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即将袭港的金融风暴做好准备

来源: NMDW 2011-11-12 20:39: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026 bytes)
外资基金做空 香港成国际金融战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3 00:26:11  



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战场

中评社香港11月13日电/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在《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为即将袭港的 金融风暴做好准备》,作者认为:“金融海啸重挫欧美,日本积弱,国际经济重心转移至中国,中国内地有外汇管制,香港变成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管道,在国际金 融的重要性大增。亦因此,美国金融机构与基金聚集香港,准备大干一番。突袭内地民企只是预演,从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或香港上市,已与内地A股 形成网络,关系密切。以美国为首的跨国金融机构可以海内外联动,加上与内地A股的外资内资里应外合。下一轮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大有可能由攻击中国企业的股价 开始,亦因为中国影响力日重,攻击中资更可带动全球危机。”文章内容如下:

外资基金做空香港

过去几个月,由对在港上市的内地民企定点突袭开始,香港的股市不断受到国际炒家的冲击。香港恒生指数于9月18日跌破了19,000点,之后 迭创新低,一再打破早前机构投资者预设的底线。至23日周五收市,一周跌幅9.18%。单周表现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差。之后直至发稿之前,香港股市 继续下跌。

这个情况的出现,是最近全球大跌市的一部分,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以香港而言,“借货沽空”日趋普遍是不争的事实现时参与沽空者,以外资基 金为主,亦多数在外资证券行进行。市场超过八成沽空盘货源,实际源自基金手上,港交所资料显示,摩根大通是可供借货最大庄家之一,近期的市场大幅波动,是 国际炒家在香港兴波作浪的结果。他们藉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和研究报告,一方面唱淡某些上市公司,同时大量沽空,使其股价一泻千里,从中套利;另一方面,又 乘机向客户逼仓,低价收集,上下其手。但是这情况似已开始改变,市面有中小股票行愿意以简单的手续,低廉的成本,为小户提供小额借货沽空服务,送羊入虎 口。

为何欧美政府会限制沽空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时,欧美政府不约而同的采取一些防止投机的措施,包括禁止某些股票的沽空行动。自7月起,美国实施临时性的禁止“无货 沽空”(Naked short selling),并前后禁止对超过800只与金融业务相关的机构股票作出沽空。英国禁止沽空金融股;澳洲禁止沽空所有股票;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以 至台湾,都禁止投资者作出沽空。之后有关措施陆续放松,但到今年年中,美欧国家债务危机表面化,欧洲法意西比四国于8月中再次禁止在股市沽空金融股。欧洲 证券和市场管理局表示,禁止沽空好处,可以限制实现从散布虚假谣言,或实现监管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内地有关部门在这风高浪急之际,大胆的作出反潮流的决策。中国证监会8月19日发布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规则的修改草案和《转融通业务 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草案)》(“融资融券”是“借票沽空”的别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拟将融资融券作为证券公司的一 项常规业务,取消试点阶段对该项业务资格的较高净资本水准和分类评价要求。只要是正常经营的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满3年,注册资本、净资本符合增加业务 范围的要求,就具备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基本条件。对此,零经验的内地股民充满憧憬:“想想,中国股市即将告别多年无法真正沽空股票的时代,是多么的鼓 舞人心!”

对于沽空,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财务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陈家强在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刚出现时,曾作了颇为周延的论述。他认为沽空有其积极作用,包括

1.对市场价格的探索产生正面作用。当容许沽空,投资者无论看好或看淡,都可以参与投资活动。禁止沽空,投资者只能在看好的情况下,才能参与;看淡后无从投资。因此,禁止沽空,会使价格的厘订出现“不对称”,甚至扭曲了价格。研究发现,若有沽空限制,价格会被高估。
 2.沽空可增加市场的机动性。请注意,陈家强教授的立论完全是聚焦于金融市场的内部效率,绝对没有考虑到金融市场存在的目标和意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即英语所谓“Wall Street and Main Street”)的关系等更加基础性,因而更加关键的问题。这些西方主流训练出来专家学者们的视野局限,正正反映整个西方世界于面对数百年未有的重大危机 之前的思维局限,进而局限了西方世界对危机作深层次的反思和自我修正及完善的能力,到今天依然找不到出路。

虚拟经济异化后果严重

根据欧洲中心文化的希伯来——希腊传统(Judeo-Hellenistic Tradition),现代社会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走过来的。西方习惯了一小撮人通过武力侵凌、巧取豪夺等手段,把自己的繁荣建筑于剥削一大片人之上 的思维。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剥削,发展到最高峰,就是金融资本主义。西方那几亿人口,掌握着全球的金融,通过利用他人的金钱、他人的劳动(other people's money, other people's work,简称OPM、OPW),坐在那里享受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甚至难以想像、不可持续的高度物质文明,其余的数十亿人,则整天到晚为这小撮人辛 劳,和承受各种污染,还要不时被他们责备,说你们不民主、不自由、不文明、污染全球……。

根据2000年的数字,国际贸易是6万亿美元的规模,但国际外汇交易额却是600万亿,“虚拟经济”是“实物经济”的100倍规模。几年之 后,根据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07年12月公布调查,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全球平均外汇交易成交量高达3万2千亿美元,按世贸组织资料,2008年全球平均每天的贸易额 约4百30亿美元,加服务贸易约1百亿美元,按联合国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平均每天的国际直接投资(FDI)约46亿美元,相加近6百亿美元,后者少于前者1/500,更加不成比例。虚拟经济已经异化为 致命的恶性肿瘤!回头看去,2008年出现的国际金融海啸,是势所必然的事情。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不少人或是放洋留学,或是在国内接受外来的思潮,不知不觉的掉进了欧洲中心文化的大酱缸中,还自愿地放开怀抱去接受他们 为延续其全球霸权而设计的整套话语权;到今天欧洲中心文化已被证实患了不治之症,还不知道需要赶快跳出来。更有些愚人,在人家已经跳出来还恐不及的时候, 还以为需要赶时髦跳进这酱缸中。

要知道,我们是生活于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的出现,原意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管虚拟经济如何发展,它都不应偏离这一个功能。最近不少人都留意到,在过 去数年两次强力冲击之下,只有中国和德国还能保持欣欣向荣的势头;中国在国际媒体渲染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房产泡沫”之下,还能平稳地“软着陆”,这都拜 实体经济强大不衰的作用。

中国当然要发展金融产业,香港也当然要力争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但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眼看今日西方世界的惨况,我们还要循这方向走下去 吗?我们要鼓励每人拥有几张信用卡,十个瓶七个盖的消费吗?我们要发展人人都买房买车,一辈子还债的经济吗?我们要大量发展各种衍生工具,供全民赌博吗? 在宏观的层面,我们发展金融业务是要以此欺压全球吗?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战场

香港自回归以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以至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香港金融市场都受到冲击。尤其是在 2008年之后,美欧一沉不起,日本早就疲不能兴,只有中国能维持高速增长,国际经济重心已经明显东移至中国。但中国内地有外汇管制,香港变成进入中国内 地市场的主要管道,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因而确立。于全球投行都在裁员的恶劣环境下,香港却大事扩充,不断招聘。美国金融机构与基金向来无宝不落,它们今天 聚集香港,肯定要干一番大买卖。

9月下旬美国甚至不惜采取动用4,000亿美元买长债卖短债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压低短期利率。其中一个很快便必然会大量出现的副作用,是国际炒家从美国极低息贷款,到其他较地区存款或炒卖图利的套戥操作“利差交易” (carry trade)。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出现之前,很多国际热钱是从日本零利息贷出的。美国的金融规模远比日本大,美元利差交易的可能灾害,也会远比当年严 重。

尤其是港元跟美元挂勾,接近零利息贷出美元,买进港元,获利后抛售港元,首先就没有汇率风险。而且利息差不会太大,放在那里等机会也不会亏太多,但也不会 赚太多,国际金融机构的目标肯定不是简单的利息套戥,而是更高利润的炒作大量买入港元,首先就造成港元的升值压力,和推高利息,即时获利;港元如被逼升 值,他们更多赚一笔。它们的目标也当然不光是香港,近月来集中打击几家内地民企,只是预演,从中摸顺门道,为下一回合总进攻做好准备,到时国际炒家海内外 联动,外资内资里应外合,H股A股、现货期指、股市汇市都同时受袭击。如应付不好,香港首当其冲,中国经济深受打击,倒退一年半载是等闲事,同时更会因而 出现又一次国际危机。

作为新兴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对本地、国家和全球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都负有前所未有的重大责任。特区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心存警惕,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回应的预案。

说我保守也好,我认为虚拟经济既然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必要的条件是它要跟实体经济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一条底线,一脱离了这一点,虚拟经济不但无从服务实体经济,还会严重损害实体经济。突破了这底线,便有异变的危险,因而便要亮红灯,被禁止。由此引伸:

1.禁止衍生工具(derivatives):所有衍生工具,说白了就是脱离了实体经济,从虚拟中衍生的癌细胞,性质是百分之百的投机赌博, 绝对不能容许它们的存在,全部要禁止。西谚有云:“无中哪能生有。”(Nothing comes out of nothing.)陈文鸿教授说得好:“所谓的风险管理实质是转嫁风险,市场调节变成为寡头垄断资金的操纵,其中更有政府参与。”吃亏的都是广大平民老百 姓。

2.禁止买空卖空:要买卖股票,请拿真金白银。股票是实物的有价证券,可以作为抵押,但只能把挤出来的资金放在实物之上。如果抵押来再炒股票,就脱离了实体经济,不管是目前普遍容许的买空,或者许多地方向来都不容许的卖空,都应严格禁止。

3.严格界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桥梁,扮演一个十分独特而关键的角色。它不应从事传统的存贷、汇款、汇兑等之外的 其他金融业务,包括保险、投资等属于虚拟经济的业务。因此,它不能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美英在这方面一放松,便很快出事。目前这个口还未封,但我们不妨带 头封死它,绝了后患。

需要指出的是,这不是干预市场而是为市场定健康合理的规则。在市场失效时政府的临时行政介入,如突然宣布禁止沽空,那是干预市场。干预市场的行为,短期和 长期的破坏性都很大,只有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市场正常运作,和供求正常波动、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万不得已时才偶一为之,并且要于达致既定目标之后适时 退出。但是行业作为一个集体,与政府作为监管者,都有制订市场规则和督导落实的职能和责任,古今中外,莫非如此;遵守规则者才有自由,这与自由市场是互不 抵触的。

香港不少人庆幸国际对冲基金等大举进驻,认为这是香港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表现。但他们不会问,为什么这些靠兴波作浪赚钱的对冲基金要来香港呢?

最近,这些基金合作起来打击和沽空香港的内地民企股票,且是美加与香港一起配合,应可从中窥见端倪。过往,国际金融市场集中于发达国家,以美 国、西欧和日本为主。以香港为例,最早的股市危机是一九七三年,八十年代初的回归危机属本地化特殊因素,与前者的国际投机资金冲击香港股市不同。但到九七 年亚洲金融危机、二○○○年科网股泡沫爆破以至二○○八年金融海啸,香港金融市场受国际冲击愈来愈频密,虽然攻击重点不在香港,但香港亦受到牵连,从另一 个角度反映香港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力量不足。

不过,金融海啸重挫欧美,日本积弱,国际经济重心转移至中国,中国内地有外汇管制,香港变成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管道,在国际金融的重要性大 增。亦因此,美国金融机构与基金聚集香港,准备大干一番。突袭内地民企只是预演,从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或香港上市,已与内地A股形成网络,关 系密切。以美国为首的跨国金融机构可以海内外联动,加上与内地A股的外资内资里应外合。下一轮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大有可能由攻击中国企业的股价开始,亦因为 中国影响力日重,攻击中资更可带动全球危机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变成了战场,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应早作准备预防。

作者是《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