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三次接见指挥中印边境战的张国华将军--ZT

来源: Tiger666 2009-03-15 11:28:3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1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iger666 ] 在 2009-03-16 06:14:2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毛泽东三次接见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张国华将军

  张国华(1914-1972), 江西省永新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巡视团主任,第二师六团党总支书记,军团政治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河东游击支队政治总计任,陕南游击支队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话剧团主任,一一五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鲁西军区第七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四旅政治委员兼湖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河西区委书记,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张国华,在和平解放西藏、平息叛乱、民主改革、保卫西藏的战斗中功绩卓著,屡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原西藏军区政治部报社的一位老编辑回忆了30多年前较为重要的三次会见,把我们重新带进了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现在重温这些历史,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接见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京签字后,当天下午毛泽东接见了张国华。

毛泽东见到张国华第一句话就亲切地说:

“你是江西老表吧?”

张国华说:“是的。我是江西人。”

“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都在那些部队干过?”毛泽东问。

“1929年参加红军,开始在袁文才、王佐部队当兵……。”张国华简要地谈了自己的经历。

“啊!在袁文才、王佐部队干过,也是老井冈山啦!现在进藏部队的情况怎样?能吃饱肚子吗?”(张国华后来回忆说:“1951年进藏时,毛泽东同志找我谈话,讲到解决袁、王是不对的。当时他没有讲哪个不对,后来我体会到是彭德怀同志不对。毛泽东又说这个武装对我们过去是有作用的,闹点独立性也不要紧,就是反水也不要解决。”)

“部队生活是苦点,但精神很好。大家决心完成进军西藏的艰巨任务。当然也有个别干部嫌进军西藏太苦,不想随十八军到西藏去。”张国华如实地汇报了部队的一些生活、思想情况。

  毛泽东听了后严肃地说:“你回去告诉他们,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你是共产党员,党需要你去,你去不去?”

毛泽东又指出:协议已经签订,你们很快要到拉萨,为实现协议而努力。

张国华说:“现在进军西藏的关键是修筑公路。”

毛泽东连连点头说:“要筑路与生产并重嘛。你是工委书记,又是司令,担子不轻。
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必须慎重稳进。”

张国华又向毛泽东汇报说:“进藏部队有些同志有急躁情绪,认为今后在西藏工作,
会像乌龟爬山一样慢。”

毛泽东听后幽默地说:“我看像乌龟爬山还是快了。”

这次接见,可以说是对西藏工作方针的确定。“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
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必须慎重稳进。”几十年来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
党委,西藏人民政府、西藏军区就是按照这一方针办事的,所以才取得了一系列的
伟大成绩。直至今日这些方针仍在继续贯彻执行。

第二次接见

1959年3月10日下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全面的武装叛乱。3月15日张国华从北京奉命到武汉晋见毛泽东。他乘飞机到了武汉,迎面碰上了从海南飞来的张经武。他们两人一同到武昌东湖晋见毛泽东。

毛泽东在他的寓所里接见了他们,并留他们在那里下榻、进餐。毛泽东多次不拘形式
地同他们交谈,谈西藏的平叛和民主改革问题。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改嫁。
阶级本性决定他们要闹事。他们总以为他们还有资本,总是手中发痒。他们要叛乱,
无非是想把你张国华(指解放军)赶走。”

谈到改革时,毛泽东说:“我们确定西藏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进行
改革,是真的,但他们总是听不进去,因为他们从根本上是反对改革的,坏事变好事。
我早就说过,只要西藏反动派敢于发动全面叛乱,我们就要一边平叛,一边改革,
要相信95%以上的人民是站在我们一边的。”毛泽东还谈到在平叛中,要把军事打击、
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三者结合起来。毛泽东谈到了“关门平叛”和改革的方针、步骤等问题。分析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叛乱后,达赖及其一群有可能逃跑。毛泽东说:“如果达赖
及其一群逃走时,我军一概不要阻挡。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

张国华和张经武在毛泽东那里住了一天两夜,17日飞回北京。张国华回到北京后,稍作准备又匆匆飞往拉萨,开始了指挥和领导西藏轰轰烈烈的平叛和民主改革工作。

毛泽东这次接见张国华对西藏的平叛改革指明了方向,对西藏平叛斗争的彻底胜利,对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对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次接见

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整场战事过程中,唯一让张国华忐忑不安的一则插曲是:10月23日,中共中央曾发来嘉奖电,“前指”还未来得及转发各部队,中央又通知收回该封电报。此前,战场上有一支突击分队因穿插过猛而跟上级一度失去了联系,这事曾上报了军委。北京是否因此不悦呢?后中央电报又至,与前一份电文内容相同,
只多了一句:“中央、军委极为高兴”。显然,第一封电报未经毛亲阅,而加上的那一句正是毛本人的意思。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胜利后,次年12月19日,张国华奉命回京向中央工作会议汇报作战情况。当时他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毛笑吟吟地说:“井岗山同志(张是红军出身),一打仗,你那个病就好了!”毛又说了一段后来被广为引用的“语录”,他谓:“……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当张国华汇报有些部队仓促参战时,毛泽东说:那个55师从青海西宁出发,用卡车送,
说是路上动员的,差不多一到就打。130师在四川是个生产部队,放下锄头就上车,一到
东段瓦弄就打,也是在汽车上作的动员,很仓促。就是你这个将军(指张国华)也是临时派去的嘛。开头谁想打呀?没有想打嘛。你从动身到打仗,中间只有10天。你说有仗打就走。我是听说的,我未见到你。一听到打仗,你这个病就没有了。你身体也是不好的,应该休养。

当张国华汇报到印军防卫特点时,毛泽东说,前面防后面不防,绕到屁股后面就完了。从古到今都怕抄后路。主要是11师两个团到他后面去了。

当汇报到作战指挥时,毛泽东说,要注意军事。只搞文,不搞武,那个危险。当张国华汇报到这次打的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时,毛泽东说: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与其说是军事政治仗,不如说是政治军事仗。

当汇报到这一次打近战多时,毛泽东说:要注意近战、夜战。对帝国主义我不相信近战、夜
战搞不赢。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人怕近战,怕拼手榴弹,怕拼刺刀,怕几十米或100米这样的射击。

汇报到作战中西藏老百姓表现得很好时,毛泽东说:这是因为他们过去受压迫,现在解放了;因为他们不是很有钱的人,而是穷人,无产者,半无产者;因为我们对西藏劳动人民是同志式的,不然他这样干呀?

当张国华汇报到党员干部老战士在作战中起到很大作用时,毛泽东说:我看分一些人到各师去。将这近3万人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到各地军队中去做宣传工作,到值班师去讲故
事、当教员,由各师抽一些人跟你对换。

这次接见,毛泽东充分肯定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西藏党政军各方面的工作,对西藏各界、对张国华本人是一次极大的鼓舞。这是张国华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

文化大革命中,张国华调到四川工作,1972年2月20日为解决四川大学的问题,心脏病发作,突然倒在会场上,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8岁。

张国华的逝世毛泽东非常悲伤,1972年4月,在北京解决四川问题的一次会议上,有人请示毛泽东是否接见与会代表。毛泽东感伤地说:“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张国华逝世时,总理极为悲痛地说:本来中央是打算要对张重用的……

总理臂带黑纱,亲率众人赴机场迎接张国华骨灰送八宝山安葬……

总理还嘱咐有关人员,将张国华夫人调到北京安排工作……

所有跟帖: 

可惜,正是前途未可限量。 -残阳如血- 给 残阳如血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7/2009 postreply 05:50:5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