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中国进入告别"贫困愚昧"的30年

来源: kx888 2008-12-24 18:18: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688 bytes)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成就属于全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1 23:51:01


12月18日,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78,2008,历史在12月18日这天交叉在一起。30年前的这一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中国踏上改革开放历程。这是中共“拨乱反正”的开始,也是1949年以来中国命运的历史性转折,更是所有中国人的命运“拐点”。自此,中国进入告别贫困愚昧的30年,经济转型的30年,繁荣富强的30年。本社汇选有关论点,供读者参考。(评论员:季 实)

一、纪念改革开放 胡总勾勒未来路向

1、改革开放三十而立 中国发展之路伟大转折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0年。12月18日上午10时,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三代政要元老云集,全国改革群英毕至,场面十分盛大。(北京新华网)

  在过去30年间,中共由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中国由政治专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转型走向政治上有限民主化和经济上全面市场化的社会。值此30周年之际,对过去30年的历史重加梳理,对未来10、20年的走向重新展望,对中国的发展,实有裨益。(美国《世界日报》)

  而且,2008对于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同时发生了四川大地震,圆满举办北京奥运和成功发射“神七”进行漫步太空。抗震救灾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北京奥运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和综合国力的集中展现,又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加油站。“神七”漫步太空再次向世人昭告,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今年的三件大事,都充分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凝聚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累积的雄厚实力。(香港《文汇报》)


2、强力排除改革杂音 胡锦涛“三不”表述有深意

  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与面向国家未来发展道路问题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中国“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除此之外,胡锦涛18日的讲话还勾勒了今后改革同步推进的整体路向,其中“四个一定”是为未来改革定基调、定方向、定战略、定步骤,中国下一步需要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体制进行“奥运五环式”的改革。(香港中评网)

  当讲话进行到一个多小时、胡锦涛说到“不折腾”推进改革开放时,原本安静听讲的观众席传出会心的轻松笑声。“不折腾”是北方方言,大意指翻过来倒过去,进行有害无益的无用功。北京政情分析专家普遍认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关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三不”表述颇具新意和深意,凸显了中央排除干扰和杂音,不走老路和邪路,全力推进改革的决心。特别是“不折腾”一词由胡锦涛讲出,让民众感到很亲切,折射出中央领导人对民众心态的瞭解。(新加坡《联合早报》)

  前一时期,中国国内出现了一些否定、怀疑改革开放的杂音,胡锦涛所说的“不折腾”,应当是对这一倾向的有力回击。“不折腾”可以理解为:中国 30年的改革成就不能否定,倒退回头没有出路。在当前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中国改革开放不会“摇摆不定”,还将继续坚定地向前推进。同时,“不折腾” 也反映出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央对“瞎指挥、胡折腾,劳民伤财”的深恶痛绝。胡锦涛在提醒全党,要克服官僚主义及拍脑袋决策行为,不要急躁冒进,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开放。(香港《文汇报》)


3、理性思考“执政地位” 忧患意识让人耳目一新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还有一席话格外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在改革开放前甚至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日子里,没有人敢质疑党的执政地位。然而,30年过去了,在最高规格的大会上,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说出这番话,不得不叫人感佩,也真实刻画出30年来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诚如胡锦涛所评价的那样,肇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开启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第三次革命”。此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完成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从这一点上说,胡锦涛对“执政地位”的理性思考,是对三中全会最好的纪念。(香港《大公报》)

  细看胡锦涛两万余言的讲话,其中有成绩,有总结,有部署,有展望。但也直言了中国目前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坦承了工作的不足。既有对执政地位的长远思考,也有应对金融海啸的迫切愿望。可谓是既有远虑,又有近忧。胡锦涛谆谆告诫他的执政团队,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

  有忧患意识当然是非常重要,但更要的问题应该在于“何以解忧”。从胡锦涛的讲话中,不难读出一个“民”字。无论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还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无论是“顺应人民新期待”,还是“从人民中汲取智慧”,中国高层都在通过纪念改革开放对外宣示,将在今后努力书写好一个大写的“民”字,这无疑是“解忧”的最佳良方。(广东南方网)
二、从文革到改革 挣脱意识形态束缚

1、改革之争激烈交锋 中共意识形态终有大变

  30年前的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在四个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一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二是恢复民主集中制;三是开始改革开放,启动农村改革;四是清理重大历史问题是非。在这次全会之后,中共改变毛泽东的“文革”理论,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随后,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旗帜下,中共几代领导核心都提出不同于前任的治国治党理论,主要有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与毛泽东僵化刻板的阶级斗争理论相比,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理论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幷引入市场经济、民主、和谐社会等西方概念和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共意识形态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弹性和宽松。(新加坡《联合早报》)

  从“文革”到“改革”,一字之差,天差地别。回首30年中国改革开放史,台前幕后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各种交锋。总有一些人,平常吃香的、喝辣的,却最喜欢反对改革,反对开放。最激烈的交锋,是思想的,更是政治的,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更关乎百姓的福祉。要论“姓资姓社”,还是不要论“姓资姓社 ”?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要继续改革开放往前走,还是放弃改革重新闭关自守?那些以“革命”自居的“左视眼”,用尽各种手段想开动历史的倒车,终究成了“螳臂”。如今还有谁记得那些竭力反对改革开放的人的名字?(河南《大河报》)


2、思想解放浪潮涌动 中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其实,30年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和执政者的最大启示,幷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翻了多少番、经济总量增大了多少倍,而是中共真正看到了人民之所需、明白了人心之所向。(广东金羊网)

  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体尝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从1978年走来,中国不但在30年的时间中GDP翻了近四番,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而且在30年中逐步实现着藏富于民、还利于民、取信于民、以民为本的民生提高。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刻,关于改革开放的一切追问,其实都是关于人的意义的追问。

  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是一次对人的伟大解放。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对人的解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志。落后价值判断、旧有政治观念和经济思想、甚至文化惯性都会羁绊一个民族的前行。而改革开放的发轫,是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小岗村农民开端的土地承包,是将人从旧观念中解放出来;而进城务工人员的大潮,是将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常回头审视仍然束缚思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老制度,只有时时解放自己,才能从历史的最深处解放中华民族。(北京《新京报》)


3、改革已至十字路口 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那么,30年改革开放,到底做了些什么?归纳起来,中国一直在进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既包括经济模式,也包括政治模式,近年又包括生态模式,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这三大模式(尤其是经济和政治模式)的探索,使中国在改革道路上步履维艰。(香港中评网)

  就经济模式而言,中国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一步都伴随意识形态争论和多种磨难。凭藉最高层的力排众议,每一步都能化险为夷,向前推进。撇开政治阻力,仅就经济模式而言,除了1980年代“双轨制”引起的“官倒”外,1990年代末以后因市场化改革而引发的“ 三座大山”(即医疗、教育、住房),更是“改革向何处去”争论的导火线。30年来的争论,除了1979年和1992年的方向争论外,2004年以后的第三次大争论,将矛头直指改革开放,凸现了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的困惑和艰难。

  这些困惑和艰难归纳起来,就是民间的通俗说法:不改革等死,改革死得更快。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既有市场化改革的艰难,也有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治和权力日趋紧密的结合,亦即“权贵资本主义”现象。因此,明知现有的问题只能通过继续改革解决,但改革的道路却更加步履维艰。解放思想和政治体制改革,成了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篮子,内涵众说纷纭,与真谛相差甚远。(新加坡《海峡时报》)

  经济模式的探索已经如此艰难,政治模式的艰难就更是可想而知。1980年代末以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停止,至少是步子放慢和更谨慎。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如脱僵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如双脚在不断长大,而鞋子依然不变,每天都产生痛楚;更重要的是,1990年代以后,原来的鞋匠不见踪影了。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巨大的,所有问题都是前进过程中的矛盾,但这些矛盾的严峻性却不容低估。如何在稳健和可操作的情况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权力彻底退出微观经济,从根本上树立宪政和法治权威,已经刻不容缓。而据中国著名政党研究及制度反腐专家辛宇所说,胡锦涛的讲话透露出“今后中国改革将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这一新提法。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前面的固定片语是“积极稳妥”,而胡锦涛18日改用“深化”二字。这些可能预示着中国政体改革将有实质性推进。(香港中评网)

三、杀出一条血路 经济发展大步迈进

1、中国迈向市场经济 开启社会主义国家先河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2008年,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际舆论幷未吝惜赞词:进入12月份以来,中国媒体和民众对改革开放的热烈回顾,与眼下这个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景气低迷的寒冬氛围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人用30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征途,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天津北方网)

  三中全会之后,中国逐步对外开放,在美苏冷战的隙缝中,中国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幷且在80年代开始告别短缺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开先河之举,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先锋。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新时期最深刻的思想解放之一,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当时,这可谓是‘石破天惊’的做法。”

  正是这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使中国走上了与前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如此,中国才得以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之际,立下了中国独立于这一体系之外稳定与繁荣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湖南《潇湘晨报》)


2、全球独创特区制度 改革开放突破口“试验田”

  1979年7月,中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幷于次年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由此,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屡屡推出创新之举,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摸索经验,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试验田”。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从最初的“沿海经济特区”到如今分布在东中西部的各个“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区”可能是最具中国特色和独创性的产物,以其不断“突破”和创新,引领着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美国《纽约时报》为之惊叹:“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广东《深圳特区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特区”的设置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改革特色。中国国情复杂,改革面临的困难巨大,没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和经验,必须通过不断探索和试点,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来,而“特区”就起到了这样的“试脚石”作用。

  通过特区“摸着石头过河”,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经验,被逐步推广到全国:厦门利用外资修建机场、组建地方航空公司、成立合资银行;珠海技术入股、跨境工业区;汕头改干部委任制为聘任制;海南“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体制改革……(江苏新华报业网)


3、成就中国强国梦想 改革开放政策大获成功

  正是邓小平这位几经沉浮的坚强斗士,使中国摆脱了教条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致命影响,实现了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改革划时代的转变。邓小平政策的实质体现在他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也就是说,评价所有创举的标准是具体结果。邓小平认为,所有改革只有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和繁荣国家,才是有意义的改革。

  邓小平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把自己强国富国意图的实质传达给每一位公民。邓小平认为,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繁荣的国家。应当说,使中国改革的设计师及其战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改革始终面向社会,而且平稳且谨慎地进行。(俄塔社)

  最近,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项目主任戴维•兰普顿最近在接受专访时说,“中国人民一直就有建设一个富强国家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是你们找到的最成功的政策,而成功本身会带来新的成功。”

  兰普顿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即让中国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强大而自豪的一员。“我认为,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根本动机。”(四川在线网)
四、确立“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惠及全球

1、改革开放惠及全球 中国成世界经济“发动机”

  1979年1月,说,“中央之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应当指出的是,“开放”就是对外的开放,“开放”表明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世界发展经验的组成部分。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一开始,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怀幷不亚于中国社会本身对此的关怀。(美国《时代》周刊)

  改革开放不仅令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而且惠及全球,各国都从“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中得到好处。中国这个名字已注定与世界的发展、经济的起伏紧密相关。今天,中国已一跃而成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更是全球政治经济稳定的“稳压器”。因此,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创造的巨大经济社会成果,不仅由十三亿中国人民享受,而且全世界也正在共同分享这一丰硕的“饕餮盛宴”。(香港《亚洲周刊》)


2、金融危机中流砥柱 世界期待中国出手相救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亚洲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当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时,中国再次成为全球抵御金融海啸的中流砥柱。中国在全球经济最困难的时刻,让全世界共享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香港《文汇报》)

  原因在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是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但人民币还没有成为可以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这种谨慎的做法,曾经被视为中国保守,现在却证明正是这种稳健的政策,保障了中国的金融体制,使得中国尽管也深受金融海啸之害,却没有遭到灭顶之灾,受害的程度也不如俄罗斯、印度严重,俄国和印度都是近10年才开始真正推行自己的开放,因此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与实力都不如中国。(北京中国网)

  拥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又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国际支付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说:“如果中国决定不再购买更多新的债权,抑或抛掉手中的债权,那么美国的前景将是悲惨的。”美国前景悲惨本不管中国人的事,但近廿年形成的中美贸易关系,已使两国间构成了以利益为纽带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一个新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如同1998年帮助东南亚抵御“金融危机”那样,依然显示出了积极的姿态。胡锦涛主席多次表示,中国希望美国金融市场稳定,希望美国经济健康发展,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同样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大会上坦陈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表明了中国面对危机时采取的合作开放的姿态。对于如何应对危机,温家宝坚持中国一贯的立场和作风。他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时刻准备好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一道努力,应对挑战。”这一切都表明,中国作好了准备,愿意在全球经济最困难的时刻,让全世界共享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香港《亚洲周刊》)


3、中国模式广受关注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样板

  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对中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的“中国模式”非常关注。当世界年均经济增长率在过去30年里只有3%的时候,中国创下了9.8%的纪录。曾经仅有206亿美元的贸易规模足足增加了100倍,达到2万1737亿美元,外汇储备也从1亿6700万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融入到了全球网络之中,实现的成果达到了难以用现有教科书进行说明的程度,简直不可思议。因此,也曾有人尝试过用“中国模式论 ”解释这一现象。(韩国《中央日报》)

  不管其他国家如何定位中国,改革开放当初发生在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奇迹这个事实表明,中国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分为前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现在前苏联模式已经解体,只剩下西方模式。西方模式主要指的是美国模式。但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在推行其模式方面幷没有成功,很多采用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幷没有因此而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稳定和生存。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了非常的意义。

  究其实质,中国的改革是在国际环境下发生的,就是说中国的经验是世界发展经验的内在一部分。中国不是关起门来改革的,而是在开放环境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习了很多的经验,不仅向发达的西方国家学,而且也向像新加坡那样的小国家学。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的成功是一些国际最优经验和中国本身实践结合的产物。(新加坡《联合早报》)



所有跟帖: 

毛泽东 就是喜欢 贫困愚昧; 独裁者喜欢愚民。 -枯木逢春- 给 枯木逢春 发送悄悄话 枯木逢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4/2008 postreply 18:22:13

毛泽东 就是喜欢 贫困愚昧; 独裁者喜欢愚民。 -枯木逢春- -蒋道理- 给 蒋道理 发送悄悄话 蒋道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5/2008 postreply 15:05:02

回复:改革开放30年 中国进入告别"贫困愚昧"的30年 -sxz62- 给 sxz62 发送悄悄话 (122 bytes) () 12/25/2008 postreply 18:39: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