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惊呼:日本抄底美国华尔街 中国有心无力

来源: wxc风起云涌 2008-09-24 22:38: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50 bytes)
美媒惊呼:日本抄底美国华尔街 中国有心无力 Zt


  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22日突然宣布收购大摩20%的股份,同日,日本最大券商野村控股集团也成功竞购雷曼亚洲(包括日本、澳大利亚)业务,并对雷曼欧洲业务虎视眈眈。

  《东方早报》报道,而在这两项收购之前,日本已经开展了在美国的大规模收购。7月份,日本最大产物保险商东京海上宣布约以47亿美元收购美国保险集团费城统一控股公司;8月份,三菱UFJ则全面收购了美国加州联合银行。

  面对日资金融企业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23日均发出惊呼:日本人又回来了!而在日本高调踏上重返华尔街的行程之际,呼声最高的中国实际尚未出手。

  “风水轮流转”

  所谓“风水轮流转”,似乎也正好用来描述日本与美国金融机构之间的微妙关系。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银行业遭受了不良贷款问题的沉重打击,不得不请求日本政府投入近4400亿美元予以支持,众多银行金融公司不得不进行整合重组。但在10年后,需要重组整合的对象则成了美国的金融业。

  “但也正是因为重组整合,以及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日本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受的影响并不算太大,而且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对此,新华财经副总裁兼评级总监陈松兴表示。此前,他先后工作于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地的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投行,并曾任职台湾“财政部”,亲历过亚洲金融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三菱UFJ是由东京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日本信托银行组成的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TFG),以及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组成的日联集团重组而成。目前三菱UFJ是日本最大的银行集团,以存款计也是世界第二大银行控股公司,共拥有1.1万亿美元银行存款;而作为目前日本最大经纪公司的野村证券,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也曾面临过破产的境况。

  据陈松兴分析,目前日本金融机构之所以大举海外并购,主要源于日本国内经济形势并不太好,而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日本金融业持有大量现金,也需要寻找投资方向。“更重要的是,选择美国,也是因为其已经有了多次进出美国的经验。”陈松兴进一步指出。

  而在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良好的投资机会往往在混乱中产生,日本金融机构选择出手,主要也因为其有着在美国经营的类似经验,熟悉各类衍生品,熟悉美国的金融体系。”

  但同样是因为“风水轮流转”,也不由的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大举买入美国企业,最后却又低价转手而回的经历。
“现阶段,确实也很难判断日本的这次出手是赢是输,是对还是错,但即使他们能顺利接手这些业务,由于全球市场的不景气,要实现盈利也将需要较长的时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中投为何没出手?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全球媒体报道均称入股大摩呼声最高的是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其中,中投呼声又为最高。

  但最终结果却是,不论哪桩收购,都没有中资机构的名字,难道是中资机构最终没有出手?对此,某知情人士透露,”确实有中资机构出面谈过,但最终没有达成一致。”

  “从国外媒体报道分析看,中资机构应该是有过接触。”陈松兴对此表示,“谈不拢,可能有很多原因。”据其分析,首先,相对于日本的金融机构,有实力从事收购的中国机构要么是主权财富基金,要么是国有控股银行,因此收购就很容易被看成是国家行为,也就很可能增加通过美国政府审查的难度;另外则是次贷的“窟窿”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而且中国机构并没有衍生品操作经验,投行经验也不多,“甚至有可能在尽职调查阶段,连账目都看不懂。”

  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指出:“投行最重要的是人才,如果由一家经验不足的中国机构去接手,人才、客户都可能会流失,那就得不偿失了,从现阶段来说,还不值得去冒险。”

  “而从保尔森的表态来看,次贷危机未暴露的风险可能还较大,即使是比较好的研究机构,至少也要到10月份,乃至2008年底,才能对次贷危机的具体损失有个正确的评判。”陈松兴认为,“或许等到那时再出手,会是个好时机,而且也并不会缺少并购对象。”与其对应,标普最新报告也预测,未来几月美国还将有银行倒闭。

  他进一步指出,从评级角度来看,目前中国银行业通过国际化来盈利的要求并不是很迫切,关注点应该主要还是放在国内,“如中国台湾金融机构现在就大都不把目标放在欧美,而是直接瞄准了大陆市场。”

  至于有媒体多次提及的国内监管层在次贷后会放慢金融业创新、海外并购的步伐,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银行业的决策并不一定比国内快。而在中国,某些小事可能要层层审批,而并购这类大事只要领导拍板就可基本决定了。”

  “在金融创新上,国内目前确实不应该去碰‘过度杠杆’(杠杆比例过高,该类金融产品一般风险较大)的产品,但是一些基本的,国外比较成熟的产品仍可继续推进。”陈松兴表示。

所有跟帖: 

日本确实有实力 -- 给 道 发送悄悄话 (26 bytes) () 09/24/2008 postreply 22:57:32

"日本确实有实力" 扯包 小日本 上回 在 米锅  -samurai- 给 samurai 发送悄悄话 (444 bytes) () 09/25/2008 postreply 08:27:37

中投亏了那么多,多一事不如入少一事,谁还敢拍板? -v5- 给 v5 发送悄悄话 v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4/2008 postreply 23:13:41

中投有钱也不行,政治上不可靠。日本是盟友,管理上也比中国强 -kankantw- 给 kankantw 发送悄悄话 (108 bytes) () 09/25/2008 postreply 05:51:24

中国要美国有管理经验的解雇人员们。日本这种当头没好下场。 -thrawn- 给 thrawn 发送悄悄话 thraw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5/2008 postreply 08:03:36

ZT: 最新东方时评:20080919星期五 -soar- 给 soar 发送悄悄话 (1461 bytes) () 09/25/2008 postreply 13:39: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