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周恩來(3) 毛澤東對「反冒進」的批評

来源: 天愚 2010-04-08 10:46:2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432 bytes)
新發現的周恩來 作者 司馬清揚( 蓑笠翁 ) 歐陽龍門



三、毛澤東對「反冒進」的批評

1.毛的批評

  毛澤東不滿也無可奈何。接踵而來的波蘭、匈牙利事件以及反右邉樱?珴蓶|只能暫時退讓。波匈事件使得毛澤東倍加警惕赫魯曉夫的大國沙文主義,同時毛也認為「反冒進」促進了右派的進攻,所有的這一切都使毛更加急迫的需要在經濟上的「大躍進」。
  1957年6月26日,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有人認為,我國的發展國民經濟計劃,在一九五六年全面冒進了,在一九五七年又全面冒退了。很明顯,這種意見是不正確的。」報告中有兩處肯定「一九五六年的建設是躍進的發展」。躍進的發明權是屬於周恩來。周恩來的態度變了。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說:周恩來這篇《政府工作報告》,是「以無產階級戰士的姿態向資產階級宣戰」。雖然如此,毛澤東依然沒有放過周恩來。
  周恩來在退縮,而毛澤東的牛皮越吹越大。1957年11月,毛澤東在莫斯科宣佈:「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十五年後,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十五年後我們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  毛澤東勢必要以反「反冒進」來進行「躍進」的動員。
  毛澤東在1957年10月的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開始公開反「反冒進」。毛澤東說:「我高興的是這次會有個別同志提出了多快好省這個完全的口號。我看要實事求是,要提倡合乎實際的不是主觀主義的多快。去年把這個口號掃掉了,現在要恢復這個口號,你們贊成嗎?還掃掉《農業綱要四十條》,四十條不吃香了,現在又復辟了。
  共產黨應該永遠是促進會。我們有許多委員會,最根本的是共產黨委員會,究竟你是個促進委員會,還是個促退委員會?共產黨是促進委員會,國民黨是促退委員會。去年二中全會組織個小組促退,就是去年多花了三十億,就只能在這點促退一下,多促退就要犯錯誤,也就是說,不可過分強調反冒進。因右派是促退派,我們與右派的根子不同,我們永遠是促進派,要促退只是暫時的、局部的。」
  従1958年1月份的杭州、南寧會議直到3月份的成都會議,調子越來越高。從離右派三十米到是否馬克思主義,周恩來承受的壓力愈來愈重,一路檢討不斷。周恩來的順從與認錯,更使毛澤東沿著錯誤的軌道繼續發展。
  1958年1月11日,毛澤東說:「不要提『反冒進』這個名詞好不好?這個是政治問題。一反就洩了氣,六億人一洩了氣不得了。」  1958年2月18日,他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如果說冒進是非馬克思主義,或者反馬克思主義,而反冒進是馬克思主義,那馬克思主義就在中國變了樣子,把搞得少的叫馬克思主義,搞得多的不叫馬克思主義。我不贊成反冒進叫馬克思主義,贊成冒進才是馬克思主義。這個冒進好嘛,使農民多搞了水利嘛!3月9日,毛主席在成都會議上說: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冒進,一種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反冒進,究竟採取哪一種?我看應該採取冒進。
  毛澤東把「反冒進」問題提到「政治」問題的高度,就佔領了思想制高點。陳小雅女士說:「這樣一來,反對他的計劃就是政治問題,他不僅代表六億人民,還代表了真理。他有資格指鹿為馬-說什麼叫馬克思主義,什麼是馬克思主義。而他說『搞的多』是馬克思主義時,『搞得少』自然就是反馬克思主義!」  此武器甚是好用,毛澤東在黨內鬥爭中屢試不爽。
  周恩來在南寧會議上做檢討:「反冒進這個問題,是一段時間(一九五六年夏季到冬季)帶方針性的動搖和錯誤。這個方針是與主席的促進方針相反的促退方針。實行這個方針,不管你主觀想法如何,事實上總是違背主席方針的,越是不自覺,這是方針性的違背,就越嚴重、越危險。」「這一反冒進的錯誤,我要負主要責任。」
  周恩來在3月25日就反冒進問題再次作檢討:「在當時就是沒有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沒有接觸群眾和實際,而只局限在會議室和辦公室中,更沒有看清在所有制改變後解放了的生產力要求大發展的群眾邉诱?谄饋怼N覀兎炊?豢匆娝赖奈锊豢匆娚鷼獠??娜耍瑒諏嵍?粍仗摗N邑撝饕?熑翁岢龅摹悍疵斑M』報告就是對群眾生產高潮這個主流潑了冷水,因而不是促進而是促退,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費,四十條也就被打入冷宮,這就是問題的本質。」
  「當時確沒有這樣認識,等到右派教育了我,主席提醒了我,群眾實踐更啟發了我,才逐漸認識這是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方針性的錯誤。更深一層說,也就是對社會主義革命本質的東西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流發動群眾、發展生產看不到,自然就抓不起了。」
  毛澤東並不認可周的檢討:「如果從經驗上、從方法問題上作為例子,那倒是可以的。這個問題不是個什麼責任問題,也不是老要聽自我批評的問題,南寧我們都聽過了,北京也聽過了的。」他還說:「關於反冒進的問題,我看以後不要談很多了。在我們這樣的範圍,就是談也沒有好多人聽了。」
  毛澤東對周恩來的檢討還不滿意,還將進一步解決反冒進的問題。毛澤東決定召開「八大」二次會議,這是唯一的一次黨的大會有二次會議的情況。這就是把周恩來的問題在全黨面前揭開蓋子。

2.權力之爭

(1)鄧小平的崛起

  高饒事件結束後,1954年9月,根據新頒布的憲法而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規定: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若干人、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和秘書長組成。《國務院組織法》對原政務院的組織機構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撤消了政法、財經、文教、監察4個委員會,在國務院設置8個辦公室、l個秘書廳協助總理分掌各部工作,設置了主辦專門業務的20個直屬機構;35個部委職能機構。共計64個工作部門,其中經濟部門增設到35個。一剎間,周恩來大權在握,特別是經濟大權。
  毛澤東一生信奉的都是權力至上。在「反冒進」的背後,同樣存在著權力之爭。對於周恩來的這種權力狀況,毛澤東在「反冒進」時多次表達不滿。
  1958年1月11日,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第一次講話,就著重講反對分散主義和關於「反冒進」兩個問題。關於反對分散主義,毛澤東說:國務院向全國人大的報告,我有兩年沒看了。只給成品,不給原料,不行。要離開本子講問題,把主題思想提出來,進行交談。財經部門不向政治局通情報,沒有共同語言。「為了反對分散主義,我編了一個口訣:『大權獨攬,小權分散;黨委決定,各方去辦;辦也有決,不離原則;工作檢查,黨委有責。』」他說:「集中,只能集中於黨委、政治局、書記處、常委,只能有一個核心。」毛澤東批評分散主義是針對國務院的。參加會議的王任重在日記中寫道:「晚上和先念、富春、一波同志談了主席的講話,對於這樣尖銳地批評分散主義感到一些突然。」
  陳雲在2月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期間作檢討時,毛澤東插話說:「政治設計院究竟在哪裡?章伯鈞說國務院都是拿成品,他不滿意,他要有權設計。我們政治局委員可不可以有權參與設計呢?過去這個五年計劃實際上是無權參與設計。我是主席,也沒有參與設計。每年的年度計劃,總是請你簽字,叫做強迫簽字。我有個辦法,不看。你強迫我嘛!老是在國務院討論,總是拿不出來。千呼萬喚不出來,為什麼不出來呢?說沒有搞好,等到梳妝打扮一跑出來的時候,我們說不行,時間遲了!這事實上是一種封鎖。」
  毛澤東還說:「中央大權獨攬,只攬了一個革命,一個農業,其他實際在國務院。」
  為此,鄧小平領導的書記處就成了毛澤東手裡強有力的工具。鄧小平曾向毛澤東提出,書記處還是作為政治局辦事機構,負責對軍隊和國務院的文件承送。毛澤東不同意,強調書記處是黨中央的辦事機構,什麼事都要管,中央的事由你們做,發文用中央的名義。1958年6月,毛澤東起草的一個黨內指示說得更明確(見下文6月10日中共中央下發《關於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各小組的通知》)。
  書記處在討論國務院的工作時,周恩來也要參加。從記錄看,副主席只有周恩來出席書記處會議。而書記處要處理大量日常工作,經常每週開會三四次,常常得到毛澤東的直接領導。書記處的同志最早聽到毛澤東的聲音,知道中央核心的決策,反而比政治局的一些同志消息更靈通。
  現僅舉二例,說明鄧小平的實際地位。
  1959年3月成都會議期間,中共中央將提交給「八大」二次會議的《報告草稿》提交給與會者討論。《報告草稿》中,毛澤東將一段話修改為「今後我們的任務,是要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為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而奮鬥。」並批示:「此件可用。略有修改。或者還需作某些修改,可由少奇同志及小平同志斟酌處理。」
  周恩來在58年5月26日夜致信解釋「躍進」一詞的發明權後(見下文),毛澤東即指示:
  小平同志:此件即付印,即刻發給到會各同志。(指周恩來送給他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信件-筆者註)

  毛澤東 1958年5月27日上午11時
  到1959年的上海會議,毛澤東更是明言「權力集中常委和書記處,我為正帥,鄧為副帥。」
  鄧小平當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共中央總書記。周恩來因「反冒進」挨批,陳雲那時也不受重用,國務院很多工作就轉到書記處。1958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是當時的權力樞紐。在「三面紅旗」方面,鄧小平是毛澤東的積極支持者。大躍進時期許多決策,都出自鄧小平主持的書記處。不過,「大躍進」的問題暴露以後,鄧小平能夠比較實事求是地對待,但他還堅持對「三面紅旗」的支持。改革開放以後的出版物對鄧小平大躍進這一段時間的情況極力迴避。
  一個是橫豎強迫簽字,一個是無權參與設計,周恩來是否架空了毛澤東?無論如何,在1975年,毛澤東在關於《水滸》的評論中提到:「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自然是有舊仇新恨的。  無論如何,毛澤東對於周恩來是極度不滿的。毛澤東在成都會議的時候說,「(國務院)幾十個部,不知道都幹些什麼!」

(2)林彪取代彭德懷的跡象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開。在八屆一中全會選舉中央委員會主席時,毛澤東未得全票,他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林彪。  林彪雖然沒有進入常委,但是在政治局委員的排名僅在常委之後。毛澤東是否從此時就有準備用林作為代替彭的打算?實事求是的講,毛彭攤牌是早晚的事。彭德懷是否受林彪在政治局委員排名在其前面的影響,筆者不敢妄加猜測。但是僅僅幾天之後,彭德懷就提出自己可以只擔任國防部長以對付外事活動,不擔任軍委日常工作的主持人,請另一個委員來主持軍委工作;或者自己只搞軍委日常工作,不當國防部長,而且同林彪商討了裁軍問題。  同年年底的軍委會議上,彭德懷再次提出交班、退休問題。以後,彭德懷多次提出此問題。
  1958年5月,在八屆五中全會上,經毛澤東提名,林彪被增選為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此時的林彪在黨內的排名已經遠遠高於彭德懷,已經屬於中共中央領導層的核心人員。1959年3月25日至4月1日於上海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彭德懷再次向毛澤東提出不再擔任下一屆國防部長,毛澤東不採納彭德懷的意見。1959年4月18日至23日的第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彭德懷被再次任命為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在這一段時間裡,彭多次推薦林做國防部長。彭德懷在筆記中寫道:「我覺得奇怪。林為中央副主席,對黨內團結是有好處的;我曾經總想林任國防部長(筆者註:原文如此,不通順),較為適當,對於團結也有利。此事同聶榮臻同志談過多次,並且同毛主席當面談過此事。毛主席說,現在林有病。我以後沒同毛主席再談了。」  反過來,林彪也很尊重彭德懷,在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要求軍隊「同志繼續在彭老總領導下,更好的團結起來,發揮全軍的力量,爭取(更)大的成績」。
  筆者認為,軍隊一直是毛澤東的權力基礎和最重要的保障。抗美援朝之後,彭德懷主持軍委工作在當時是不二人選。但是毛澤東什麼時候開始對彭德懷表示出不滿?毛澤東在廬山上批評彭德懷的話自然可以作為證據,但是畢竟是一時的激憤之作,要多加考量。有證據可考的則是1935年毛澤東作軍旅詩《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1947年該詩首次公開發表,同年毛澤東重新書寫該詩。但是1957年毛澤東曾說該詩「記不起了,似乎不像」、「不宜發表」。此後在1958出版的毛澤東詩詞中,未收入該詩。  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彭德懷作為毛澤東整治軍隊的重要「打手」,致使包括劉伯承、粟裕等一大批軍隊元勳被整肅(筆者認為此事彭德懷雖然不是元兇但是也要負有一定的責任)。「反冒進」之後,毛澤東要整治劉少奇、周恩來等,要把軍隊牢牢的捏在手裡。彭德懷和林彪相比,毛澤東自然更傾向於林彪,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論述,此處不再多贅。  這也是廬山會議的重要背景之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