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百年”背后的台湾民主(之一)

来源: NMDW 2011-11-15 18:07: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197 bytes)

 

2011-11-15 05:57:55

宋鲁郑

注:10月7日到16日,本人到台湾参加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邀请方:“建国百年”)纪念活动,此为随笔之一。

“建国百年”背后的台湾民主(之一)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依然打着“中华民国”旗号的台湾则在执政的国民党带领下庆祝“建国”百年----严格来讲,中华民国是1912年1月1日建国,真要从这个角度纪念的话,应该是到2012年1月1日。
辛 亥革命及其建立的中华民国,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政治现象。但衡量一个政治现象的标准不是看它是否是新生事物,而是看它的历史贡献。就如同文革,也是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政治现象,但我们是否就由此对文革加以肯定呢?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来看,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文革,都只是昙花一现。但双方的共性不仅 在此,还在于都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而收场。不仅如此,两者最为奇特的共性在于虽然都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但今天仍然拥有不少支持者。
原因其 实说来并不复杂。有人怀念文革和是今天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腐败、工人农民的地位下降有关。他们把对现实的不满就投射到对文革的美化。有人怀念中华民国, 则是由于他们推崇西方的制度模式----尽管今天的西方已经深陷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四年了,仍然不知何时到底,而且更令他们难堪的是,这些所谓建立现代政 治制度的国家正在向中国求援。至于官方对“中华民国”的态度暧昧,则和两岸统一有关。至少在今天的台湾,“中华民国”还是起着对抗台独的作用。但不管怎 样,历史就是历史,文革和中华民国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少有的劫难,都曾几乎要把中国推向绝境,任何一个理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希望它们再现。
根 据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华民国”到1949年就走进历史了。虽然残余政权退到台湾,但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我们以中华民国此前的元、明、清三朝为例。元朝灭 亡时,其残余政权一直没有消亡,只不过是退出中原而已,而且曾长期对明政府构成严重威胁,甚至还把明朝的皇帝俘虏。但历史并没有将此残余政权视为元朝的延 续。当明朝灭亡时,也曾出现数个残余政权,但在历史上或者称之为南明或者称之为明郑,但不再视之为明朝的延续。后来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尽管此后也曾 短暂复辟,也曾在日本支持下在其龙兴之地东北再建政权,但都不被历史认可为清朝的延续。后来这一幕又在中华民国重演。这个残余政权将来如何被历史定位暂且 不论,但绝不会再是中华民国的延续。只是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何以许多自由派群体就是不明白呢?在海外甚至有不少从大陆出去的所谓自由派人 士竟然以中华民国国民自居,真是大开历史玩笑。
今天一提到台湾,不同的群体思考的焦点是不同的。对于大陆百姓来讲,无疑是国家的统一。对于台湾百 姓来讲,无疑是民生,是经济。虽然国民党执政三年多,由于改善了两岸关系,经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增长----和大陆之间仅贸易顺差每年就高达八百多亿美 元,但百姓的生活却没有多少提高,贫富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也是国民党的政绩没有换算成有效选票的原因。台湾百姓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 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台湾历史上缺乏西方哪样真正的左派。国民党一诞生就代表右派大财团的利益。民进党虽然是草根,但执政后却很快就站到了大财团的一边。所 以,在今天的台湾,无论谁执政,百姓都分享不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台湾的民主是学的西方,但没有学到精髓,只学到理论。比如同样 是选举到了,法国还是右派执政,但它就可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以法令的形式要求企业给职工一千欧元的分红。这被左派批评为“千元一票”。但西方的政治是可 以这样操作的,但台湾就不敢,顶多进行财政转移,但财政又有多少力量呢?再就是台湾做为后起的民主社会,却竟然已经搞了六次公投。这在成熟的西方大国是绝 无可能。法国虽然深受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但对于搞公投也是慎之又慎。而且假设公投失败,第二次就往往会通过国会直接表决。几年前的欧盟宪法就是 如此。处于欧债危机的希腊想搞公投。结果被法德恫吓,要将希腊逐出欧元区,而根据欧盟宪法,一旦一个国家退出欧元区,就自动退出欧盟。迫使希腊总理上演了 一出闹剧:他今天提出公投,第二天国会通过,随后他就马上决定取消。
不过对于我来讲,一提到台湾,最关注的还是台湾的民主----这也算是自己和大多数自由派群体少有的共性。
台湾的民主,不用多想,只要看看报纸就知道问题所在。一是政党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二是没有“国家认同”。
绿 营的报纸如《自由时报》都用公元纪年。偏蓝的报纸则是传统的“中华民国100年”。《自由时报》报头是“台湾优先,自由第一”。偏蓝的《旺报》报头则是 “台湾优先,两岸第一”。马英九虽然是民选出来,但绿营对他丝毫没有宪政层面的尊敬,人身攻击和辱骂比比皆是(比如这样的社论:总统无耻,是为国耻。“六 三三,马的,马的”就是“妈的”谐音)。选举到了,绿营就说选举是捍卫主权。马英九虽然已经担任过“法务部长”、台北市长和一届“总统”,却仍然要和四年 前一样声称自己烧成灰也是台湾人。法国总统萨科奇是奥地利第二代移民,第一夫人在结婚时还是意大利籍,但他们却从不会说自己烧成灰都是法国人。台湾民主之 民粹化可见一斑----而且是由两大党的候选人来共同推动民粹。
当然关于“国家”定位,更是荒唐百出。蔡英文过去一向认为“中华民国”是“流亡政 府”,现在也改口说“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不是流亡政府”。而国民党的候选人马英九和吴孰义都有绕口令般的说词:中华民国是国 家,台湾是家园。中华民国是爹,台湾是娘。这次“建国百年”举行庆祝仪式,绿营一概抵制不参加----当然绿营执政的时候,蓝营也是一律抵制,互不认可。 本来“国庆”是凝聚共识、超越党派的,但在台湾却恰恰成为反例。至于大阅兵,绿居然攻击说只有共产国家才这样搞。
“国家认同与政党利益至上”只是 台湾民主的一方面,在行政的实际运作方面,也同样令人诟病。我们法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是10月8日早上抵达的。到了后才知道由于今年华侨参加人数过 多,六成以上的人无法到现场观礼!我不知道他人是何种感想,对于在大陆生活几十年的我来讲,实在感到匪夷所思。
首先,这是台湾“侨委会”组织的活 动,是“国家”层级的诚信。却在观礼前两天宣布无法安排。其次,由于办理手续时需要先确定机票,实际人数早在几个月前就已有了眉目。何以直到观礼前才发现 人数远远超过接待能力?第三,如果此事发生在大陆,早就会想出办法予以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也会提前通知。根本不可能发生人来了,才被通知不能参加观 礼。由于绝大多数华侨都多次来过台湾,其再来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历史性的百年”。结果却是这种结果,自然是愤怒万分。第四,“侨委会”既没有提前通知,也 没有想办法解决,原因恐怕是确实没有能力解决,但又想侨胞继续前来。所以故意瞒而不发。否则仅退机票一项,航空公司损失巨大,至于来的人带给台湾的消费也 是相当可观。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侨委会”官员竟然声称:“在宾馆可以看电视,看实况”。总之,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大陆,早就是重大丑闻,不知多少人丢 官为之负责。但在台湾,媒体炒了一天,官员道了个歉,然后说可以免费参观故宫就告结束。
以小见大,由此可知国民党执政何以百姓不满意,也由此可知台湾民主究竟是如何运作。也难怪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电视政论节目上这样质问:“难道这就是台湾要大陆学习的民主吗?”也难怪我们的导游在车上感叹:台湾华人社会最民主,但选了失望,换了更失望。
在 台湾,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在许多高档宾馆或者规模颇大的旅游商品店,都有一个“交通部观光局”发的牌子:接受国民旅游卡。一问才十分意外的知道这个旅游 卡是专门发给公务员的。其理由是公务员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旅游,于是每年补助1.6万元,鼓励他们消费!要知道公务员在台湾不仅稳定而且工资收入高,公营事 业单位和公务员招聘时,无不趋之若鹜。却竟然还由于工作繁忙无暇休息为由给予如此高额的补助。这种事假如发生在大陆呢?----当然两岸制度不同,这样的 事情大陆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不过,不管台湾的民主多么不堪,在大陆自由派心中依然是光芒四射。马英九“国庆”演讲刚结束,贺卫方先生就在微博上 引用了了部分内容,引得台湾的报纸大加报道。不料第二天才发现,贺卫方先生引用的内容竟然是马英九的元旦贺词。报道失误的媒体不得不进行道歉。只是奇怪的 是,贺卫方先生怎么现在才引用马英九元旦的贺词呢?究竟是他搞了乌龙,还是刻意为之?只是如果贺卫方先生知道台湾民主的真实状况,知道宋楚瑜在电视上的质 问“难道这就是台湾要大陆学习的民主吗?”他还会以台湾为榜样吗?
最后还是谈一谈台湾即将到来的大选。我在台湾期间,媒体的焦点是民进党副候选人 苏嘉全的农舍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法律灰色地带,很难一言讲的清楚。但做为一名候选人,却在农地盖如此豪华的“农舍”,自然会引发非议。但苏嘉全面对国民 党的质疑,表现的却十分令人失望。他辩护说自己并没有违法,而且这样的豪宅全台湾有十万户!(大陆百姓可以想想,都是什么样的人拥有这样的豪宅)显然他不 明白,做为政治候选人,社会的标准并不是违法与否。如同在美国,嫖娼是合法的,但总统去嫖娼,市长去嫖娼就不被接受。至于说至少有十万户,更想以法不责众 为自己开脱。而且他还有一句可以雷倒大陆人民的名言:公务员兼农民,不违法!
对于这次选举,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双方选情胶着。而根据历史经验,只要 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谁也想不到的突发、恶性事件。2004年的两颗子弹、2010年的连胜文中枪都是先例。2008年只所以一切正常,是由于马英九的 民调领先对手二十个百分点,任何奥步手段都无济于事。所以,随着大选的临近,气氛也日益紧张。所有关心台湾的民众也更加心中忐忑。台湾,台湾的民主会走向 何方?

附 :

应中国政府的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对中国展开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检查,报告显示了中国金融部门所面临的风险。

达斯说到:“我们想让中国放心,中国目前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同样也想提醒中国,事实上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正在加速增长,我们已经推进加速改革的需求,从政策改革到结构改革,还有机构改革。”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