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摄影师徐肖冰镜头下的大人物和大历史

来源: pandal 2009-12-03 05:14:0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727 bytes)
    徐肖冰,1916年8月生于浙江桐乡,中共党员。上世纪30年代,徐肖冰在上海“天一”、“明星”等影片公司工作,担任影片《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影片的摄影助理,并参加上海左翼戏剧活动。抗战爆发后,他在山西太原参加八路军,同年赴延安,从事摄影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徐肖冰参加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莅平》、《新政协筹备会议》、《解放了的中国》等纪录影片的摄影或编导,出版有画册《路》、《长江》(主编)及口述自传,并在国内外举办摄影展。徐肖冰曾荣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朝鲜政府二级国旗勋章、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国家图书奖等。徐肖冰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执委,中国图片银行名誉行长等。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1949年毛泽东在叶剑英陪同下在西郊机场(徐肖冰摄)

 

    

 

    1949年毛泽东在西郊机场与各派人士会面(徐肖冰摄)

 

    

 

    1949年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解放军(徐肖冰摄)

 

    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中央的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清晨,中央五大书记到达北平。下午5时,在西苑机场举行庄严简朴的阅兵式。

 

    前一天,北平市军管委通知徐肖冰第二天带着摄影机去西苑机场,拍摄重大仪式。徐肖冰一行几人很早就出发去西苑机场,提前架好了摄像机。那时机场已经有很多人,打着旗子、扯着标语等,特别是一些英雄连队,都打着旗子,写着“热烈欢迎毛主席”等标语,还有一些***派的队伍。

 

    等了很久以后,人们看到一辆苏联产的吉普车向西苑机场这边开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坐在车上向人们挥手。车停下来后,毛泽东等人走了下来,与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到机场来迎接的有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和罗荣桓、聂荣臻,还有李济深、郭沫若、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等人。毛泽东不断和他们握手,就好像旧友重逢一般,自然又亲切。人群里有人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也向人们致意:“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英雄连队的战士们向毛泽东敬礼,毛泽东还他们的礼。

 

    

 

    在警卫人员的陪同下迈步走入双清别墅的毛泽东,一派潇洒自如。(1949年3月)(徐肖冰摄)

 

    

 

    毛泽东看报中

 

    阅兵式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进驻北平西郊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香山。在香山,毛泽东住的是古树翠竹掩映的双清别墅。

 

    徐肖冰对于双清别墅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时的他因为工作的需要,要经常到此拍摄。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环境幽雅,对那儿的苍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银杏、挺拔的松柏、古朴的建筑,徐肖冰都非常熟悉。

 

    

 

    1943年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右边为叶子龙的女儿叶燕燕

 

    

 

    1949年毛泽东和儿子毛岸英在北平香山住地亲切交谈

 

    

 

    1949年毛泽东和长子毛岸英(右二),儿媳刘松林(右一)女儿李讷在北平香山,左一为江青(徐肖冰摄)

 

    毛泽东有好几个孩子,但是生活在他身边的并不多。最小的孩子李讷最受宠爱,因为47岁才有了这个孩子,毛泽东不忍心把她送到保育院去,所以李讷是唯一一个在毛泽东身边度过了全部童年的孩子,父女之间非常亲昵。徐肖冰曾经拍过“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及她的小伙伴”,李讷显得尚稚嫩,翘着两个手指,低着眼睛兀自玩着,而毛***开怀地抱着她。徐肖冰拍摄毛泽东接见劳模吴满有的时候,照片上就有年幼的李讷,毛***一只手牵着她,可以想见毛***对她的宠爱。

 

    在毛泽东刚到双清别墅的时候,江青与女儿李讷经常陪伴他。后来江青带李讷去苏联养病,儿子毛岸青与女儿李敏又来到了他的身旁,来来往往,毛泽东并不寂寞。李敏刚来的时候满口俄语,几乎不会讲中国话,还得要毛岸青为她和父亲当“翻译”。但是,她那叽哩呱啦的童声稚语为双清别墅增添了不少乐趣。此外,大儿子毛岸英和他的未婚妻刘思齐也经常前来看望父亲。对毛泽东来说,与孩子们相聚所获得的快乐是十分珍贵的。

 

    毛岸英五岁时与毛泽东分别,1937年11月他15岁时恢复了与父亲的书信联系,毛泽东与儿子谈时事、政治、谈读书,表现出了他对长子的关爱和培养。毛岸英对当时已在中国祖国万岁党内确立了领袖地位的父亲,则是依照自己的判断,逐渐从了解、理解、认同与敬重走向了能够与之进行思想的交融与沟通。毛岸英在23岁时,回到了阔别18年之久的父亲毛泽东身边。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与毛岸英从相识到结婚、生活一共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却留下了当时看起来平常、现在却弥足珍贵的回忆。1948年毛岸英想和刘思齐结婚,因为刘思齐还没有达到当时结婚的法定年龄,毛泽东不同意,两个人还闹了一点儿小别扭。直到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才为他们举行了婚礼。毛泽东把1945年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黑呢子大衣送给他们,让毛岸英白天穿,晚上两个人盖在被子上。那段时间,他们一家人经常在香山漫步,在落日的余晖里谈天说地,呼吸新鲜空气。

 

    后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自古以来,老年丧子是人生的极大憾事。毛岸英牺牲在朝鲜,遗骨没有迁移回国内安葬。中华民族讲究“叶落归根”,志愿军在朝鲜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把尸骨全部运回国,所以毛泽东必须带这个头。他的内心也万分痛苦。这就是他为什么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这句古诗作为对刘思齐请求的回答。

 

    

 

    1937年10月朱德和彭德怀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合影

 

    

 

    毛泽东和朱德(徐肖冰摄)

 

    朱德在八路军的领导人里算是年纪大的,对人热情,对待徐肖冰这样的年轻人更是像老父亲一样关怀备至。朱德与董必武性格有一致之处。他们一样的话少,可以半天不出声;他们一样的谦虚和蔼,对同志都是笑脸迎送。朱德的言谈举止,穿衣戴帽,思维方式,生活起居,处处都保留着一种农民式的风格,农民的影子在他身上挥之不去,仿佛希腊神话中安泰须臾不可离弃大地,农民的出身成为他的力量源泉所在。

 

    徐肖冰还拍摄了一张特殊的照片—— 毛泽东和朱德在中国祖国万岁七大会议期间的合影。因为国共合作抗日,照片中的朱德头上戴的是国民党军帽。

 

    

 

    1940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太行山(徐肖冰摄)

 

    

 

    1945年朱德在党的“七大”会上讲话,左为任弼时(徐肖冰摄)

 

    1937年年底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总部一直在太行山区移动。拍摄《延安与八路军》的纪录片时,八路军总司令部在这部纪录片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朱德、彭德怀就在这里接待了电影拍摄组。当时他们的工作太多,昼夜都在忙碌。尽管如此,对于拍电影他们却都特别配合。

 

    当时,朱德有一匹很威风的大洋马,是晋察冀军队在同日寇的一次激战中缴获来的。这匹马曾是一个日本旅团长的坐骑,聂荣臻专门派人把它从晋察冀送到太行,作为战利品送给了朱德。

 

    徐肖冰看到了这匹大洋马,觉得与朱德的威武气质很相配,如果能为朱德拍一张骑在这匹马上的照片,效果肯定会很好。于是,有一天,徐肖冰就和朱老总的秘书潘开文说,能不能请朱总司令骑在这匹日本马上拍一些镜头。潘开文和朱德一说,朱德欣然同意了,他骑上马去,徐肖冰如愿以偿地拍了电影镜头后,又拍了几张照片。照片洗出来后,徐肖冰拿去给朱德看,朱德连连称赞说:“好是好,就是把我拍得太漂亮了,其实你看我哪里有照片上那么漂亮?”这句话把在场很多人都逗笑了。

 

    这张《朱德在太行山》发表了很多次,解放后还印在了邮票上,流传甚广,也是人们认识朱德形象的一个侧面。

 

    后来在“七大”的时候,徐肖冰在现场摄影,拍下了朱德作报告的情景。当时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最终确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这张朱德作报告的照片同样拍得很漂亮,照片上的朱德笑得有点儿天真,像个孩子。

 

    

 

    1940年在八路军总部的朱德(右)和彭德怀(左)(徐肖冰摄)

 

    

 

    八路军副总军长彭德怀(徐肖冰摄)

 

    

 

    1944年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博古、李富春、张闻天、聂荣臻等在延安机场(徐肖冰摄)

 

    

 

    1938年毛泽东在抗大四大队(徐肖冰摄)

 

    1937年11月29日,这一天对于徐肖冰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组织上要他去拍摄中国祖国万岁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等人回国的情景。这时的徐肖冰已经是延安后方政治部宣传科的一名摄影干事。徐肖冰知道,这是个重要的任务,所以他早早准备好了拍摄器材,赶到了延安飞机场。

 

    延安的机场很小,其实只有一条顺着延河修的河畔跑道而已,飞机的起飞降落经常让人捏着一把冷汗,但好在从来也没出过什么事情,而且那时候在机场降落的飞机也不是很多。

 

    徐肖冰赶到飞机场的时候人还很少,不一会儿,毛泽东、林伯渠、博古等领导人也都到了机场。在机场,毛泽东发表了《饮水思源》的欢迎词,说“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还幽默地说这是一件大喜事,这叫做“喜从天降”。

 

    从飞机上下来的除了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和康生之外,还有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的陈云及其他一些随行人员。那时候,徐肖冰刚到延安,对领导人的面孔不太熟悉,唯一清楚的一点就是要让毛主席的镜头多一点儿。毛泽东到他拿着相机,就招呼大家:“我们一起拍个照吧。”于是,几位领导人很自然地聚拢在一起。那时候,徐肖冰用的相机是小型老式的,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头,所以他只能自己往后退,尽量以毛***为中心拍摄。因为不熟悉这些“天外来客”,他还险些把最右边的王明放在了镜头外面。

 

    

 

    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徐肖冰摄)

 

    1938年初春的延安,春寒料峭,为尽快将《论持久战》写出来,毛泽东废寝忘食,每天只睡五个多小时的觉。仔细研究以后,毛泽东恰当其时地提出了“持久战”的观点,他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是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相持阶段”将会很长。

 

    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作《论持久战》的演讲,徐肖冰悄悄地把镜头对准了毛泽东伟岸的背影。这是徐肖冰第一次给毛泽东单独拍照。拍摄毛泽东,很多时候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毛泽东身边总是簇拥着许多人,难以给他一个单独的写照。而这次演讲是个良好的契机,徐肖冰有机会能够拍摄一张毛泽东的单人照片,虽然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1940年太行人民迎接凯旋的“百团大战”勇士们(徐肖冰摄)

 

    

 

    1941年太行山的民兵和民工踊跃参加“百团大战”(徐肖冰摄)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孙中山“奉安大典”揭秘
  • 薄一波心目中的毛泽东
  • 全维战论:逐鹿大海洋系列
  • 毛泽东时代: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变革时代
  • 张宏良:应该牢牢记取亡国惨剧的历史教训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