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名人题画诗趣生

来源: yimei1926 2010-06-30 17:22: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99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imei1926 ] 在 2010-07-04 21:22:5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ZT: 名人题画诗趣生

 

作者:未知

  

  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不能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题画诗。

 

  著名画家金农以画梅花为最多,他绘就的一幅《梅花》,画面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还自题道:“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从而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

 



  北宋著名花卉画家赵昌画了一幅《寒菊》,文豪苏东坡为其作了一首题画诗:“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苏东坡在诗中通过对菊花外形、色泽和品质的赞颂,使赵昌所作的《寒菊》图有了深一层的内蕴。

 

  清代扬州画派李鲜画的《鸡冠花》,从其画面看,并无独特之处,可他却在画中题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借助诗的想象,给画面注入了活力,不仅使鸡冠花人格化了,还隐喻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长诗文。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

 

  著名画家唐云泼墨作画,挥毫题诗,颇有见地。他曾作《荷花图》,并在画上题诗云:“白荷花气袭人清,玉露无声月正明。昨夜浮槎香海云,秋心今向笔尘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拍,给人以画能明目、诗能悦耳的美的享受。

 

  清代李方膺是画兰大家,他的《破盆兰花》画,独具情趣,画面上的花盆既破且坏,就在这破盆中,竟长出春兰数枝。画家在画中题诗云:“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气足长儿孙。莫嫌此日银芽少,只待来年发满……”从诗意来看,最后一句显然漏了一个“盆”字。画家虽没写出,却收到了诗中缺字点题的艺术效果。仔细赏画品诗,顿有余音绕梁之妙,情趣盎然。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爱梅,在他笔下画的最多的也是梅,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画中题诗云:“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他花前倾一杯。”画家借助题画诗把自己痴情梅花的心境,流露在画面上,表现出画诗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享有书画实践家和理论鉴定家之誉的谢稚柳,在其所作的《牡丹图》中题诗云:“富贵黄家未足珍,江南野兔愿为邻;岂有梦中传彩笔,自商落墨染朝云。”这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也是作者多年探讨湮没已久的落墨法的流露。

(来源:http://www.6book.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143)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ZT: 名人题画诗趣生
  •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新体诗) 的区别 (转载)
  • ZT: 【七律】悼念吴冠中(外一章)
  • 写在迈克尔-杰克逊周年忌 (原创)
  • 转载:【格律体新诗】
  • 所有跟帖: 

    趣味横生,深以为然,谢谢推荐:) -万家述评- 给 万家述评 发送悄悄话 万家述评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30/2010 postreply 17:30:22

    谢谢有益的介绍,饶有兴味地读了。 -曲未平- 给 曲未平 发送悄悄话 曲未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30/2010 postreply 23:28:44

    谢谢二位师长喜欢,问好! -yimei1926- 给 yimei1926 发送悄悄话 yimei192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2/2010 postreply 17:01: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