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文天祥

来源: 黑色的公爵 2009-11-04 05:30: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178 bytes)
回答: 无语的中国现实[zt]chuanliu2009-11-04 04:47:13
想到了文天祥


送交者: 我看不下去了 于 2009-11-03 11:26:48

打开电视,有个人在讲三字经正好说宋亡一段,提到文天祥之死,念了下著名的过零丁洋。上学的时候当然读过那首诗,不过没什么体会。如今一读,真是好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世事大变烽烟四起说起,国破,而后讲自身的颠沛流离, 从身世讲到内心的悲戚惶恐,最后明志。在这凄凉之下,原来人生的归途不过如此,便是一死,但不能辜负自己一片赤诚肝胆。

文天祥是科考的状元, 在南宋中央政府做官,刚直但是也热爱享乐。据说做官时他曾经是夜夜笙歌,美女环绕地生活的。这样一个会享受生活乐趣的人,最后还选择从容就义,有意识地抛弃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去成就人格追求,不是人杰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如果他是个刻板地追求着道德完满,不能从夜宴游园歌舞佳酿美色华服中获得快乐的人,做出这样选择,虽然不易和值得钦佩,不过他不觉得放弃的东西的价值很高,要做这样的选择所需的心理纠葛可能也少些吧。而知道其中乐趣的人,又能舍弃,尤为不易。

以前看杂书,说洪承畴被清俘虏后也意志坚决地要殉国。后来去看他的一个贵族说,值得继续劝降,洪衣服上落了灰还去掸掸,可见还是有恋生之心。后来洪承畴归降了清,可见这个观察有些道理。

其实洪承畴也是大才。那个时候能在贫苦中坚持学习还中了进士的,都是智商高的人。他学问也很好,颇有声望,所以清廷才着意延揽。他也不见得是爱享乐和生命多过自己的人格,不过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信念了。以前奋斗的目标,献身的道理,在现实面前看似虚无了。满清拿个人得失去劝诱,最终生效,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的意识。

一个私字,败坏了多少英雄。

所以再去看文天祥,他的信念在南宋逊位小皇帝出来劝说时也没有改变,君君臣臣这套已经不是他信念的基石了。人格追求也好,社稷忠诚也好,民族情怀也罢,反正已经不是个人荣辱能够改变其方向的。
多少人在瞬间能做出的伟大决定,最终被长久的折磨和无望的挣扎损耗掉,一改初衷,向心里对安逸生活的渴望低头,把虚无的人格追求淡忘了。深思熟虑之下还能这样选择,真正的了不起。

文天祥死得非常英雄主义。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几年牢狱后不接受荣华富贵的诱惑,只求一死,还有欣然意,把该说该做的都做了。也是把人世的事儿想明白了,享乐便享乐,就义便就义,有所为有所不为,难得的潇洒。光拿忠君,爱国讲他的事迹,小看了他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