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维格之歌】原本是凄凉沧桑令人心碎的哀鸣

原曲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的《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的第四乐章《索尔维格之歌》。



《培尔·金特》原是挪威文学家、戏剧家易卜生的一部诗剧。它以挪威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具有讽刺意义。其大意是:自私、放荡的农家子弟培尔·金特游手好闲,也不务正业。他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索尔维格,而参加山村青年的婚礼时将新娘英格丽特诱骗上山,随之抛弃。他在山野逃窜,与山魔之女相遇,爱上了她,并在她的诱逼下,抛弃人的品格,迷狂的追求权力。然而他被村民的钟声惊破迷梦,脱离魔窟,回到山村。他见到了他垂死的母亲,却不肯浪子回头。母亲死后又离家出走,乘船出海,浪迹天涯,经历了种种离奇冒险的生活。他曾经致富,又因海船失事而使财产化为乌有。他在流落非洲之时,又与阿拉伯酋长的女儿阿妮特拉有过一段萍水相逢式的爱情。最后,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他辗转回到故乡。他所爱的女子索尔维格仍然忠贞地等着他。



1875年,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金特》写作了配剧组曲,首演大获成功。后来,格里格从中选出八曲,改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这就是著名的《培尔·金特》组曲。其中感人至深的《索尔维格之歌》是全部配乐中的杰作,原曲用于诗剧第四幕中索尔维格在茅屋纺纱所唱的歌,它以晶莹透彻婀娜多姿的民歌风格,刻划了索尔维格温顺、纯洁的性格和心灵。格里格是挪威民族音乐奠基人。他一生没有写过大型作品,但他的钢琴协奏曲备受李斯特的赞赏。他最受欢迎的作品就是配剧组曲《培尔·金特》,而《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的音乐作品中流传最广泛的作品。



《索尔维格之歌》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本曲曲式为二部并列曲式,整首歌由主歌和副歌两个段落构成,是典型的“主歌—副歌”型的二段式结构和分节歌形式。乐曲开始为一个由弦乐演奏的温柔抒情的引子,之后是女高音的主歌出现。



作曲家将主歌处理为四个乐句,旋律婉转抒情而绵长,曲调真挚亲切而又有些忧伤,表现了姑娘的期盼之情。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主歌,A),在a小调上。主歌词如下:

冬天早已过去,春天不再回来,

夏天也将消逝,翌年年的等待。

但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

我曾经答应过你,我也忠诚的等待你,等待你回来。



主歌(A部)开头部 接下来为歌曲的第二部分(副歌,B),为挪威民歌曲调,歌曲转到了明亮的A大调上,3/4拍A大调以及连续符点与切分节奏,与主歌造成鲜明的对比。副歌没有歌词,只是用母音"啊"来唱,但旋律优美动人,具有花腔女高音的特点,听起来辽远而苍凉,以使情绪变得活跃,句法也比较自由,作曲家以此让我们看到了纯洁少女的形象,又让我们联想到她在幻想美好的重逢时刻。




之后,这两部分整个重复了一遍,B段仍然是用母音"啊"来歌唱,和前面完全相同。最后还有一个器乐的尾声。

全曲的结构是:

引子 ||: A B :|| 尾声



这首曲子中A和B的素材是完全不同的,这使两个部分形成了大幅度的对比,但作曲家为了使全曲有完满的收束和呼应,有内在的统一感,用器乐尾声再现了引子素材。



这首乐曲的配器由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圆号和竖琴演奏,淳朴婉转、余味无穷,每次听《索尔维格之歌》,总有一种平静的悲凉,就象冰雪覆盖下的北欧湖泊,暗流在缓慢地流动,小段的快板尤如冰水中的鱼儿,艰难地跳跃着微薄的快乐。



除人声演唱外,本曲也被多种乐器所演绎,各有特色,几乎都是十分的喜欢,如果一定要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本人更喜欢排萧版、口琴版和单簧管版的演绎风格,这是因为这几个版本更能体现原作的风格,当然,也是从个人对乐器的偏好而言。


转帖自 http://hexun.com/sailfishs 北岛旗鱼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