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户实践者戴洁天的遭遇 (zt)

来源: 天愚 2010-12-28 03:07: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097 bytes)
包产到户实践者戴洁天的遭遇 陈大斌


  1998年盛夏,杜润生、朱厚泽等一批党史和农村问题专家,来到浙江省永嘉县,对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发生在这里的“包产到户”试验,进行考察、研讨,最后形成一个共识:1956年春,在永嘉县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包产到户”试验,是全国农村最早发生,并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实行,取得明显成效、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次改革实践。永嘉1956年的试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源头。
  杜润生说,永嘉是中国包产到户的先躯。永嘉的这次试验开创了农村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先例,是中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包产到户”试验。原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说,“永嘉包产到户的失败并不是失败,它同凤阳的胜利从正反两面证明了共同的真理。”
  永嘉包产到户试验的先行者们为县委领导、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和一些区乡的干部,其中贡献突出的有三位:当时的县委书记李桂茂,副书记李云河(开始试验时任县委宣传部长),县委派到燎原社进行试点的工作组组长、亲手完成试点全过程各项工作,并写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总结的戴洁天。这三位里,与我有点交往的只有戴洁天一人。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一位待人谦和的学者,了解加深之后,更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正直的品格,重实践做实事,脚踏实地的作风所感动。正是从他身上,我认识了永嘉包产到户试验先行者们的胸襟和胆识。

与农民、农村共命运的知识分子

  戴洁天是浙江省瑞安县人,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上中学时就接近党的外围组织,后在上海中国新闻专科学校读书时,投入党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解放前夕,白色恐怖加剧,大批爱国、进步学生疏散离校,戴洁天回到温州,参加了党领导的一个地下小组,温州解放后,戴洁天参加永嘉青年工作队,配合进城部队做好城市宣传和接管工作。1950年戴洁天进浙江省干校土改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回温州专区永嘉土改工作队参加土地改革,从此与永嘉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互助合作运动兴起后,他常年在乡下办社,与农民共同生活,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县里的人们说,“这个大学生可真是从里到外,真正工农化了。”
  1955年冬天,永嘉全县出现合作化高潮,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的集体农庄(高级社),其中最有名的是三溪区潘桥农庄。这个农庄以一个高级社为核心,吸收周围15个初级社、一批互助组和一批单干农户,组成一个有1184户人口、8456亩土地的大型农庄。戴洁天是县里派来的建社工作组组长。建社完成时正赶上春节,只见到处红旗飞扬,村村敲锣打鼓迎“高潮”,社社演戏庆“升级”。可春节一过,开始备耕,社干部们才发现,面对如此庞大的农庄,上千男女劳动力,不知该如何有序地组织生产,合理计酬,只好仍然沿用小型初级社的办法,包工到生产队,队长天天忙派工,夜夜忙评分。戴洁天感到问题严重,如果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春耕大忙一到,全社肯定会乱成一锅粥。眼下社员口粮普遍紧张,如果不能有效组织社员搞好生产,增产粮食,今后合作社如何巩固?社员靠什么生活?他当机立断向上级提出报告,要求在完成建社任务后,继续留在潘桥社“解剖麻雀”,帮助社干部摸索如何搞好大社的生产管理,发展生产。
  得到批准后,戴洁天就在潘桥扎下来,他选定农庄主席谢文法所在的生产队作为试点。他先是白天跟随社员下田干各种农活,夜晚参加评分。做完这一切例行工作后,再召集社干部研究生产管理问题。戴洁天很快便看到问题的症结:这里实行的粗放管理办法,干什么都集体伙干,只有大包工,没有小段计划,计酬仍然是“死分活评”,“白天大伙一起混,夜晚面红耳赤争。”这时,正巧浙江省委农工部印发了一个《改进生产管理》的小册子,介绍了《个人专管地段劳动质量负责制》。可惜小册子里只介绍了这个名称,却无具体做法,也没有可参考的实例。即使如此,戴洁天也很受启发,他多年探求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社员责任心不强,农活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这个“个人专管地段”里大有文章可做。过去一直是包工包产到队,至多包到作业组,绝不允许包到社员包到户。这个“个人专管地段”就突破了包工不可到人的禁区。结合过去实行过的小段包工的经验,他和社干部一起着手改进生产管理。首先是划小、加强基层劳动组织,全社以行政村为基础,划为7个大队,55个生产队,生产队固定作业区(专管),以生产队为包工包产核算单位;然后是全社建立“四包”责任制,生产队向合作社“四包”,作业组向生产队“四包”,而社员个人,按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分别固定管理一定的耕地面积(社员个人专管)。这就叫“个人专管”,“联地到人”。几个措施的实行,把“专管制”与层层“四包”,与按件计酬结合起来,建立起“个人专管地段责任制”,从而使潘桥社生产管理上了一个台阶,正常生产秩序初步建立起来,队长、社长觉得好管了,全社的生产管理面貌从此大变。
  试行两个月后,戴洁天写出《潘桥社建立个人专管地段的生产管理与劳动质量负责制的报告》,中共温州地委在报告上批道:“这种办法是合作社在生产管理上一种高级形式的管理制度。”

决心从实际出发,进行“包产到户”试验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实行这种专管制,解决了生产管理上的“大呼隆”,使生产秩序大为改观,但这种办法只“联地到人”,却不联系产量,还不可能完全解决社员的生产责任心不强,劳动质量无保证的问题。社员说,增产一千斤,也没有我一斤的好处。社员们出勤多了,并不愿多出力流汗,更不可能尽心尽力地干好每一件农活。而搞农业种庄稼,是开“露天工厂”,受制于天,受限于地,既是社会生产过程,又是生物的生长过程。所以,农业的管理绝不比工业管理容易,人的责任心至关重要。农业生产还有一个特点,从种到收,要几个月时间,劳动环节很多,每个环节都没有最终成果,但每个环节都对最终成果——作物产量产生直接的、无法挽回的影响。只要哪一个环节没做好,其他环节的劳动可能全部劳而无功。只有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才可保证这一季庄稼丰收。所以农业上真正有效的生产责任制,一定要能够让社员们人人关心生产,时时事事注意农活质量,尽力尽心地做好每个工序的劳动。戴洁天说,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农业生产中的责任制,绝对不能离开包工到人,而且还一定要联系产量。要搞好高级社的管理,就要在个人专管制、联地到人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建立联系产量计酬的包工包产到人到户的责任制。
  戴洁天此议一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大伙都说这个办法准灵。可是,从合作化兴起就狠批单干是资本主义,大集体才是社会主义。合作社实行的是“时时集体,事事集体”。当时上级已有明文规定,“三包”也好,“四包”也罢,只能生产队向合作社承包,最多是作业组向生产队承包,绝不允许个人承包。这种既包工又包产,而且还要包到人、包到户的办法,能够实行吗?
  戴洁天的想法得到中共永嘉县委书记李桂茂的支持,让他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了发言。李桂茂是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山东老干部,1949年南下来到永嘉。他作风深入,熟知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重实际、敢负责。在合作化问题上,一直注意从实际出发。他是永嘉燎原社“包产到户”试验起决定性作用的决策者。县委宣传部长李云河(这年6月他才升任县委副书记),也积极支持包产到户试验。恰在这时,《人民日报》(1956年4月29日)刊登了署名何成的文章《生产组和社员都应当包工包产》,介绍了安徽芜湖、四川江津一些农业社包工包产的情况,支持这些地方试行的包产到组、到户的做法。永嘉县委看了此文大受鼓舞和启发,更坚定了搞联产到户责任制试验的决心。李桂茂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讨论是否实行“包产到户”试验。会上常委们意见分歧,支持的、反对的各有四票,是试还是不试?最后的决策系于李桂茂一人。这关键时刻,李桂茂当即拍板,决定在三溪区潘桥社进行包工包产到户试点(后因故又将试点改在李桂茂在土改中的基点乡燎原农业社进行),并决定戴洁天担任县委试点工作组组长。
  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个大社,有778户,3600口人,有水田5400多亩。1956年5月戴洁天带领县委试点工作组来到燎原社,决心通过与群众共同的实践搞好试验。在燎原社试点的十个月里,他白天下田劳动,在生产中了解、发现问题,夜间开会研究工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农活种类繁多,地块不同,季节有异,要逐项设计各类农活的岗位职责、要求,测算数据,组织社员讨论修改,再到实践中验证。回忆起当年在燎原社的试验,戴洁天说,“当时,我就住在会计室的后间,在小学里搭伙。我和社干部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每天夜里工作到下半夜,没补贴,没有例假日,不计报酬,不计名利,积极苦干。尽管生活清苦,但我们并不感到难受,反而感到其乐无穷。因为我们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这就是建立一种从实际情况出发,既符合社员心愿,又符合党的政策要求,既有利于促进合作社的巩固提高,又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责任制。”“全体同志意志坚强,忘我工作,夜以继日,经常油尽鸡鸣,不觉东方之既白,肚子饿了,喝一瓢冷水充饥,相顾笑语。我们是在实践中编写自己的‘政治经济学’。”
  从5月到9月,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探索,试点组拿出了一整套实行联产承包的经验来。戴洁天写出了《燎原社包产到户总结》。这份总结既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上的阐述,是对这次包到户实践进行的科学、系统的总结。中国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说,这是中国第一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包产到户进行深入、系统、科学的总结。时间虽然过去45年,但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富有生命力。

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包产到户总结

  戴洁天写的这份《燎原社包产到户总结》,明确提出:“我们的生产管理特点,就是应该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南方水稻地区生产特点相结合。”“总结”正是从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结合永嘉当地实际情况,阐述了合作社实行“包产到户”的必要性。“总结”细致地分析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