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毛主席与我谈上下古今

来源: 退休船长 2010-05-23 02:52: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31 bytes)


1973年夏天,在杨振宁第四次回国访问期间,他提出要见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书房会见了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毛主席会见外藉中国科学家,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国内外社会舆论非常关注这次会见,纷纷推测毛主席与杨振宁会见究竟交谈了些什么?杨振宁在毛主席与他会见之后,随即启程前往日本参加一个高能物理学会议。之后,他又从日本再度飞抵香港,然后再由香港飞抵大陆继续进行访问。其间,不少记者追逐着采访杨振宁。1973年7月27日, 香港《大公报》转载日本《读卖新闻》日本大学教授中村与杨振宁的谈话,标题是《杨振宁谈四访中国》。文中写道:

中村:与毛主席的会见,情况如何?

杨:毛主席精神非常之好,跟我谈了上下古今极有意义的话,甚至有幽默的话。

中村:主席有没有提到对中国科学的指导概念呢?

杨:主席没有提到任何人,不过对于科学非常注意。作为一个大国的首脑当然是如此的,不过,其中也有个人的关心。在我临离开向毛主席告别的时候,毛主席说他很高兴我在科学方面对世界有一些贡献。他又说,他自己也很希望能给世界有一些(科学)贡献,不过他未能做到这一点。

中村:科学文献等等,主席也过目吗?

杨:造诣非常之深。对于我在1956年的研究还记得很清楚。不仅询问了宇称的守恒、非守恒问题,而且问到了光子的性质和质子的可分与不可分性。

中村:那不是学者之间最新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吗?

杨:可不是!如果能可分,可分之后又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们还弄不清的难题。

中村:简单来说,主席对于中国科学的想法是怎样的?

杨:我只能凭印象来说。总而言之,主席对于在中国出生的我,能对世界物理学做出了贡献,很是高兴。而且,在主席的影响之下,中国按照理想主义来处理科学,希望它的成果能对全人类做出贡献……

1973年9月11日, 香港《文汇报》转载了留美中国学生刊物《星报》的“读者手稿”,标题为《杨振宁三谈毛主席会见》,文中写道:

问:主席的湖南话不容易懂么?

答:也不尽然。只是一开始,主席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引用了许多典故成语,这些我都不熟悉,因而一时听不清楚。

问:那么当时怎么办呢?

答:当时,周总理便和周培源先生换了座位,由周总理翻译。

问:你和中村的对话中,你说毛主席的物理造诣很深,你是这么说的么?

答:这话经过英文译日文,日文又翻中文,走了样。我当时用的英文,是Very interested and has profound knowledge.

问:这个结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答:这是一个总的印象,从和主席谈话一个半小时得到的。

问:主席也问起宇称守恒定律么?

答:是。主席说,“宇称也可以说是守恒,也可以说是不守恒,对么?”这显示他在这方面有很正确的看法。

问:你会不会觉得,在接见您之前,主席读了一些这方面的书,或者和什么人讨论这方面的事情?

答:我完全不这么想。我的印象是主席一向对这方面十分关切,平时就读过许多,谈来如数家珍,毫不生硬。总之,主席在这方面的了解,至少是Scientific American的水平。

问:周总理也谈物理么?

答:不太一样,总理和主席不一样。

问:怎么说呢?

答:比如说吧,主席问我在物理中,理论和思想的关系与哲学中的用法有什么不同。在我思索时,周培源先生替我答复;周总理也谈了话。主席给我的印象,则是一位喜欢从大处远处着眼的人,这在我没有见到他以前,从他的选集和诗词中已经很有体会了。而且,不是平常对用字、观察很细心,推敲要求精确的人,不会留意这样的问题。

问:您觉得主席接见您的意义何在呢?

答:哈!这方面的猜测已经太多了,右派左派各有解释。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主席对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主席对海外中国人的关切。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