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吧,东北军是打不过日军的。这里有国力上的差

来源: wxcfgh85 2009-11-08 15:51:0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801 bytes)
距。

第50兵工厂,在重庆,以陈济棠在德国帮助下建立的广东浥江炮厂为主,解放后改名望江机器厂。全国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总共有十三家兵工厂,其中重点的包括了第10,第21,第50兵工厂,都是生产炮的工厂,最历害的就是第50兵工厂。当时的能生产120毫米迫击炮的已算是顶级工厂,第50兵工厂能生产150毫米迫击炮,而且还是大材小用,受困于军工原料被封锁。下面转贴网上相关信息。

据《望江厂志》载,50兵工厂在1939年恢复生产,当年就修造出86门150毫米迫击炮,制造炮弹41800发;1941年研制出中国第一门37战防炮,并大量生产60迫击炮。

无后坐力炮是美国海军少校戴维斯于1914年发明的,“但真正大规模运用,是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上的硫磺岛。”现年82岁的火炮专家郑光宇介绍,“这种炮威力大,1200米的射程可穿透75毫米钢板,当时中国还造不出来。”

抗战结束后,美军一个观察团携一门57无后坐力炮来到50兵工厂,并在广阳坝试炮显摆,“当时李式白厂长就下了决心:一定得把它偷过来!”所谓“偷”,其实就是对它悄悄测绘,57炮长1.25米,有28个零件,“我们只用了一晚上,就将它全部测绘完毕,美国人喝高了,竟浑然不知。”1948年,该炮在50兵工厂试制成功。

1950年,中央决定和平解放西藏,我进藏部队第18军急需装备无后坐力炮,刘伯承和贺龙专程来到50兵工厂,要求生产28门。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段君毅、副部长万里亲自到厂督战,“工厂按时完成任务。这28门炮送到进藏部队后,在昌都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放西藏立了功。”

抗美援朝期间,50兵工厂又接上级命令:除生产57炮外,抓紧研制75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对付美军坦克。郑光宇说,75炮射程达2200米,能穿透美军80毫米—100毫米装甲,“它发射的聚能破甲弹,靠高温和高压射流烧穿钢板!”50兵工厂接命令后,全厂总动员,加班加点,总计生产2000多门无后坐力炮送朝鲜前线,成为我军作战的有力武器:志愿军38军用它在朝鲜松骨峰打出了“万岁军”军威,战士们称它叫“万岁炮”;志愿军15军在上甘岭用它打得虎虎生威,并成就15军此后改制为全军唯一的空降军。

1953年,50兵工厂正式改名为国营望江机器厂。

所有跟帖: 

东北军的问题是不战而退,打得过打不过还是次要的。 -Glider- 给 Glider 发送悄悄话 Glider 的博客首页 (70 bytes) () 11/08/2009 postreply 16:19:00

是这样 -Glider- 给 Glider 发送悄悄话 Glider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09 postreply 18:59:4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