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上海文革前后的住房问题

来源: kevinatridgeland 2008-05-31 18:28: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777 bytes)
有人说遗产都被共产了是没有根据的.

大家都知道上海有"上只角"和"下只角".

"上只角"多数是资本家,买办,高知家庭生活的地方.

"下只角"基本是普通工人家庭.

住房极度困难主要发生在"下只角",当然还有其它问题.

有些人(其实是很多人)宁愿挤死在“上只角”也不愿

搬到宽敞些的“下只角”。谈恋爱也一样,“上只角”

不愿找“下只角”的。

文革前,尽管是共产党,工人阶级领导,等级观念还是

很强的。

拿同济大学作例子吧。同济的职工宿舍叫同济新村。

它有四种楼:同字楼,济字楼,新字楼,村字楼。

同字楼----普通教职工住

济字楼----工友住

新字楼----单身族

村字楼----高知,高干住

济字楼排了下水道,但当时同济校长李国豪说:“工友还要

用卫生设备,别人会有意见。”因此一直到文革中才装马桶。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