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即将到来: 马英九就职演说成两岸互信试金石(图)

来源: Gitler 2008-05-03 09:39:5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03 bytes)
赖幸媛人事案,北京固然诧异不解,但关注重点是马政府的两岸政策,马英九认同“九二共识”、“胡萧会”共识是否会“跳票”。

离五二○不到一个月,这一天,是北京检验马英九对两岸政策承诺的重大日子,马英九的就职演说,将是北京与马英九能否“建立互信”的第一块试金石。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wvs5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联合报报道,三二二大选后,马英九“内阁”人事任命风风雨雨,任命前台联“立委”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是想凝聚台湾全民共识、与旧国民党势力切割,还是内心想走李登辉早年“隐性台独”路线,北京静观其变,耐心等待。

新局 不急躁稳步走

报道说,马英九赢得选举,北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管是公开谈话或内部会议,都指向一种看法,即两岸关系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要把握住这个难得机遇。至于如何与马英九执政团队互动,共创两岸新局,北京内部则有不同看法:有主张两岸快速融冰,台湾只要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连国际空间都可以让步,甚至应允台湾以“适当名称”加入国际组织;有主张大陆应谨慎行事、循序渐进,对马英九还要冷静观察,不能操之过急。

从海南“胡萧会”到北京“连胡会”,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展露对两岸关系发展中心思想,即不急不躁、稳步前进。北京清楚马英九上任后,虽然对台“反独遏独”已从首要任务退居为次,但统一之路并非畅通无阻,摆在北京面前的,是如何在构建两岸和平稳定关系的过程中,促进两岸统一。两岸的政治分歧与鸿沟,不可因马英九上台后就消失,发展两岸关系,还是应该“经贸先行、政治押后”。

对谈 正视两岸现实

报道又说,北京没有低估两岸问题的复杂性,从民进党执政八年后台湾社会的本土意识抬头,美国与日本等国际力量在台海的因素,马英九个人特质及他对大陆政府存在“一定看法”等,都可能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绊脚石”。

“建立互信”,是胡锦涛对两岸关系新十六字方针的第一句,是北京认为避开双方矛盾和误解的最重要基础;建立互信,尤其是高层间的互信,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中之重。博鳌“胡萧会”,正是胡锦涛与马萧间建立直接联系管道的重要步骤,这样一来,两岸高层不需中间人传话,可避免有人“假传圣旨”,造成双方误解导致决策错误。

协商 双方策略灵活

至于展开双方谈判协商基础,“萧版”与“胡版”十六字方针的“搁置争议”,即双方达成默契的灵活策略。北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复谈的基础,北京所认知的 “九二共识”,是“两岸各自以口头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各表一中”。台湾则把“九二共识”解译为“一中各表”,双方有交集,也有分歧。这也是“搁置争议”的精髓所在。

报道说,对北京而言,只要有一个中国的“屋顶”,两岸就有谈判基础,这就是博鳌“胡萧会”后,北京在公开宣传上尽量避免提“一个中国原则”,而以具模糊空间的“九二共识”代替;北京方面也希望台湾尽量不谈“一中各表”,采用“九二共识”说法,为彼此留下更广阔的弹性空间。

赖幸媛人事案,北京固然诧异不解,但关注重点是马政府的两岸政策,马英九认同“九二共识”、“胡萧会”共识是否会“跳票”。

所有跟帖: 

没用,当年CSB的四不一没有不漂亮吗?关键是看它的行动!!! -啤酒炸弹- 给 啤酒炸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3/2008 postreply 12:58: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