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四国之旅(一) —— 音乐之都维也纳

来源: 皮皮游记 2009-12-21 17:45: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93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皮皮游记 ] 在 2009-12-23 13:28:3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这是我在我的新的博客“皮皮游记”中发的第一篇游记。 我曾在旧的博客“正宗101”中发过几篇西班牙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游记,现在已经全都转到“皮皮游记”中,有兴趣者可观阅。)

从今天起陆续发表的中欧四国之旅(一)至(九),是我们2009年9月5日至9月19日在中欧四国的游记,按时间顺序包括瑞士北部的莱茵河上游,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和维也纳,从维也纳至布达佩斯的多瑙河快艇一日游,以及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这九篇游记并不是按旅游先后时间顺序写的,但这并不影响阅读效果。

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

因为每年新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我们最喜爱和必看的电视节目之一,所以这次的维也纳旅游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一定要去金色大厅听一场一流音乐厅,一流交响乐团和一流曲目的音乐会。因为听说金色大厅音乐会经常一票难求,为此在出发日期两个月之前我就上网查询了演出目录,结果发现在我们停留维也纳的三天之内( 9 月 12 , 13 , 14 日),在金色大厅只有 12 日晚上有一场音乐会,曲目不错,包括海顿的三个著名交响乐选段,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婚礼》序曲,《魔笛》序曲,《唐璜》序曲和《小夜曲》,以及所有维也纳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和老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票价分 79 , 65 , 54 , 42 欧元四档, 由“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演奏。我们当即决定“就是它了!”,就这样提前一个多月就在网上买好了 65 欧元档次的票,心里也踏实了。

九月 12 日中午到达维也纳,下午去百乐宫参观 Belvedere 美术馆之后,回旅馆换上西装领带和晚礼服,就直奔维也纳音乐家协会大楼,先在外边照外景(图 1-1 ),然后进入金色大厅欣赏音乐会。金色大厅的确是名不虚传,一进入大厅,就被金色包围,前后左右除了听众之外,几乎都是金色 ( 图1-2) 。这是金色大厅最主要特点。只是不知道这些金色涂料是真金还是金色油漆。


图 1-1,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 --- 金色大厅所在地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上下周围装饰物极多且复杂,特别是沿左右墙站立的两排密度过高的音乐女神雕像,特别醒目(图 2 )。其他如层顶装饰,屋顶厢板,座位护栏等处的装饰雕刻都十分复杂。 有一篇资料引述专家们对此特点的评论说: 金色大厅 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有延长和舒缓的作用。 金色大厅 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 大概正因为 “ 金色大厅 ” 的这些独特的设计,才使它成为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之一。


图 1-2, 沿大厅左右墙壁高密度站立的金色音乐女神雕像。

金色大厅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细长的形状,很多人都说它像一个火车车厢或长方形鞋盒。除了两侧的包厢之外,中央主要座位区前后共有 36 排,而每排从左到右却只有 16 个座位,和我们去过的其他音乐厅,如华盛顿肯尼迪中心音乐厅,是显得细长了点。但也有评论说,正因为金色大厅狭长的形状,才使得他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

不管评论家们怎么说,还得自己亲自去体会。这次能坐在金色大厅里自自在在的享受一场古典音乐会,感觉还真的很好,特别是最后随着拉德斯基进行曲的节奏和所有的观众一起鼓掌的时候,还真有点进入仙境的感觉, 这是在家中坐在电视机前欣赏新年音乐会时绝对不可能有的。

这次欣赏音乐大厅音乐会,从准备行程,预定音乐会票,到达金色大厅,领票 … , 还算顺利。 现将我们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将要去的朋友,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以偿。

1. 金色大厅 , (德文为 GoldenrSaal ,英文为 Golden Hall ) 位于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内部。音乐之友协会大楼,德文名称 Musikverein 和英文名称 Music Society 。这也是大多数地图上标的名称。内有大,中,小三个音乐厅,金色大厅是最大最主要的音乐厅,大小是 48.8 米长 x 19.1 米 宽 x 17.75 米高,有 174 个座位和 300 个站位。 中厅叫做勃拉姆斯厅, 32.5 x 10.3 x 11 米,有 600 个座位。最小的叫莫扎特厅,只有 22 x 12.5 x 8 米和 380 个座位。三个厅的音响水平都很棒。 音乐之友协会大楼内除了这三个音乐厅之外,还是音乐之友协会的办公楼,并有很多收藏,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手稿。

2. 在维也纳,去音乐之友协会大楼 Musikverein 和金色大厅 GoldenrSaal 是十分容易的。 乘 1 线, 2 线或 4 线地铁,在卡尔广场( Karlsplatz )站下车,向东走两个街区就到。老远就可看到红白色的音乐之友协会大楼。如图 1 中所示。

3. 如果不是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而是像我们这次的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一般不会一票难求。我们这场音乐会,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空座,我们入场时,几个有关人士还在大楼周围向游客推销这场的门票呢。我认为可能是与这个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的水平有关。像我们这样的业余音乐爱好者,都可以听出有些地方奏的不怎么样,可见演奏水平离一流乐团还有一截。这也是这次我们参加金色大厅音乐会感到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我的经验是,如果你不太在乎乐队的水准,而主要目的只是“在金色大厅听过音乐会”,那门票就不会是一个问题。提前三四个星期在网站 www.viennaconcerts.com 预定好票,开演前凭从网上打印下来的收据在音乐会大厅内领票,一般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你一定要听象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这样高档的一流乐团的演出, “一票难求”就可能是真的了。至于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门票,就不只是一票难求,而是跟中了万元彩票差不多了。至于如何运作,顾剑先生的维也纳游记中有较详细的介绍。


图 1-3, 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在金色大厅中演出。照片中可见我们前几排的空座。

4. 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票相对较难买到, 如何买票我们也没有经验,除了好票难求之外,可能还有如下两点原因。第一,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团体, 它的成员同时又是国家歌剧院乐团的演奏员, 而且是国家歌剧院乐团中的优秀者。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团内规则规定:任何人在申请爱乐乐团会员资格前必须在歌剧院乐团服务三年。我认为,这可能会影响爱乐乐团的演出频率。第二,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是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民主管理下的演出团体,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当然是音乐家协会的成员,而且大多是十场联票,季票或年票。从网上看,一张爱乐交响乐团的连票要包括十场以上专场音乐会,这对一般的旅游者当然是不适合了。有兴趣想买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票者可参阅下面英文网站: http://www.wienerphilharmoniker.at/index.php?set_language=en&cccpage=tickets_additionalconcerts

中央公墓( Zentralfriedhof )的音乐家墓地

大约半年前,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说维也纳有一中央公墓,其中有一处称为“音乐家墓地”,几位世界最顶级的音乐家集中安葬在这里。当时我就想,将来有机会去维也纳旅游,一定要去那里参观,拜访墓地下音乐大师们的灵魂。音乐,是个看似简单却很神奇的东西。七个音符以不同时间和顺序排列就组成歌曲。似乎谁都可以作曲,可经过大师们的 ” 排列 ” 的作品就如此好听,美妙,打动人心,而且几百年不衰。一部大师级的作品,全世界的人,不分种族宗教,不分政治组合,不分贫穷富贵, 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同时沉迷其中,享受它的魅力。这就是音乐大师们的魄力,是我崇拜他们并一定要参观音乐家墓地的原因。

德国和奥地利出大音乐家。大音乐家 又大都集中在维也纳。几位大师之中,莫扎特,舒伯特,海顿和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是德国人。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的创作巅峰期,他们最辉煌的作品大多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而他们也都在维也纳去世的。称维也纳为世界音乐之都是当之无愧。这次的奥地利之旅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去看看在维也纳与这些音乐家们有关的事和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像古典音乐这一艺术,世界最杰出的五,六位顶级大师的巅峰期都集中在一个城市,真可称是神奇了。 而现在,这些大师们的遗骨又能彼阾安葬,更是奇中之奇了。所以一定要去看看。


图 1-4, 中央公墓正门 。 这是在 72 路电车中央公墓 2 号门站一下车就照的。

我们是到达维也纳的第二天( 2009 年 9 月 13 日)下午参观完美泉宫之后去的中央公墓。去时费了点劲,在大街上花了大约半个小时才找到去中央公墓的 71 路电车。后来从中央公墓出来乘 71 路电车回市中心,才发现去中央公墓其实很容易。 乘市中心的 1 或 2 路环行电车,在 SCHWARZENBERG PLATZ 下车, 71 路电车站就在附近。或者乘地铁到卡尔广场( Karlsplatz ),出站后向东走四个街区,(经过金色大厅的音乐家协会大楼),就到了 71 路电车的 Lothringer Str 站。上车前,要看好车是否到中央公墓(中央公墓德文是 Zentralfriedhof )。车向维也纳近郊东南开大约 30 分钟到达。注意:一定要在中央公墓 2 号门站下车。 71 路电车先到 1 号门站,然后到 2 号门站。 2 号门是中央公墓的正门(图 1-4 )。下车就是大门。音乐家墓离 2 号门很近,走错了门会绕很远的路。( 72 路电车也到中央公墓)。

这个中央公墓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参观的景点。中央公墓很大,占地 243 公顷。 1874 年开放以来,共安葬了近 300 万人,包括很多奥地利各界名人。墓区按不同宗教分成几大区。整个墓区绿树成荫,一个个精心设计,风格各异,不同材质的墓碑,就像一件件艺术品, 会使你感觉到宁静祥和,而不是坟地的凄凉。

因为这几位音乐大师太出名了,所以音乐家墓地就成了中央公墓中最知名,参观人数最多的地方。在公墓入口处,有一个重要墓碑位置分布表,从图表上很容易发现音乐家墓地就位于公墓中央大道后部左侧。 我们沿中央大道大约走了十几分钟,即发现路旁一明显路牌(图 1-5 ),上写德文“ Musiker”, 音乐家墓地就到了。(具体路径请参阅本节最后所附的“中央公墓卫星图”)


图 1-5,  中央公墓中“音乐家墓地”的路牌。

音乐家墓地安葬有五位大师级音乐家: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父子。莫扎特去世时穷困潦倒,亲友们只能将他的遗体胡乱埋在一个贫民墓地。在维也纳音乐家协会出资组建这个音乐家墓地时,莫扎特的遗骨怎麽也找不到了, 所以他们只好在音乐家墓地为莫扎特建立了一个纪念碑。

下边是 音乐家墓地全貌和 各位大师们的墓地照片:


图 1-6, 音乐家墓地全貌。   中心是莫扎特纪念碑。   莫扎特纪念碑的左后是贝多芬陵墓,  右后方是舒伯特的陵墓。  照片的最右侧是两个陵墓并列面向莫扎特纪念碑,   它们是勃拉姆斯墓和施特劳斯 墓。   图1-10是这两个墓碑的正面照。这一块墓地整个面积大约是一个篮球场大。

其实,将图 1-6 中所示的区域称为音乐家墓地全貌是不确切的。在这个照片所示周围一个大区域内,还葬有其他十几位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所称的“音乐家墓地”应该指的是这个大区域。因为图 1-6 中这个小区域集中了几位最杰出的音乐大师,所以大多数旅游书和游记就称其为音乐家墓地了。图 1-11 中所示的 老约翰 - 施特劳斯 ( 小约翰 - 施特劳斯的父亲 ) 之墓,就是我在大区域的 音乐家墓地看到的。


图1-7,  莫扎特纪念碑。图中一对穿白衣的人在悼念莫扎特,正向纪念碑献花。 纪念碑设计者并没有将莫扎特像放在纪念碑顶上,而是将他的侧面头像镶在碑座侧壁。纪念碑顶上是音乐女神像。

从我们自萨尔斯堡到维也纳这一路走下来,感觉奥地利人最喜欢的音乐家还是莫扎特。我觉得这除了他杰出的作品之外,也因为莫扎特生在奥地利,死在奥地利 ,是地地道道的奥地利音乐家,而且更在于莫扎特的才华和聪明,他从小就被称为“音乐神童”而受到奥地利皇室的宠爱。 对这种事,一般来说,皇室宠爱,老百姓就更喜爱。

在我们的奥地利旅途中,处处都有莫扎特的影子,除了多处的莫扎特故居和纪念馆之外,还有莫扎特纪念碑,莫扎特交响乐团,莫扎特音乐厅,莫扎特音乐会,莫扎特礼品店 … 。 而且在欧洲大陆我们到过的所有机场的免税商店,都在卖有莫扎特头像的纪念品和“莫扎特巧克力”。以至于欧洲旅游之后,给亲友送莫扎特巧克力成了一种时尚。 而所有其他的音乐大师们都没有这种殊荣, 甚至象海顿和舒伯特这些同样土生土长的奥地利音乐大师与之相比都大大相形见拙。


图 1-8, 贝多芬墓。简洁方正但绝不呆板的造型,正符合我心目中的贝多芬。

站在贝多芬墓前,就想起他的第六交响乐《田园》。那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欣赏古典音乐。 1972 年初,下乡插队的我回到北京探亲,从老爸家中“偷”出他上世纪四十年代从美国留学带回国,并在文革中冒险藏在床下箱中而躲过破四旧被砸的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乐唱片,骑车直奔老婆(那时还是女朋友)的表哥家,聚众偷听“资产阶级靡靡之音”。说实在的,当时还真有点偷听敌台的感觉。在那个整天从早到晚听“东方红”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年代,一听<田园>,真 XX 觉得好听, 就觉得好象换了个世界。记得之后几天,又反复听了几遍之后,连走路哼的都是田园了。大概是由于这段历史的原因,后来尽管听了更流行的贝九和贝五, 我还是最喜欢贝六《田园》。

图 图1-9,舒伯特墓,建立在贝多芬墓旁边。

舒伯特,仅次于莫扎特的另一个音乐神童,可惜仅仅活了 31 岁,因贫困和疾病去世,比莫扎特( 34 岁去世)还短。 有人认为他如果再多活 10 年,他的成就和作品数量会超过莫扎特。他生前最崇拜贝多芬,遗嘱中希望死后葬在贝多芬墓旁边,后人满足了他的愿望。

我最喜欢他的第八号《未完成》交响乐。 另一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D821 )也使我爱不释手,百听不厌,有兴趣者可以一试。
 

图 1-10, 右侧是勃拉姆斯姆墓,左边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 II, 1825.10.25 – 1899.6.3) 之墓。

我喜欢简洁大方的墓碑。右侧的勃拉姆斯墓就是如此。墓碑中央的勃拉姆斯半身像显出他的高贵的自尊性格,而他的固执和刻薄曾引来同时代很多同行的批评。但他的音乐的确是第一流大师级的。我对他的四首交响乐不大会听,却喜欢他的室内乐,尤其是钢琴三重奏 No-1 ( OP-8 )。据一篇回忆录说,勃拉姆斯自己也对此曲情有独钟,在他五十多岁以后,还又对这首年轻时的作品作了一次大修改。

左侧小施特劳斯的墓碑就显得太繁华了。不过这也符合实情,因为他做了太多的轻松,华丽,动听的圆舞曲,墓碑当然也应该是华丽的。


图 1-11,老约翰 - 施特劳斯 ( 小约翰 - 施特劳斯的父亲 ) 之墓。位于小约翰 - 施特劳斯墓的后边。老约翰 -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乐曲是拉德斯基进行曲( Radetzky March ) ,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传统的压轴戏。

关于“海顿墓”:

我在网上看到几篇文章中,都提到海顿的墓地也在维也纳中央公墓。 这的确使我兴奋了一阵,因为海顿也是我最喜爱的音乐家之一。

海顿是古典期音乐家三巨头(另两位是莫扎特和贝多芬)中年龄最大的。因其和蔼忠厚而又幽默的性格被人称为“海顿爸爸”。他教过年轻的贝多芬作曲,是贝多芬的老师。贝多芬讨厌枯燥的作曲作业,常拿过去的旧手稿糊弄老师海顿,海顿明知也不在乎。海顿因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数量惊人的作品( 104 首交响乐和 88 个弦乐四重奏)而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乐如其人,海顿的乐曲不像贝多芬的那样强烈和具有鼓动性,也不像莫扎特的那样华丽,而给人一种平静祥和的美感,还不时的可以感到一丝幽默。我最喜欢他的弦乐四重奏第 76 号中的“皇帝”和“日出”。皇帝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一个极好听的慢板,优美而又庄重,从我第一次听到它就着迷似的喜欢上了。后来才知道这是海顿受奥地利皇室委托为奥地利谱写的国歌歌谱。现在变成了德国国歌。网上有一次评选当今世界上最佳国歌,这首歌曲被推举为世界最好听的国歌。

这次有机会到维也纳参观音乐家墓地,当然海顿墓地也是我极渴望要去的目的之一。可极另人失望的是,尽管我把音乐家墓地周围五,六十米的墓碑都看了个遍也没找到海顿墓。

完成这次旅游回到家中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中文网站发现了海顿之墓的真相。海顿的陵墓早年的确也在维也纳中央公墓,但在 1932 年迁到了艾森施塔特的海顿纪念馆。奥地利国家旅游局网站的原文如下:

“ 音乐大师海顿于 1732 年 3 月 31 日出生在下奥地利州莱塔的罗劳( Rohrau )村,其音乐生涯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但作为爱斯特哈泽宫的宫廷乐师,海顿在艾森施塔特度过了一生中的许多时光。为了纪念海顿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人们将位于爱斯特哈泽宫旁边的海顿巷故居改为海顿纪念馆。里面展出了海顿画像、他的自传、当年用于作曲的写字台和台式钢琴。 海顿的陵墓位于山顶教堂北塔的下面 。海顿于 1809 年逝于维也纳并安葬在那里。 1932 年为庆祝海顿诞辰 20 年,爱斯特哈泽家族的后代鲍尔 · 爱斯特哈泽公爵为他捐建了此墓,并将他的遗骨安葬于此。 2009 年是海顿逝世 200 周年。奥地利为纪念这位音乐大师,将 2009 年定为海顿年,并在布尔艮兰州和维也纳等地举办音乐会,展览等各种庆祝活动。”

看来一些游记中记载的“海顿的墓地也在维也纳的中央公墓”是早已过时近八十年的事了。现在应该纠正过来了。 也使得像我这样的较真之徒不用再花时间在中央公墓“满世界”去找了。

 
下面图1-12 是中央公墓卫星图,图中标注了71路电车中央公墓2号门车站,公墓大门,音乐家墓地和墓地教堂的位置。

中央公墓卫星图:
 

图 1-12, 中央公墓卫星图。 (十分抱歉,这张照片经制作翻拍后就不太清楚了,希望对感兴趣者有帮助)

从 71 路电车站到音乐家墓地大约有 400 米。
 

维也纳市内的著名音乐家雕像

为纪念那些在维也纳生活和奋斗过的音乐大师,在维也纳市中心区建立了很多音乐家纪念碑。包括小约翰 . 施特劳斯纪念碑,舒伯特纪念碑,贝多芬纪念碑,勃拉姆斯纪念碑, 莫扎特纪念碑和海顿纪念碑等等。

最著名的是在城市公园的小约翰 . 施特劳斯纪念碑 (图 1-13 )。城市公园是维也纳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公园,位于市区环城大道的东侧。 其实,当时施特劳斯一家出了四个著名音乐家,除了小约翰。施特劳斯之外,还有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两位弟弟约瑟夫 . 施特劳斯和爱德华 . 施特劳斯。不过小约翰 . 施特劳斯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 被称为“圆舞曲之王”。这座被老百姓俗称“小金人”的纪念碑是维也纳最知名和最受欢迎的纪念碑之一。 据说这是在维也纳人们拍照留影最多的一个景点。
 

图 1-13, 城市公园中的 小约翰。施特劳斯纪念碑。

 

图 1-14, 城市公园中的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纪念碑。从小约翰。施特劳斯纪念碑向西北走不到十分钟就可到达舒伯特纪念碑。


 图 1-15 ,贝多芬广场上的贝多芬纪念碑。
 
从城市公园的施特劳斯纪念碑向南走出公园,穿过 Johannes 街,就可到达贝多芬广场( Beethoven Platz ), 贝多芬纪念碑就在贝多芬广场上。若乘 U4 地铁到 Stadtpark 车站,下车走两个街区就是贝多芬广场。
 

图 1-16 , 为纪念勃拉姆斯对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以及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的贡献, 在音乐之友协会大楼旁路南紧邻的 Ressel 公园中,建立了这座勃拉姆斯纪念碑。(注: 我的照片没照好,这张是网上的) 

由于这四位大师的纪念碑都是在从音乐之友协会大楼和城市公园之间的区域,步行大概一小时就可以参观完四个纪念碑。都很好找。

国家歌剧院( State Opera House

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怎么看都够雄伟壮丽。我们以前去过法国巴黎歌剧院和西班牙的马德里歌剧院,觉得都不如维也纳歌剧院大,尽管没有数据比较。若拿几天后我们去参观的布达佩斯歌剧院来比较,就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次维也纳之游,原计划要去听一场歌剧的,但由于时间紧迫,没有买到合适的剧目时间的票,于是只好在外部和内部的大厅里参观留影,而把欣赏歌剧的机会留给下一回来维也纳了。

图 1-17,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全景。


图 1-18,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内景之一。

这次出发到中欧四国之旅之前,计划中有六个目标是与音乐有关的。 1 – 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 2 – 到维也纳歌剧院听一场歌剧; 3 - 参观维也纳市内的音乐家纪念像; 4 – 参观维也纳中央公墓中的音乐家墓地; 5 – 参观萨尔斯堡莫扎特出生地和故居。 6 - 参观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除了第二项因为没买到票而没实现之外,其他几项都圆满完成。真是万事古难全。不过,维也纳还有许多值得游览和参观的音乐家纪念地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成,比如:海顿纪念馆,莫扎特的费加罗屋,莫扎特纪念碑,约翰 . 施特劳斯故居,舒伯特出生地,舒伯特故居,贝多芬的帕斯克瓦拉蒂楼(贝多芬在此完成第 3 , 4 , 5 交响曲)等等。那就把这些遗憾留作下次再游维也纳时的机会吧。

(完)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西班牙游记 ( 3 )-- 高迪的巴塞罗那 (注:此文原发表在我的旧博客“正宗101”中)
  • 西班牙美术大师委拉斯贵兹名作介绍 (注: 此译作原发表在我的旧博客“正宗101”中)
  • 西班牙游记(1)--- 西班牙,一个崇尚艺术的国家 (注:此文原发表在我的旧博客“正宗101”中)
  • 西班牙游记(2)--- 美丽家园马德里 (注:此文原发表在我的旧博客“正宗101”中。)
  • 所有跟帖: 

    楼主是音乐爱好者,能感受到这方面的追求。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1246 bytes) () 12/21/2009 postreply 19:50:07

    回复:楼主是音乐爱好者,能感受到这方面的追求。 -皮皮游记- 给 皮皮游记 发送悄悄话 皮皮游记 的博客首页 (134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16:53:38

    我的经验是,先查好金色大厅和歌剧院的演出日期,在围绕那个时间定行程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220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21:26:10

    这是个好主意, 我就吃亏在时间安排不对,所以没遇到好乐团。 -皮皮游记- 给 皮皮游记 发送悄悄话 皮皮游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3/2009 postreply 05:51:38

    回复:中欧四国之旅(一) —— 音乐之都维也纳 -Agen- 给 Agen 发送悄悄话 (98 bytes) () 12/21/2009 postreply 21:06:59

    谢谢鼓励。 金色大厅在演出前后随便照相。当然,演出当中要偷偷的干活了。哈哈! -皮皮游记- 给 皮皮游记 发送悄悄话 皮皮游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5:09:08

    维也纳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圣地,所以我虽住在欧洲.. -庐山紫竹- 给 庐山紫竹 发送悄悄话 庐山紫竹 的博客首页 (248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4:12:17

    一般这类的正式演出,包括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话剧等,对游客的穿着都不怎么在乎,穿便装完全可以,整齐干净即可。不过我总觉得有点 -皮皮游记- 给 皮皮游记 发送悄悄话 皮皮游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5:00:11

    回复:重发:一般这类的正式演出,包括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话剧等,对游客的穿着都不怎么在乎,穿便装完全可以,整齐干净即可。不过 -皮皮游记- 给 皮皮游记 发送悄悄话 皮皮游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5:02:18

    在欧洲的名城中,维也纳是我的最爱。 -XiaoL- 给 XiaoL 发送悄悄话 XiaoL 的博客首页 (36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6:45:59

    在欧美去古典音乐会,除非是VIP或演出前后参加宴会,不需正装。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9:14:52

    但是运动服装禁止入内。曾在金色大厅看到几位年轻人正装在站票席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133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9:19:43

    勃拉姆斯大厅,也是金碧辉煌的 -湾月枕- 给 湾月枕 发送悄悄话 湾月枕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6:51:36

    维也纳的确很漂亮.不仅音乐,文化古迹也保存完好. -^3.1415926^- 给 ^3.1415926^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7:23:29

    去年深秋我独自一人在中欧逍遥游了近二个月,在维也纳呆了11天, ..... -乐观舜尧- 给 乐观舜尧 发送悄悄话 乐观舜尧 的博客首页 (601 bytes) () 12/23/2009 postreply 01:47:44

    回复 -皮皮游记- 给 皮皮游记 发送悄悄话 皮皮游记 的博客首页 (195 bytes) () 12/23/2009 postreply 14:41:46

    曾经的我,只顾工作,只为............ -乐观舜尧- 给 乐观舜尧 发送悄悄话 乐观舜尧 的博客首页 (574 bytes) () 12/24/2009 postreply 01:24:25

    说的有道理。我也在犹豫是否提前退休,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周游世界了。唯一的考虑是想再挣两年钱,多攒点旅费。 -皮皮游记- 给 皮皮游记 发送悄悄话 皮皮游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4/2009 postreply 05:40:09

    道理都懂,关键是舍不舍得放下。很多人等明白时已经太晚。我已下定决心,步你后尘。 -庐山紫竹- 给 庐山紫竹 发送悄悄话 庐山紫竹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6/2009 postreply 11:04:26

    哈哈, 干一杯! 我们算是'同志'了 ....下这个决定一定很不易吧, 特别是当你有一份好工作在手时.... -乐观舜尧- 给 乐观舜尧 发送悄悄话 乐观舜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6/2009 postreply 23:55:15

    好看的游记 -yy888- 给 yy88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3/2009 postreply 11:49:4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