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来源: NMDW 2011-12-26 19:57: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NMDW ] 在 2011-12-26 19:59:2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if gte mso 9]> [if gte mso 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CA ZH-CN X-NONE [if gte mso 9]> [if gte mso 10]> 刘仰

这次到贵州感触比较多,再 发一篇。与湄潭相邻有一个县叫做余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以前也算作贫困地区。但近十多年来,余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外地来参观的专家说:“这 哪里是农村,完全是中国式的欧洲”。虽然我很不喜欢拿欧洲做中国的样板,但是,专家的此番言论也可看出余庆县的大概。余庆的名字来自于清朝皇帝,取自“积 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话。这个县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目前全县农村每百人拥有35部通讯工具,机动车普及率19%,电视普及率 95%,95%的人喝上了卫生的自来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97%以上。雨天只要不下地,走到哪里鞋子都不会沾上泥巴。废话少说,看图吧,有图有真相。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余庆县松烟镇一个叫做阳光水岸的农民社区。农民房子与此前看到的已有变化。

我问:松烟之名因何而来?没人告诉我准确答案。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社区里的垃圾箱。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社区中心是一片水域,有桥,“阳光水岸”的名字与此有关,像是城市里的楼盘名称。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这些房子有些自住,有些也用来经营。每一户都是楼上楼下,比我家大多了。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社区中心的水域。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上次在偏坡乡,有人为没看到80后美女乡长而遗憾,其实视频里有,我没贴出来。

在松烟镇,我特地为这里的80后女镇长拍了一张照,她很配合。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这是余庆县敖溪镇的土司社区。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漂亮的新农舍在黔北各地并不完全一样,这个社区的房子与其他地方就有较大的差别,例如“马头墙”,完全是江浙地区或者徽州地区的风格,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说起来还有一段我第一次知晓的历史。西南地区历史上长期实行“土司”管理,后来才有“改土归流”,即“土官”由“流官”代替。说得通俗点,“土官”就是本 地人世袭当官,类似等级制度,容易产生黑社会;“流官”就是从秦朝开始的郡县制,由中央向地方派遣官员。这是消除黑社会最好的办法之一。迄今为止,包括美 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为了打击黑社会,也不得不采用外地警察替代本地警察的办法。说远了。我原来以为“土官”就是本地人,但是,在余庆敖溪镇我得知,当年这里 是土司的驻地,但这里的土司是外来的汉人,原先是南京一位将军,明朝时因为有功,被朝廷派到当地任“土司”,所以后来就变成外来人本地化了。正是这位来自 南京的“土司”,将江南地区的“马头墙”建筑风格带到了这里,如今融入新民居的风格,也可看出黔北新民居风格的灵活性。

    余庆县的典型在于,这里的基层百姓首先提出并实践了一个口号:“四在农家”,当地政府发现后,将这个口号确定为政策,以至于“四在农家”现在已成为整个遵 义地区农村的政策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罗家坡是一个只有17户人家的村民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山上的树砍光了,附近的水井也干了,村民吃水 只能到山下挑。没水就很难种庄稼,村民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八十年代,有文化的周修平当了村民组长,他硬行规定:只准栽树,不准砍树。十多年后,山上植被 基本恢复,罗家坡的环境得到改善。进入九十年代,周修平当了村支书,在带领村民致富小有成果后,自发集资,村民自觉出工修路,对房前屋后实行水泥硬化,美 化村庄环境。并安装了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等。西历2000年,派驻下乡的县干部工作组发现了这个村子静悄悄地发生了巨大改变,便向县领导汇报。县里召开会 议讨论,结合罗家坡等地的农民实践,总结出“四在农家”的内容: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县委当机立断,每个常委抓一个基层点,以“四在农家”为核心,开始10个试点。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罗家坡上世纪90年代的老照片。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四在农家”的另一个发源地的老照片。最为可贵的是,它的改变来自于农民自发的需求。

 

    “四在农家”包括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说起来好像都是口号,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它既包含了物质文明,也包含了精神文明。最近,广东 省委领导说,广东群体冲突频繁,原因就是社会矛盾长期没有解决,一手硬、一手软。而我们在余庆县看到,当地农民从一开始就没有只注重发财,县政府更是在农 民自发的基础上,早早明确了“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而且,“四在农家”对于每一个村子还有一系列具体的指标。例如“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 广播电视;“四有”:有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有一门以上生产技能,有一幢够住整洁的住房,有一套适用的家具和电器;“三建”: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 建宣传栏;“三改”:改灶,改厕,改环境;“治五乱”:柴草乱跺,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先富之,再教 之”的主张。在这个问题上,余庆县的农民与当地政府一样,都把“富在农家”放在首位,上述具体指标,很多都与“富”有关。但是,这里的“富”不像有些地 方,政府财大气粗,农民“被上楼”。余庆县没什么工业,并不富裕,政府拿不出多少钱,但是政府想方设法为农民找到勤劳致富的门路,这就是农业总体规划。

    余庆县政府结合全国市场需求,确定了本地农业的发展方向:12万亩优质水稻,15万亩优质油菜,8万亩优质烤烟,10万亩茶叶,1万亩中药材,1万亩无公 害蔬菜,1万亩红金橘,40万头猪等。同时,为了支持农业,县里也做好园区规划,引进合适的、无污染的加工业。农民能否致富,在余庆县形成一个独特的结 合:农民既有自己单干的劲头,又借助政府之力,为单干的农产品集中找到了市场;而政府又根据市场的变化,引导农民学习新的技能。在农业税已全部取消的情况 下,政府在帮助农民致富方面,几乎完全是用其他财政收入作为投入,这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在当地发现不少女干部,问其缘由,答案是:女干部耐 心,比较容易与农民沟通;农民如果有意见,面对女干部,也不容易急躁。这样的细节也是服务意识的体现。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龙溪镇茨桑坳新村,房屋又有所变化。有些农民从山上较为偏僻的原住地搬到这里,他们有了新的致富手段。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农民盖一栋这样的房子在20万以内,政府补贴大约1万元,主要靠农民自己。但基础设施由政府投入。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农民新村内一角。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每个村子都有这样的配套。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别墅一般房子旁边的空地还种着菜,才意识到这里是农村。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这种带花窗的建筑是干什么的?回答说:畜栏。我要去看一下……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不好意思,打扰了。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村头的宣传栏。看到“民主”没有?“民主是先锋”,不是吹的。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这张照片是黔北地区以前常见的民居。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这是一张绝非摆拍的老照片。当年,村民就是这样共同表决,要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最近,广东乌坎事件避免了僵硬对峙,进入沟通解决阶段,一些人便说,这是乌坎村民自治的胜利。我不得不说,广东至少在这个问题上落后于余庆这样的西部地 区。余庆在推广“四在农家”的同时,就积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规范村组管理,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群众自治组织,实行“一事一议”的决策制,村民参 与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余庆县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达到100%,获得了“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的称号。

    前面讲到“改土归流”的时候曾经说过,完全地方化容易形成“地头蛇”的地方势力凝固,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例如《水浒》中描述的晁盖、宋 江。稍有不慎,凝固的地方势力就容易成为黑社会的源头。事实上,现在的广东地区就经常受此困扰。而在余庆县,村民自治与政府的引导结合得不错,既满足了村 民民主的要求,也避免了某些沿海地区自治变成独立王国“小独裁”的现象。其中原因,一是村民财富的相对平均,财富差距不像沿海地区那么大;二是当地注重教 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都搞得不错。我多次说过,公平的教育是消除差异的重要手段,差异的缩小,相对的公平,就能有效避免借助财富集中而出现的“地头 蛇”现象。因此,最近重庆提出共同富裕是民主法制的前提,实际上与余庆县的村民自治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不少沿海地区并没有抓住这个富裕和民主的核心问题。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余庆县农民艺术家的泥塑作品。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余庆县农民艺术家的泥塑作品。

 

    我在了解了余庆县农民很多自发行动及其出色成果后,立即想到了一个问题:这里的农民为何会这样?是不是同当地的教育有关?的确,余庆县虽然是山区,政府财 政上并不算富裕,但是,这里的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前面提到的松烟镇,有一个只有300人的小山村,自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山村共出了8名博士、 7名硕士,被誉为“博士寨”。这是有原因的。义务教育一般是9年,也就是小学+初中,但是,余庆县的高中普及率达到87%,贵州全省这个比例只在53%; 余庆县人均受教育12年,高于全国0.8年;自恢复高考以来,28万人口的余庆县向全国大中专学校输送了2万多名优秀学生;目前,县职业中学的在校生超过 4000人。

    当到处都在说教育重要的时候,其实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尖端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关系,如果所有人都涌向尖端教育,事实上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还会造成职业选 择的不平衡。反过来,如果普及教育不够,尖端教育也难以有雄厚的基础。二,教育的内容同样重要。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事实上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一 样,都应该“两手都要硬”,像广东省委领导最近自陈的那样长期“一手硬,一手软”,技能教育也许上去了,道德教育就下降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就容 易出现。而在余庆县,自开展“四在农家”以来,刑事发案率长期低于万分之五,多年实现“零上访”,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普法先进县 的称号。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余庆县号称是得到各种先进称号最多的县,各种奖牌挂了满满一面墙,但我最看重这块奖牌。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乌江从余庆县穿过,当年红军的足迹也到过这里。这是县里保留的红军当年渡乌江的渡船实物。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如今,乌江上已建了水库,少了当年红军面对的湍急,多了红军没见过的恬美。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这是当地人拍的一幅照片,实景与倒影形成奇特的组合,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让子弹飞!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说了很多余庆,还想说点其他。近年来,贵州瓮安广为人知。瓮安紧邻余庆县。这是瓮安县府大楼的一侧。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离开余庆县,正好路过瓮安县。这是瓮安政府大楼。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缺一张大全景。结合上面三张照片可以看到,瓮安县政府大楼的后面是对称的三个山包。风水师说,这既像是元宝,又像是太师椅。现在有不少官员和政府部门都喜欢搞这一套。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瓮安县政府大楼正对面的广场。

 

    路过瓮安的时候,所乘坐的车与当地一辆农用三轮车发生小刮蹭,耽误了一会。我没有拍瓮安乡镇的照片,因为,瓮安的乡镇使我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同 余庆的乡村相比,反差很大。而瓮安的县城则相当豪华、气派。两者对比说明什么?余庆是没有矿山资源的山区农业县,临近的瓮安却有丰富的矿山资源,因此,瓮 安比余庆富裕得多。然而,穿过两个县,直观的感觉就是,余庆的百姓富,瓮安的政府富。由此,我也理解了为何瓮安会发生群体性打砸事件。当余庆县政府全心全 意为民众办事,让民众富裕起来,并力求相对公平的时候,民众与政府的关系就是融洽的,不会有激烈的冲突和矛盾,民众反而会感谢政府。显然,瓮安县在这个问 题上未能做到像余庆县一样。中国虽然大,这两个县却紧紧地挨着,反差居然这么大。

    造成这一反差也有客观原因。余庆县以农业为主。按照我国现在的土地政策,土地不能私有化,因而土地资源不能高度集中,农民便相对平均地拥有土地,这是余庆 县能够实现相对平均的共同富裕的客观条件。而瓮安县以矿业、工业为主,资源便容易高度集中。共产党政府在处理农业和土地问题上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市 场经济下私有制纷纷涌现的工矿企业,相对来说缺乏经验,思想观念上受西方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出现财富严重不均。当政府在这个问题没能及时协调解决的时 候,便出现了广东所谓“一手硬、一手软”,社会矛盾长期没能化解的现象,便会出现闻名全国的“瓮安事件”。然而,客观原因即便存在,也不是全部理由。主观 上不够重视,没有花力气、动脑筋解决非农业条件下的社会公平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如今广东终于开始认识到了,而重庆已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尝试。余庆县虽然是一个农业县,在经济形态上未必能成为全国的借鉴,但在主观精神上,为人民服务,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两手都要硬”等,的确可以成为全国各地政府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营造群众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才能营造富裕和谐的社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