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普及与民主和平论的破产

来源: xiwuyan 2010-10-01 17:03:0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73 bytes)
康德在1795年写下《论永久和平》,其中提出了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theory)的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理论并未得到太多的重视。在1960年代以后,人们又开始讨论这个理论。一些政治学者引入了统计的方法,试图证明民主与和平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研讨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但是,用统计的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必须首先作出严格的定义:什么是民主?什么是和平(或者和平的反面:冲突、战争)?恰恰是在如何定义这些概念的问题上,分歧不少。于是,不同的学者有自己的定义,或者说,这些定义不断地被人们修正。比如说,学者A,可以把某一国家在某一时期定为民主国家;学者B,却可以把同一国家在同一时期定为非民主国家。这个问题,又由于国家的分裂、重组,变得复杂。另外,若发生战争,战争的烈度如何评估?如何区分冲突与战争?稍有统计学概念的人都知道,在讨论相关关系的时候,定义不严格是一大忌。但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美国成为世界超强,一个带有美国印记的民主和平论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熟了。有趣的是,美国的两大政党都支持民主和平论。也在此同时,普世民主论(亦即历史终结论)也在民主和平论的基础上推出了。

民主和平论的主要观点是:民主国家之间没有、或者很少发生战争。必须指出的是,民主和平论有一个隐含的观点:民主国家可以向非民主国家发动战争。对外发动战争总是需要理由和借口的。于是,人权高于主权论应运而生了。就象随意定义民主与和平一样,这些人也自认为拥有人权的定义权。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所认同的某些国家、或者社会的人民才拥有普世人权。其他国家的老百姓的人权,是等而下之的。某国无理发动的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已经造成数百万伊拉克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可是,为了民主普世,这些人民的人权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他们看来,战争就是民主,战争就是和平。瞧,民主和平论用处可大着呢!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西方强势国家的主流媒体和精英掌握着话语权。他们不用简单洗脑式的笨办法来推销他们的观点。他们常用的手段,是有选择性地将他们的观点、或者“事实”,在他们垄断的主流媒体上进行疲劳轰炸式登载、广播。这种作法,可以有效地稀释对他们不利的事实和观点。实质上,这才真正是比较高明的洗脑办法。但是,互联网普及之后,这种作法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以入侵伊拉克之事为例。你可以整天宣扬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报道美军战士在伊拉克的阵亡消息,忽略不提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民所受到的伤害。也许你可以在美国国内一直这么做下去。但是,互联网可以一夜之间把最近伊拉克人民的苦难消息传遍全世界。有人争辩说,伊拉克伤亡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基地的恐怖组织造成的。可是,在入侵伊拉克之前,基地的恐怖组织并不存在于伊拉克啊。美军阵亡数千人,而伊拉克老百姓的死亡人数却以十万计,另外,还有数百万人民无家可归。试问:在这些数字面前,民主和平论何以立足?

所有跟帖: 

所以我党一直把互联网屏蔽做为舆论战场的首要 -sfdragon2009- 给 sfdragon2009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1/2010 postreply 22:10: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