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将军被采纳的四次作战建议zt

来源: glory1978 2008-02-23 09:19: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0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glory1978 ] 在 2008-02-27 06:04:1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湖南籍的上将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战将。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他一生中有一个辉煌亮点,就是在重要作战中善于思考,敢于向上级提出独到的作战建议。
  四平攻坚战:建议增加兵力打四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从后方各地调集兵力,抢占东北地区
。中国共产党也从各个解放区抽调兵力,挺进东北,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争夺东北。经过长期的反复争夺,国民党军占领了以城市为骨干的东北广大地区。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开始战略反攻作战。时任辽吉纵队司令员的邓华,率部队参加了夏季攻势作战

这时,东北民主联军的3个纵队逼近四平。

四平,地处东北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北民主联军首长决定集中两个纵队的兵力夺取四平,孤立长春。邓华率领辽吉纵队担任从北面进攻四平的作战任务。邓华率部到达指定位置后,立即侦察敌情,研究四平敌人的兵力部署。经过认真研究分析,他确认四平的守军兵力在3万人以上。他还对敌人火力和工事构筑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研究,他认为东北民主联军以两个纵队攻取四平,我与敌兵力对比优势不大,胜利的把握也不大,如果用3个纵队进攻,攻占四平比较有把握。同时,他从东北战略全局上考虑,如果打不好四平这一仗,会使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处于被动,并在人力物力上遭受损失,影响部队士气。

邓华考虑成熟后,立即起草电报,并以个人名义发给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建议进攻四平的部队最好增加一个纵队,否则增加两个师也可以。

这里要说明的是,邓华发这个电报也是有顾虑的。因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林彪。在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中,邓华对作战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不宜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这样的硬仗不宜打,结果遭到林彪的严厉申斥:“你这是右倾机会主义表现。”这次,他以个人名义发电报,也是怕牵扯到别的同志和他一起挨批评。

林彪没有回电报,但增加了一个师参加四平进攻作战。实际上,林彪是用两个纵队又一个师进攻四平。四平作战从6月14开始,激战到26日,经13天反复争夺,东北民主联军占领了四平的西北部。后来,由于敌人大量增援,我军被迫撤退,结束了四平作战。我军伤亡1.3万余人,歼灭敌人1.6万余人。

四平没有打下来,没有实现作战目的,原因有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进攻兵力不够。实战证明,邓华的建议是对的。对于这一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明确指出:对守敌的兵力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没有集中主要兵力攻城。后来,参战的一位老同志指出:如果当初按邓华同志的意见办,把第六纵队调来,用3个纵队从南面和西北面及东面同时攻击,迅速歼灭四平之敌是有把握的。

  辽沈战役,建议集中兵力攻锦州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展开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作战是攻取锦州,实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锦州守敌是国民党军范汉杰部,有7个师,总兵力有10余万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当时决心用4个纵队,共12个师攻取锦州。邓华当时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司令员,并负责指挥第九纵队由南向北进攻锦州。也就是说,他只是一个战役方向的指挥员。邓华接到东北野战军攻取锦州的作战部署后,仔细研究了锦州作战敌我双方的详细情况。根据身经百战的作战经验,他对东北野战军攻取锦州作战的部署有了新想法:攻锦州应以二分之一的兵力即6个纵队,这样才有把握在援敌未赶到之前迅速拿下锦州,这样就取得了整个战役的主动权。他立即向林彪发了电报,建议用6个纵队攻取锦州。电报发出以后,林彪并没有回电报答复,但增加了两个纵队投入锦州作战。结果,东北野战军发起进攻后,仅一天一夜激战,就胜利攻下锦州,为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锦州战役的实践证明,邓华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邓华在这次战役中,不但坚决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完成了从南面进攻锦州的作战任务,而且胸怀全局,不怕林彪对他产生反感,敢于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建议,这种敢于对作战负责的精神是十分感人的。


  天津战役,建议改变战役攻击方向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迅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邓华率第七纵队于11月从东北的辽阳地区出发,于12月到达天津的塘沽地区。他奉命指挥第七、第二、第九纵队参加平津战役,作战任务是攻占塘沽、大沽,歼灭塘沽地区守敌,封锁平津敌人从海上逃走的去路。

邓华到达塘沽后,进行战场勘察,发现地形对我军作战十分不利。塘沽外围是平坦的盐滩地,国民党军以盐滩地为防御阵地,层层设防,并用炮兵火力和海上舰炮火力支援作战。我军进攻时虽然可以利用盐堤作掩护,但冲击时就会进入平坦的盐滩地。没有掩蔽物,部队就会暴露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伤亡就会很大。这个仗确实难打。邓华组织一个营进行试探式进攻,占领了一段盐滩,但却付出了伤亡400多人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邓华从战役全局出发进行了认真思考。他认为,打塘沽部队伤亡大,还歼灭不了敌人,因为敌人的军舰就摆在海上,随时可以从海上逃跑。打下塘沽也只是封锁塘沽海口,使平津敌人不能从这里逃跑,而不能全歼塘沽的敌人。邓华的结论是打塘沽不如打天津,攻占天津就封锁了北平敌人的海上逃路。为了慎重起见,他又仔细勘察了地形,和其他同志进行反复商量,最后才向中共平津战役总前委提出了改变战役攻击方向的建议。

接到邓华的建议电报后,总前委派刘亚楼等到邓华驻地,一起研究敌情,勘察地形。研究的结果是一致认为打塘沽得不偿失,攻占天津对封锁北平之敌东逃更加有利。邓华和刘亚楼共同电告中央军委和平津总前委,建议改变战役攻击方向。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复电: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5个纵队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平津总前委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以少数部队监视塘沽的敌人,用主力部队攻占天津。

随后,邓华率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他指挥两个纵队和特种兵从天津东面进攻,与西面进攻部队一起,经过29小时激战,一举解放天津,歼敌13万人。实战说明,邓华的建议是十分正确的。

  抗美援朝战争,建议放弃第六次战役

1950年10月,邓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邓华参与指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等重大作战。

1951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开始。由于美军的无理要求,停战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谈判了6个月,连议程也定不下来。7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向中央军委报告,拟以军事胜利配合谈判。他指出:我军如再有几次胜利,打到三八线以南,然后再撤回三八线进行和谈,则增加了我们谈判的政治筹码。我军可于8月中旬争取完成战役反击,如敌不进攻,则至9月举行。

开始,邓华支持举行这次战役。他认为,谈判需要战斗胜利配合,战役准备争取在8月15日以前完成。

8月8日,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进行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作战部署。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投入13个军,加上朝鲜人民军4个军及炮兵、装甲兵等部队进行反击作战,作战目的是歼灭敌人两个师左右,将东线之敌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战役发起时间为9月10日。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第六次战役的准备工作。8月1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发出了进行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

这时,正在开城谈判的邓华接到了预备命令。他马上认真研究,并对当时的战场敌我情况进行分析思考。8月20日,邓华和志愿军参谋长解方联名给彭德怀发电报,认为在敌人阵地已经巩固的情况下出击,进行阵地攻坚,于我军不利。

彭德怀于24日答复:下达第六次战役预备命令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把全军动员起来,积极准备作战;二是在空军配合下,对敌人防御阵地的坚固程度进行一次试探,如果打不动,就佯装有计划撤退,以诱敌出击,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邓华还收到了中央军委来电。来电指出:9月战役计划,可否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

邓华接到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的电报后,经过仔细考虑,于26日再次致电彭德怀和中央军委。他指出,我军在作战指导上应作长期打算,并准备敌人扩大战争,但也不能放松任何可能争取和平的机会。他仍建议在当前情况变化的情况下,不打第六次战役。但是,他主张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收复地方,把和敌人的接触线向前推进。

毛泽东十分重视邓华的建议。他致电彭德怀,认为邓华进行战术反击的意见值得认真考虑,问9月份能否进行此种战术反击。

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进行第六次战役,而是和敌人进行了长期的阵地争夺战。邓华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所有跟帖: 

一代名将邓华后半生受委屈,文革后复出没多久就去世了,呜呼哀哉! -历史- 给 历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08 postreply 21:41: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