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需要晚祷与拾穗精神(zt)

来源: 谢盛友 2008-06-07 21:07: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87 bytes)



台湾需要晚祷与拾穗精神

[胡忠信] (2008-06-04)

 
  收藏于法国奥塞美术馆的米勒名画于近日在台北展出,引起了市民的轰动与关注,尤其米勒所绘的《晚祷》与《拾穗》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灵地图”的一部分。庶民画家米勒所画的法国农民生活恰好反应了台湾M型社会的弱势生活,不用主办单位的鼓吹宣传,自然引起了市民的心理投射。

  一对农村夫妇听到地平线教堂钟声所传来的讯息,本能地放下手边工作,双手合十做出感恩大地的动作,不正是全世界各地农民生活的切身写照?三位农妇在收割之后的麦田,勤快地收集掉在田里的麦穗,不正是认真、打拚、勤俭的素朴写照?米勒的绘画得以跨过时空引起不同地理、文化、种族人士的共呜,不正呈现了人性最高贵的情操?

  1970年代初,美国人历经了冗长而痛苦的水门事件以后,尼克森(尼克松、尼逊)总统在舆论压力下辞职,有人以“美国长久的梦魇终于过了”加以形容。尼克森走了,美国未必更美好,但尼克森挑战法律秩序以及颠倒价值系统的顽强反抗措施,的确引来美国人民深层的反感,至少因尼克森的下台而使人民松了一口气。   

  历史本来予陈水扁最好机会扮演深化民主改革的角色,但陈水扁格局有限、素养不佳、自以为是,最后是落入了类似尼克森水门事件的场景。立委、总统大选的重创使民进党如同断裂成两截的铁达尼号,民进党要再争取中央执政如同海市蜃楼般成为幻影。陈水扁卸任后,台湾人民也感受了“长久梦魇已过”的宣泄情感。   

 
米勒名画《拾穗》。 

  如果尼克森、陈水扁有米勒《晚祷》、《拾穗》所呈现的“心灵地图”,以平民百姓的生活为念,会落入“权力之毒”的陷阱吗?历史家一再告诫我们,判断一个政治人物,往往是以他退场的方式做为判断依据。为何政治人物老是不以史为鉴,一再的重蹈覆辙?

油价调涨一度引起长龙

  马英九政府一上任,立即面临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两大迫切问题。本来预订在6月2日宣布调涨的油价,因为民间发生囤油现象,大大影响了公共安全。

  刘兆玄内阁在5月27日傍晚宣布调涨,由于事出突然,引起人民的“拾穗效应”,哪怕能省一两百元油钱,大家也赶在午夜12点前排队加油。只要一涨价,哪怕政府、中油补贴四成,民怨在所难免。

  但睡了一觉以后,人们恢复理性,毕竟国际原油价格不断狂飙,民进党政府采取了半年左右的“冻涨”政策,政府与人民非面对现实不可。

  在米勒画展的首日,马英九夫妇受邀参观,此活动不仅是艺文活动而已,当世界各先进国家无不采取减碳的能源政策之际,马英九政府也有必要提出完整、宏观、可落实执行的“拾穗”——纯朴、节俭、减碳政策,并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为了对抗物价与通胀,企业家张忠谋提出“富人增税,穷人减税”诉求,郭台铭率先进驻高雄软体园区,企业家心存“晚祷”的感恩之心承担更多责任,都是值得鼓舞的社会风气。

  5月下旬,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赴北京访问,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达成海基、海协两会制度性协商的结论,双方并同意6月中旬立即启动两会协商,为7月周末包机直航、中国大陆观光客赴台做好落实。

  台湾的领导者如果不能处理好两岸关系,就无法处理好国政;“胡吴会”所达成的两岸善意互动氛围,有助于马英九处理未来的两岸关系,而两岸关系的稳定,回过头来,又有助于台湾内部的政治、经济稳定。

  值此“战略机遇期”,国共两党水到渠成达成两会制度性协商的共识,亦是值得鼓舞的方向。 

中产阶级有逐年流失的隐忧

  行政院院长刘兆玄在新上任的施政报告中,以“打造厚实的中产阶级”作为施政目标,但根据学者郑文辉的最新研究显示,台湾中产阶级确实有逐年流失的隐忧,尤其2000年后的五年期间,中产阶级流失比例偏高,约占过去25年流失总量的四成。

  另一学者蔡明璋并不同意中产阶级流失,也不认为M型社会成型,但他也承认“台湾社会以往崇尚的‘阿信精神’已经褪色,社会主流价值不再视‘吃苦’为成功的条件。”

  由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显示,台湾社会不正更需要“晚祷”与“拾穗”精神吗?

  正如电影《飘》(乱世佳人)最后一句独白,女主角郝思嘉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仍会自我惕励:“不管怎么样,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陈水扁式的“长久梦魇”已过了,陈水扁本人要面对国务机要费官司,他的亲人赵玉柱、赵建铭面临“台开案”的“权贵犯罪”司法审判。

  公义必须伸张,人民的日常生活也要面对,马英九的最艰难挑战才要开始,他必须挥别梦魇,营造一个以信心、希望、爱心为核心价值的社会。

  历史博物馆研究组主任包东如此阐述《拾穗》:“三位不知名的妇人,在昏黄暮色下辛勤捡拾穗粒,却可以代表社会底层人民胼手胝足的劳动生活。因为不依附权势、不养尊处优的辛苦付出,自然而然产生了一股庄严高贵的形象。”   

  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认真、打拚、勤俭”的核心价值吗?

·作者是台湾资深时事评论员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台湾需要晚祷与拾穗精神(zt)
•  童年回忆(9):端午
•  我怀疑我成了植物人
•  网络新闻学(33):盗版
•  七十多年前的苏联青少年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