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爱恨一生的情人,上海华资茶叶大王,粤商唐季珊

来源: wxcfgh85 2010-06-10 10:23: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320 bytes)
华茶公司与“茶叶大王”zt

2009年12月28日 邬德华

提起唐季珊,老上海人马上会将其与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阮玲玉联系起来,名声似乎并不太好。其实,唐季珊还是中国首家华商茶叶出口公司的经理,在闸北的宝通路创办了机器制茶厂,选送产品远赴美国费城博览会参展并获奖,是三十年代上海滩颇有名气的 “茶叶大王”。

洋行垄断茶市 华商难有作为

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茶叶自古以来是传统的出口商品。1843年,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英、美等国纷纷来沪开设洋行,据香港SHTREDE公司印制的1864年工商名录所录,上海有洋行68 家,而且多数是经营茶叶出口业务的。当时从中国出口的茶叶,大都是先运往世界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伦敦,然后再分流各地。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中英之间的航程大大缩短,原先上海至伦敦需127天,通航后缩短为58天,运费因此大幅下降,使伦敦的茶叶进口商更有利可图。因此,每到新茶上市时,伦敦的大茶商或派人到中国采购,或通过电报了解行情,进行遥控指挥,促进中国的茶叶出口进入高峰时期。

上海的茶叶出口虽然日益繁荣,但华商从中得到的实惠并不很多,因为当时没有一家中国人自己经营的茶叶出口公司,茶叶出口完全被洋行所垄断,他们利用高价开盘、低价购进等剥削手法,从中获取最大的好处。上海著名的茶叶买办唐廷枢曾在报刊撰文,提出“通过直接出口,免受洋行盘剥”的设想。但在帝国主义势力统治下的上海,华商对国外市场不了解,与进口商没有直接关系,运输、结汇等也缺乏洋行所具有的优势,要做到直接出口又谈何容易。有些实力较强的茶商,曾通过寄售、代运等手法进行直接出口,结果也都以失败告终。例如,谦顺安茶栈负责人卓镜澄曾与几个茶商合伙,挑选了最好的茶叶,委托怡和洋行运到伦敦待价估售,但怡和洋行将茶叶运到伦敦后,却故意搁在仓库里不出售,反过来却说这批茶叶在伦敦没有销路,还要计算栈租损失,最后还是卓镜澄托人向洋行说情,把老本蚀光了事。

创办出口公司 初步站稳脚跟

1916年,由华商经营的中国第一家茶叶出口公司——华茶公司终于在上海宣告成立。华茶公司的创始人唐翘卿是广东香山人,上海开埠不久即到沪,并先后在福州、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茶栈,以后又任元芳洋行买办,是上海开设茶栈最早和最有实力的茶商之一。1916年,唐翘卿召集卓镜澄、朱葆元、陈翊周等茶栈实力派人物共同商议,决定成立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茶叶出口公司,并定名为“华茶公司”。华茶公司集资10万两,以唐氏家族为主,由唐翘卿的两个儿子唐叔璠、唐季珊分别担任经理和协理。唐季珊是唐翘卿最喜欢和最小的儿子,早年被父亲送往英国留学,在英留学期间考察了中国茶叶在英的销售情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取道美国回沪,又顺道对美国的茶市进行了解,得到当地亲友、同乡、华侨的热情鼓舞,决定回国后从事茶叶出口经营,以冲破洋行的垄断。因此,华茶公司的经理名义上是唐叔璠,而实际主事的却是唐季珊。

华茶公司最初以出口“天坛牌”、“美女牌”小包装茶为主,运往旧金山,交由唐氏亲属开的升发公司和其他华人开的百货公司代销。然而当时美国茶叶市场的竞争非常剧烈,红茶被英国立顿一统天下,绿茶也基本被日本绿茶占领。华茶公司的茶叶,既无广告宣传,又无有力的推销机构,因此花了两、三年时间仍未打开销路,最后不得不把盒装茶叶拆散,按箱装陈茶的低廉价格出售,致使资本亏损殆尽。

虽然初战出师不捷,但唐氏父子并不甘心失败,决定华茶公司改由其独资经营,追加资本8万两,并由唐季珊任经理。唐季珊任经理后,在闸北宝通路开办了生记机器制茶厂,去屯溪、萧山、诸暨、杭州等地收购毛茶,运到上海后再进行加工、拼配装箱,做到产销合一,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产品成本。同时,将小包装改成“天坛牌”、“长城牌”的大箱散装茶,经升发公司介绍,与美国进口商哈里成交。由于华茶公司交货认真,提供的产品质量又好,终于得到对方信任。经哈里介绍,华茶公司还与上海汇丰银行建立了业务往来,贷款、结汇有了保障,对公司的巩固和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华茶公司的业务很快就有了起色。1923 年,华茶公司再次改为股份公司,增加投资10万两,其中唐氏家族占80%。1924年,华茶公司又与美国另一家专营茶叶的大进口商卡特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总算在茶叶出口之路上初步站稳了脚跟。

抓住发展机遇 成为“茶叶大王”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抵制给外国商人装船,洋行茶叶运不出去,前后历时3个月之久。而华茶公司却不受其阻,并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发展。他们利用苏州河的木船,将茶叶驳到长江口,再装上大轮船出口。卡特公司为了试探华茶公司的信誉和能力,将原由怡和、锦隆洋行向其供货的“星桥牌”平水珠茶,寄样给华茶公司,要其照样供货。华茶公司收到样品后,在平水帮茶商元老、震和茶栈老板朱葆元的支持下,做到价格比洋行便宜,货色比洋行好,取得了卡特公司的信任,当年出口即达8万箱(约合2500吨)。以后,卡特公司还派代表常驻华茶公司,由华茶公司自定牌子、独家经营,唐季珊遂有“茶叶大王”之称。

在茶叶出口取得成功的同时,唐季珊还设法进入电影圈,成为联华影片公司的股东。电影明星去杭州拍片,唐季珊以茶庄的名义盛情招待,受到新闻界的关注。为了扩大对茶叶的销售,唐季珊还带领电影明星张织云同去美国,以“中国茶叶皇帝”和 “中国茶叶皇后”为广告,在美国报刊上进行宣传,曾经引起一时轰动。1926年7月14日为美利坚合众国对英宣布独立150周年纪念日,美国借此机会在费城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参加此次博览会的国家中,除东道主美国之外,当数中国与日本为参展之大家。华茶公司的茶叶作为上海的产品也到费城参展,并获本届博览会甲等大奖,与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州漆器等众多的中国参展品,向世人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中华民族特色。

1929年起,华茶公司对美国的销售量有所下降。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唐季珊又去北非各国考察推销,并取得较好的效果。1932至1937年期间,华茶公司每年的出口保持在6万箱上下(约合1900 吨),占上海茶叶出口总量的10~18%,成为仅次于怡和、协和、锦隆洋行之后的第四茶叶大出口商。

遭受战火破坏 走向衰退没落

然而,正当华茶公司处在兴旺发达之际,不幸的遭遇却接踵而来。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侵华日军首先向闸北华界地区进犯,在地面入侵的同时,还调集飞机、军舰进行狂轰滥炸,华茶公司在闸北的厂房、仓库全部被炸毁。幸而华茶公司过去的信誉较好,国外有信用证开来时银行仍肯贷款,国内客户也同意先交货后付款,使公司得以继续经营,并逐步得到恢复。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闸北华界又首当其冲。侵华日军再次发难闸北,进行更残酷的毁灭性破坏,华茶公司新建的厂房、仓库和机器设备,又被日军全部烧光。华茶公司遭受此次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在此期间,上海还发生了电影明星阮玲玉服毒自杀并留下“人言可畏”遗书的事件,因唐季珊曾与阮玲玉同居过一段时间,一时社会传闻迭起,对唐季珊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国在沪洋行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元气尚未恢复,上海茶商得以乘机发展直接出口。1946年,华茶公司虽然也恢复了出口,但因受资金、设备等条件所困,加上同行业竞争的影响,出口数量大减,由战前曾执华商茶叶出口牛耳的第一位降至第六位。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唐季珊去了香港,华茶公司交由唐氏族人经营,出口业务进一步萎缩,1950年出口仅169吨,在当时上海36家茶叶出口商中位居第十四位。1954年,华茶公司宣告歇业。唐季珊到香港后,又辗转去了台湾,据说在台湾事业败落,靠在马路边摆茶叶摊维持生计,最后竟客死街头,令人不胜唏嘘。

所有跟帖: 

阮玲玉的一生。 -wxcfgh85- 给 wxcfgh85 发送悄悄话 wxcfgh85 的博客首页 (2009 bytes) () 06/10/2010 postreply 10:33: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