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国人两种观点:让我们如何看待印度巨大规模的贪民窟.

来源: wxc风起云涌 2009-01-10 21:45:2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59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wxc风起云涌 ] 在 2011-03-26 17:17:2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两个中国人两种观点:让我们如何看待印度巨大规模的贪民窟.

节选两篇直访印度赤贫阶层的中文报道,但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读者们可以得出自已的结论.


(-)郭宇宽: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印度贫民窟(2007.4.02)

现在中国朋友聚会聊聊天下大事,很难不谈到房价问题。聚会中若有外地朋友,房价便成了提升地区自信心的最主要指标———哪个地方房价高,那地方的人身板儿都高了一截,一个说:“我们那儿房价也上五千了。”那个就会接上,“这算什么,咱们那儿都上六千了。”言下之意,别以为就上海北京牛逼,看谁还敢小瞧咱们,那口气跟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厨房辩论社会主义优越性一样。

  不过有一次,一位印度孟买的朋友把北京上海的威风都给灭了。聊到房价问题,她说孟买像样点的高档公寓楼平均得四千美金一平米。一言既出,举座皆惊,要知道人均GDP印度可远远没有赶上中国啊。去年年底,我去了一趟印度,发现此言不虚,孟买的房价水平足以打压上海北京经济崛起的优越感。

  能在孟买买一套体面公寓的,在印度社会中绝对属于上层社会。这样的公寓通常有不错的社区环境,穿着制服的保安,小区里甚至有网球场和游泳池。要买这样一套公寓即使对于政府公务员或者教师一类的中产阶级工薪阶层来说,也是极为吃力的。而且印度不像中国一样有房价双轨制,一些干部可以买到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子,印度的军人、公务员、大学教授很多可以享受不错的住房,不过一旦离职就要搬出去。

  在中国房价的上升已经给大量尚未买房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唯恐以后再无立锥之地,所以哪怕背上巨额贷款也要买房,没有房子的人和咬紧牙关买了房子的人转而成为“房奴”的人与地产开发商之间几乎已经产生了阶级对立!那么在印度这种矛盾岂不是更加尖锐?

  在孟买贫富差距是如此明显。由于法律对迁徙权和乞讨权的保护,大量寻求生计的人涌入了孟买,让很多到印度的中国人会感到得意的是,孟买和上海相比从外观看一点都不像国际化大都市,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乞讨者随处可见,高楼大厦边上紧挨着贫民窟。不知道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看着高楼大厦会是什么心情,他们大概一辈子买不起这样的公寓。

  和那些公寓相比,贫民窟简直是地狱,成片低矮的小房子和二十年前上海的棚户区差不多,拥挤不堪,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子,可以住上一家五口人,甚至更多。环境也不敢恭维:杂乱无章,没有绿化,没有运动场所,孩子们只有在街道上打板球。但是奇怪的是,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似乎很有些悠然自得,大概这也和印度人乐天知命的民族性格有关系。作为路过的外国人,如果你表示出一点点好奇,他们就会主动邀请你进他们的“寒舍”坐坐。这些住在贫民窟中的人没有丝毫扭捏和不好意思的表示,他们会给你端上特别甜腻的印度茶,大方地给你展示他们在哪里睡觉,哪里洗衣裳,哪里做饭,还会给你打开家里的电视机,指给你看他养了一缸金鱼……

  尽管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通常教育程度不高,还会主动用口音很重的英语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你聊天,“你是日本人吗?”“噢,中国,太好了,我喜欢中国。”无论大人孩子眼中都分明有一种自豪感,既有为自己的房子的自豪,也有在邻里面前为家里来了一个外国客人而感到的自豪。在这里我听到一个词让我诧异不已,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被称作“贫民窟主”(slum-owner)。这个词简直充满了幽默感———我们是住在贫民窟里,但我们是业主(owner)。

  他们怎么能叫业主呢?这些房子按照中国的标准都是不折不扣的违章建筑,十几年前由一些无家可归者和外来移民选择在一些没有人关注的铁道边、垃圾场边搭建而成。印度的宪法规定:印度公民有迁徙的自由,你愿意在哪里登记,就可以在哪里投票;同时宪法还规定“印度公民有选择在哪里居住的权利”。这条规定看上去有点滑稽,我问印度朋友难道想在哪里住都可以,那跑到新德里在总理府门前搭个帐篷,跟总理作邻居行不行?或者把帐篷扎在人家私人花园里行不行?他们告诉我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操作上比较难,因为主人会把你赶走,这是人家的地盘。不过如果你成功地在一块地上住了一段时间,比如一年,别人没有赶你,以后就再也不能赶你了。这倒挺符合卢梭的契约理论,默认也可以视为一种契约。后来我发现果然不假,印度很多富人的宅第和花园都会树一块牌子“私人财产,禁搭帐篷”。

  今天住在孟买贫民窟里的几百万人就是这样获得产权的。他们的理由是当年这块地儿没人要,我们才住在这里;今天土地升值了就想把我们赶走,没门儿。今天大片的贫民窟占据了孟买市区的黄金地段,孟买的地价比上海和北京要高出很多,前面提到四千美金一平米的房价中往往超过百分之八十都是地价,所以假如能把那些贫民窟的居民迁走,安置在远郊哪怕面积大上十倍的房子里,对政府或是开发商都是非常划算的买卖,而且很容易找到类似危房改造的理由。

  但在印度强制拆迁是行不通的。特别是这样集中的大片贫民窟,个个都是钉子户,牵一发而动全身,随时可以引发示威乃至骚乱,而且政治家得罪了这些 “贫民窟主”就会丧失选票,所以不让这些“贫民窟主”得到心满意足的补偿,让他们搬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在印度拆迁成本巨大,孟买房价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但与中国相对比,尽管房价如此之高,房地产却并不是畸形的暴利产业,底层的群众成了土地升值的最大受益者。笔者吃惊地从一个搞IT的商人口中得知,在 2006年某媒体排出印度的500个最有钱的人中,只有6个是地产开发商。

  这样一来,高昂的公寓价格对“贫民窟主”来说倒是件好事,他们非但不嫉妒反而有些兴灾乐祸。我听见不止一个人说“这些有钱人就该让他们多花点儿钱。”而那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悲惨。贫民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些“贫民窟主”在经济条件改善了以后,也会修整自己的房子,不少贫民窟房子也装上了在印度算是奢侈品的空调,甚至不少公务员、教师为了省钱,也租贫民窟的房子来住。在贫民窟区域政府也建了实用的医院、学校之类的公共设施。

  贫民窟在印度也不意味着居住者都是赤贫的人。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当起个体户,一些区域还发展出了特色产业,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产首饰闻名,有的地方以生产陶器闻名……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成了地道的有产者,个别人甚至已经买得起公寓,不过还是愿意住在贫民窟里,因为这里有他的“厂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对自己的房子也有一种自豪感。在中国贷款买大公寓的人被称作“房奴 ”;而在孟买住在贫民窟里的人,被称作是“房主”。因为那是他“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军队不能进”的家园,即使简陋,也意味着他在孟买这个印度最富裕、最国际化的都市的黄金地段有一块谁都拿不走的产业。

  很多“贫民窟主”是这样的背景:他们来自农村,为了谋生来到孟买,当得到一个贫民窟的房子就意味着他在这里彻底站稳了脚跟。他们并不急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居住条件,而是源源不断地把钱寄回农村老家,在老家的村子里盖一个让乡亲们都羡慕的大房子。他们的孩子能在孟买接受教育,上英文学校,也许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当他们老了以后,他们会把贫民窟的房子留给孩子,或者租给别人,自己回农村老家的大房子里颐养天年。

  很多中国人来到孟买会非常得意,“你看,印度最大的城市都解决不了贫民窟问题。”这种得意显示出我们的浅薄。在很多人眼里,整齐划一的街道、摩天大楼,让贫穷者远离我们的视线,不要让农村人涌入城市来分享城市的福利,是比公民的宪法权力和哪怕相对公正的发展机会更加重要的事情。所以表面上看,印度高楼大厦边上就是贫民窟,其实印度的贫富差距比中国要小。笔者在印度一份主流报纸上看到一个专栏作家的文章标题是“中国模式为什么不是印度的选择”,也许能够代表印度知识界一部分人的观点。她讲她刚到中国时看到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比印度高很多,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没有小房子,后来从北京市区出来只是几十公里就看到大片的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状况和印度农村差不多,农民生活水平也很穷。她于是得出结论:这样的社会发展模式的表面辉煌是不可靠的。

  还有一个让笔者自己也感到吃惊的信息值得和大家分享,我刚到印度时一方面对贫民窟很感兴趣,一方面又担心安全问题,总得叫上当地人陪同才敢去转转。因为在中国有一个已经成为公理的偏见:外来人口和穷人是犯罪的根源,一提到治安恶化,公安机关总是把清理外来人口作为工作重点。而很多印度人认为,在印度的贫民窟比新德里的大街上还要安全。一个孟买的社会工作者告诉我,即使一个女孩子深夜走在贫民窟的巷道里,也用不着为安全担心。这里也没有小偷强盗,假如谁遇到危险,只要喊一嗓子,就会有很多人出来帮忙。他补充道:“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爱这个地方。他们是这里的主人。”


(=)张维为:中国游客被印度最大的城市贫民窟雷倒(2009-01-09)

2008 年12月7日,我再次来到了印度的最大城市孟买。由于11天前刚发生了恐怖主义袭击,来孟买的人锐减,飞机上的座位一半都空着。我过去抵达孟买都在夜间,所以对这个城市没有什么"空中印象"。这次我特意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希望从空中一睹这个印度的传奇城市。上午11点05分,飞机徐徐下降,我看清了,但也震惊了,我看到的不是一个现代大都市的壮丽城廓,而是一望无边、密密麻麻的贫民窟。我早就知道这个1400多万人的大城市中60%左右的人至今还住在贫民窟,但从空中看到贫民窟如此巨大的规模,于我也是第一次,只能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出了机场,坐上计程车,行驶在通往市中心的"大道"上,但我看到"大道"的两边还是贫民窟。安顿下来后,我又坐上孟买那种无门的城轨列车,从市中心的第一站Churchgate上车,一直坐到孟买城北的终点站 Borivali, 纵贯整个大孟买城区, 一路上看到的竟然还是大量的简陋屋和贫民窟,某些地段也有一些新建的高楼,象征了渴望崛起的印度,但它们大都被包围在汪洋大海般的陋宅之中。

  第二天,我和印度朋友S君一起走访了一个叫达拉维(Dharavi)的贫民窟,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居住着100万人,紧靠着孟买金融中心。坦率地说,这里的居所哪能算是房子,它们是暗天无日的窝棚,人均居住面积只有2-3平米,平均1400多人一个厕所(另一说法是上万人一个厕所),苍蝇乱飞,老鼠乱串,各种传染病频发。这个贫民窟还是孟买最大的废品处理场:我看到无数打工者(很多是童工和低种姓者),他们把各种各样的废塑料、废电脑、废瓶子、废罐头、废纸箱一一加以分拣,重新处理,这些人没有手套、口罩等最起码的劳动保护,连焚化废锡铁皮的炉前工也不戴口罩和眼镜。S君告诉我这里大部分劳工每日工作12小时,日均收入不到1美金,周末也不休息,自己还要管吃。

  孟买贫民窟里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其中一部分是在真心诚意地为贫民做好事,如办学、行医等,但另一部分则是黑社会组织,在贫民窟里呼风唤雨,甚至控制了供水(这个贫民窟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自来水供应)供电(经常停电),他们还与政客勾结,使孟买的贫民窟成为一些政客的稳定票仓。

  血汗劳动、童工奴隶、专横的黑社会,这一切不是发生在印度的穷乡僻壤,而是发生在这里,发生在印度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发生在"印度的上海",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这个所谓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里,人们对这类事情似乎已经麻木,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这类事情太多,数不胜数,法不责众,所以大家都睁一眼闭一眼;二是这里的劳工大都属于低种姓,其他种性的人很少关心他们的命运;三是这里很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腐败成风,早给雇主收买了。

  我问S君政府为解决贫民窟做了些什么?他告诉我,1995年政府制定了一个计划,五年内要改造孟买90万户贫民窟"住房",但5年过去了,一共完成了 6000户的改造(户均5人,改造后的户均居住面积为21平米)。我怕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他一下,他干脆用笔把这句话完整地写在我的笔记本上。在《中国触动全球》一书中,我曾写过自己过去访印的观感:"你可以开车从北京或上海市中心出发,往任何方向开,只要不开到海里去,不开出国境线,开20个小时,你会看到很多的农村和城市,你把你一路所看到的贫困现象加在一起,可能会少于你从印度的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市中心往城外开2个小时所看到的贫困。这些印度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还是印度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你仍不时可以看到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可以说已经绝迹的那种赤贫:几十万人居住的大片的贫民窟,那种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赤贫。中国通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赤贫人数大幅下降,而印度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次访印归来,我这些话一个字都不用改。

  印度有一大批只会空谈的政客,他们在竞选时总是胡乱地向选民开空头支票,什么"5年后让世界忘掉上海,只谈论孟买",以我对印度的观察,孟买20年后也达不到上海今天的水平。坦率地说,在这个印度最发达的城市,今天一半居民的居住条件还不如中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还不如我们汶川地震灾区的简易房,真不知道孟买怎么赶上上海,真不知道印度怎么赶上中国? 印度这几年在软件、外包、制药等行业有长足的发展,说明了印度这个国家确实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某些方面的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但这些行业迄今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印度的人口增长又快,印度也因此而无法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赤贫问题。

  国内一些人主张学习印度的民主,甚至学习印度的贫民窟,认为这是尊重人权,我真想建议这些人去印度发达地区的贫民窟小住一两天,亲身体验一下印度劳苦大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了解一下什么叫"贱民",什么叫 "滚地龙",什么叫"暗天无日"的生活,什么叫"儿童奴隶",什么叫"黑社会民主",什么叫"没有最起码的尊严和人权"。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超过了印度。中国贫富差距扩大是一个事实,需要我们非常认真地处理,但印度的贫富差距确实远远大于中国。我们这些学者用的是基尼系数,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高于印度,所以中国的贫富差距高于印度。问题是基尼系数只计算人的收入差距,而不计算一个人是否事实上拥有土地、私宅等,中国的农民工绝大部分在家乡都有自己或者亲人的土地和私宅。而印度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从未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改革,很大比例的农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一旦流入城市,贫民窟就是他们的"天堂"。我真是希望中国有志于研究贫富差距问题的人,把土地、私宅这些资产也考虑进去,再来进行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比较。是否拥有私宅,对于一个农民,甚至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可能意味着生活品质的天地之别!

  "贫民窟与孟买恐怖主义袭击有没有关系?",我问一位印度报社的资深编辑,他毫不迟疑地对我说:"当然有关系,我们孟买市内就有一个索马里。孟买** 的人口有200多万,但大多数的**都贫穷,住在贫民窟,年轻人失业率极高,宗教极端主义在这里有市场,不少人从事贩毒,收买了孟买的警察和官员,而且与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分子里应外合"。我不知道这个分析是否准确,但我碰到的印度学者中至少一半人都同意这个观点。

  印度产生了一些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企业家,我教过的印度学生也大都非常优秀,即使在条件如此恶劣的孟买贫民窟,我也可以感受到印度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为改善生活而辛勤劳作,我对印度的最终崛起毫不怀疑,但我也认为印度只有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对自己的政治制度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否则印度很难真正崛起。可惜不少印度官员和学者被西方的不值钱的赞扬吹得飘飘然,真的以为印度拥有一种比中国更为优越政治体制,很快就会在各个方面超过中国。我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印度今天的所有问题都与其政治体制差劲有关。由于这个体制,印度无法有效地解决印度的"种姓制度"问题,特别是1亿6千万贱民无法真正获得解放;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妇女解放、土地改革、农村贫困、城市贫民窟、恐怖主义威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印度怎么崛起?印度与中国的差距怎么可能缩小?

  我这次访印期间,印度朋友和我聊得最多的是孟买恐怖主义袭击这个话题,我第一次感到这么多印度人都有一种无力感,因为这次危机暴露出印度太多的问题:警察不争气、情报系统不争气、政府部门不争气、官员更不争气,印度是世界上遭受恐怖主义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以孟买为例,从2002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较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2006年夏天,纵贯孟买南北的这条城轨就发生过大爆炸,造成了200多人死亡。但是到了2008年,印度上上下下的防恐意识仍然薄弱。 2008年11月的恐袭发生后,印度精锐的反恐部队,花了9个小时才抵达袭击现场。我在尼赫鲁大学和印度学者讨论中国发展模式,一位印度学者问我:如果中国碰到这样的恐怖主义袭击会怎样应对?我说,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碰到这么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所以不好说,但我可以谈一件事: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震中在中国中部山区,远离国家的经济、金融中心,但我们的军队在20分钟内就启动了救灾机制,我们的总理在2小时之内,就坐在飞往灾区的飞机上了,我们的医疗队3、4天内就覆盖到所有1000多个受灾的乡镇,直接救助2千多万灾民。另一位学者追问:"您是不是想证明‘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我说:"您错了,不是‘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而是‘良政'比‘恶政'更有效率。中国发展模式的相对成功证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以人为本'、‘励精图治'才行。‘良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瑞士,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新加坡、香港特区, 中国在这方面虽有不足,但远比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做得好;‘恶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海地、伊拉克、菲律宾、刚果、格鲁吉亚,今天恐怕还要加上破产的冰岛;也可以是非西方政治制度,如缅甸。"我回答完,会议厅内一阵沉默,会议主席说:看来我们印度人也在反思。

所有跟帖: 

郭宇宽,不懂逻辑。 张维为自作多情。 -有感而发之- 给 有感而发之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1/2009 postreply 08:28:3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