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打草

来源: 聂耳 2008-09-13 15:10: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890 bytes)
秋时,草原上的人们要给牧马储备冬天吃的草,基建任务十分忙的我连,只能抽调一个班。他们到离连队十几里远的地方安营扎寨,准备收割牧草。据说,十分艰苦。在一望无际的黄草地,他们搭起了窝棚。几十里无人烟,孤伶伶的一座窝棚,住着几个年轻人,和他们做伴的只有茫茫无际的,秋的草原。

  何为“窝棚?”既:两块柳笆对搭,与之相对应的另两边支撑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形,前面算入口,对应的另一边,用柳笆挡上,在这个框架上,用泥巴糊上,干了后便可以挡风。这样,一个可以住人的窝棚就塔好了。

  秋的草原,雨多,窝棚的泥巴被雨水冲掉,他们这个“家”,地面淌水,屋顶漏水,没有任何遮拦。野外做饭,遇风雨天便可想而知,他们饥一顿,饱一顿,日晒雨淋。就这样,他们挥舞着一种叫“钐镰”的工具---一种从未见过,更未使过的.专用做打草的工具,在蓝天白日下.在秋凉了的金色草原,孤独地劳作着。

  劳动者能创造一切。劳动者既然创造了劳动的工具,那么,这个工具就必然适合劳动者使用。在劳动中,你悟到了,就做到了。他们用“钐镰”这个打草的工具,只须产生一个结果:让一片片直立着的草倒下,不会有人告诉他们怎么使用这个工具,只告诉他们:必须完成任务。是的,在那样的情形下,除了命令别无选择,除了服从别无选择,前者是领导者的选择,后者是战士的选择。为了大家的生存,只有去做,不管能不能做到。这就是兵团人的规则。

  一片片,一垛垛收获的牧草,洒落在苍茫大地,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任务,凯旋而归。连队战友列队欢迎这些创造了奇迹的英雄。只见个个胡子好长,杂乱的头发长而无序,衣衫蓝缕,灿烂的笑容,透露着成功的自信。

  那时,我还不知到苏武牧羊的故事,当我在大学读到这个故事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第一年打草凯旋而归时九班的那些个战友们。

  我不知到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们怎么克服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打草战士于锋的这首诗里,我找到了答案。

  飞刀金光闪,

  头顶烈日炎,

  浑身浸透土和汗,

  越苦心越甜。



  晨露洗笑脸,

  明月送晚餐,

  红日相连五洲天,

  斗志似火焰。

  现在,我只想说:兵团精神万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