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专访马英九:统不统一,不必着急,先让生活过好

来源: Gitler 2008-03-29 10:58:4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27 bytes)
台湾“总统”当选人马英九昨天接受联合报专访时强调,他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代言人,全世界讲九二共识最多的大概就是他。

  他说,“一中各表”并不是“我国”的首创,其实在美国,甚至与中国建交的一百多国中,对于“中国”的内涵认知,至少有六种不同形式,也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以下是专访内容摘要:

  问:胡布热线谈到九二共识,新华社英文稿提到一中各表。您的看法?

  答:大陆很长时间只讲九二共识,但很少提到一中各表。很多人以为大陆的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至少民进党如此认定,因此我们很注意,在布胡热线后,对岸提及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即使只有新华社英文稿提到,这已经很不容易。至于中文稿没有提到一中各表,不晓得这是否内外有别,希望对岸做出解释。

  对岸接受一中各表 台独主张会减少

  倘若布胡两人都认为有一中各表的存在,我当然会觉得很正面,这也是我长期所主张的。民进党否定九二共识的存在,这是有问题的。我算是“九二共识”的目击证人。

  我的观点是,包括美国、大陆、国民党与民进党四方关切台湾议题,倘若三方已接受九二共识,那就是很正面。目前仍待进一步查证的是,大陆是否真的能接受 “一中各表”?接受是一个进步,对大陆台湾都有利。对岸接受的话,台湾人民也会有更多人接受,主张台独自然会减少,这对美中都是好事。

  最重要的是,我也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识的代言人。现在美、中、国民党、民进党四方,有三方接受,若能加把劲,大家都能接受,不敢讲百年和平,至少长期和平是有机会的。当然,我并非要求对岸承认“中华民国”就是一中,而是双方互不否认,彼此相安无事就好。

  北京去年提出愿与台湾谈和平协议,这是满大的进步,代表他们更成熟、更技巧、更熟练,如今又提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显见大陆愿意往中间靠拢,美国也乐观其成,一个好的局面就出来了。

  对我们来讲,如果有这样局面,不去故意搞入联公投,我们就不会整天被人家看成麻烦制造者。

  两岸有三十年和平 就是很大的贡献

  我希望这次胜选,给台湾带来新的时代。这不是我好高骛远,而是台湾需要一个新的时代,台湾可以向前走;大陆方面也乐观其成,他们知道台湾不会搞法理台独,我们就稳稳在这方向大步前进,至少两岸维持几十年和平,就是很大的贡献。

  以前我在大学时期读基辛格写的美国外交政策,基辛格是梅特涅的仰慕者,基辛格写到:“拿破仑结束后,欧洲乱成一团,梅特涅出来纵横捭阖,维持了欧洲三十年的和平。”基辛格学的也是梅特涅这套,当时我看了心有所感,西方人感觉跟我们不一样,卅年就觉得很久。

  我觉得,统不统一,可能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也不必为这着急,先把目前问题解决,让当下生活过得很好,这最重要。所以我希望两岸不要在无谓事情上争执。若从大陆角度来看,大陆也跟以前不一样,变有钱了,有钱当然不希望打仗,所以大陆自己会收敛。

  事实上,即使大陆的邦交国也是承认一中各表,例如大陆与各国建交时签署的建交公报,出现六种模式。尽管各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有关大陆对台湾拥有主权的主张,美国模式是“认知”(acknowledge),上海公报用认知,到建交公报用“承认”(recognize)。

  再者,大陆与加拿大建立邦交时是( take note of),这是“我们注意到”。而日本在一九七二年是用( understand and respect ),“了解与尊重”。使用accept(接受)的都是小国,更有廿多个国家是什么都没有写。这就是各国的“一中各表”。

  各国也有一中各表 保留空间打交道

  所以,“一中各表”不是“敝国”的专利,更不是苏起或马英九所创的,是早就有的。你说美国会不会支持?它如果不用这个模式,保留空间,怎会跟我们打交道呢?

  两年前我访美回来去看“陈总统”,我一再说服“陈总统”接受一中各表,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或许民进党对于一中会很不舒服,可是“总统”的高度必须如此。

  此外,有关参与国际组织,过去我们参加APEC会议,外界认为台湾为了寻求外交突破,由于有非常强的政治考虑,所以有时显得欲速则不达。APEC当然是一个领袖会议,理想中最好“总统”可以去,但这有实际困难,能做的就是按照游戏规则慢慢来。

  我觉得不要“呷紧弄破碗”,两岸关系过去这些年来,外交上的莽撞作法,付出的代价很大,就国际组织来讲,其实有很多技术性组织,台湾可以变成观察员。但若一开始就要搞政治,人家就躲得远远的,何必嘛?

  像WHO,台湾医界很强,假设你可以去帮助一些小国穷国,人家会感激你。我们要确立捐助者角色,更要谨慎善用优势,不谈政治我来帮忙,我来做志工,慢慢人家欣赏你了,之后你什么委员会都去参加。尽管你不能投票,但是你有影响力了,慢慢再变化地位就比较容易。

  活路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弹性”,这是过去几十年累积的经验,里子比面子重要。如果这能做到,大陆也会放心,他觉得你不是来搞政治的。连新加坡都觉得我们是来搞政治的,不是真正想签FTA,只是想凸显“用台湾名义达阵”。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