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漫谈】体格超重、肥胖与遗传的关系

来源: 金笔 2010-12-22 18:07: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2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金笔 ] 在 2010-12-27 21:57: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除了少数人因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重度肥胖外,一般的体格超重(指成年人的 BMI 大于24.9;小于30.0)和轻度肥胖(BMI 大于30;小于34.9)在严格意义上不是疾病,但可以诱发其他疾病。因此,体格超重或者轻度肥胖的人们都应当把减肥视为“当务之急”。

中国有句谚语叫“对症下药”。对于一般体格超重和轻度肥胖的人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可以帮助减肥成功。当然,并非所有知道问题所在的人都能够减肥成功。所有读了减肥书的人,肯定会有相当部分的人永远减不掉一斤半两。即便如此,笔者的目的是让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认识超重或肥胖的原因。

前面我曾提到多食易胖的人具有“可塑性”,这在遗传学上是优势。我们的祖先(尤其是早期人类)生活在不安定和无规律的环境中,食物的来源是间歇的,而且无法储藏很久。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有强大消化吸收能力和高效率储藏能量(即脂肪)的人具有生存优势。但是到了生活环境逐渐优裕的近代,一方面不再需要强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各种食物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丰富和便宜。多食易胖终于成了健康的隐患。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瑙鲁人。瑙鲁是位于南太平洋中西部密克罗尼亚西群岛中的岛国。二十世纪前的瑙鲁人生活环境非常艰苦,那里的土壤贫脊,不适宜耕作,饥荒频繁且相当严重。但由于瑙鲁地处南太平洋的优势地理,它是南来北往的海鸟的栖息地。数千万年来海鸟们在岛上累了大量的鸟粪,经过化学反应形成厚达十多米的磷酸盐矿,它们是产生化肥的优质原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磷矿的发现,瑙鲁开始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口磷肥赚取大量外汇,人均年收入曾经高达到八千五百美金,使十多万瑙鲁人变得很富有。食品的丰富以及对传统耕作和渔猎的放弃,过上了安逸生活的瑙鲁人体重开始“发福”了。但是发福了的瑙鲁人从此患上“富贵病”。据一九五零年代的资料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瑙鲁人在年过五十五岁后便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体重超重或肥胖者,笔者注),而且糖尿病成了当地最常见的死亡因素。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的资料显示,瑙鲁成年人(指年龄大于15岁)中有百分之九十四点五至少是体格超重,其中的大多数(约占成年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八点五左右)属各种程度的肥胖。在这份统计资料中,美国也有将近百分之六十七的成年人至少体格超重,而其中的一半(即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属于肥胖。但是因为美国约三亿人口,而瑙鲁仅十数万而已,因此美国的这一数据更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根据同一份统计资料,欧盟有近一半的成年人口至少是超重。即便是崛起中的中国,仍然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口属于体格超重或肥胖行列。

因此这种因经济改善而身体“发福”的趋势、并因发福进一步导致一系列流行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的爆发正成为人类健康的新隐患。一般来说,非洲大陆、东南亚、波利尼西亚、以及一些中南美洲的土著人群和居民们特别容易受肥胖困扰。以美国为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属于肥胖(Obesity,见上)行列,但其中非洲裔和中南美洲裔的肥胖比例远高于欧洲裔和亚裔的肥胖比例。对此现象,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分子遗传学家杰弗里·弗里德曼指出:“事实上,肥胖的遗传特性更象是身高遗传,其可靠性甚至超过其它许多公认的遗传疾病”。

为了解释部分人种多食易胖这一遗传学现象,遗传学家们提出了两种与基因有关的假说。一个是“俭约基因”(Thrift Genes)假说。此假说基于不同人体对养料消化吸收和储藏有着显著不同的效率,认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假定早期人类,如在旧石器时代,曾经历严重且频繁的饥荒,或者是长时期生活在饥馑和暴食交替发生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那些消化能力强,吸收快且高效率储藏脂肪的个体生存下来,而这样的个体也就是具有俭约基因特性的个体。但是这一假说无法解释一些易受肥胖困扰的原住民居住的自然环境,似乎不缺乏食物的来源。同时,假如是长期自然选择,那么为什么只有部分现代人才具备这种有多食易胖的遗传特性呢?因为有相当部分的现代人,并不具备这一遗传特性。

另一个假说是“基因漂移”(Drift Genes) 说。漂移说否认多食易胖是外界环境压力下筛选的结果(这与工作紧张和压力导致个人增加饮食和体重无关)。这一假说的根据是人类可以通过迁移、生育控制和创造力等特性克服外界环境的困难。基因漂移说假定人类体重的“上限”是由一组基因控制的,体格超重的个体会遭遇天敌消灭。但是在人类发展的某个时期,约在两百万年前(按此假说),“天敌”被人类共同消灭,此后体重“上限”的控制基因逐渐弱化,体重也就不受限制地向上移动。当然这个假说的弱点在于,谁是这个“天敌”呢?

总之,勤俭节约一直是生命的本质现象,人类(包括其它的哺乳类动物)都具有俭约基因。同时,生物遗传本来就具有多样性,并非专门为了适应不利外界环境。多样性的存在使物种在不利环境下,如饥荒和疾病等,可以延续。在没有更多的证据面前,两种假说都无法证明是否正确,以后可能还会有新的假说出现。但是不管怎么样,多吃易胖可以遗传则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讨论这些话题跟减肥有什么关系吗?有。笔者的背景是医学和药理学,不是减肥专家,但是我质疑依靠运动和锻炼减肥的做法是否适当。目前很多减肥专家们都主张,减去十磅以内体重可以通过节食轻松获得,但若要减去更多的体重,则必需配合运动和锻炼,因为这样才不致发生体重回升现象。我的疑问是,既然这是遗传特性造成部分人种多食易胖,这是因为对食物消化、吸收和能量储藏能力过强造成的(特别与那些不易增加体重的人种相比较),那么为什么唯独我们需要做那些效率低,且耗支大量体力和时间的运动锻炼呢?当然,如果一个人要学阿诺·史瓦辛格那样长的浑身都是肌肉,那么运动和锻炼还算是目的对头的。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减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健康和去掉身上的赘肉,适当的锻炼只要能避免在减肥时消耗肌肉就应当足够了。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我的这次努力坚持了近两年时间,总共减去近四十磅(是原来体重的五分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最近才开始做些小量的锻炼。这足以证明减肥单单依靠改变饮食习惯和控制食欲感就是可以完成的工程。

 

所有跟帖: 

顺祝各位节日快乐,节食快乐!:)))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10 postreply 18:08:50

你要真的让人家节日快乐,就应该过节以后再发这个贴,嘿嘿 -伯丞- 给 伯丞 发送悄悄话 伯丞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10 postreply 20:13:54

我给个解决方案: -亚洲飞蝗- 给 亚洲飞蝗 发送悄悄话 (156 bytes) () 12/22/2010 postreply 22:44:47

你最后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就把你每日食谱贴出来就好,这些理论没什么用,节日快乐!! -淑女司令- 给 淑女司令 发送悄悄话 淑女司令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3/2010 postreply 11:50:42

如果我吃的东西你们吃不下,那就不要减肥了吗?你们都是没耐心。。。。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260 bytes) () 12/23/2010 postreply 21:04: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