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意+大陆資源=樂觀未來

本文内容已被 [ 仲下一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台灣創意+中國資源=樂觀未來
【聯合晚報╱記者郭曉芸、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9.05.15 03:14 pm


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杜英宗、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四人對兩岸關係解凍後的台灣未來,相當樂觀;藉由開放兩岸投資及金融往來,台灣人的創意可以和中國大陸的資源產生互補作用,現在的台灣雖遇金融海嘯,總體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後,但未來發展仍值得期待。

許振明表示,他對未來的發展就像股市衝破六千點投資人的心情一般樂觀,去年七月媒體報導政府要開放五項產業來台投資,八月要公布台灣要建立亞太資產中心,不過九月金融海嘯一來,整個畫停頓,但他認為這未嘗不是個機運。長期資本的投資就是我們現在要努力的方向,台灣在兩岸三地中,全球化的程度是最為領先的,此波風暴吹襲下,台灣被預言會是亞洲四小龍中最慘的,但卻不知道台灣藉由兩岸之間投資及金融的開放,可以扭轉劣勢,兩岸金融中心像是上海或香港或台北,一定會有互補的關係,在這樣的前景之下,台灣未來發展應很樂觀。

杜英宗對兩岸三地為亞太金融中心有另類觀點。他說,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路並不樂觀,因為中國司法制度不透明,除非變成法治國家而非人治,也許人民幣有可能成為世界級貨幣;而香港可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因為受到英國影響,至於台灣司法制度讓台灣還無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司法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絆腳石,但如果能健全台灣司法制度,未來就值得期待。

黃齊元回應克魯曼的短中長期景氣的說法,他說的確嗅得到一些克魯曼說的狀況,不過他認為台灣要憂心的是,大家失去憂患意識,因為台灣現在的股市表現得太好,讓台灣人容易鬆懈,他覺得M型社會應該轉成W型社會,也就是要國際化,兩岸的開放可以讓台灣人的創意增加,不只富財團,也會富人民,所以台灣未來值得樂觀審視。

薛琦質疑大陸的銀行來台灣開分行,是否有競爭力?因為他在大陸看到的是銀行效率差、速度慢,整天擁擠排隊,相較於台灣銀行業的效率差很多。

許振明認為,大陸的金融保護政策讓銀行利差可以大到超過6%以上,想來台灣來競爭恐怕要三思。不過大陸銀行會覺得能到台灣插旗是光榮得分;短期或許無法獲利,但他們主要是要吸取台灣經驗,挖台灣的金融人才,著眼的是未來亞太的市場需要台灣的人才一起發展,如果有一天大陸的大銀行來台灣,他們在大陸的分支機構眾多,許多台商為了方便,會轉而與大陸銀行合作,屆時台灣金融業的台商客戶一定會被大陸銀行搶走。

杜英宗也抱持相同看法,他說,中國大陸的銀行如果來台灣,短期或許無法競爭,但長期給他十年的時間,大陸的適應能力很強,一定會在台灣金融業掀起大波瀾,不能不憂心這個現象。

【2009/05/1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