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对于胡琏将军评价粟裕的两段话的分析(兼谈解放战争中最大的战略欺骗)

来源: 老搬运工 2008-10-21 11:24:5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972 bytes)
解放战争中,胡琏将军和粟裕在华东战场交手多次,互有胜负。据说日后胡琏将军对于粟裕的水平曾经有两段话评价。
  
  一段是贬粟派经常引用的:
  据说蒋介石在下野之前找胡琏询问其对战局的意见。胡琏表示:"战事演变到长江流域后,山川形势,将限制大兵团的活动,刘伯承、陈毅两股共军,已不可能统一集中运用。若蒙给我三个军的兵力,深信必可协同友军,击败共军。盖刘伯承、陈毅两人以次的共军指挥官,如粟裕、陈士渠、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数年来皆与我对战多次,根据体认,他们并非杰出之才。刘伯承、陈毅如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
  另一段是挺粟派经常引用的:
  被蒋介石称为“超智超勇”的胡琏在其百年诞辰之际,其子胡之光密访大陆,专程去了双堆集,还特地敬仰了胡琏一生宿敌粟裕的墓地(粟裕部分骨灰葬于此)。据胡之光说: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双堆集和粟裕。惟独去世前手捧32块弹片长叹一声:“土木不及一粟”……
  两派经常互相指责对方的依据是杜撰的。如果这两段话确实不存在,那我们后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过,我倒是倾向于这2段话都是真的,而且并不矛盾。
  
如果这两段话都是确实的话,那么我们解读一下可以看出下面几个问题。
  1是胡琏自己也承认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他绝不是刘伯承、陈毅(实际为粟裕)的对手。在战区一级指挥员的人选上,他也提不出什么理想的可以带领他胡琏去夺取光荣胜利的候选人。反正从大局来说国民党迟早是要输的。
  2是胡琏自认比共军的大多数军或亚兵团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强,刨除给蒋介石打气的成分,起码他自己认为至少是不落下风的,条件有利时还有把握战胜之。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刘伯承就对一些纵队司令员讲过,你们要是一对一和国民党5大主力单挑,基本不行的话。而且随后胡琏本人也的确在一场次兵团级的对决中,把叶飞打了个必败无疑。
  (胡琏的评价中为什么漏了王疯子近山和宋时轮?我的看法是他的确历史上没占过王疯子的便宜!)
  最重要的是下边这点:
  3蒋介石和胡琏直到1949年还不清楚,“华野是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他一直还是认为粟裕是陈毅手下的首席兵团级战将而已,而实际上粟裕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也的确是在华野副总指挥,华野代总指挥,华野1兵团司令这3个职务上游走;这个更加在无意之中增加了对国军的迷惑性。再说华野全军压上的孟良崮,突出的是陈毅的“鬼神嚎”,淮海突出的是小平的“总前委”,对于粟的作用,不要说国民党,就是共产党内部,师以下的指挥员也未必都很清楚,所以才有“陈司令(而非粟司令)的电报哒哒哒之说”。这个靠审讯俘虏是得不到真实情况的,除非是捉到王必成、叶飞这样的共军将领。何况,很多时候陈毅也参与战役策划,比如莱芜战役,而且大多数时候下达命令还是以陈毅或陈毅粟裕的署名方式下达。关键是国军中也没有这样的战场指挥方式,所以胡琏将军打破脑袋也想不到,华野的实际总指挥是粟裕。
而偏巧粟裕和他直接对阵的南麻和土山集又都是3,4个纵队规模的兵团级战役,又偏巧都打得不好,所以才有了他那一段话。
  网上许多网友都拿胡琏的这段话来反粟!反粟,我不反对,各人有各人的观点,但是拿这段话来反粟,头脑未免太简单!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胡琏挺粟的最好证据。
  实际上等于说胡琏认为“作为战区指挥员他不如粟裕,而同样当军长他比粟裕强”。
  
  至于第2段话,到胡琏去世前发出的“土木不及一粟的慨叹!”如果也是真的话,那很可能是60年代以后中共出版的很多回忆录性质文献出把这个情况不自觉的披露了出来,比如《红旗飘飘》,可能台湾也看到了这些出版物,所以胡琏对粟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如果写论文的话,胡琏将军的这两段话的准确权威出处,我都不能确定。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陈粟的组合分工,,“华野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国民党方面都弄不清楚的话;那这可真是共军在3年解放战争中,最成功,成本最小的战略欺骗行动之一。
  当然,很有可能,这种欺骗是无意的,虽然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毛究竟有没有有意识的利用过这一点呢?比如说,他1948年5月调陈毅离开华野到中原,于是“陈毅如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的大好局面就主动呈现给国民党了,国民党方面会不会因此对共军的华东指挥系统认识上发生重大偏差?然后,随即就华野就发动了6月豫东,9月济南,10月淮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原国军就此一败涂地!


关于“土木不及一粟”的话,是有人考证过。据某人采访接待胡之子的人说,的确有这话。而且当着很多人说的。当然,我并不认为胡琏的儿子说了这句话就说明粟的伟大。粟的伟大,就是他自己说的,几十年的革命经历说明一切!但胡之子说这样的话无疑给那些编着各种各样理由贬粟人士当头棒喝!

粟裕就是粟裕,不是什么人能贬的,浅薄的人一知半解,有了互联网,大家掌握了更多的历史事实,陈毅在军事上很平庸,搞统战和外交倒是很不错,另外陈还是大诗人,围棋高手,历史对他会有重新定位的

国民党不知华野的际指挥是粟很正常,90年以前国内恐怕多数人都不知道。说陈实则是粟这点是无疑的,就如蒋说关内数陈毅这股最顽强一样,不知粟在华野的作用如此关键重要。
同时很赞成楼上两位的观点

有关胡琏将军的前一段话,存在诸多不合理处,我估计杜撰的可能性很大,而后一段话与情景太富有一般电视剧、电影的表演感,也实在不敢信之。

蒋介石下野前夕,正是胡琏将军乘坦克逃回国军防地不久,败军之将就是再有勇气,也不敢在委员长面前胡乱吹牛。
首先,淮海战役结束后,国军精锐尽失,兵力处于明显劣势,蒋委员长最关心的是守住江防,凭借长江天险挡住共军南下。此时,无论二野、三野都有数十万虎狼之师,装备已超过江南大多数国军部队,胡琏将军也是一个聪明人,这会儿放着老头子最关心的事情不表忠心(譬如,只要给我3个军,胡某肯定不让共军踏上长江南岸一步),偏偏去拍胸脯说有3个军就可以消灭共军两个野战军,不是成心想让蒋校长骂个狗血喷头吗?
退一步说,就算委员长肚量大,高瞻远瞩地看到共军渡江不可阻挡,虚心向部下征询应对意见,胡琏将军也不可能有此高论。
其一,长江流域的“山川形势”根本无法限制大兵团作战,此说不仅在军事地形学上无法得到支持,并已经被抗战八年的实际情况所证明。
其二,即使是长江上游的四川等地,固然有山川险要可扼守,但在现代战争中,也无法限制大兵团作战。当年日军杀到贵州却未进攻重庆,只是军力不济,却证明大兵团作战的可行性。特别是胡琏所言要对付的是共军二野、三野,而这两个野战军作战区域是在长江东南区域,后二野部分兵力转向西南作战是在渡江之后,胡琏将军不可能未卜先知,在委员长尚未下野前就知道共军约10个月后的变化。
其三,皖南、浙江等地有水网、山地,但并非可限制共军大兵团作战的地形。共军是玩山地战出身的,也并非机械化部队,山地、水网对其行军打仗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对国军不利。何况,共军的通讯能力足以保障各野战军、各兵团乃至军、师的相互联系及指挥协调,所谓陈毅与刘伯承部不能合兵作战、不能大兵团作战又从何谈起?

其四,胡琏将军向委员长申请3个军的指挥权,按照当时国共交战的各自战斗编制,这已经是一个大兵团的兵力规模--叶飞兵团也是3个军--那么,我能往寇亦能往,所谓共军无法进行大兵团作战怎么自圆其说呢?
其五,胡琏将军指挥的整编第11师、后来的第18军已经在淮海战役被共军歼灭,江南国军没有任何部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宿北战役期间,胡琏将军的整编第11师与整编第69师一次包围了叶飞2个团,一次包围了叶飞万余部队均被其突围,后一次还被叶飞将攻击部队击溃。如今江南国军部队根本连整编第11师一半的战斗力都达不到,而共军战斗力则比多年宿北战役师提高了一倍还不止,稍懂些军事的人听了胡琏将军的豪言壮语都会笑晕。
其六,胡琏将军是狐狸型指挥官,并非张灵甫那么爱拍胸脯,如此妄言吹牛与其性格严重不符。
蒋介石先生在军事上固然错误很多,却毕竟是在日本士官学校念过书的科班出身,是庸才但并非蠢才,指挥经验丰富,象什么长江流域的山川地形不适宜大兵团作战和以3个军为中坚可打败共军2个野战军百万大军的简单军事地形学错误和匪夷所思的妄言是没法哄骗得了的。胡琏将军是其得意门生,对此当然心知肚明,不可能捏造出这么一番拙劣的说辞来寻老头子的开心,惹老头子骂娘。
综上所述,我认为所谓胡琏此言乃谣言而已。

所有跟帖: 

对不住给您更正一点,蒋不是士官生,只念过“振武学校” -fouquets- 给 fouquets 发送悄悄话 (62 bytes) () 10/21/2008 postreply 13:41:16

正确!转贴的,没仔细检察。 -老搬运工- 给 老搬运工 发送悄悄话 (26 bytes) () 10/21/2008 postreply 17:35: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