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再看看这篇:疯狂的美国石油战略(zt)

来源: 蒙得 2008-05-28 09:40: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06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蒙得 ] 在 2008-05-28 09:27:5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国际展望] 【原创】疯狂的美国石油战略 阅读[37286] 回复[36]binghuhuang [发纸条] [个人资料] [2008-05-26 13:53:10]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举报] ·【原创】 给中美关系一次意外
·【原创】伊朗黑洞
·【原创】伊朗黑洞
·【原创】疯狂的美国石油战略 精华帖数:6发主帖数:242累积积分:2104当前等级:11 明眼人都知道美国第二次对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的是石油,但为什么那些欧美石油大公司在拿到开采权后,却按兵不动,只是象征性的开采呢?很多人会认为安全是个大问题。不错,目前伊拉克的安全局势的确不容乐观。如果大规模开采,面临的伊拉克抵抗组织的攻击所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将使得这些唯利是图的公司得不偿失。但是正是由于石油价格的飞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美国不急于开采伊拉克石油的真实目的。

很显然,美国的目的就是继续推高石油价格,就目前的石油价格走势来看,一百三十美元一桶很可能不是石油神话的结束,而仅仅是开始。美国所谓起诉欧佩克只是一个瞒天过海的幌子。美国以及欧洲该战略的打击目标就是自然资源匮乏,而又有后起之势的亚洲国家群体。亚洲整体的复兴,标志着亚洲时代的到来。美国和欧洲在调整自己的战略的同时,既要延缓这一过程对欧美国家现行经济优势的剧烈冲击,又要乘机狠敲亚洲能源匮乏国家的一笔竹杠。

伊拉克石油开采的人为延缓,直接勒住了石油供应的脖子。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是意料之中的事。现在伊拉克的石油等于是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一旦欧美认为价格失去上涨的空间,处于崩溃的边缘时,或别国石油替代能源即将产业化之前;美国必然会疯狂开采伊拉克石油。这就等于耗空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积累后,又对类似中国煤化石油项目进行冲击。一旦中国说石油煤化生产将进入产业化之时,美欧主导的资本市场所支撑的石油开采必将大幅度降价,来冲击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由于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境况可能要比亚洲另两国经济大国日本和印度要强的多。因此亚洲国家现在在能源战略上就要形成合力,确保能源领域的优势互补,挫败美欧扼杀亚洲时代到来的阴谋。有人会问,美国不也是承受高油价吗?的确,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但它的替代能源,特别是乙醇汽油的转化替美国消费者规避了一定损失。美国乙醇汽油的转化,大量消耗了粮食,直接加剧了本已十分脆弱的世界粮食供应体系崩溃的危险,也直接刺激了世界粮食价格的飙升。同时粮食价格的提高使得那些产油国又将很大一部分资金回流到了美国的腰包,因为所有中东产油国的粮食基本靠进口。说得通俗一点,美国是在用粮食的优势弥补石油消费的损失。

在这场围绕能源博弈的后果中,最终可能是产油国是最大输家。当今粮食价格的疯涨就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明确信号。美国很有可能将在石油方面的损失转嫁到粮食上。由于粮食比起石油更是战略资源中的战略资源,而美国又是粮食输出大国,因此最终美国将粮食出口作为战略筹码用于对付产油国时,产油国可能不得不将石油的很大一部分收入用来维持本国的粮食供应。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产油国目前的高油价是从发展中国家的口袋中掏钱,替美国存着,未来用于购买美国的高价粮。因为世界没有几个可以出口粮食的国家,随着世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有这种粮食出口能力的国家将越来越少,美国就越能左右这些国家的意志。由此可见美国的国家战略研究的确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性强国,没有一大批真正有远见卓识战略家是不可想象的。建议国家要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拿出一些“闲钱”支持那些看似无所事事的战略家们,一个好的战略建议,往往是几十几百个亿买不来的。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1&subid=0&fid=55628&tbid=2699



所有跟帖: 

粮食每年都出一批,还可以多出呢 -lostman- 给 lostman 发送悄悄话 (88 bytes) () 05/28/2008 postreply 10:41: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