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 序

来源: 付明泉 2010-08-26 13:57:2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27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付明泉 ] 在 2010-08-27 08:00:4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大清帝国 序

付明泉
2010年2月24日

我是满族人,写这样一个主题,难免让人有狭隘小民族主义的嫌疑。又因为我父亲是十分激烈的抨击满族本身,就让我更加犹豫是不是要写这样一个主题。但是我酷爱历史,多年中又读完了很多复杂的明清历史和考证,就一直想写点对清朝和这个帝国的历史思考。

清帝国,清王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十分复杂的,说复杂,不仅仅是因为这个王朝和元帝国一样,不是传统中华民族占多数的汉族建立的王朝,更重要的是,这个王朝又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近代西方用大炮和鸦片和“民主”输入的王朝。清帝国的末期,更是发生了让人多年后依然让人感到复杂无比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西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天赋人权”和中国“君权神授”直接交峰,而其中又涉及到了中华民族对外族的情节,中华民族内部汉族和满族的冲突情节,西方工业和国防与冷兵器时代的直接冲突,祖宗之法不可变与变法维新之间的纠结和冲突,旧贵族和洋务派在治国治军方面的冲突,洋务派自身思想和经历的冲突与纠结。已经与帝国命运联系的超越帝国本身的维新派和革命派之间的冲突。

从最初的肃慎到后来的女真,一直到后来的满族,这个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期间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分离,到今天依然很难考证清楚。但是有一点是相对清楚的,那就是这个民族一直在与北方各个民族的交融过程中,在两个时期发展最为壮大,一个是宋朝期间,一个就是明朝中后期。

明朝中后期的发展比宋朝期间显得更加突然和迅速,这不仅仅如帝国文人当时所真的记述那样,是因为努尔哈赤的神来之力,而又长期发展的必然。击败元朝的明帝国,更多的更大的力量在于蒙古人的防患,对整个东北地区和乌苏里江以及今天的苏联西伯利亚北部,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民族政策和管理,这也让女真族,这个元朝以前曾兴旺,建立金帝国的民族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从努尔哈赤传言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到他统一满族各部,一直到他建立八旗军民合一的灵活的作战型社会体制,可以看为近代满族兴起,也为后来的清帝国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从他拼凑出的对明朝的“七大恨”起兵正式反对正统的依然无比强盛富强庞大的明帝国开始,标志这个民族贵族阶层从金帝国被汉蒙击败后再次开始了野心勃勃的建国和复兴之旅。当内忧外患的明帝国,依然可以动用全国的名将统帅和47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来征讨的时候,实际上,这种战事已经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内部平叛悄然变成了国家边疆的防务战争。而努尔哈赤为首的新兴女真贵族提出的“凭你几路来,我军一路去”的作战方针,虽然看起来不那么宏大壮观,气势恢宏,但是更像三百多年后毛泽东对蒋介石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及“保持有生力量,剿灭敌人兵团”的作战方针。这种利用各个派系之间矛盾和不一致,分化瓦解对方阵营的作战方针,被女真贵族运用的十分有效率。

从让崇祯皇帝疑心凌迟处死大将袁崇焕的反间计的成功到明朝名将洪承畴对皇太极写出了“君恩似海,臣节如山”,一直到后来的明朝的边关重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城门,多尔衮率领的骑兵兵团蜂拥而入,可以说是女真贵族对明帝国军队和将领的分花瓦解政治政策的全面见效。

当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担心汉族对女真族和金帝国的恶劣印象,将女真族改成满族的时候,将国号从金(历史称后金)改为水能灭火能灭明之意的清国号后,并没因此增加汉民族对这个边缘地区曾经侵略过汉族多次的烧杀掠夺的游牧民族的一点好感。清军入山海关后,这个顽强坚韧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汉民族的民族团结性惊人的再次显现,王族阶层,贵族阶层,地主阶层和农民起义军出现了大范围的联盟,也正因为如此,清朝入关后,清贵族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超越自己管理能力的,全国无数政权林立的极其复杂的政治形势。明帝国貌似灭亡,但是更像以福王为首的退守南京,国内的汉族各个阶层之间达到了空前团结和妥协。到此,清帝国的贵族们再次用出了“刚柔并济”,“分化瓦解”“分而治之”的方针,从设立三藩的国中之国,政治特区的方式,使得被称为对大清帝国功劳卓著汉族将领尚可喜,吴三桂等全力辅助铲平消灭汉贵族对满族的抵抗。进入北京后,通过对明帝国皇族的隆重安葬,安抚明帝国皇族和贵族知识分子的感情,激化他们对攻入北京的大顺李自成为代表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让汉贵族确实感受到这个王朝依然是他们的保护神,而不是他们的敌人,让汉贵族感到真正的敌人依然是那些所谓的饥肠辘辘的“暴民”。

这些是软的一面,而这对一个新兴的政权,尤其是外族入侵政权显然是不够的,“强权就是真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汉民族的无数有志之士,从对南明政权福王,桂王政权的绝对战争政策,到清帝国军团很快进入浙江,占领了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残酷杀戮,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拉拢不成的满清贵族统治者和这个新兴政权极端残酷的一面。每当我看到大江南北放映的电视剧中貌似清皇帝爱民敬民的镜头,我就慨叹,假如九泉有知,那些被杀的死的汉民族志士会是何等感想。也许也正如鲁迅所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开始是一大块,最后往往变成一小块”。

如果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让这个民族的再次凝聚成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沈阳模仿汉族通过建立后金政权,奠定了基本新兴的社会物质军事基础;那么他的儿子皇太极则正式通过和蒙古的作战,远入西藏,分化瓦解汉族贵族,使得明帝国在山海关外面对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联合国”军团。而皇太极去世后,皇太极的弟弟,摄政王多尔衮,多铎等,则是实现了清朝入关后的全国征战的实际统帅。由于满族女性地位的显贵,使得皇太极之妃智慧果敢的孝庄太后能通过利用皇太极之弟多尔衮等贵族,和皇太后的身份,对清帝国实现了全面控制。经过短暂的入关后的福临皇帝时期,进入了康熙时期。继承皇位的康熙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监护下,逐渐成长,并且表现出了过人的政治才华。康熙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被称呼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亲政后,面对其父,其祖父们留下的帝国依然是形势严峻的,蒙古贵族联盟的不稳定,国内大面积反抗火焰虽然被平息,但是国中之国,政治军事特区的三藩还在,台湾依然在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外代表的明朝旧贵族手中,甚至满族发源地的北方,新兴的沙俄帝国也在伺机而动,不停骚扰。而清朝新贵族在入关后的贪婪,面对富强的国度和广大的土地,已经尽显出来,圈地运动引发的社会矛盾接连连不断。康熙皇帝文武双全,利用自己的独特才华和能力,先是在少年时代,利用自己的少年团队,以正统地位,通过武力在宫廷内部解决了大权独揽的鳌拜贵族集团。实现了大权的回归。对外部,,在面对多面对手时,他集中力量解决南方国中之国的军事特区的削藩,而对蒙古贵族采取了和亲的柔性政策。在三藩被处理后,他开始深入草原,指挥骑兵和蒙古军团展开几次依然关系大清帝国的生死命运几次关键战役,基本稳定住了蒙古的控制。通过设立西藏的活佛制度,维护住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的统一。他命将领经过几次和沙俄帝国的战争,在寒冷地区完成了基本的双方划界。面对沿海的明朝贵族的继续“反清复明”,终于最终任命施琅率领水军攻入台湾,台湾明朝贵族正式归回大陆,康熙皇帝在完成了清帝国的全国统一。

康熙后的雍正皇帝,沿袭了康熙皇帝的“满汉一家”,鼓励汉族正统文化,鼓励满贵族拥有汉姓的做法,大力提拔汉族知识分子,实现全国满族汉族双状元制度,通过修史,祭祖,选拔人才,达到让汉族知识分子和贵族,以及全国社会拥戴清帝国的正统地位,让人们感觉这是一个正常王朝的交替,而不是外族王朝的侵略和原有国家的消失。也是在这个时候,满族王族和贵族已经意识到这样下去,可能出现满族的彻底柔性的被同化的问题,所以大力保持满族文字,规定了很多满族必须保持的礼节,风俗,严禁上层社会满族和汉族的通婚,严禁汉族迁入满族发源地的政策。当然,这些政策,虽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是由于清帝国的300多年的统治和多民族融合,一直到张作霖时期的大量关东移民,最终使得政策效果几乎没有,满族基本完全融合在汉族当中。

康熙雍正时期,中国在世界依然是庞大和发达的。尽管欧洲实现了工业革命,但是北美依然一片莽荒。而乾隆皇帝统治的60多年,中国出现了另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时期。但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由于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不可解决的问题,清帝国出现了衰败的景象,南方出现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和抗争,贵族和贫民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又开始全面激化。全国贪污腐败盛行,出现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场黑暗现象。传统的,新出现的各种弊端和陋习逐渐一样不缺的出现在中国社会上。

嘉庆皇帝时期,可以说是大清帝国进一步衰败的开始,嘉庆皇帝抄家处理了重臣大贪官和珅,和珅只是乾隆后期官场的一个代表而已,通过史料看,那时的清帝国的官场已经呈现了全面腐败。即使嘉庆皇帝本身,也依然没有逃脱这点,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嘉庆皇帝后的道光皇帝时期,是清王朝被西方正式用鸦片和大炮打开的开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南京条约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签订的。但是道光皇帝面对武器优于自己多倍的西方,依然表现出了天朝大国的矛盾和纠结的心态,他下令禁烟,查办督战不力的武将和统帅,同时又犹豫反复,流放林则徐,处理主战派,在战和和上始终矛盾纠结,通过史料看,我个人认为,是和他本人对世界形势的认识的局限有关系的,从祖宗和历朝历代上,他很难找到和看到,了解真正西方的发展状态和社会状态,他更多的思维依然是在天朝大国的优越感中。但是现实让他感到痛苦,他在祖训,大国,和现实的落后之间徘徊。

咸丰皇帝,之后的同治和光绪,以及咸丰后期开始实际主政44年的慈禧太后,实行的则基本是保全清帝国的残碎,对内镇压,妥协求和甚至是卖国主义的对外政策,这个时期,也是清帝国彻底瓦解崩溃的时期,中国逐渐论为外国猎强口中的肥肉,但是在形式上,中国依然保持了天朝大国的一统江山,而维新派洋务派革命派则纷纷登场,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复杂,最难理解,最残酷,最混乱的时期。

从袁世凯和革命党人讲和,逼迫大清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大清帝国可以说是最终灭亡了。虽然后来还有张勋辫子军复辟,甚至到汉族的袁世凯称帝,建立所谓的中华帝国,以及溥仪借助日本军国主义建立的“满洲国”,但是和清帝国本身关系不大,清帝国经过12个君主,入关后的十代皇帝,终于灭亡,这也是中国从秦始皇开始的2000多年封建王朝和封建制度的彻底终结。 清帝国的历史,是宝贵的历史财富,而研究清朝的详细的历史,会让我们更好的读懂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中国的民主和现实,中国的发展和外族的关系,民族的融合和分析,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大清帝国(一)
  • 论邓小平的“两手抓”和“两手打”----再论所谓的“中国特色”
  • 一个因言获罪的知识分子---刘晓波博士
  • 普希金和他的诗
  • 关于朋友的话题
  • 所有跟帖: 

    开新篇了,顶一个。 -riverside- 给 riverside 发送悄悄话 riversid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6/2010 postreply 17:32:54

    -青龙掩月- 给 青龙掩月 发送悄悄话 青龙掩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6/2010 postreply 17:54: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