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如何看京奥(ZT)

来源: boatguy 2008-08-31 06:26:3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918 bytes)
美国媒体如何看京奥(ZT)
【编者按】下面是转载世界日报记者韩杰文章,本文仅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和观点。

美国媒体如何看京奥

中国把北京奥运称作「百年奥运」,视为13亿中国人的骄傲。从申奥成功起,中国倾全国之力,从官方到民间,无不全力以赴办好奥运。对西方媒体来说,这是进一步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新经验。8月8日的开幕式,让全球的观众惊艳及震撼。获北京奥运电视独家转播权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体育与奥运部主席艾伯索这样告诉美国媒体:「这是一个不可思议和值得纪念的奇观。」

有华人在追踪两周来主流媒体的报导后认为,这次「百年奥运」,美国媒体的报导的确十分可观,对中国努力营造的友善气氛,也有相当回应。《纽约时报》8月14日以「大量报导奥运会有利提高收视率」标题报导,奥运的确对收视率有利。尼尔森媒体调查公司统计,开幕式吸引美国3420万观众,比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人数增加35%。这表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九亿元的投资没有白花。该公司12年前报导过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次转播的时间仅171个小时,而此次奥运会的报导时间共有3600个小时,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

也有人拿主流媒体与中国媒体的报导作比较,认为美国媒体报导比较客观,显示较高的专业性。有人以国家广播公司的开幕式转播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进行比较,认为前者的「视角多,可以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现场,而能够看到开幕式的全貌」。转播赛事时,它对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表现进行定格与详细解说,帮助观众了解。而且外国媒体对奥运会背后的报导,让读者和观众了解到从其它媒体了解不到的东西。例如,开幕式的小歌手林妙可的假唱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那么,谁首先发现作假?《纽约时报》报导显示,林妙可的父亲对记者表示,「歌声和妙可的声音有点不同」。又例如,奥运会期间的好几万人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商业周刊》说,餐饮的提供者是美国费城的一家跨国公司,且「外界对这家公司知之甚少」。

在奥运期间,许多美国媒体还对中国举办奥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有的媒体认为,中国允许奥运会期间可以游行,但是却阻止游行申请。中国为奥运花费430亿元,给今后的奥运会主办国带来压力。为了使空气达到标准,政府关闭北京周围八个省市的几百家污染的工厂。美国总统布什在前往北京参观奥运前,赞扬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提出批评。

时代选出百位必看赛手

美国媒体对中国选手的实力也紧迫钉人。8月4日一期的《时代》周刊分别以三个运动员作为封面人物,其中一个是中国跨栏运动员刘翔。该周刊还向读者推荐全世界一百位必看的运动员。在这个「百人会」中,中国运动员有八位。他们分别为跨栏运动员刘翔、篮球运动员姚明、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体操运动员杨威、拳击运动员邹市明、乒乓球运动员郭跃、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和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

在重点推荐的10名运动员中,中国运动员有三位,分别为刘翔、姚明和郭晶晶。除了姚明外,其它两位均拿过金牌。刘翔在重点介绍中位列第四。标题是「跨栏,13亿中国人的希望」。周刊说,很少人听到过这个神秘的运动员,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如何发音。他名字发音是Sheeahng(翔),在中文中的意思是to soar(起飞)。「起飞就是中国希望刘翔做的。」遗憾的是,刘翔却因伤退出比赛。

刘翔突然退赛,美联社、路透、法新社等纷纷发出多篇文章报导这一消息。主要媒体多以「英雄」称呼刘翔,并详细描述了他与腿伤斗争的过程,对于中国人的巨大失望之情,各媒体也著墨不少。

美联社以「疼痛的刘翔退出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为题报导刘翔的退赛。文中特别指出,脚伤一直困扰著刘翔,但显然,他还没有伤愈,第一轮比赛,他仅试跑了两步,就宣布退出了比赛。刘翔和整个中国盼望这个时刻已经有四年了,但腿伤未能参赛,中国人的心都碎了。路透说,刘翔的退出,终结了他110米男栏的卫冕梦想。法新社针对刘翔退赛的题目是:「刘翔退赛震惊中国」。报导说「刘翔突然退赛震惊了全场观众」。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表示「十分遗憾」。英国广播公司也在第一时间报导了刘翔退赛的新闻,报导说,刘翔110米栏冠军卫冕,是中国田径夺金的最大希望,他的退出让中国观众失望不已。

姚明是排名第五的中国运动员。在这个「姚明能够使其左脚向前吗?」的介绍中说,姚明签订合同来美国打篮球前,中国体育总局开有一个不容协商的条件:姚明必须带领中国队参加北京奥运会。当今年2月姚明左脚受伤的消息传出后,整个中国都感到震惊。他在此后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比赛时,他的脚会好,将参加比赛。8月10日,姚明参加和美国队的比赛。但是,中国队输了。

跳水运动员郭晶晶排名第九。对她的介绍讲到,她从6岁时就参加运动训练。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14岁的她获得两枚金牌。现在,今年26岁的她再度夺金。在雅典奥运会获得金牌后,她在商业上花费许多时间,受到体育部门的批评。她把加拿大的对手称为「那个胖子」,她的教练不得不为此道歉,并表示:「她仅是个孩子。她不能完整地表现她自己,除非站在跳水台上。」

重要人物介绍很有特色

从已经刊登和播出的报导来看,主流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导准备相当充分。在奥运会期间,《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除了每日报导获奖运动员外,还报导一些与奥运有关的重要人物,如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为北京取得奥运会举办权出过大力的何振梁和在纽约比赛受伤致残的运动员桑兰等。

奥运会开幕式举行当日,《纽约时报》在当日报纸头版发表长篇文章,报导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的成长背景,探讨他如何从一个自由的电影导演转变为一个与政府合作的文化英雄。报导说,在过去25年中,张艺谋的电影主要是向外部世界表现中国对抗贫穷、战争和暴政的斗争。「这些电影大都是中国人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因为描述中国的阴暗面,张艺谋的电影遭到禁止。1994年他从坎城电影节获奖后,官方阻止他参加此类的活动。在申请奥斯卡电影节时,官方游说将其电影从比赛中撤走。但是,这次奥运会给他一个契机。他担任北京奥运会的艺术顾问,后来赢得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一职。在将近两年时间的制作中,他用导演技巧和烟花炮竹来向世界表现中国的新形象。上海电影学院的一位电影教授称,「政府已经使他成为中国的文化英雄」。

《华尔街日报》于8月12日刊登发自中国无锡的特写,报导国际奥委会的中方代表何振梁。他对中国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保持低调。」报导称,他毕业于法国天主教学校,精通法语,成为中共的主要翻译之一。他一开始作为中国体育部门的翻译。在上个世纪八○年代,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奥委会选择他作为中国代表。

何透露,中国1993年就申请举办2000年的奥运会,但未成功。一位澳洲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反问「为何不找何振梁」。最后,申奥官员重新寻求「被忽视的」何。结果,何透过与国际奥委会的私人关系「在申奥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年78岁的何振梁说,奥林匹克主义就是不管种族或宗教,联合世界的年轻人。「我认为这是非常高尚的理想。「他推动公平竞争和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理念。透过这些工作,他赢得国际奥委会的尊重,连续三次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的执行委员(executive committee)。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忠于国家,但也热爱奥林匹克精神。

体操运动员桑兰是美国人熟悉的中国运动员。8月13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发表专访,报导桑兰的生活及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报导称,10年前,当时17岁的桑兰前来纽约参加比赛。在准备活动的跳跃中,她头颅著地,导致脊椎受伤,造成胸部以下瘫痪。现在,她是一名大学生。「我从一开始就学会面对现实。有时我看到我过到我过去的录像,我很自豪我过去是那么好。」

报导说:「身穿红色衬衫、蓝色牛仔裤的她坐着轮椅,仍然前往体育馆观看比赛。」她主要观看体操比赛,在奥运会期间向电视和网络提供评论。网上流传中国某些体操运动员低于国际奥委会规定的16岁标准,并列出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姓名和他们的年龄。而记者发现,中国官方网站表明,两名女体操运动员也许是14岁。但是,他们的护照上都是16岁。桑兰的态度是:「你不能对国际奥委会撒谎。你必须讲实话。」

每个国家都有个啦啦队

许多细心的读者发现,不管那个国家的运动员获得金牌,都有中国观众欢呼支持。《华尔街日报》8月11日刊登的「为过去的敌人欢呼」的报导透露,参加这次奥运会有204个国家,中国为每个国家配备一个欢迎队伍,这些欢迎队伍由北京的小学生组成。

经过选拔,北京花家地实验小学成为日本奥运队的欢迎队。每天早晨,这些十来岁的小学生将在奥运村举旗欢迎日本运动员。按照计画,该校的欢迎队将参加沙滩排球、手球、拳击和田径项目。学生要说:「日本队会赢,不要放弃。」在欢呼时,他们举著小小的日本国旗,把两只手做出「心」状。他们的歌词里有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友爱的家庭。」

但是,学生的父母和祖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为曾经侵略中国的日本欢呼表示不满。有的教师对此也不太理解。该项目组织者说:「人们感到,如果日本人做过这么坏的事情,为什么需要如此友好?」她还透露,一些学生的祖父母甚至反对。该学校管理人员仍然尽他们的最大努力。

在2006年和2007年,该校还与日本的小学合作组织住家项目,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同时,日本首相在访问中国期间,来到该校访问。在练习中,学生们要会用日语或者英语说「欢迎来到北京」。他们还要学习鞠躬。一位北京老年妇女在接受采访时称,当她走过该校的时候,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要是在过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报导称,对日本运动员来说,这不是他们在中国已经习惯的对待方式。在2004年北京举行的亚洲杯的足球赛上,日本队战胜中国队。中国球迷向日本的支持者扔塑料瓶,袭击一辆日本大使馆的汽车。不过,日本奥运会代表团的领队表示,这些中国孩子的欢迎,一定会创造一个欢迎的气氛。

美国公司提供奥运餐饮

《商业周刊》在8月18日一期中,推出「商业与奥运」专栏,其中一篇文章就是「16天35万餐饭」。文章说,承担奥运会餐饮的是总部位于美国费城的食品服务巨人爱玛客公司(Aramark)。自从1968年以来,该公司就是奥运会的食物提供商。「但是,北京奥运会是最艰钜的一次。」

报导称,在奥运会期间,该公司要准备两千万份米饭,将74万3000个土豆剥皮,清洗100多万个苹果,「每小时为一万人提供服务」。困难的地方是,有些食物的要求事先没有计画,不易找到西方食物的配料。因为外界普遍认为中国使用杀虫剂和激素,许多外国运动员不吃当地生产的食物。「公司在证明食物安全性方面存在困难。」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纽布尔(Joseph Neubuer)说,公司为美国的体育馆和游乐园提供食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公司的名字。这个具有49年历史的公司在19个国家雇有25万名员工,其20%的食物销售在美国以外。它主要服务学校、监狱和医院。「该公司在两年前就来到北京,为这个16天的会议餐饮作准备。」

尽管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冰柜卡车和储藏仓库很少。许多人在当地市场购买食物,运输的标准不严格。因此,公司今年3月在北京建立一个储藏仓库。大部分的食物来自中国,但配料的20%至30%从国外进口,因为当地市场很难找到欧洲人和美国人食物中的主要佐料,如三明治的火鸡片。

公司在当地招聘七千人,大多数人是学生。他说,困难的是如何让服务人员和被服务者进行目光交流,并对他们要求的食物进行讨论。公司也请求政府帮助当地农民学习种植新的蔬菜,如西葫芦。公司还设立隐蔽的厨房,让当地有名的厨师制作北京烤鸭,避免外人偷看。纽布尔透露,中国是公司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年销售额大约一亿美元。

奥运成新产品测试场所

同一期的《商业周刊》的「从奥运中学习」的报导说,许多外国公司都利用奥运会来检测他们的新设计,炫耀他们的产品。它们有美国电子产品巨人奇异(GE)、著名运动鞋制造商耐克(Nike)、欧洲的奶制食品商雀巢(Nestle)和老牌钟表生产商欧米茄(Omega)。

报导说,奇异的战略就是利用奥运会展示它的最新产品。例如,它生产出一个小型的超声波机,用来检查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并从运动员和教练员听到直接的反应。在这次奥运会上,有的美国运动员就带著该公司的产品,随时检测肌肉的压力情况。

体育设备制造商的研究发展团队与产品一起到达现场。它们帮助奥运健儿打破纪录,并把消费者引导到他们的产品上。例如,澳洲自行车技术公司为该国自行车队生产一种叶片跑道自行车。该国航空工程公司负责设计,使其阻力达到最小。该车格外耐用,轻巧,重15磅,但价格高达2万5000美元。该国车队便是骑这种自行车参加比赛。

产品创新从剪票技术到发令枪都有。从1932年以来,欧米茄表就是奥运会的计时器。今年开始,欧米茄把发令枪与起始地的扩音器连在一起。这样,所有的跑步运动员都能够同时听到发令声,离发令枪较远的运动员不再吃亏。北京的剪票现在使用无线频率辨别芯片。该芯片输入座位、场次和其它信息,并可防止作假。

耐克为此次奥运会选手生产28种运动鞋,其中一款是马术靴子,样子新颖别致。耐克的主要竞争对手阿迪达斯(Adidas)也为奥运会提供许多新鞋,但是没有骑马的靴子。该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做一些无意义的创新。」

外国公司提供安全设备

《商业周刊》报导,美国公司正在向北京提供高科技的监视设施。这篇从北京发回的报导称,许多人都知道麦当劳、阿迪达斯和可口可乐花了几百万美元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但不知道中国在安全上已经花费65亿美元,其中许多进到外国公司的口袋。

向奥运会提供安全技术的公司有奇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汉伟电子(Honeywell)、西门子(Siemens)等。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共花费15亿美元在安全上,而北京奥运会的费用增加四倍。北京共有31个奥运场馆,另外还有其它六个城市承办个别的项目,如足球、马术、帆船等。奥运期间,一万名运动员、三万名记者和80多个国家的首脑参加奥运会。为了防止恐怖主义袭击,中国部署3万4000名解放军士兵、7万5000名的保安人员守护奥运会。地对空导弹部署在鸟巢周围,北京机场在奥运会开幕那天将关闭。

奇异公司是获得合同最多的外国公司。它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22个场馆内,150名技术人员在奥运会期间随时待命,防止机器出现故障。在北京机场,该公司提供七套检查系统,透过感应空气中的离子来检查过往物品中是否藏有炸弹或毒品。北京的168栋建筑安装奇异的录像监视设备。

外国公司提供安全设备占90%。汉伟电子出售的监视录像安装在10个以上的奥运场馆,包括两千万美元的鸟巢合同。西门子提供价值700万美元的国家游泳中心的安全控制系统。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聪明监视系统」可以帮助政府从30万个摄像机中寻找潜在麻烦制造者的影像。一些较小公司也获得合同。专门生产电子驱动的两轮巡逻车的美国赛得飞(Segway)已经售出100辆以上的巡逻车,每辆巡逻车价值5300元。

假唱假扮导致媒体关注

在开幕式上,一名唱歌的小女孩以清纯的形象和美丽的歌声打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不久,假唱的消息传出。《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对此事进行报导。纽约时报的标题是「在开幕式上,歌声变了戏法」,而华尔街日报的标题为「一支歌,两个女孩」。

《纽约时报》说,唱歌的小女孩林妙可今年九岁。紮著马尾辫、满脸微笑的她成为当晚最吸引人的形象之一。但是,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除了表示自豪以外,还提出「声音与她的有点不同」,并解释「不同可能是由音响装置引起的」。

报导说,「音响没有任何问题」。在共产党最高层的「找到完美形象和声音」的要求下,开幕式制作团队做出决定,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两个女孩。林妙可被评为漂亮、有感染力,但不适合作为歌手。另一名七岁的小女孩杨沛宜被认为是最好的歌手,但不漂亮。因此,林妙可张口唱,杨沛宜出声音。

完美是奥运会开幕式的目标。在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尽量向外部世界展示中国最好的形象。总导演张艺谋为了达到特殊效果,不仅使声音造假,而且放给观众观看的烟花实际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报导称,2006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中,著名歌唱家帕瓦洛帝(Luciano Pavarotti)因为70高龄和恶劣的天气,当时也是播放录音。「但是,录音仍然是他的声音。」

纽约时报说,消息披露后,中国媒体大量报导这一事件,激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政府的审查者删除许多帖子试图减弱批评,但是有些公众的评论仍然放在网上。许多评论对此表示愤怒。一位作者写道:「让我们对孩子保留一点真实吧。他们认为杨沛 宜的笑不够美丽?我们需要的是真实,不是一些假可爱!」另一个人写道:「孩子们是无辜的,不要污染他们的心灵!」

《华尔街日报》8月14日报导,奥运会开幕式有一个场景,一群孩子拉著国旗进入鸟巢体育馆,每个孩子穿著一种服装代表中国一个少数民族。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全部来自中国的多数民族汉族,而不是少数民族。报导说,记者要求解释「为何汉族孩子穿上少数民族服装」,但未获有关部门的回应。

奥运报导摆在优先地位

国家广播公司获得北京奥运会的电视独家转播权。《纽约时报》8月14日报导,奥运会的报导的确对刺激收视率有利。尼尔森媒体调查公司统计,开幕式吸引美国3420万观众,比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收视人数增加35%。

国家广播公司环球(NBC Universal)共有两个电视网络:综合新闻台(MSNBC)和商业新闻台(CNBC)。报导称,综合台在晚间5时至7时播送一个特别奥运综述节目。而在奥运会的第一个星期一晚上,其收视率比上一个收视率上涨252%。此后,电视台网络的主要节目联机的收视率上升30%。

商业台的节目在晚间5时至8时播放。在奥运会前的一个星期一,观众有26万3000人。但是,播送奥运会节目的第一个星期一,观众平均增长到80万5000人。两个电视台的总裁都认为:美国现在注视中国,这对大家都好。刚从北京回来的商业台总裁霍夫曼(Mark Hoffman)说:「我们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正在服务我们的读者和客户吗?」

两位总裁都表示,如果有重要事件发生,他们将放弃摔跤的报导。奥运会举办之初,俄国军队出兵格鲁吉亚。综合台的总裁格瑞芬(PhilGriffin)表示,格鲁吉亚的战事并未上升到那样的高度。同时,总统选举也没有重要的消息发生。他还提醒,该台计画不播事先录好的纪录片。过去,该纪录片经常在周末现场直播。

格瑞芬明确表示,奥运会的报导有时间限制。「这些明星是真正的中心。」8月份一般是总统选举的播送时间。而北京奥运会将在民主党全国大会开幕前结束。因此,全国广播公司想搭上奥运会这个顺风车,站在有利的竞争位置上。他预计,奥运会的每个晚上都推高该台的主要时间的收视率。「晚间的收视率就是一切。」

《好莱坞记者》(Hollywood Reporter)7月7日报导,国家广播公司宣布,在17天的奥运赛程中,它已经获得10亿元以上的广告收入。这表明,该公司的九亿元的投资没有白花。报导说,公司在12年前报导过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次转播的时间仅171个小时。「此次奥运会的报导时间共有3600个小时,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这次的报导是公司旗下所有七个电视台联合播放,同时还有2200个小时在网站上的录像(video)播放。人们也可以透过录像带(VOD)和移动平台(mobile platform)观看。该名主管透露,每个表演台都将发挥作用,达到使用最大化,而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成功奥运引起种种讨论

无人否认,北京奥运会是成功的。但成功后中国将走向何处?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12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和谐与梦想」。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但最吸引人的部分无疑是数千名中国人整齐划一的表演:整齐地击缶、跳舞,按照精确的编队快速奔跑,没有任何错误和碰撞。这是当代的集体主义─以高科技展现的中国奇迹般增长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场景。

可以按许多方法来划分世界,但最引人关注的是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与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之间的差异。如果集体主义社会迅速摆脱经济停滞,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集体主义社会特别是亚洲在经济上崛起、与西方分庭抗礼又会怎样?将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全球对话。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这样一种对话。中国以此坚定地表明,不仅可以透过西方的自由方式实现发展,还可以透过东方的集体主义方式来发展。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事件,也是文化事件。和谐集体的理想或许和美国梦一样富有魅力。

英国《经济学人》把对中国的认知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在该媒体近期的社评中总是提及「北京主义」。《经济学人》在诠释这个概念时认为,北京奥运会最成功之处在于它进一步鼓舞了中国人自我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让西方透过这场体育盛事看到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世界日报记者/韩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