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郎咸平:我们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美国两倍多,没有车跑就是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

来源: sleepy_bear 2009-11-06 08:32: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266 bytes)
我们国家从去年10月份开始,陆陆续续推出很多救市方案,包括六大方案,其中是:农业改革、汽车家电下乡、四万亿、十大产业振兴方案、医疗改革还有银行信贷等等。那么这六大方案推行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推行了快10个月了。

当然我对政府推出这些方案的目的是给予正面评价的,政府的目的非常明确,基本上能使目前中国经济度过难关。同时他的手法,我也是给予正面的评价,因为他毕竟是非常主动,非常快速的。

可是当时我就担忧路径选择的问题,很不幸,8个月前的担忧到现在已经都应验了。

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今年上半年,政府所推动钢筋水泥的比重已经高达88%,过去10年的平均比重也不过43%,今年上半年88%的GDP增长都是钢筋水泥。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11个,建设里程1.2万公里,计划总投资约7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倍,5.9倍和6倍。

全国有21个省份计划到2030年使省内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000公里左右,其中贵州达到6581公里,单位面积内的高速公路密度甚至超过英国,而内蒙古、四川、广东和陕西甚至达到8000~9000公里。全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更是将达到惊人的18万公里左右,世界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美国,也只有8万公里,我们将是美国的两倍多。2009年6月,中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7.5万公里左右。

如果(高速公路)每公里是5000万的话,大概是将近4万亿的投资,其中70%~80%是银行贷款,大概3万亿左右。这3万亿的利息一年就是1000多亿。可是目前高速公路的收费的总金额也是1000多亿,那你还有很多开支和维修呢?这些还不算,1000多亿付利息都不太够。因此大量银行信贷,大量政府资源投资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做法将无可避免的带来新一轮的银行坏账,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建成的高速公路缺乏使用者,缺乏使用者的高速公路就是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所以我们这一波的建设也是我8个月之前的担心,就是利用未来的产能过剩拉动现在的产能过剩。

这个话什么意思?

请你想一想,接近8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大部分在中西部,如果没有车跑的话,那就叫做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你建的时候,你需要水泥,需要钢材,需要聘用人工。以钢铁工业为例,目前钢铁工业的总产量6亿多吨,而总需求只有4亿吨,也是一个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由于公路建设产能过剩的当儿,你需要购买钢材,因此你可以拉动钢铁工业现在的需求,以部分弥补钢铁工业的产能过剩。

那我问你,建设完成之后呢?建设完了以后,高速公路就变成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因为没有车跑。建设完成之后,既不需要水泥,又不需要钢材,更不需要人工了。因此钢铁工业将会被打回原形,又回到了6亿多吨的产量,4亿吨的需求。这就是我所谓的,我们目前的四万亿包括上半年的7.37万亿银行信贷本身,大部分都是在做产能过剩的项目。而这个产能过剩项目就是利用未来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今天本来只有一个产能过剩,等到明天建成之后就有两个产能过剩。那我问你,新的增长点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新的增长点的话,这两个产能过剩怎么办?

随便举个例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高速公路也是产能过剩,你没有增长点怎么办?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下一个危机。

有一位仁兄,是摩根斯坦利的亚洲区主席,叫史蒂芬•罗奇。这个人说话我认为还是比较到位的,他对我们政府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他对我们中国的未来也是非常乐观的。他讲了一句话,8月4日,罗奇在路透社的访谈中预言:一旦去年宣布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效用减退,而且目前看起来是这个情况,中国在2010年之前可能需要出台第二轮的刺激方案。我们今年上半年,钢筋水泥已经占了88%的GDP,如果未来还要继续投放在基础建设的话,我会非常担心,担心民营资本怎样拉动经济。

今年8月份,国际上出了非常多的重磅文章,这里我跟各位谈一下,世界各地重要的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目前的这种发展是一个什么态度。

首先谈一谈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他的标题是《我开始担心中国经济》。他是这么说的:一旦去年宣布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效用减退,中国在明年可能需要出台第二轮刺激方案。

不断飙升的的投资对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的增长率达到了空前的88%——是过去10年43%均值的2倍。同时,中国各银行的贷款质量多数确实受到今年上半年大量信贷投放的影响——这一趋势可能为新一波的银行不良贷款播下了种子。

8月4日,又有另外一位先生叫做约翰•奥瑟兹(John Authers)的,在《金融时报》写了一篇文章。他首先引用了一句话,我觉得可以给我们做个参考。“长城……只能证明,生活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还不能够相互谅解。不会坐到一个圆桌旁共同商议怎样合理的利用人类巨大的资源和智慧。”他说,他无法理解这个国家。首先他对中国人建造城墙的嗜好感到惊讶,在历史上,中国人花了无数时间来建造城墙,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在他看来,长城象征着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与其他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长城及其隐含的隔阂感也可视为全球投资者当前忧虑的象征。他们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建造长城。

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讲的:“或者怀疑者是对的,刺激性的资金正被浪费在当今的‘长城工程’上。”他们认为我们目前的基础建设就是所谓的“长城工程”。当然他又加了一句话:“目前在全球市场上,乐观者的影响力正在加强,他们可能也是对的,因为中国正成功的释放出其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他这个“长城工程”是什么意思?

无论是秦朝还是明朝,凡是大修长城都需要巨量的砖石、石灰、糯米、粮草以及人力、马匹、车辆和建筑器械等。按照今天的经济观点,这样的大型工程可以拉动GDP增长,扩大内需,提供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就业机会,这一拉动经济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又在什么地方呢?

对于这些国际朋友的说法,我们应该更加警醒。我们不需要听别人说好听的话,因为好听的话解决不了问题,敌人是骂不倒的,我们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听到实话。

同样的,巴克莱资本的蒂姆•邦德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愿相信,这个地方(中国)能够实现内生增长。”内生增长就是指民营企业自动自发的投资,或者是我们老百姓自发的消费。而且我们发现四万亿下去并没有带动民间的自发性投资。

美国企业研究所智库的学者约翰•马金(John Makin)把中国目前的现象称作“虚假繁荣”,我觉得他对我们的理解甚至超过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理解。

他说:“根据中国的会计法则,只要商品运送到零售商的手上,就算作商品已经出售,而不是在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后(这解释了零售销售的增长)。银行贷款在发放的时候就被计入GDP,而不是在得到使用的时候,即使企业找不到资金用途或者将其投入股市。”他解释了为什么中国6-7月份零售销售会有增长,我们多生产之后把产品运送到零售商(比如沃尔玛)那里去,就算销售增加了,有没有被买,我们不知道。还有比如7.37万亿一发放当时就被计入了GDP,虽然这些钱大部分还没有用,虽然这些钱去炒楼炒股了,可是都算是GDP。这就是我们的会计准则,而美国人对我们的理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

他们的观点有时候非常有意思:

“怀疑者都认为新增贷款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在短短6个月之内就增加了7.37万亿的银行信贷。他们说,在如此短时间之内,这些贷款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合理的推测是,这些资金肯定流入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2009年上半年,高达7.37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远超年初确定的5万亿元信贷指标。据专家披露,全年的信贷计划指标在一季度完成了90%以上,当季从银行信贷转到投资领域的资金达到2.4万亿元,这些资金部分流入了股市和楼市。上半年楼市和股市骤然启动的行情与此吻合,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增长为32.6%,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比增长63.1%,市场资金充裕。而2~6月,A股新开户数达到100~170万户,7月每周增长50万户。在通胀预期的压力下,7月中国居民存款首现负增长,这是时隔近两年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样一种经济形势又意味着什么呢?

你知道目前是什么状况吗?那就是我们制造业的状况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说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已经显示着中国投资经营环境的急速恶化。而且这一切在日本都发生过,我们现在正在重蹈日本的覆辙。(见: 中国经济真要重蹈日本覆辙吗? )

日本当年跟我们今天差不多。

日本当时由于汇率从250日元兑换1美元,一直到了1987年的120日元兑换1美元,汇率涨了1倍多。这个冲击是很大的,(我们的汇率只涨了20%)由于他们汇率涨了100%,日元升值了一倍,所以制造业的投资经营环境急速恶化,所以很多出口制造业干不下去了。“刚好”碰到美国财政部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放松信贷,跟我们上半年放松7.37万亿信贷是一样的。日本各大出口企业拿到便宜的资金之后都去炒股去了,炒地皮去了,和我们干的一样。

请看:

1987—1989年,日本股票价格涨了94%,都市土地价格上涨103%,同期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涨3.1%。

到1989年末,日本平均股价已相当于5年前的3.68倍;日本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上涨了约90%,到1989年底日本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泡沫之中。

1987年、1988年和1989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4.4%和5.5%,明显超过同期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超过了日本1980年代前期的3%水平。

日本当时的经济增长率是非常之高的,因为当时日本政府罔顾泡沫存在的事实,他们要搞经济发展战略。所以当时日本政府只注意GDP是否增长,物价水平是否稳定。他们关切的项目跟我们今天所关切的是一样的。我们不断强调GDP是增长的,物价水平是最低的,跟当时的日本是一样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GDP只有日本的百分之十几,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高速成长,2007年中国GDP超越德国,居世界第三。2009年内即可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GDP亚军。而在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实际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6.1%强劲反弹至7.9%,超出很多人的预期,这也是“中国经济回暖”呼声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GDP的缺陷是不可能反映经济结构的健康程度的。那么怎样的经济成长才是健康的,如何避免发生日本曾经遭遇过的困境呢?

最近从8月份开始,已经陆陆续续看到一些国际学者呼应了我在8个月之前对政府的刺激方案所提出的建议。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股价和楼价回暖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到的应该是:是不是这个经济又生病了?

比如说,你回去摸摸你儿子的额头,看他是不是发热,如果发烧的话,你会做什么?你肯定带他去看医生是吧?请医生检查一下他有什么病。你肯定不会跟你老婆说,不要担心,我们儿子只是回暖了。你肯定不会这么说。

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中国经济会这么快回暖,而这一次的回暖就是中国经济发烧了。发得什么烧?

我从2006年开始讲,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发烧了,当时的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破灭的原因就是因为投资经营环境(尤其是制造业)急速恶化,包括:汇率、成本、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宏观调控和税费的上升。那么在这个时刻政府突然在半年之内提列了7.37万亿银行信贷,让我们重蹈日本80年代末期的覆辙。

日本80年代末期,由于汇率涨了一倍,所以他们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急速恶化。而日本在美国财政部的压力之下也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大量的银行信贷流入到企业家手中。而这些企业家是以出口制造为主的企业家,他们由于投资经营环境恶化,所以拿出大量的资金炒楼炒股,造成日本的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

如果我们继续大量投资基础建设的话,就以高速公路为例,我们现在已经跟美国的密度一样了,已经接近8万公里了。每一年要1000多亿的利息,而所有公路的收费加在一起也不过1000亿而已。我们已经是入不敷出,付不起利息了,再下一步就是银行坏账大幅增加。而且上半年的投资88%是钢筋、水泥,远远超过过去十年43%的平均水平。这会使得私人自发性的、内在性的投资意愿大幅降低。到最后,就会像日本一样取得亮丽耀眼的GDP,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罗奇的说法是对的话,很可能再过一阵子,政府又要提列出第二套经济刺激方案。我建议政府,这些钱要用在帮助民营经济上。只有民营经济更好了,赚了更多的钱,才能够产生内生性的增长动力。而不要再建更多的高速公路了,因为我们已经建的太多,太烂,太低效。

什么叫内生增长呢?那就是要改善企业家的投资经营环境,你如果改善企业家的投资经营环境,改善他的产能过剩,企业家能够赚到钱,那就是内生增长。他赚到钱,给员工更多的薪水,大家有钱了就会多消费,这个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原动力。


所有跟帖: 

回复:zt郎咸平:我们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美国两倍多,没有车跑就是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 -炼精化气- 给 炼精化气 发送悄悄话 (56 bytes) () 11/07/2009 postreply 13:18: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