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特使活跃在世界热点地区

来源: changbaishan 2008-01-18 22:03: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4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changbaishan ] 在 2008-01-18 22:59: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解读中国特使外交

  2008年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以中国政府特使身份访韩,并会晤韩国当选总统李明博。2007年7月,中国的中东特使出访埃及、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国,就当前中东问题形势,特别是巴以问题形势与上述国家交换看法,劝和促谈……“特使”——这个对普通百姓有些陌生的名字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外交事务中,甚至有媒体将2007年的中国外交称为“特使年”。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形式,中国的特使外交正逐渐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中国外交特使活跃在世界热点地区

“特”,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而所谓特使,则是一国派往别国执行特殊使命的临时外交代表。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普通的大使,是按照国际法的要求和各国惯例,在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按照对等的原则,互设的外交机构的最高负责人,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而外交特使则是由于某一特别事项而派遣的使节,一般执行政府首脑指派的特别任务。外交特使的任务往往是单一的,比如参加某一国际会议或仪式、调停某个国际争端、或就某一事件进行斡旋等,一旦任务完成,特使的使命也就随之结束。

特使制度非常灵活,有的特使也被称作代表。外交特使的制度已经成为国家固定使节之外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有时可以解决普通外交官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外交特使在一方面为了中国的相关利益而工作,另一方面在有的情况下,冲突各方也需要中国派代表去进行观察和调解。处理临时性事务的外交特使往往要跟我国驻当地的外交使团和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外交使节配合起来发挥作用。

外交特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国派遣的外交特使往往是熟悉相关地区和事务的外交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合格的外交特使必须要了解相关国际事务的背景,有处理问题的经验,同时还要能够被相关国家所认可和接受。要胜任特使的使命并在这个职位上干出名堂来并不容易,刚刚走马上任中东特使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虽然显得信心十足,但英国媒体依然毫不客气地指出,布莱尔想要获得成功,比他成为连任三届的首相要困难得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殷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从新中国建立,中国相继和一些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便出现了外交特使这一职务。建国初期的外交特使大多是参加一些国外一些重要典礼和仪式等等,职责较为简单。但随着中国对一些国际事务的介入越来越深,特使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复杂。如今在一些热点地区,面对复杂的国际问题,外交特使一方面传达着中国政府的立场,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一些国际活动,走访当事国,呼吁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法。

2002年以后,我国任命了朝鲜特使、非洲特使、中东特使等。戴秉国、唐家璇、吴仪等人都担任过朝鲜特使。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2006年10月,唐家璇就曾作为胡锦涛主席的特使,展开穿梭外交,先后与美国总统布什、国务卿赖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以及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戈尔-伊万诺夫、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会面,并紧接着访问朝鲜。这一系列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后来2.13共同文件的诞生。韩联社曾发表文章认为,唐家璇是中国国务委员,而且是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使身份访朝,增加了他此行的分量。金正日能够在短时间内会见唐家璇,足以说明唐的斡旋出现积极的响应。



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的积极斡旋也取得一定成效。在最近几个月内,中国两次派遣特使访问苏丹,劝说苏丹方面认识到接受安南第三阶段方案符合苏丹的长远和眼前利益。前不久,联合国、非盟和苏丹政府三方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发表联合声明,苏丹政府已明确无条件接受安南第三阶段方案,即混合维和行动。中国政府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表示,“苏丹政府应该是听取了中国的劝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