工程从沙子经由草、林、农一直说到海都是产业,把本来明摆着的常识换语言重复,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在产业路人皆知。但本来产业与倡导产业立场是不一样的,如前所述,倡导就是一种诱惑,把沙子的潜力挖尽是对自然不计后果的掠夺。如果不是蛊惑而是随便说说,那这样的大话谁不会说。我现在说一句试试:我们要用巨系统的眼光搞经济不但要搞地球经济还要搞月亮经济、太阳经济、银河经济直到宇宙经济,这个说法是有全局眼光是高瞻远瞩的面向未来的。其中地球经济我们搞了很久了,按下不表。月球经济已经开始,“嫦娥奔月”就是,美国人把月亮上的石头拿回来送礼(实际上是卖,因为不送石头就得送宝石或者金表)。至于太阳经济,钱学森在大跃进时候就说过了现在还在延续说,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光合作用这个亩产百万斤的基本资源。这里插一句,西班牙女子Angeles Duran比钱学森来得更高明,直接宣布太阳归她所有然后收取全球人(其实还应该包括火星人——火星人凭什么可以特殊)的使用费。银河经济就是银河具有观赏性,属于意识形态的,其中就有牛郎织女这样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比针灸更古老)可以卖钱。宇宙经济呢?你想到宇宙飞船这个词就能想到它有多大潜力,钱学森生前主要就是搞宇宙经济的。看到了吗?我是不是比钱学森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是我告诉你,把这些现实的和虚幻的混在一起构建的所谓巨系统,其实就是胡说。

问题在于,如果钱学森真如我这样说“宇宙经济”了,我不知道又该有多少人吹捧多少人立项研究多少人拿项目实施多少人投入资金拍五集专题片《宇宙经济》了!原因何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权威,需要瞎折腾以提高GDP。至于真权威还是假权威,管他呢。比如钱学森,在大跃进时候说亩产两百万斤就是拿光合作用说事胡弄出来的,他误导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中国人民、导致——至少是间接导致或部分推动——了荒唐的大跃进的账还没有给他算,他摇身一变就把太阳照到沙漠地上去沙产业了,而这样的权威居然还被人接受了,连用词都不忌讳,仍然叫“阳光农业”。需要权威就是赖得自己想,需要权威就是让权威的嘴说自己想说的话,需要权威就是可以利用权威。利用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来谋取私利,这就是权威的意义。

下面,我来谈谈为什么不要提沙产业的理由。

首先,太阳无处不在,不必到沙漠去。一定要到沙漠你也应该到撒哈拉去,现在都全球一体化了,哪里不是沙产业,况且撒哈拉地租便宜。先把自己家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留着用别人家的符合国家利益。美国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不用自己的石油用中东的石油还不惜拿几千人的生命作代价去打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最重要的是,撒哈拉的阳光质量好,广告语是:撒哈拉的阳光,全球最好的阳光。

其次,一定要光合作用,也不一定到荒漠去,我们两弹一星到荒漠搞那叫战备,不要搞战备搞上瘾就沙漠情结了。据说,钱学森沙产业的构想还真是在导弹基地想到的,他这人的最大长处就是善于思考,看到什么想什么,管它是对是错。看到“耳朵识字”就说是中国人的伟大发现应该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的成就,看到特异功能就支持结果支持出一个。你要光合作用,最好的地方就在生态条件好的中东部,这里有些地方倒插的树桩都发芽,虽然阳光不如沙漠的阳光,但水分胜过西部的水分。反正滚滚长江东逝水不用白不用。中东部不仅有水有阳光(阳光真无私呀,到处都有,这叫普照),而且有土地(而不仅仅是沙地)。有人会说,难道中东部土地阳光水分没有利用吗?那当然。我其实是不能高瞻远瞩的,我上面的“宇宙经济”其实就像钱学森说话——瞎扳。我只能低头近看,我看到我们这里的农民把冬天的农田荒芜了甚至阳光最好的季节都荒芜了。我建议沙产业的人们来这里,如果顺带弄个中央政策免租金还补贴就更好。只有一个小问题,这个时候太阳到南半球去了(想必西部沙漠的阳光也跟了去了),但不要紧,实践已经证明种一季油菜或者紫云英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油菜和紫云英做什么用,这个我就不说了。因为沙产业的努力就是要搞出绿色植物,搞出绿色植物就是初中生物学中“光合作用”这个伟大原理的伟大胜利,到这里就和沙产业对接了:沙产业搞出沙生植物来干什么,我们的也能干什么。至于有人说,人家还能出甘草出沙棘出苹果出冬虫夏草呢。那我就没有话说了,我还真忘了中国人喜欢吃这些东西!但我们现在不是说具体的使用价值,我们在说价值,因为产业关心的是价值,你知道吗!

再次,我们不能在生态问题上两面三刀。我们一方面鼓励退耕,另一方面又鼓励开发。我们这样做是思维紊乱的表现。如果要我讲白了,我们这样鼓噪是不是想安慰一下西部贫苦的农民,给他们一个所谓的希望?我们一方面科学家一样地强调生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又商人一样地要在西部这棵钉子上削铁菩萨脸上刮金,我们还政治家一样的说大家不用急我给你们沙经济!直说吧,为什么不直接政府补贴改造沙漠,为什么不移民,为什么不退耕天山脚下的棉田让雪水流入罗布泊让生态自然复原!那就只有一个原因,我们以所谓的全局观念干维护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事,我们不想投入得太多,我们对人民爱得不深,我们对西部的人民爱得不深!

《沙变》才播两集,后面怎么变还真不清楚,但沙产业这个一说出来就被人们耻笑却一直在争论中进行的荒唐事还在继续。

    看你们怎样收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