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藩王(连载十五)淡泊名利的藩王,伟大的科学家(四)

来源: 龙剑 2008-05-05 20:29: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836 bytes)


本节介绍朱载堉在艺术和文学和方面的成就
朱载堉还致力于古乐器的考辨,做了不少去伪存真的工作。他揭示了古管乐器篪的开孔方法,并详细记录下它的形状、规范。中国古代的编钟在先秦时期已经完备。其独特的形状和结构,使一钟能发出两个基音,悬挂方式也便于敲击。但是,从宋代起竟不知编钟如何造法,应取何种形状。朱载堉曾对历代的青铜钟做过大量研究,再次证明“古钟扁而不圆”,“甬于架上侧垂之,以便于击。”甬钟是挂在架子上面一排,以便于敲击。他还指出了钟的调音方法:“钟声清则去其厚,浊则去其长。”这个调音方法也是符合板振动基本原理的。磬是一种石制乐器,它的历史要比金属制的钟久远得多。但古磬的形状和规范从宋代起也失传 了,朱载堉在考察古磬和宋代特磬中,提出一组编磬不仅要区别厚薄,而且要区别以大小不等,他认为“宋制非也”。他的看法是符合中国编磬实际的。
  在乐器制造上朱载堉作出的最重要成就之一是处理笙的调律。据现代学者研究,朱载堉曾在笙点校上进行密率的实验。朱载堉所造的笙虽然由于演奏不便,而且他极力推崇雅乐音乐,因而没有得到流传;但他的调律方法几乎与我们现代的钢琴调律方法相一致。他的这些贡献,都是应该大书特书的。 朱载堉在乐器学上的另一贡献是提出合理的乐器分类问题。传统的“八音”分类以制作乐器的材料为依据。朱载堉认识到了这种分类法有归属不清和不当之弊,而且不能明确表明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性能。他将传统的“八音”分为三类:“吹管乐器”、“弹弦乐器”和“敲打乐器”,这无疑是乐器分类法上的一大进步和现代的“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分类法是一致的。
  朱载堉在中国舞蹈史上的贡献也是极为重要的,他发明了兼有文字说 明、歌词、音乐与舞姿动作场记图的最早舞谱,一直流传到今天。朱载堉编制的舞谱共有《人舞谱》、《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灵星祠雅乐天下太平字舞缀兆之图》、《二佾缀兆图》和《小舞乡乐谱》。
  朱载堉的舞谱分图谱和字谱。他首先规定舞谱的“四纲”、“八目”,称为总舞谱。在总舞谱中,朱载堉以一纲配八目,即一纲中有八个舞蹈动作。 因此,四纲配八目,就有 4×8=32 个基本动作。就舞蹈过程的实际变化而言, 任一纲可以配任一目,次序是可以任意编排的,那么四纲八目中在理论上就应有 4阶乘乘以8阶乘共967680 个动作变化。虽然有 967680 个动作变化,实际上,它们都是32个基本动作的重演。因此,朱载堉的图谱只要画出32张基本动作图就可以了。现在的任一舞蹈演员根据朱载堉的舞蹈图谱,加上他在书中给出的节奏谱,就可以完整的再现这些舞蹈。
  字舞谱是在图舞谱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可以根据简单的几个字的提示而表现出所要求的舞蹈动作。在《小舞乡乐谱》一书中,朱载堉没有再画各种舞蹈动作图,他只是在乐谱、节奏等上面简单地标明“外转”、“内转”、“左绕”、“折旋”等就可以了。在《二佾缀兆图》中朱载堉又设计了一种舞谱:将“舞台”分成若干方形区,然后以方形区及两条对角线为坐标, 用以标定舞者的活动或脚步位置。
  朱载堉所编制的舞谱都取材于前代礼仪祀舞,大多属雅乐舞蹈范畴。在历史题材的基础上,朱载堉还以明代流传的传统乐舞来弥补材料的不足,他不仅继承和创造性地恢复了古代乐舞,更重要的是,朱载堉还为此提倡舞蹈应该成为一项专门的学问,并创立了“舞学”一词,初步提出了舞学大纲。 他认为,构成“舞学”所应包括的内容有十项,即一、舞蹈学校;二、舞人; 三、舞名;四、舞器;五、舞佾;六、舞表;七、舞声;八、舞容;九、舞衣;十、舞谱。由于所处时代和所属阶层的影响,朱载堉的舞谱内容着重表现的是“三纲五常”的思想。尽管有这些思想局限,这些作品对后世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还为舞蹈图谱作了 600 多幅人物白描木刻画。这些画笔法简练,勾画出各种舞蹈姿态,正背、侧面、仰俯、屈伸、进退、跪拜,都形态逼真,而且线条细匀,用墨得当,内含动静之感。在《灵星小舞谱》中画的各种农业劳动舞蹈,虽说是仿汉代祭后稷之舞,但除了发式和衣着之外,舞者持镰、锄、铲等劳动工具的舞蹈姿态,乍一看来,恰似当代《兄妹开荒》的舞蹈写生画。
在我国文学史上,明代出现了一个新的繁荣局面。从明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意识的成长,反映在文学上,旧体诗歌处在衰落阶段,代之而起的是长篇和短篇小说成批涌现,民间文学和歌谣大量出现,各种文学形式争妍斗艳、丰富多彩。特别是来自劳动人民和市民阶层的民间俗曲和歌谣,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城市集镇和农村田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朱载堉,运用当时的民歌形式,创作了不少曲词,流传至今的有《醒世词》一书,共载曲词73首。最有意思的是他写的散曲脍炙人口,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全部73首作品中竟然没有一首的内容与风花雪月有关。
有些作品完全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朱厚烷被自己的堂伯朱祐橏陷害,废为庶人,圈禁高墙。十九年间朱载堉由亲王世子变为待罪之身,历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无限悲愤中毫不消沉,自强不息。《黄莺儿•求人难》就是自我写照:
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亲人说的是隔山话,虚情儿哄咱,假意儿待咱,还将冷眼观。时下且休夸,十年富贵,再看在谁家? 跨海难,虽难犹易;求人难,难到至处。
亲骨肉深藏远躲,厚朋友绝交断义。相见时项扭头低,问着他面变言迟。俺这里未曾开口,他那里百般回避。锦上花争先添补,雪里炭谁肯送去。听知!自己跌倒自己起,指望人扶耽搁了自己。
  在朱载堉生活的时代,上至天子朝臣,下至地方官吏,都穷凶极恶地搜刮民脂民膏。为了钱财,真是横征暴敛,无恶不作。他诅咒当时的社会是个鬼的世界。他在《山坡羊•十二鬼》中写道:
愣憎鬼从天降下,阴司鬼来阳间做吓?医睁鬼不曾捶醒,混帐鬼不论上下,尖俏鬼到处磨牙,轻薄鬼溜溜拉拉,大头鬼善会妆判,无眼鬼支了此瞎 架,树耐鬼动不动胡拿,油炸鬼支溜扒叉。听咱!天穹鬼没个波查,听咱! 狂张鬼叫吃的甚么!
朱载堉耳闻目睹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甚嚣尘上的种种怪现状。而朱载堉及其父,一生布衣蔬食,朱载堉本人不仅让出郑王国爵,甚至抛弃所有财产,过着与世无争的清贫日子。当然看不惯当时的一切,于是他以充满讽刺的口吻写下了《山坡羊•钱是好汉 》:
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 拐子有钱,走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 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 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以及《黄莺儿•穷的乍富》:
穷的我慌了,把老天祝赞:你把中用物儿赐与我几件,赐与我酒,如东洋大海;赐与我肉,普陀山恁大一片;赐与我银,太行山恁大雨点; 赐与我钱,南京到北京恁长几串; 赐与我妻,赛过天仙; 赐与我儿,连中三元; 赐与我官,当朝一品。 难为我些,一不报应。 实言,在赐与我长寿灵丹。 有这些东西, 哝哝捏捏过上几千年,
他借孔夫子之口,对这个社会表示了最强烈的反叛和控告。他在《黄莺儿•骂钱》中写道:
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杀人仗你不偿命。有理事儿你反复,无理词讼赢上风。俱是你钱财当车,令吾门弟子受你压伏,忠良贤才没你不用。财帛神当道,任你们胡行,公道事儿你灭净。思想起,把钱财刀剁、斧砍、油煎、笼蒸!
这首词表面上骂钱,实际上是对那个社会上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吸血虫发出愤怒的诅咒。曾经受过迫害的朱载堉一家,对于这些大小吸血鬼自然有所觉察。
朱载堉的可贵之处在于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在强大的皇族势力的 迫害之下,他依然宣称要做一个正直人,在《诵子令•讥谄神》中他写道:“不作不孝事,不作亏心事,要作就作正直人!”这就是朱载堉的为人之道。我们从他的这个人生哲理中,可以窥见他三番五次辞让爵位的某些真实原因;也可以想象到他的父亲朱厚烷所以敢于上进规谏书的胆量和勇气。“正”、“直”二字,牵动了父子二人的神经,也维系着他们的健全的大脑。他所以让出爵位,大概是不愿与自己所痛恨的钱财、官势、皇宗之类为伍的一种果敢的表示。于是在他的作品中鞭笞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蛀虫,如贪得无厌的地痞,终日梦想官势钱的恶棍,形形色色的小人、无赖和市侩。如《山坡羊•十不足 》: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思为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下还嫌低。
和《黄莺儿•戒得志》:
君子失时不失相,小人得志肚儿胀。昨日无钱去做贼,今日有奶便呼娘; 。真臭物,实荒
唐,君不见街前骡子学马走,到底还是驴儿样! ,
朱载堉的文学作品,对广大普通平民表示了同情和关切,说了人民要说的话,谱写了人民喜爱的歌曲。他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攻击了吃人的封建统治阶级,痛诉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市民阶层的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落后性。王子朱载堉的作品是从上层封建统治阶级的宝塔中呼唤而出的反叛声,是杀向封建顽固堡垒的回马枪。他的文学语言,大都是劳动群众生活的提炼,不仅通俗、简洁、朴素,而且极易为劳动群众所熟记。这一切,使得他的作品长期为人民所传诵,成为明代文艺园地中的一朵鲜葩。这些作品放在今天也是警世佳作。
现在的朱载堉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东北山王庄镇张坡村东,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北依太行九峰山,南临丹水翠竹园。墓座落于山前三级台地上,南向。墓区平面呈“甲”字形,占地86000多平方米。神道宽10米,长120米,跨三级台地,拾阶三十六级可至墓冢区。墓冢区由围墙环抱,南开门楼。进入墓冢区,中间为宽2米的通道引向墓冢。冢为圆形,封土高2.5米,直径7.6米,以高0.6米的鹅卵石围彻墓周。墓前树碑一通,中刻“朱载堉之墓”。冢区两边依墙建书壁,镶嵌着国家领导人、国家著名乐律学家、舞蹈专家、诗人、书法家等近百位名人的题词刻石,构成了50多米长的书壁碑廊。
朱载堉在《醒世词》中写道:“纸糊窗,竹做榻,挂一幅单条画,种几枝得意花,生前有一院,死后有一丘足矣。” 朱载堉在遗嘱中强调,在他墓前不准立碑,如果一定要立,就得立三尺以下的无字碑。但是所立墓碑在几年之后居然片石不留,据说朱载堉墓地前后一共立过三次墓碑。原来,传说朱载堉不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是个精通医术的名医。他曾为乡邻们治愈过噎食病(食道癌),许多人闻讯后千里迢迢来请医求药,可惜郑王已经去世(虽然朱载堉已经让爵,不再是郑王,所以史书上称他郑世子,但当地百姓至今还称他郑王)。眼看治病无望,他们在坟上祭奠之后,就把郑王的墓碑敲了一小块,回去研成粉沫,在药锅里煎熬喝下。奇怪的是,病人每喝必好,好似灵丹妙药。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说是郑王墓碑显灵,有病之人都来郑王坟前寻药,就连过往的客商,也要捎带一点回去,时间久了,墓碑也就随之消失了。在怀庆府志里有一篇朱载堉的神道碑碑文,神道碑是在朱载堉逝世十三年后刻的。当时,朱载堉二儿子朱翊鈦在天启甲子(公元1624年)渡河到孟津,请著名书法家王铎(1592-1652)撰文并书丹。原碑高五尺宽四尺,草书一千七百七十四字(也有说是一千七百六十八字)。碑刻成后,因为父亲遗嘱在先,朱翊鈦并不敢贸然立于墓前,所以一直陈列在“郑王生祠”的外廊下。1938年冬,日本兵侵占沁阳,火烧九峰寺院,神道碑在大火中裂成数块。有心的张坡村民怕碎块散失,待日本兵走后,抢救下碎块并埋下保护。直到1986年中国音协纪念朱载堉《乐律全书》出版480周年学术会议召开,有人提及此事,沁阳文管会即时发掘,这块碑才重见天日。

所有跟帖: 

lianzaijieshu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5/2008 postreply 20:26:27

连载结束,最后几段可能太专业,不好玩。还有几幅图贴不上请参阅......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162 bytes) () 05/05/2008 postreply 20:38:26

大作已经收藏 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的七声音阶 仅供参考 -明雨茶- 给 明雨茶 发送悄悄话 明雨茶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05/05/2008 postreply 21:44:13

我帮您贴这几张图。非常遗憾,没有教会您贴图。 -HPI- 给 HPI 发送悄悄话 HPI 的博客首页 (1463 bytes) () 05/06/2008 postreply 06:06:56

谢谢斑竹,笨人没办法朽木不可雕也,也写写明雨兄指正。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6/2008 postreply 07:06:21

不是指正.先秦科技很高,失传啦,只留下汉代补入周礼的<考工记>. -明雨茶- 给 明雨茶 发送悄悄话 明雨茶 的博客首页 (70 bytes) () 05/06/2008 postreply 07:39:27

上古工艺科技记载只留下这一点,只能靠考古实物研究探讨,推拟复原. -明雨茶- 给 明雨茶 发送悄悄话 明雨茶 的博客首页 (69 bytes) () 05/06/2008 postreply 07:47:04

这样的人实在难得, 应受世人缅怀敬仰.诗词不是太难懂,可以好好读一下 -尚文- 给 尚文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6/2008 postreply 09:35: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