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怪历史《一个都不正经》选录 (中)

来源: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2010-10-19 16:44: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1810 bytes)
 

  ■康有为小时候在乡里说话第一句必然是圣人谓……跟《武林外传》秀才的子曾经曰过……一样。大伙觉得这小子太酸太好玩了,就送了个大马甲圣人为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康圣人就实践了这句话。他在西安卧龙寺拿过宋版《碛砂藏》,这事情还闹得挺大。

  ■康有为公车上书叫来一千多小弟跟他忽悠皇上。与此同时孙中山在檀香山玩黑社会组织兴中会,求爷爷告奶奶才收了10多个小弟。嗯,还全是亲戚朋友。

  ■戊戌六君子的康广仁是康有为的弟弟,曾经教过光绪学英语。光绪的英文写作不错,但口语一般般,在他影响下王公贵族有过一段英语热,格格跟外国人告别都说:古德白。据说慈禧也能整几句英格力士。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女儿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写的,还挺押韵。

  ■《马关条约》签完之后,李中堂发誓不踏进日本一步。维新出访要在日本换船,老东西死活不上岸,属下只好在两个船之间搭好跳板让他颤巍巍走过去。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这是李鸿章说的。

  ■保留皇室待遇每年补贴400万两白银,这是民国政府开出的条件,但孙中山2月12日说两天之内你们不退位所有条件全作废。也就在这天溥仪退了。

  ■孙中山曾经邀请李鸿章来谈谈。中堂欣然赴约,孙在船上已经看见李先生的身影了,突然想起李曾经宰过太平天国的王,害怕了,转身开船走了。

  ■杨杏佛说孙中山:集朱元璋华盛顿列宁为一人。 

  ■看看俺们国父写的诗: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呀扭转来。这要是配个呱嗒板子在天桥玩说唱估计能挣不少钱。

  ■孙中山跟胡汉民在南京紫金山上说:他日辞世,愿向国民乞一抔土安置身躯。这一抔土多大?6000亩!孙中山的坟最初预算的是30万,修完花了150万,是银元。

  ■9月18日谭嗣同见袁世凯,密谋刺杀慈禧和荣禄,袁世凯一直敷衍。袁后来在日记里说之所以敷衍是谭嗣同来的时候衣襟突起,疑有凶器。其实呢,谭嗣同是个文人,装不了黑社会。

  ■袁世凯一度把黄兴忽悠得寤迷三道,黄兴逢人就说袁世凯是大英雄,甚至建议袁做国民党的主席。

  ■袁世凯跟他家老五袁克全说,你大哥是瘸子,你二哥是书呆子整天鬼混。不能有瘸子皇上也不能有书呆子皇上啊!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老五,你的明白?

  ■袁世凯死后第二天,段祺瑞与黎元洪交接手续。老段很不屑,跟老黎一句话都没有。死气沉沉仿佛无声电影。

  ■蔡锷考长沙时务学堂成绩是第二名,阅卷人是陈寅恪他爹。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当时蔡锷和唐继饶因为谁领兵的事情吵了起来,书上说争着送死,我看未必。

  ■柳亚子是个很好玩的人,他说:不论国民党共产党,都要听我的话,听我的话就成功,不听我的就失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啊。哎呀呀,您哪位呀?

  ■文绣与溥仪离婚后,化名傅玉芳回北京小学教书。不久身份暴露引来无数人围观,一局长托人求亲,说:想尝尝皇妃的味道。文绣气愤地说:皇妃都不做会给你局长当小老婆? 

  ■马衡在北大讲“金石学”带学生去故宫看青铜器。学生问他:“何以知道是真的?”答说:“要知道什么是真的,先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学生又问:“那么,又何以知道什么是假的呢?”答:“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靠,玩什么禅机!这课我也能上,拿个复读机就行。

  ■辜鸿铭在电影院里装黑社会,他想抽烟火柴没了,于是用烟斗敲前排外国人的脑袋。老外回头问他干吗?老辜说“帮我点烟!”那老外居然真帮他点了烟。我认为辜鸿铭真厉害,丢人都丢到国外了。

  ■辜鸿铭说中国啥玩艺儿都有包括飞机。“列子御风而行。”没飞机他怎么飞?茅盾下课后质问辜鸿铭。老先生说,我当然知道中国没飞机,但别人崇洋媚外我看不下眼,信口胡说你都不让?

  ■梁漱溟写给前妻的悼亡书:“我和她结婚十多年,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正因为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使我可以多一些时间思索,多一些时间工作。现在她死了,死了也好。处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时间思索,更多一些时间工作。”

  ■鲁迅的《三闲集》命名有个原因是成仿吾讽刺老周是“有闲,有闲,有闲的小资产阶级”。

  ■章太炎自负医术高明,因为许多人求他开方,他觉得自己相当厉害。其实开方子的人根本不是为了看病,而是想要他的字。他笃信中医且自认为医术高超,其实啥都不是。有时候主动给人开药方:“拿去抓药,吃完就好”。谁也不敢按方抓药。

  ■鲁迅死后叶公超写了一堆马屁文章,胡适骂叶公超:“鲁迅生前吐痰都不会吐你头上,你为什么写那些东西捧他?”叶答:“人归人,文章是文章。”胡笑了:“为凑热闹是吧?”

  ■1920年陈独秀结婚,证婚人是胡适,胡先生附送一对联:未团圆先离别出监狱入洞房。章士钊说人家结婚咱们别扯这个行不?

  ■鲁迅和他弟翻译了《域外小说集》,胡适看完说太牛了!这么牛的作品十年一共就卖出20本。

  ■“我不喜欢新诗,更不喜欢徐志摩的新诗,但这小子爱投稿,《语丝》出来之后他就来,我写东西让他不来,他就真不来了。”这是鲁迅自己说的。

  ■周作人坚信《伤逝》写的是他和鲁迅的事情,他就是那个子君。

  ■民国二十二年一两银子和一块银元的汇率是0.715比1。郁达夫一部2万字的小说卖了1000块大洋合715两白银,换人民币大约是30万左右,在上海买了栋别墅,就这样还在文章里哭穷。所以千万别信文人的鬼话。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句话版权人是林语堂,他得意死了认为是自己的代表作。 

  前秦时代是小国主、小诸侯的自称。估计是始皇帝叫习惯了,统一中国也没改口,也就当成皇上专用名词一直稀里糊涂叫下去了。

  ■汉朝时揍犯人的棍子材质削平节棱是竹子,长五尺、大头一寸小头半寸。行刑的时候不能乱打只能打屁股,揍完之后屁股红彤彤跟水蜜桃似的。

  ■刘邦他爸说他无赖应该是个词组:无以依赖。应该不是流氓的意思,不过理解成流氓也行。

  ■司马迁著作中没有字,因为他爹叫司马谈。

  ■王莽的年号不是建国,而是三个字始建国。三个字的年号还有梁武帝的中大通中大同。王莽先生是航天爱好者,为实现人类飞翔的梦想,他做了一对大翅膀子让勇士穿上,然后从楼上往下跳,据说飞了好几百步远。我认为这个翅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就叫神经病7号。王莽也是古代思想家的实践者,为了实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一理想,他先后干掉了三个儿子一个孙子还搭上一个大侄子。王莽先生还是个医学爱好者,公元16年处决了一个死刑犯,老王突发神经命令太医解剖尸体,研究了半天心脏和血管,还画图了。PS:按惯例这句话后面要跟着我国最早实行人体解剖……比欧洲早XX年……中国第一个染发的皇上也是王莽,染发时间是更始元年,也就是公元23年。

  ■曹操夸孙策:猘儿难与争锋也。,意思是疯狗。后来曹操怕水战,估计是被孙策咬过——狂犬病患者都有恐水症。

  ■黄初7年曹丕南征无功而返,队伍撤到许昌刚要进城,突然城南门哗啦就塌了。老曹大骂一声,转头去了洛阳,到洛阳就挂了。那城门看来是豆腐匠负责修建的。

  ■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遹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子,他姥姥家杀猪的,这小子继承了卖肉基因,随手拎起块肉就知道几斤几两,毫厘不差,他还在东宫种菜养鸡拿出去卖。真是一个勤奋的个体户呀。

  ■隋文帝11年南方叛乱,史万岁孤军深入剿匪,实在找不到快递公司只好把战报放进竹筒里顺水而下。据说邮筒就是这么来的,我认为是附会。

  ■武则天找男宠还要和大臣解释说是为了身体需要。这皇上当的真没意思。

  ■唐玄宗并不是坚决不放鉴真,而是有附加条件:鉴真去日本必须带道教徒一起走,日本方面不需要道教,于是鉴真只能偷渡。

  牛二牛僧孺,元九元稹,李十二是李白,白二十二白居易。听着像银行排队的票号哈。当然最出名的叫茅十八,不是文人乃黑社会大哥也。

  ■高仙芝跟阿拉伯人干仗被揍了,一群士兵被俘。其中有人会造纸,于是阿拉伯有了纸。从此擦屁股不用木条土块了。中国古人上厕所用的是竹简,汉墓里面的厕所就放竹简。 

  ■宋哲宗赵煦让苏轼给人写墓志铭,苏说没写过,也不想写,赵煦说司马光的碑文是怎么回事?苏说:“司马光帮我妈写过碑文,我自然也得帮他写。”

  ■米芾眼珠是蓝色的。鼻子是鹰钩的。他最开始学的唐书,苏东坡指点他练点魏晋的字,一练就上瘾了,转头骂唐朝书法“丑怪”、“俗书”、“坏蛋”。米芾有个习惯,见到奇形怪状的石头就磕头,这算行为艺术吧?

  ■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时候穷困潦倒,危难时节遇见了赞助人——李师师。没李师师估计也就没这张画了。《清明上河图》原名《上河图》,徽宗皇帝在前面亲笔加上“清明”两个字。清明不是清明节,是政治清明、清明盛世的意思。

  ■曹勋《北狩闻见录》上说,宋徽宗被掳去黑龙江的时候居然还带着象棋,真是不可救药。

  ■辛弃疾按我看是个黑社会,有史为证,他身边一群亡命徒。搞笑的是他奋斗一辈子都没当上大官,终于任命他枢密院都承旨,可惜了,刚任命第四天就挂掉了。

  ■《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梁灝82岁中状元这事是讹传,梁灝23中状元42就挂了。活生生多加了40年,梁先生年龄是随便伸缩的天线吗?梁灝这人倒有个好玩的事情,他中状元那天正好儿子梁固出生,梁固23岁也当了状元,小梁中状元那天没生孩子。这传统就断了。

  ■忽必烈也是搞笑,灭南宋找不到理由居然打出“清君侧”,说贾似道毁约祸国。派出伯颜寄语是:你要好好学习宋朝开国大将曹彬啊!那是你的榜样知道不?

  ■任你精似鬼,也喝了老子的洗脚水,蒙古有个习俗是喝了病人的洗澡水以后,病就转移了,托雷就喝过他哥窝阔台的洗脚水,谁知道大概里面有毒,喝完死了。

  ■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给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写了封信,要求贵由洗礼并且要求双方平等相处,贵由回信说为什么要洗礼?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平等?然后下令教皇带着他的“王爷们”来中亚臣服,不然就开打了!

  ■元朝任何一个皇帝的墓都没被盗过,因为不起坟不树碑所以找不着。蒙古人死后,横截一大段香楠木,竖着一分为二,在木头中间扣出人形把尸体放进去,两块木头合起来,头中尾三处用金属线捆住,挖坑埋进去后踏平,多余的土运走,丧事就拉倒了。

  ■刘伯温中进士之后只得了个县丞做,县令是七品他八品。于是就努力啊,奋斗啊!累死累活往上爬了16年!终于混成了江浙儒学副提举!别激动,这是从七品,还是比县长低一级。

  ■朱棣很可爱,与刘璟下围棋总输,转了一圈回来下还输,就生气了敲桌子骂“你怎么这么笨啊!就不知道让我一次?” 

  ■李闯回延安遭遇官军,谁成想全是老乡,对阵前互相聊天,还互传家书,没打之前搞了场同乡联谊会。两边头目都哭笑不得。

  ■明的时候,故宫里面有专门的掏粪车,每五年做一批,每次195辆。而当时北京的街上没有公共厕所,满街的屎尿。

  ■茶叶刚到外国的时候,洋人煮好后把茶汁倒掉,然后用盐胡椒粉之类的把茶渣拌好后吃。嗯,挺好的一盘老虎菜。

  ■故宫里那个“翡翠白菜”是光绪媳妇的嫁妆,最开始是种在盆子里旁边还长着一棵小灵芝。光绪小时候见到隆裕就不喜欢,觉得又丑又跋扈,一直掐着眼睛看不上,何况嫁妆还这么寒碜——白菜稀烂贱一块钱买一堆。

  ■戊戌变法梁启超名声大噪,于是皇上接见,怎奈他的粤语光绪一句都听不懂,改口的普通话比粤语还难懂。俩人就愣着互相瞅,像初次相亲的男女一样尴尬无言。

  ■“慈禧是为世所公认的伟大女性,她具有一切伟人所公认的品质——俭朴。”这是辜鸿铭说的,他是看了那个冒牌公主裕德龄《御香缥缈录》得出的结论。

  ■别的皇上都是看真人再定,只有溥仪是看照片选的媳妇。

  ■辛亥后康有为知道满人没戏了,于是建议用孔子后裔做君主,打算“虚君共和”。革命党人哈哈大笑,觉得康先生太有趣了。

  ■溥仪11月5日出宫的时候,吃着大苹果。那苹果没吃完就放在养心殿的书桌上,半年都没人收拾。

  ■袁世凯庶出,他大哥袁世敦死活不让袁世凯的妈进祖坟,自此之后两家断绝关系。袁世凯也没回过项城,他自己埋在安阳,因为这里是他上祖袁绍发家地。

  ■袁克文对民国四公子称谓嗤之以鼻,问急了甩出句:谁稀罕当公子?我连太子都不想当

  ■伏羲和女娲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青干、朱单、黄难、黑干,各管一个季节。

  ■商周时代作为交易用的贝并不是在海边随便见到的那种,它一般用有纹路,形状像瓜子的“虎斑宝贝”。不太多,外形漂亮的称宝贝。宝贝最开始专门指钱贝,现在指独生子女或者二奶。

  ■先秦时期先写字后写名,公输班,名班字公输。同名太多就冠以国名“鲁班”。意思是山东小子班。姓啥不知道。

  ■先秦很少用筷子,手抓饭。汉才普遍用箸。

  ■孔老二不姓孔,他是氏孔。如果说姓的话,他姓子,所以可以叫“子老二”。

  ■老子李聃的“聃”是谥号不是字。聃,长耳朵,长寿的意思。司马迁说他活了160-200岁。

  ■“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渠侬旧姓西。”苏东坡说西施姓西是错的,大美女实际上姓施,她家住在村子西边就叫了西施,和孟姜女姓姜的原因差不多。

  ■中国第一个祭拜孔子的皇帝是汉高祖刘邦。

  ■皇上死了没来得及加谥号,可称为:大行。汉朝时候还把皇上叫成:县官。

  ■汉朝时,平民一天吃两顿,宗室子弟吃三次,皇上吃四次。不过是些牛羊肉和烙饼,没啥可羡慕的。

  ■《史记》完稿后,开始的名字叫《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魏晋后大家发现司马先生在这本书里无数次出现“史记”两字就改为《史记》。

  ■夜郎国其实不小,当年占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好大一块,广西百色古时即为夜郎国领土。我有一小兄弟就是百色人,有遗风——善吹牛。

  ■皇帝的印章,篆文“皇帝”是国内用,“天子”是国外用。宋以前差不多这个样子。

  ■唐朝一品官员的伙食标准:每天白米2升油5升炭10斤。每月羊20口猪肉60斤鱼30条酒9斗。长孙无忌被流放的时候依然享受这个待遇。

  ■清朝县长每年的工资是三十三两白银,按照米价来换算,大约合人民币一万五,月薪也就一千多。

  ■宋词“青楼”其义有三。1.豪贵之家“大路起青楼”,2.妓院“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3.帝王的房子“武帝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

  ■蒙古人百户长以上是可以世袭的。蒙古全民皆兵,从17到70的男子都要服兵役。70岁老头子你让他东跑西颠去打仗?

  ■忽必烈之前没有年号,用12生肖纪年,第一年为虎,次年牛,三年龙,四年狗……马可波罗说的。

  ■元朝六年之内换了六个皇上。

  ■16世纪优质的苞米和地瓜由美洲来到中国,使人口在70年之内活生生长了1.5亿。

  ■徐霞客应该穿大约44至47号左右的旅游鞋,我没胡说,因为挖开他的墓有人测量过他的脚骨。

  ■别以为格格阿哥多牛,只要是满人都可以叫。有个唱歌的叫曾格格,翻译过来就是曾大丫头。

  ■明珠的姑奶奶是皇太极亲妈,纳兰性德和玄烨是表兄弟。纳兰家就是叶赫那拉家。纳兰,那拉,一家。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啥权力都没有,只是领钱的级别而已。

  ■“一亩三分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来回得瑟三圈亲耕就结束了。乾隆每年都在先农坛装模作样地表演种地。先农坛那块地正好一亩三分。

  ■和硕是“旗”满人上奏折称自己“奴才”,汉人称“臣”。不是优待汉人。臣是外人,奴才是家人是自己人。

  ■八旗全部归皇上统领是雍正才开始的,之前皇上只管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

  ■爱新觉罗在满语是“黄金”的意思,国号为后金,与先祖完颜金国遥相呼应。

  ■“双簧”是慈禧命名的。

  ■马褂就是骑马时穿的褂子,满人的服饰。

  ■太平天国士兵包红头巾,小官黄头巾,大官戴帽子。不过下层服饰规定的并不严格。之所以包头巾我猜测是起事之初首先要改变满人的经典头型,但前面的秃头一时半会儿长不出来,只好用头巾掩盖。另外还有统一军容的功效、作战容易分清敌我吧。

  ■清朝藩国进贡时间安排:朝鲜一年进贡4次,越南2年一次,泰国3年一次,缅甸老挝10年一次。

  ■越剧1923年之前全是男人扮演角色,一个女的都没有。 

  ■1935年8月民国政府曾经推行过一套简化字。戴季陶死活不同意,方案流产了。

  ■第一套汉语拼音方案在万历年间出现,利玛窦造的。

  ■中国也有过拼音文字,实在不好用放弃了,这就是元朝八思巴所创的八思巴文。

  ■上世纪20年代胸罩进入上海无人问津,但阮玲玉比较喜欢就试穿,于是风靡。

  ■阮玲玉“人言可畏”的遗书是梁赛珍姐妹俩伪造的。阮本人没那么高文化,真遗书语句不通且错字连篇。

所有跟帖: 

pretty good, 2 thumbs up! -digitalfortress814- 给 digitalfortress814 发送悄悄话 digitalfortress814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9/2010 postreply 16:51: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